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思茅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思茅,松毛虫,幼林,人工林,山坡地,模型,子代。
思茅松论文文献综述
苏俊武,槐可跃,刘永刚,陈星志,陶宗良[1](2019)在《不同施肥方式对山地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环状沟施、穴状施、两侧沟施3种方式,对普洱市思茅区万掌山林场山地(缓坡地和斜坡地、陡坡地)上种植的3年生思茅松幼林,进行同等剂量混合肥[(尿素100g+过磷酸钙150g+硫酸钾80g)/株]施肥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坡度间对思茅松幼林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影响差异不一,施肥方式和坡度间不产生交互作用。缓坡林地和陡坡林地施肥,穴状施肥的方式对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斜坡林地施肥,环状沟施效果最好,其次是穴状施肥。综合考虑不同施肥方式的施工成本和生态效益,思茅松山地林木宜采用穴状施肥,对树木周围的土壤开挖面小,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林地水土流失,同时穴状施肥用工量少,可节省大量的劳力成本,在生产实践中可操作性强。(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孙志刚,陈强,李先泽,鲁兴武,陈星志[2](2019)在《锌、硼和镁对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年生思茅松幼林土壤、树体营养成分测定和追施微量元素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偏酸性,pH值随土层的深度增加而增加,从偏酸性(pH值5.06)向微酸性(pH值6.66)变化;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层土为28.6g/kg),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全钾、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和速效铁含量相对较高,全氮、速效磷、速效锌、速效铜和速效钼含量较低,速效硼未检出。幼树体内,全氮、磷、钾、硫、钙、镁、锰和氯化物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锌、铜和硼等营养元素含量较低,钼未检出。在思茅松幼林土壤和幼树的不同部位,营养元素的含量不同。思茅松幼树生长最佳的微量元素施肥方法是施硫酸锌15g和硫酸镁40g,施肥1年后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分别为0.75m、2.18cm和0.51m。该方法对树高和冠幅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增强了幼树与杂草和灌木的竞争力,可以降低抚育管理的成本。(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聂中良,熊智,王金华,陈晓溪,张珊[3](2019)在《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养殖方法,每天对思茅松毛虫进行观察并记录思茅松毛虫卵、各龄期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命活动.并运用Sigmaplot,Origin,SPSS等软件对思茅松毛虫卵的长短直径、幼虫头壳宽和体长、成虫翅展和体长、自然条件下与人工条件下7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体长做了生物统计学实验,并分析了思茅松毛虫生命各阶段的生命活动及形态特征.虫卵的长直径与短直径无线性关系;幼虫的头壳宽与体长线性关系为Y=0.024X+0.896 6(Y表示头壳宽,X表示体长),R~2=0.940 9;成虫翅展与体长无线性关系;自然条件下与人工条件下7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体长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刘畅,胥辉,欧光龙[4](2019)在《思茅松天然林单木含碳量空间异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思茅松天然林37棵解析木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采用变异函数对8个不同尺度(50、100、150、200、250、300、350 m和400 m)的思茅松单木树枝、树叶、树干、树皮、根系及全树6个维度含碳量及4个方向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检验,并对不同尺度的单木各器官含碳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异函数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的器官含碳量空间异质性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描述,进而挖掘出产生这种异质性的驱动因素。对于思茅松天然林来说,在研究区范围内,各个维度含碳量均有空间异质性存在,且这种异质性均不是随机产生的。变异函数的基台值可表示变异大小,从全向的角度来看,树根的空间变异性最大,树叶的空间变异性最小;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含碳量在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也不同。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含碳量的基台值均随着尺度的变大而减小,而块金值会随着尺度的变大而增大,说明空间异质性对研究尺度非常敏感。对于今后关于单木含碳量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空间问题,选择空间异质性较大的尺度,才能更好的使用数据描述含碳量的空间分布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鹏,付强,范林元,方向京,陶晔[5](2019)在《思茅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与优良家系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43个半同胞家系子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都具有较丰富的变异,65.1%的参试家系材积超过对照,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估算了参试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力和增传增益,并选择出16个优良家系,材积遗传增益超过10%。(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李杨涛,孟梦,李莲芳,付玉嫔,唐红燕[6](2019)在《施肥和IBA对思茅松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内,采用U15~*(58)均匀设计开展不同浓度IBA溶液浸种结合无纺布容器规格、基质施缓释肥和叶面喷施氮肥的思茅松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0.15g/L IBA溶液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苗龄107d时,处理组合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达1.36-3.07mm和7.5-18.5cm,处理组合间地径和苗高大都具有极显着的差异(P<0.01);基质施缓释肥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无纺布容器规格,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地径和苗高最优的处理组合均不一致;无纺布容器规格、基质施缓释肥、激素浸种和叶面喷施氮肥浓度4个因素的水平间地径和苗高均呈现极显着的差异(P<0.01);根据思茅松苗木分级资料,15个处理组合中有12个的合格苗率达8.5%-76.5%,其中7个处理组合的高于50%。基于苗木合格率和节省成本的角度,建议采用14.5cm×16.0cm无纺布容器与基质施2.0kg/m~3缓释肥、0.10g/L的IBA溶液浸种的组合作为思茅松壮苗培育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畅,胥辉,欧光龙[7](2019)在《思茅松天然林单木含碳量空间分布变化多尺度研究及空间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的碳汇功能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对单木不同器官含碳量的分布规律研究较少。本文使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64棵思茅松天然林解析木数据,对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应用Moran’s I及局域统计量(局域均值及局域标准差)在4个尺度(20m、100m、300m、700m)分别检验思茅松树枝、树叶、树干、树皮、根系及全树6个维度含碳量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同时以不同器官含碳量(C)为因变量,以胸径(DBH)、树高(H)、冠长(CL)、海拔(Elev)、坡度(Slo)5个变量以及胸径平方乘以树高(D~2H)1个复合变量为自变量分别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和空间滞后模型(SLM),并以Akaike’s信息指数(AIC)值及拟合优度(R~2)为指标评判2个模型在拟合过程中的优劣。结果表明:(1)计算的Moran’s I均为正值,且Z值都大于1.96,P值除在20m带宽时为0.01,其余全部小于0.000 1,表示拒绝Moran’s I零假设,即思茅松各器官含碳量在一定的距离均具有空间效应;(2)由局域统计量可以看出思茅松单木的含碳量分布并不均匀,局域标准差在带宽700m时最大为191.23,即在该尺度下空间差异最大;(3)林分因子、地形因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思茅松不同器官含碳量的空间分布,相比较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模型来说,空间滞后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模型构建中的空间效应。(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伟,孟梦,李江,邱琼,李宁华[8](2019)在《坡位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坡位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以12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0-5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集中于0-10cm的土壤层,0-5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在0-30cm土壤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下坡位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50cm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数值范围为0.85-1.56t/hm~2,下坡位最大,上坡位最小。研究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易分解性有机碳库在下坡位最大。(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珊,熊忠平,张俊,聂中良,陈晓溪[9](2019)在《思茅松毛虫肠道真菌分离鉴定及水解酶活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在昆虫的食物消化、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昆虫肠道真菌了解不多。本研究以重要林业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 Matsumura为材料,分离鉴定其幼虫中的肠道真菌。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从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样品中分离肠道真菌,运用ITS序列分析鉴定,并对其产酶活性初步研究。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2株真菌,分别属于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弯担菌属Curvibasidium sp.。产酶活性研究表明8株菌产纤维素酶,9株菌产淀粉酶,7株菌产脂肪酶,2株菌产蛋白酶。DKF-8产淀粉酶能力最高,酶活力是60.907 U/mL。DKF-10产纤维素酶能力最高,酶活力是14.276 U/g,菌株DKF-6产蛋白酶活力是5.561 U/mL,菌株DKF-8产蛋白酶酶活力是2.918 U/mL。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真菌物种丰富度较低。本实验为未来深入研究思茅松毛虫肠道微生物功能提供了菌株材料。(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董诗涛,郎晓雪,施凯泽,杨启运,许彦红[10](2019)在《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思茅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澜沧县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994个思茅松人工纯林小班数据为研究对象,选用4种生长方程和1种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长过程,利用SPSS19.0和EXCEL2016对5种预选生长模型进行拟合,基于相关指数最大、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确定了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的最佳生长模型,模型预估精度高达95%以上,对数据T检验结果,其残差均在95%的置信区间。根据拟合的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生长模型及相关公式编制了澜沧县思茅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2期)
思茅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3年生思茅松幼林土壤、树体营养成分测定和追施微量元素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偏酸性,pH值随土层的深度增加而增加,从偏酸性(pH值5.06)向微酸性(pH值6.66)变化;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层土为28.6g/kg),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全钾、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和速效铁含量相对较高,全氮、速效磷、速效锌、速效铜和速效钼含量较低,速效硼未检出。幼树体内,全氮、磷、钾、硫、钙、镁、锰和氯化物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锌、铜和硼等营养元素含量较低,钼未检出。在思茅松幼林土壤和幼树的不同部位,营养元素的含量不同。思茅松幼树生长最佳的微量元素施肥方法是施硫酸锌15g和硫酸镁40g,施肥1年后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分别为0.75m、2.18cm和0.51m。该方法对树高和冠幅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增强了幼树与杂草和灌木的竞争力,可以降低抚育管理的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思茅松论文参考文献
[1].苏俊武,槐可跃,刘永刚,陈星志,陶宗良.不同施肥方式对山地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2].孙志刚,陈强,李先泽,鲁兴武,陈星志.锌、硼和镁对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3].聂中良,熊智,王金华,陈晓溪,张珊.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观察[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刘畅,胥辉,欧光龙.思茅松天然林单木含碳量空间异质性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陈鹏,付强,范林元,方向京,陶晔.思茅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与优良家系选择[J].林业科技通讯.2019
[6].李杨涛,孟梦,李莲芳,付玉嫔,唐红燕.施肥和IBA对思茅松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7].刘畅,胥辉,欧光龙.思茅松天然林单木含碳量空间分布变化多尺度研究及空间模型构建[J].西部林业科学.2019
[8].陈伟,孟梦,李江,邱琼,李宁华.坡位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9].张珊,熊忠平,张俊,聂中良,陈晓溪.思茅松毛虫肠道真菌分离鉴定及水解酶活性初步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9
[10].董诗涛,郎晓雪,施凯泽,杨启运,许彦红.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思茅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的编制[J].林业调查规划.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