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论文_邵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苍白球,后部,帕金森病,电极,丘脑,多巴胺,磁共振。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论文文献综述

邵明[1](2011)在《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年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双侧PVP的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在术前、术后1周和5年,对每例帕金森病病人分别进行"开"、"关"两种状态的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病人术前"开"状态下UPDRS总分为(44.9±19.5)分,术后1周为(28.6±24.4)分显着低于术前(P<0.05),术后5年为(78.9±32.3)分显着高于术前(P<0.01);"关"状态下术前UPDRS总分为(95.5±23.4)分,术后1周为(41.6±25.6)分显着低于术前(P<0.01),术后5年为(96.6±28.2)分与术前无差别。震颤评分在"开"状态下术后1周显着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5年与术前无明显差别;在"关"状态下术后1周和5年分值均显着低于术前(均P<0.01)。语言、吞咽和平衡功能的评分术前在"开"状态时基本正常,术后5年的评分显着高于术前(P<0.05,P<0.05,P<0.01)。结论双侧PVP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不理想,术后5年基本保持对震颤的改善,但其他症状较术前恶化,尤其是语言、吞咽和平衡功能明显恶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刘跃亭,段虎斌,郝春艳,蒯东,吕虹[2](2006)在《影响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0例PD病人行PVP术,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UPDR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得出术后短期疗效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X2+0.424X6,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Y<2=2.918+0.802X1+3.927X4(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结论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PVP术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段虎斌,刘跃亭,郝春艳,陈来照,蒯东[3](2006)在《~(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在评价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长期疗效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99Tcm-TRODAT-1SPECT脑显像在评价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单侧PVP手术治疗病人、31例内科治疗PD病人和1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行脑99Tcm-TRODAT-1SPECT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测定纹状体与小脑部位DAT比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纹状体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科治疗组PD病人及单侧PVP手术治疗PD病人双侧纹状体与小脑部位DAT比值(ST/CB)分别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症状对侧较症状同侧ST/CBDAT比值明显降低(P<0.05),内科治疗组PD病人同PVP手术治疗PD病人双侧ST/C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PDRS评分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99Tcm-TRODAT-1SPECT脑显像结合UPDRS评分,有助于客观评价PVP手术治疗PD的疗效,加深对PVP手术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评价其他PD术式的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11期)

段虎斌,刘跃亭,郝春艳,范益民,陈来照[4](2006)在《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疗效。方法79例原发性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8例接受PVP(手术组),21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手术组),记录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未手术组就诊时、就诊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结果PVP术前、术后短期、长期UPD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长期随访观察显示,手术组PDRS评分增长速度较未手术组慢(P<0.05)。结论PVP能使PD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消除,其短期疗效显着,长期疗效逐年降低,PVP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PD病情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段虎斌[5](2004)在《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及其有关规律。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已做的58例PVP手术的PD患者(手术组)以及21例未接受PVP手术的PD患者(未手术组)进行长期随访,并记录手术组术前、术后短期(<1年)、术后长期(包括术后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未手术组就诊时、就诊后短期(<1年)、就诊后长期(包括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科学评价PVP术后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结果:PVP术前、术后短期、长期UPDRS评分之间有显着差异(P< 0.001);长期随访观察显示,手术组UPDRS评分增长速度较未手术组UPDRS评分增长速度为慢(P<0.05); PVP术后的短期疗效()与手术时的年龄(X2)、术前的症状严重程度(X6)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即: =-6.087+0.250 X2+0.424 X6 (开状态),判定系数R2=0.430;=-11.459+0.207 X2+0.530 X6(关状态),R2=0.609。PVP术后的长期疗效(2)与术后的短期疗效(X1)、随访时间长短(X4)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即: 2 =2.918+0.802X1+3.927X4(开状态), R2=0.810; 2=4.149+ 0.743X1+4.757X4(关状态),R2=0.705。结论:⑴PVP术能使PD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消除,其短期疗效显着,长期疗效逐年降低,但较未接受PVP术的PD患者症状良好。⑵PVP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PD病情的发展。⑶PVP术后的短期疗效与手术时的年龄、术前的症状严重程度相关;PVP术后的长期疗效与术后的短期疗效、随访时间长短相关。⑷PVP术为改善中老年PD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它是现在技术已经成熟的对PD患者有确切疗效的最佳术式之一。(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4-05-18)

刘跃亭,李守缄,陈来照,仝海波,孙之洞[6](2003)在《磁共振定位、微电极引导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药物治疗初期可缓解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数年后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美国和瑞典的神经外科专家开始应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通讯》期刊2003年11期)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金爱国[7](2003)在《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方法采用MRI扫描,前50例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2.6个针道微电极信号;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1.3个针道微电极信号。结果MRI图像能显示苍白球各部分、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边界、视束等结构。前50例患者坐标调整的百分数明显高于后191例患者。结论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使解剖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赵春生,付震,耿晓增,吴幼章,余同福[8](2003)在《电生理功能定位在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苍白球腹后部 (PVP)是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理想靶点[1] ,仅依据影像学的解剖定位毁损PVP核(团 )仍有一定的视野缺损、偏瘫等并发症[2 ] 。我院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 ,在影像学解剖定位的基础上 ,应用微电极记录(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王学廉,高国栋,赵亚群,梁秦川,陈玲[9](2002)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改善帕金森病合并轻中度抑郁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患者术后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的同时,其抑郁情绪亦有明显的改善,Webster记分、SDS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91.67%。靶点更换率100%,经微电极导向技术再确认的靶点较影像学确定的靶点更偏向内侧苍白球的内侧及腹侧。结论微电极导向的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PD合并的轻、中度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2年16期)

刘跃亭,孙之洞,李守缄[10](2001)在《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中医药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对比研究 ,探讨手术疗法和中医药疗法各自的疗效特点和治疗适应证。方法 :应用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34例 ,手术包括同期双侧、分期双侧和单侧手术。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帕金森病 5 6例。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碍记分法评分 ,将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治疗组 34例帕金森病病人中 ,有 33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手术后这些症状也持续好转 ,但其症状缓解程度在不同的病人中有所不同。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碍记分法评分 ,术后 1周进步率为 5 0 %~ 99%者 2 6例 ,1%~ 49%者 7例 ,<1%者 1例 ,总有效率 97%。中医药治疗组 80 %以上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主观症状改善 ,主要体征好转 ,基本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治疗 3个月后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碍记分法评分 ,进步率为 5 0 %~ 99%者 6例 ,1%~ 49%者 39例 ,<1%者 11例 ,总有效率为 80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结果进行t检验 ,P <0 0 1,两组之间治疗结果的总有效率进行 χ2 检验校正 ,P <0 0 5。结论 :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手术组对(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0例PD病人行PVP术,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UPDR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得出术后短期疗效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X2+0.424X6,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Y<2=2.918+0.802X1+3.927X4(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结论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PVP术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论文参考文献

[1].邵明.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年随访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

[2].刘跃亭,段虎斌,郝春艳,蒯东,吕虹.影响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3].段虎斌,刘跃亭,郝春艳,陈来照,蒯东.~(99)Tc~m—TRODAT-1SPECT脑显像在评价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长期疗效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4].段虎斌,刘跃亭,郝春艳,范益民,陈来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5].段虎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4

[6].刘跃亭,李守缄,陈来照,仝海波,孙之洞.磁共振定位、微电极引导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J].医学研究通讯.2003

[7].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金爱国.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

[8].赵春生,付震,耿晓增,吴幼章,余同福.电生理功能定位在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临床价值[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3

[9].王学廉,高国栋,赵亚群,梁秦川,陈玲.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改善帕金森病合并轻中度抑郁的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2

[10].刘跃亭,孙之洞,李守缄.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对比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1

论文知识图

! 苍白球内侧部电信号#视束诱发信号分类号] R742."苍白球内侧部“ 震颤细胞”电信号

标签:;  ;  ;  ;  ;  ;  ;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论文_邵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