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先兆证论文-江璇,曾艺文,易明广

中风先兆证论文-江璇,曾艺文,易明广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风先兆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力再生丸,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继发中风

中风先兆证论文文献综述

江璇,曾艺文,易明广[1](2019)在《增力再生丸联合血脂康胶囊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的预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力再生丸联合血脂康胶囊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的预防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52例,根据门诊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增力再生丸联合血脂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易损斑块横截面积(VPA)、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两年内中风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MT、VPA、TG和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VPA、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年随访,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中风,观察组无中风患者出现。结论: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采用增力再生丸联合血脂康胶囊治疗,可有效减小IMT和VPA,降低TG和TC水平,减少中风发生率,可在临床中风预防中进行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07期)

吴亚利,何佳澄[2](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出现中风先兆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共7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着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陈坤黄寓,王东[3](2018)在《针灸治疗中风先兆证的古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医学领域常见的高致残率甚至致死率的疾病之一。根据2017年召开的中国脑卒中大会估计,我国现存的中风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而每年仍有200万新发中风的病例。该病导致的诸如口角歪斜、舌謇语强、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中风先兆往往是中风发生前的早期预警,其临床表现是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甚至晕厥,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短暂性(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刘玲,王亚丽[4](2017)在《王亚丽教授辨治中风先兆证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是降低中风发病率及再发率的关键。王亚丽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证候要素中"虚"、"瘀"、"风"是关键,治疗当以滋补肝肾,镇肝熄风,化痰祛瘀为原则。(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84期)

王长月[5](2017)在《“项七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项七针”结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项七针”结合口服阿司匹林组(治疗组)和单纯口服阿司匹林组(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血流变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治疗组TG改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结合口服阿司匹林比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能更明显地改善中风先兆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甘油叁酯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预防中风发病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20)

吴羿姗[6](2017)在《中风先兆证组方规律探讨及涤痰通瘀方对枯否细胞IRAK2的干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中风先兆证的组方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挖掘内容包含证型分析、四气五味分析、归经分析、药物频次分析、常用药对分析、核心组合以及新方组合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更深入地了解中风先兆证的组方规律。2.通过细胞实验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肝枯否细胞中IRAK-2mRNA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变化,并探讨涤痰通瘀方对于急性脑出血大鼠肝枯否细胞的干预作用,为调控炎症级联通路提供一定的基因层面的实验依据。方法:1.数据挖掘:通过计算机关键词搜索的方法搜索近20年(1997年-2016年)有关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先兆证的所有文献的处方,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CNKI)进行检索关键词。分别以"中风先兆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缺血"等并含"中医药治疗"为主题词进行模糊检索,共得1139条相关文献,通过逐层筛选最终得到有效的研究文献141篇,119首方剂;将筛选的119首方剂进行数据清洗,得出结构化数据,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录入、审核及校对,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最终以柱形图、频次表和网络关联图分析总结数据挖掘的结果。2.实验研究:通过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组、中药组(酒大黄、胆南星、石菖蒲、蒲黄、叁七、水蛭),每组分为6h、12h、24h、48h4个时间亚组,检测每组肝枯否(kupffer)细胞中IRAK-2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肝kupffer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的改变。结果:1.数据挖掘的结果显示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证(占23.24%)、肝风内动证(14.79%)、痰湿阻络证(14.79%)、肝肾阴虚证(14.79%)为主;用药主要以温性和寒性药物为主,占总体药物的68.06%;五味中使用频数最多的是甘味药物(683次)、苦味药物(583次)、辛味药物(435次),归经以肝经为主,心脾肾次之;常用药物前4味分别为:川芎、黄芪、茯苓、赤芍,以补气药活血药为主;得出高频药物组合22组,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1条用药规则,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8个,新组方9个。2.脑出血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IRAK-2mRNA表达,在12h,24h,48h明显降低(P<0.01),但在6h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中药组治疗组中IRAK-2mRNA表达较脑出血模型组升高,12H开始升高(P<0.01),24H显着升高(P<0.01),48H略有升高(P<0.01),但在6H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脑出血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的含量变化,6h、12h、24h、48h均有明显升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组治疗组中TNF-α的含量较脑出血模型组四个时间点均有降低,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双变量流式细胞仪散点图上可以看到,模型组比对照组在12小时、24小时,早期凋亡细胞更多;治疗组比模型组在12小时、24小时,早期凋亡细胞显着减少(P<0.05)。结论:1.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的结果,说明中风先兆证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体现在气虚和肝肾阴虚,标实体现在痰瘀互结;挖掘出的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主,痰湿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肝风内动证为主;从用药频次和组合看,多用补气活血药,兼以平肝祛痰滋阴为主,临证变之。根据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1条用药规则和18个核心组合,9个新组方都从不同角度给治疗中风先兆证提出临床的理论指导。2.IRAK-2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可以起到抑制脑出血后诱发的肝Kupffer内炎症级联反应的作用。涤痰通瘀方可以增强IRAK-2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TNF-α的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的趋势,从而阻断炎症级联反应的信号传导,加强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肝Kupffer的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一战,范吉平,谢颖桢,陈婷婷[7](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风先兆证证候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的证候要素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14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证候规律。结果明确了中风先兆证临床表征的频次及症状间关联规律。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一过性症状、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并推演出症状核心组合14个。结论风证是中风先兆证特异性证候要素,火、毒是其前序阶段及病理基础,负性情绪是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下出现弥漫性"火""毒"证候表现,是中风病的重要预警指征。(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7年02期)

董致郅,谢春荣,齐锡友,彭玉山[8](2016)在《中风先兆证患者内风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分为风证组70例与非风证组60例,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hs-CRP及短暂性脑制备发作(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ABCD2)评分,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风证组纤维蛋白原、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均高于非风证组,风证组的ABCD2评分以中危组多见,与非风证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TG、TC、LDL-C、hs-CRP水平可作为风证辨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6年01期)

董致郅,谢春荣,齐锡友,彭玉山[9](2015)在《8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发生中风转化的临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IA早期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在评估中风先兆证患者发生中风转化中的价值,并分析ABCD2评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风先兆证患者共81例,根据7 d内是否发生中风分为中风组19例,非中风组6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时程2周。根据ABCD2评分将纳入病例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观察并比较7 d及90 d中风发生率,同时比较各证型间ABCD2评分的差异。结果中风组ABCD2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非中风组明显升高,ABCD2评分中危组7 d中风发生率为31.37%,与低危组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内中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风痰阻络型中ABCD2≥4分比例为74.08%,与另2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评估中风先兆证患者短期内发生中风转化的一种有效工具,风痰阻络证发生中风转化的风险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5年10期)

周媛,秦远文[10](2015)在《固本通脉汤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固本通脉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且固本通脉汤无使TIA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结论固本通脉汤治疗TIA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25期)

中风先兆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出现中风先兆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共7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着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风先兆证论文参考文献

[1].江璇,曾艺文,易明广.增力再生丸联合血脂康胶囊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的预防效果[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吴亚利,何佳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8

[3].陈坤黄寓,王东.针灸治疗中风先兆证的古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8

[4].刘玲,王亚丽.王亚丽教授辨治中风先兆证的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5].王长月.“项七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6].吴羿姗.中风先兆证组方规律探讨及涤痰通瘀方对枯否细胞IRAK2的干预效应[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7].王一战,范吉平,谢颖桢,陈婷婷.基于数据挖掘的中风先兆证证候规律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7

[8].董致郅,谢春荣,齐锡友,彭玉山.中风先兆证患者内风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

[9].董致郅,谢春荣,齐锡友,彭玉山.8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发生中风转化的临床评估[J].中国中医急症.2015

[10].周媛,秦远文.固本通脉汤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

标签:;  ;  ;  ;  

中风先兆证论文-江璇,曾艺文,易明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