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土保持林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土保持,遥感,体系,互联网,指标体系,措施,框架。
水土保持林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邹兵华,袁洁,操昌碧[1](2019)在《水电工程临河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多个大中型已建和在建水电站临河型渣场典型防护措施的调查,对临河型渣场的防护措施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等,从水保措施的安全稳定性、施工适应性、经济性、生态功能和绿化效果统筹的角度,对临河型渣场防护措施的体系布局及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可为水电工程临河型渣场及其他类型渣场的防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西部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暨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5)
李小芳,张霞,朱莉莉,樊华,张超[2](2019)在《晋西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分析晋西残塬沟壑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治理经验和模式,提出立体防控和塬面径流调控两大综合治理体系。为该区后续开展固沟保塬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王国振,卜崇峰,冯伟[3](2019)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的重要措施。工程实施效果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实施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估是目前迫切需要的。运用文献分析法深入分析了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有关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及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成果报道,从筛选的120篇文献中,归纳总结、聚类分析出已有重点工程实施效果评估14项常用指标及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常用指标9项。基于此,针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多拦沙、多输水、输好水"的特点,结合同行专家咨询意见,构建了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计划任务完成率、调蓄水能力变化、基本农田粮食增产、人居环境改善等指标,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效果评价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7期)
罗志东,齐实[4](2019)在《中国水土保持空间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保持具有显着的地域广袤性和空间差异性,科学合理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实现水土保持精细、高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作者在分析目前水土保持行业空间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空间管理发展需求,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空间管理体系框架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基础,明确体系框架构建的原则与方法,按照纵向宏观、中观和微观,横向自然、业务、行政管理的"3横3纵"结构,构建中国水土保持空间管理体系框架,并针对3个空间尺度的层次定位、内容组成和关联关系进行了论述,从空间管理理念角度为推进中国水土保持现代化管理提供一套空间管理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孔东莲,郭孟霞,郑培龙[5](2019)在《金属矿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矿开采周期一般较长,且扰动面积较大,若在开采过程中没能及时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则会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近几年的大型铁矿、金矿、铜矿等金属矿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对典型金属矿的外业调查,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矿的露天采场区、工业场地区、排土场区和尾矿库区4个防治区共9类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期望为相关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6期)
张锐[6](2019)在《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覆盖全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张锐) 运用现代科技亮出监管“利剑”,日前,应用空、天、地监测技术,形成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在我省建成,项目在水利部组织的全国检查中被评为优。此后,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将无处遁形。生产建设项目造(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9-05-26)
郑帅[7](2019)在《阜新市煤矿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水保措施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规划和实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DPSIR体系框架和煤矿区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分别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项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并依据水保措施综合效益基本内涵,构建了包含15项具有代表性指标的体系框架,在详细分析层次分析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系统且全面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3期)
张楠[8](2019)在《基于定向流失监测的水土保持体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提出了基于定向流失监测的水土保持体系设计,使得水土流失监测实现信息化。该体系通过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硬件设计为软件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软件部分主要实现硬件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测,包括水土保持数据的监测和管理以及水土流失预测3个方面,最终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与业务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广西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2期)
马维伟,李广,赵锦梅[9](2019)在《基于“互联网+”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互联网时代教学特点及地方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制定修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叁平台、四模块、五技术"教学课程体系,建立"校内+校外+互联网"叁方一体的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增强教师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人才需求.(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宏伟,刘刚,宋晓峰,马清瑞,闫法奇[10](2019)在《长距离输配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以陕西省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距离输配水工程是建设项目线性工程较为典型类型,其永久占地相对较少,线路较长,一般要跨越多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涉及地形较为复杂,弃土弃渣分散,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不采取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会对沿线带来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工程安全及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在项目开工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西省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为例,对长距离输配水工程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确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编制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2期)
水土保持林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分析晋西残塬沟壑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治理经验和模式,提出立体防控和塬面径流调控两大综合治理体系。为该区后续开展固沟保塬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土保持林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邹兵华,袁洁,操昌碧.水电工程临河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C].第二届中西部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暨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李小芳,张霞,朱莉莉,樊华,张超.晋西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3].王国振,卜崇峰,冯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
[4].罗志东,齐实.中国水土保持空间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5].孔东莲,郭孟霞,郑培龙.金属矿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9
[6].张锐.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覆盖全省[N].云南日报.2019
[7].郑帅.阜新市煤矿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地下水.2019
[8].张楠.基于定向流失监测的水土保持体系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2019
[9].马维伟,李广,赵锦梅.基于“互联网+”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9
[10].李宏伟,刘刚,宋晓峰,马清瑞,闫法奇.长距离输配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以陕西省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为例[J].水利技术监督.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