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纤工程技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9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他一生致力于高新化纤工程科技的咨询工作,常说 “看到我国纺织化纤工业的发展,我的辛苦实在算不了什么”。
由于该案在基本案型上与齐玉苓案不同,所以二审法院对前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齐玉苓案的批复就不是全盘适用,而是比照类推适用其救济方式部分,即“侵犯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案中因为不存在长期性冒用被害人姓名的情节,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除了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和公开(登报)赔礼道歉之外,并没有像齐玉苓案那样判决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和既得经济利益的移转,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上也没有采纳最高标准,也就是说没有惩罚性赔偿在其中。
季国标出生于江苏无锡,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一年后,他转到纺织工程系,从此与纺织结缘。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老百姓的穿衣是大问题。为了先让大家吃饱饭,当时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国农田的3.9%,产量也不高,人均消费的棉花只有一斤六两。棉衣、棉被当时都是紧缺物。
为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1954年前后,国家决定创建化纤工业。当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派去国外考察的一批技术骨干,掰着手指跟他们讲:“中国有6亿人口,可是耕地太少。现在老百姓有的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看看有没有先进的技术能引进。”
季国标在青岛印染厂实习工作两年后,被派去德国学习化纤工业先进技术。在德国,季国标学的是人造纤维。到了60年代,国家要发展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纤维,他又被派到英国去实习。归来后,国家先后任命他做了保定人造丝厂、南京化纤厂、兰州石油化工厂、江苏仪征化纤联合厂等4个不同种类化纤厂的技术总指挥。
此后的几十余载,季国标都将自己的心血、知识和经验献给了化纤事业。80年代,用化纤生产的 “的确良”衣服成为时髦的东西。到1983年,我国化学纤维的产量大大提高。于是,商务部取消了在全国使用多年的布票。至此,中国几亿人的穿衣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季国标和他的同事们功不可没!
季国标在保定工作时,因在困难时期,吃不饱饭,靠采野菜补充,他的孩子生下来时只有3斤重;在南京化纤厂,他因过度劳累,以至肝炎发作,过了急性期还毫不在意,直到生产线投产成功才被原纺织部部长钱之光发现并安排治疗;在兰州石油化工厂,季国标主持了从外国进口腈纶装置工作,并负责技术和对外合作。那时他得了中耳炎,导致左耳膜穿孔。外国专家撤走后,生产的担子就压在了季国标的肩上。他和其他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地试车、调整,终于投产一次成功,产品的部分技术指标还超过了英国。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25-(OH)D3降低,NLR、CK-MB、cTnI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25-(OH)D3、NLR、CK-MB、cTnI等指标水平,以便及时识别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及时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新中国的化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非一帆风顺。季国标的人生,也随之浮沉。
二嬷嬷压根儿也没有见过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着一句话: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天使们就在榆树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没有开花。
季国标立志让中国化纤技术与世界同步。1985年,季国标在国家支持下,创建和组织了北京国际化纤会议。现国际已公认它为世界两大国际化纤会议之一。20世纪90年代,季国标任主持和组织了与国外多家技术最先进的公司会谈,制订我国纺机企业的技术改造方案。这批高新技术的纺织机械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升级,起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季国标就是这样度过了精彩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这种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和服务人民的人生价值观。直到最后的日子,他仍在学习前沿科技知识,研究新的咨询项目——“研讨多种生物质新纤维的工程化、产业化前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说的,“季老,他是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典范。”
本刊记者 石海芹 整理
标签:国标论文; 化纤论文; 中国论文; 技术论文; 化纤厂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工人论文; 农民论文; 青年论文; 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 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 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 《工会博览》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