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离感论文_黎红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疏离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手术室,资本,工作压力,护士,社会支持,大学生。

心理疏离感论文文献综述

黎红梅[1](2019)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工作疏离感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2018年7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在岗的67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工作疏离感问卷。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的手术护理人员心理资本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评分及工作疏离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以及工作疏离感均呈负相关(均P<0.05),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工作年限、年龄以及职称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资本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职称以及手术室工作年限是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工作疏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工作疏离感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关注手术室护理人员尤其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心理资本的提高,以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以及降低工作疏离感。(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23期)

朱丛杉[2](2019)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疏离感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际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济南地区某叁所高校的2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疏离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人际疏离感及心理健康在人口学部分变量中存在显着差异;人际疏离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R2=0.60,F=82.41,P<0.001);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R2=0.05,F=3.13,P<0.05);人际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具有调节作用(R2=0.482,F=53.407,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会受到人际疏离感的干扰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萍,王志博[3](2019)在《父母心理控制对体育类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疏离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疏离感及体育类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00名体育类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父母心理控制、疏离感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对体育类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着;父母心理控制通过疏离感对体育类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着。结论:疏离感在父母心理控制对体育类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武东波,王男,沈俊楠[4](2019)在《心理资本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工作疏离感现状,并探讨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作用,为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2—5月在北京市7家叁级综合医院工作的203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中国护士工作源表(CNSS)、心理资本量表、工作疏离感量表(WA)对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条目得分为2.22±0.56,心理资本条目得分为3.06±0.75,工作疏离感条目得分为2.65±0.74。急诊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疏离感呈负相关(r=-0.436,P<0.01);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呈正相关(r=0.519,P<0.01);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r=-0.522,P<0.01),心理资本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92%。结论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上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有助于降低护士的工作疏离感,降低护士离职率,有助于急诊护理队伍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07期)

路晓琳[5](2019)在《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旨在调查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疏离感现状,并探讨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疏离感叁者之间的关系。为减少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心理资本水平,降低工作疏离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7月,选取辽宁省的叁级综合医院的介入手术室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护士心理资本量表以及工作疏离感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得分为(77.30±18.98)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用工性质、职称、月收入的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介入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的得分为(71.26±15.25)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介入手术室工作年限、职称、用工性质的介入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得分为(31.44±8.73)分,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介入手术室工作年限、收入的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疏离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得分与工作疏离感得分呈正向相关(r=0.521,P<0.01);工作压力得分与心理资本得分呈负向相关(r=-0.528,P<0.01);工作疏离感得分与心理资本得分呈负向相关(r=-0.431,P<0.0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工作疏离感起预测作用(β=0.497,t=8.274,P<0.001),工作压力对心理资本起预测作用(β=-0.506,t=-8.948,P<0.001),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对工作疏离感均起预测作用(工作压力:β=0.377,t=5.452,P<0.001;心理资本:β=-0.238,t=-3.311,P<0.001)。结论1、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疏离感均呈中等水平。2、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工作疏离感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3、工作压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疏离感,还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对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疏离感产生影响。4、护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了解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相应干预措施,达到降低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疏离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佳[6](2019)在《城市留守青少年心理韧性在社会疏离感和歧视知觉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城市留守青少年社会疏离感和歧视知觉状况以及心理韧性在两者之间的中介关系,为促进城市留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方便抽样的方法下对郑州市12所学校的484名城市留守青少年进行心理韧性、社会疏离感、歧视知觉问卷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城市留守青少年歧视知觉总分为(2. 09±0. 67)分;男生在歧视总分、回避、言语方面得分显着高于女生,存在统计学意义(t=1. 992、2. 884、2. 237,P <0. 05)。城市留守儿童不同监护人在回避方面得分也存在显着性差异(F=4. 747,P <0. 01),由保姆或其他人抚养的留守儿童回避得分最高。留守时间越长歧视得分越高,存在统计学意义(F=17. 144、3. 454、12. 751、12. 614、23. 388,P <0. 01)。心理韧性的支持力、个人力与疏离的环境、人际、社会和攻击、回避、行为、言语间呈现显着的负相关(P <0. 01)。心理韧性中介效应为37. 00%。结论 8心理韧性在歧视对社会疏离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路晓琳,于洋,刘丽丽[7](2018)在《心理资本对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工作压力和工作疏离感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辽宁省28所综合性叁级甲等医院的202名介入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心理资本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工作疏离感问卷》对介入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介入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61. 4±15. 3)分,工作压力总分为(77. 2±19. 2)分,工作疏离感总分为(31. 7±8. 7)分。其心理资本与工作疏离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 432,P <0. 01)],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r=-0. 520,P <0. 01),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呈正相关(r=0. 516,P <0. 01)。心理资本在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 7%。结论介入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上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有助于降低其工作压力和工作疏离感。(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黄菀琳[8](2018)在《高中生疏离感现状与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疏离感指的是,个体与周围的关系中,正常的关系发生疏远,从而使个体产生了距离感。中学生在这个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比较快的时期,身心在这个时期也处于转型期,中学生会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各种欲求,如果欲求得不到满足,反而受到阻止,不好的感受会很容易产生。由于此特点,疏离感的高发人群是中学生,如果长时间处于疏离感这种消极情感体验中,会给中学生带来广泛的不良影响。当前关于疏离感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初中生和大学生,很少对高中生的疏离感进行研究,几乎未见对高中生疏离感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443名高一学生和457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疏离感的现状调查,根据对疏离感现状的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团辅方案,对疏离感较高的高中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疏离感比较高的群体所占百分比为27.3%。环境疏离感和社会疏离感是一阶因素中得分相对较高的维度;生活环境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是二阶因素中得分比较高的维度;(2)年级、是否担任班委以及学业成绩等人口学变量对高中生疏离感的多个维度上存在显着影响,即年级越高疏离感越强,未担任班委的同学疏离感普遍高于担任班委的,成绩越差疏离感水平越高;(3)团体辅导中提高自我认同感及加强社会支持可以显着降低高中生的疏离感水平。学生在疏离感多个维度及疏离感总分上其水平显着降低,这种差异说明了团体辅导干预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马文燕,陆超祥,余洋,陈会,余小杰[9](2018)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一般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留守中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而自己继续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中学生~([1])。有研究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2-7]),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8])。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是个体面对生活压力与挫折时的一种反弹能力~([9-11]),一般具有普遍性,在个体遇到(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8年04期)

李超[10](2018)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中国工信部在2017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3.6亿户,手机上网用户突破11亿。而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则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在2016年中国移动用户每日在线时长超过25亿小时,折算起来,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叁小时。从开始出现到基本实现全民普及,手机使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与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手机的普及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和麻烦,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随之出现。《2017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指出,随着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侵入,一些消费者开始长期挂在手机上。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近半数以为伴侣处于“过度”运用手机的状态中,表现出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科技的群体,也作为最主要的手机应用群体,他们在手机依赖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在享受手机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手机的“奴隶”,让大量的学习时间被手机支配,甚至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手机依赖症所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手机依赖现象(症状)开始引起了社会大众和研究者们的积极关注,并从多个方面着手探究手机依赖产生的背后原因和具体机制。本研究在已有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从智能手机依赖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修订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问卷,并使用该问卷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在探究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情况以及手机依赖、疏离感、心理韧性的性别特点和年级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心理韧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重点探究心理韧性在大学生疏离感对智能手机依赖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问卷包含22个项目,分为手机使用、戒断性、消极生活事件、耐受性、沉浸性和APP更新六个维度,解释总方差的6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χ2/df=2.3,CFI=0.896,IFI=0.880,RMSEA=0.057,SRMR<0.052),可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有效工具;(2)大学生疏离感和智能手机依赖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水平比男大学生高,大四和研究生的手机依赖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年级;大学生疏离感存在年级差异;(4)心理韧性在大学生疏离感和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中没有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2)

心理疏离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人际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济南地区某叁所高校的2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疏离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人际疏离感及心理健康在人口学部分变量中存在显着差异;人际疏离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R2=0.60,F=82.41,P<0.001);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R2=0.05,F=3.13,P<0.05);人际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具有调节作用(R2=0.482,F=53.407,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会受到人际疏离感的干扰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疏离感论文参考文献

[1].黎红梅.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工作疏离感相关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9

[2].朱丛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疏离感的调节作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萍,王志博.父母心理控制对体育类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

[4].武东波,王男,沈俊楠.心理资本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9

[5].路晓琳.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性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

[6].刘佳.城市留守青少年心理韧性在社会疏离感和歧视知觉之间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

[7].路晓琳,于洋,刘丽丽.心理资本对介入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职业医学.2018

[8].黄菀琳.高中生疏离感现状与团体心理辅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9].马文燕,陆超祥,余洋,陈会,余小杰.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一般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

[10].李超.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假设模型苏州高新区狮山敬老院Fig2SuzhouHigh-...母亲教养方式与学校疏离感的路径分析22《大楼》坎勒 图 23 《驱逐舰》坎勒 ...调查报告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调查报告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

标签:;  ;  ;  ;  ;  ;  ;  

心理疏离感论文_黎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