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包括支撑骨架总成以及与地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沿Z轴方向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位移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骨架总成在Z轴方向进行位移调节时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导向和限位的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模块化的调节门槛垫块,避免底板、座椅、手刹及排挡调节机构与地面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汽车的驾驶性能,汽车骨架的整体抬高升降采用骨架四个支撑地脚的机械调节,只需要通过调节前后地脚高度即可模拟出整车姿态,真实反映出前机舱盖板、门槛、座椅、门洞等的离地高度,整体采用工字型骨架结构,非常节约材料,还保证了骨架的强度,可调节的模块化设计也保证了整个支撑骨架的通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总成以及与地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沿Z轴方向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位移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骨架总成在Z轴方向进行位移调节时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导向和限位的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总成以及与地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沿Z轴方向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位移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骨架总成在Z轴方向进行位移调节时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导向和限位的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包括联动设置于两前地脚上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Z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前地脚组件及联动设置于两后地脚上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Z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后地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脚组件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前地脚上的前调节座、安装于前调节座且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前蜗杆以及齿啮合连接于前蜗杆上用于与支撑骨架总成连接的前涡轮丝杆副,所述前蜗杆与前涡轮丝杆副形成传动副将前蜗杆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前涡轮丝杆副中前丝杆在Z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前丝杆上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骨架总成,将其Z向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支撑骨架总成,所述两个前蜗杆之间设置有前联轴器,所述前蜗杆通过与其轴连接的前传动轮带轮连接于安装在前调节座上的前调节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脚组件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后地脚上的后调节座、安装于后调节座且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后蜗杆以及齿啮合连接于后蜗杆上用于与支撑骨架总成连接的后涡轮丝杆副,所述后蜗杆与后涡轮丝杆副形成传动副将后蜗杆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后涡轮丝杆副中后丝杆在Z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后丝杆固定连接于支撑骨架总成,将其Z向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支撑骨架总成,所述两个后蜗杆之间设置有后联轴器,所述后蜗杆通过与其轴连接的后传动轮带轮连接于安装在后调节座上的后调节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调节轮通过前摇臂设置有前调节手柄,所述后调节轮通过后摇臂设置有后调节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调节座上设置有前Z向刻度尺,所述支撑骨架总成上设置有与前Z向刻度尺配合使用的前Z向指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调节座上设置有后Z向刻度尺,所述支撑骨架总成上设置有与后Z向刻度尺配合使用的后Z向指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调节座及所述后调节座上均设置有调节方向指示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前地脚及所述后地脚固定连接于地板总成的安装角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门垫块,车门垫块包括前车门垫块及后车门垫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人机验证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于乘用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车型研发初期就必须设定合适的人机工程参数,通过在汽车人机验证平台进行相关的模拟,人机,即人机工程的简称,指人们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要借助一些机器或装置,研究这些机器或装置是否符合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
对于车辆,同样存在人机工程;以客车为例,当车型设计完毕,实际投产之前,为了保证设计的车辆能够满足舒适度需求,即符合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会先制作与真实车辆基本一致的模型,然后对该模型的布置进行验证和主观评价。
然而,上述的人机主观评价方式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每一次进行主观评价都需要制作模型,制作模型的时间较长,导致车辆的前期开发周期较长,且每一次的模型制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导致开发成本偏高。
有鉴于此,如何对车辆的人机主观评价方式进行改进,以缩短车辆前期开发的周期和降低前期开发的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客车为例,因为其乘用性的特殊要求,需要对整车姿态进行模拟,并在骨架上集成相关门槛等模块,对上下车方便性等进行验证。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能够模块化的调节门槛垫块,避免底板、座椅、手刹及排挡调节机构与地面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汽车的驾驶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能够模块化的调节门槛垫块,避免底板、座椅、手刹及排挡调节机构与地面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汽车的驾驶性能,汽车骨架的整体抬高升降采用骨架四个支撑地脚的机械调节,前左右地脚联动,后左右地脚联动,只需要通过调节前后地脚高度即可模拟出整车姿态,真实反映出前机舱盖板、门槛、座椅、门洞等的离地高度,整体采用工字型骨架结构,非常节约材料,还保证了骨架的强度,可调节的模块化设计也保证了整个支撑骨架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包括支撑骨架总成以及与地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沿Z轴方向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位移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骨架总成在Z轴方向进行位移调节时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导向和限位的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
进一步,所述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包括联动设置于两前地脚上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Z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前地脚组件及联动设置于两后地脚上对支撑骨架总成进行Z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后地脚组件。
进一步,所述前地脚组件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前地脚上的前调节座、安装于前调节座且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前蜗杆以及齿啮合连接于前蜗杆上用于与支撑骨架总成连接的前涡轮丝杆副,所述前蜗杆与前涡轮丝杆副形成传动副将前蜗杆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前涡轮丝杆副中前丝杆在Z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前丝杆上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骨架总成,将其Z向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支撑骨架总成,所述两个前蜗杆之间设置有前联轴器,所述前蜗杆通过与其轴连接的前传动轮带轮连接于安装在前调节座上的前调节轮。
进一步,所述后地脚组件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后地脚上的后调节座、安装于后调节座且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后蜗杆以及齿啮合连接于后蜗杆上用于与支撑骨架总成连接的后涡轮丝杆副,所述后蜗杆与后涡轮丝杆副形成传动副将后蜗杆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后涡轮丝杆副中后丝杆在Z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后丝杆固定连接于支撑骨架总成,将其Z向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支撑骨架总成,所述两个后蜗杆之间设置有后联轴器,所述后蜗杆通过与其轴连接的后传动轮带轮连接于安装在后调节座上的后调节轮。
进一步,所述前调节轮通过前摇臂设置有前调节手柄,所述后调节轮通过后摇臂设置有后调节手柄。
进一步,所述前调节座上设置有前Z向刻度尺,所述支撑骨架总成上设置有与前Z向刻度尺配合使用的前Z向指针。
进一步,所述后调节座上设置有后Z向刻度尺,所述支撑骨架总成上设置有与后Z向刻度尺配合使用的后Z向指针。
进一步,所述前调节座及所述后调节座上均设置有调节方向指示牌。
进一步,还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前地脚及所述后地脚固定连接于地板总成的安装角上。
进一步,还包括车门垫块,车门垫块包括前车门垫块及后车门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通过采用骨架四个支撑地脚的机械调节,前左右地脚联动,后左右地脚联动,只需要通过调节前后地脚高度即可模拟出整车姿态,真实反映出前机舱盖板、门槛、座椅、门洞等的离地高度,整体采用工字型骨架结构,非常节约材料,还保证了骨架的强度,可调节的模块化设计也保证了整个支撑骨架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仰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包括支撑骨架总成1以及与地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沿Z轴方向对支撑骨架总成1进行位移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骨架总成1在Z轴方向进行位移调节时对支撑骨架总成1进行导向和限位的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支撑骨架总成1由四个地脚支撑,可分别进行调节,对整车姿态进行模拟,并在骨架上集成相关门槛等相关模块,对上下车方便性等进行验证,当尾门槛离地高度值较小时,地板、座椅、手刹及排挡调节机构有可能会与地面干涉,导致各模块Z向无法调节,在此情况下,可以把骨架整体抬高,而车门及尾门门槛上下车的位置可以采用垫块,来模拟较真实的上下车。
本实施例中,所述Z向位移导向限位装置包括联动设置于两前地脚22上对支撑骨架总成1进行Z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前地脚组件及联动设置于两后地脚32上对支撑骨架总成1进行Z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后地脚组件,前地脚组件对支撑骨架总成1的前部进行Z向位移调节,后地脚组件对支撑骨架总成后部进行Z向位移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地脚组件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前地脚22上的前调节座2、安装于前调节座2且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前蜗杆21以及齿啮合连接于前蜗杆21上用于与支撑骨架总成1连接的前涡轮丝杆副,所述前蜗杆21与前涡轮丝杆副形成传动副将前蜗杆21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前涡轮丝杆副中前丝杆24在Z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前丝杆24上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骨架总成1,将其Z向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支撑骨架总成1,所述两个前蜗杆21之间设置有前联轴器61,所述前蜗杆21通过与其轴连接的前传动轮25带轮连接于安装在前调节座2上的前调节轮26,通过手动调节前调节轮26,可将与前调节轮26带轮连接的前传动轮25带动转动,与前传动轮25轴连接的前涡杆21与前传动轮25同角速度转动,在前联轴器61的作用下,两个前蜗杆21同步转动并分别带动与其齿啮合的前涡轮23转动,前涡轮23螺纹连接于前丝杆24并将自身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前丝杆24的Z轴方向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与前丝杆24上顶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骨架总成1做Z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以此来实现对支撑骨架总成1前部的Z轴方向位移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地脚组件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后地脚32上的后调节座3、安装于后调节座3且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后蜗杆31以及齿啮合连接于后蜗杆31上用于与支撑骨架总成1连接的后涡轮丝杆副,所述后蜗杆31与后涡轮丝杆副形成传动副将后蜗杆31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后涡轮丝杆副中后丝杆34在Z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后丝杆34上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骨架总成1,将其Z向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支撑骨架总成1,所述两个后蜗杆31之间设置有后联轴器62,所述后蜗杆31通过与其轴连接的后传动轮35带轮连接于安装在后调节座3上的后调节轮36,通过手动调节后调节轮36,可将与后调节轮36带轮连接的后传动轮35带动转动,与后传动轮35轴连接的后涡杆31与后传动轮35同角速度转动,在后联轴器62的作用下,两个后蜗杆31同步转动并分别带动与其齿啮合的后涡轮33转动,后涡轮33螺纹连接于后丝杆34并将自身的回转运动转化为后丝杆34的Z轴方向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与后丝杆34上顶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骨架总成1做Z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以此来实现对支撑骨架总成1后部的Z轴方向位移调节。
本实施例中,对传动轮设置一个带连接的调节轮,再通过增设的摇臂及调节手柄来对传动轮进行动能输入,避免了传动轮位置较低手动输入存在较大难度,将输入轴的位置上移,方便人为手动输入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调节轮26通过前摇臂27设置有前调节手柄28,所述后调节轮36通过后摇臂37设置有后调节手柄38,将调节的输入轴上移,便于人为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调节座2上设置有前Z向刻度尺,所述支撑骨架总成1上设置有与前Z向刻度尺配合使用的前Z向指针,可以方便读取对支撑骨架总成1的调节量,直接快速获取试验原始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调节座3上设置有后Z向刻度尺,所述支撑骨架总成1上设置有与后Z向刻度尺配合使用的后Z向指针,可以方便读取对支撑骨架总成1的调节量,直接快速获取试验原始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调节座2及所述后调节座3上均设置有调节方向指示牌,方便在认为使用调节手柄进行调节时更加清楚转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前地脚22及所述后地脚32固定连接于地板总成4的安装角上。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车门垫块,车门垫块包括前车门垫块51及后车门垫块52,灵活可变的真实模拟整车姿态,满足对上下车方便性等试验进行验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9346.8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069601U
授权时间:20190705
主分类号:G01M 17/007
专利分类号:G01M17/007;B62D65/0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申请人地址: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九江大道1号
发明人:吴晨晖;付成;朱红霞;叶宗青;周文建
第一发明人:吴晨晖
当前权利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代理人:吕小琴
代理机构:1112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