论文摘要
准确刻画高硅(SiO2> 75 wt.%)流纹岩的形成过程对了解大陆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成分接近花岗岩体系的共结(熔)点,仅从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很难判断高硅流纹岩是高程度分离结晶还是低程度部分熔融的结果。具有特殊结构的矿物,如锆石和石英,却很有可能记录下这类岩石经历的复杂岩浆过程。本文报道了西藏措勤地区诺仓流纹岩的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数据、锆石U–Pb年龄、锆石微量元素和锆石Hf–O同位素数据。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诺仓高硅流纹岩(SiO2=74.5–79.3 wt.%)含两种不同结构特征的锆石:由均一的暗色核部(具熔蚀状结构)和宽度不等的浅色边部组成(A型)、无明显暗色区域的单一浅色锆石(B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单点数据和扫描图像结果表明,两类锆石在U–Pb年龄(~74 Ma)和Hf同位素组成上(εHf(t)=-9.09至-5.39)无明显区别。在A型锆石中,相较于浅色边部,其暗色核部具有更高的U、Th、Hf、Y、重稀土含量和Nb/Ta比值和显著的负Eu异常,表现出更演化的特点。B型锆石与A型锆石的浅色边部相似,具有低的微量元素含量、高的Ti温度和重的氧同位素组成。诺仓流纹岩中石英斑晶的CL图像也显示类似的暗色核–浅色边结构,石英Ti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边部结晶温度更高。本文认为,诺仓流纹岩锆石和石英斑晶核–边间的成分差异记录了其底部岩浆房/晶粥体的重熔事件,表明诺仓高硅流纹岩可能由部分熔融而不是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本项研究表明,锆石和石英能够可靠地记录岩浆过程的多阶段信息,为解释高硅流纹岩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陈绍蓉,朱弟成,王青
关键词: 高硅流纹岩成因,锆石微量元素,岩浆过程,拉萨地体
来源: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9-10-27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 P588.141
DOI: 10.26914/c.cnkihy.2019.061221
页码: 28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352k
下载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