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栗实生树的嫁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亮[1](2017)在《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文中指出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是目前摆在林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决适龄栗园不结果的现象,笔者对驻马店地区的适龄栗园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找到了适龄不结果低产园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的方法。
佟金权[2](2012)在《光皮树矮化砧资源选择及矮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属于山茱萸科(Cornaceae)株木属(Cornus),是一种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落叶乔木。全果富含油脂,且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能源树种。实生苗造林,树体高大、结果较晚,严重制约了光皮树能源林的推广应用。利用矮化砧木嫁接可使树体矮小早实,有助于高密度集约化栽培管理与采收。要实现原料油的规模供应,燃料油能源林培植的必然趋势是栽种矮化和极矮化的植株以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因此建立光皮树矮化资源预选指标,筛选优良矮化砧木、挖掘矮化基因、探索矮化砧木的矮化机理,为光皮树规模化早实丰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及技术理论。本试验以来自不同产地的10个优良无性系砧木和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开展形态结构观测、理化指标测定、观测不同光皮树砧木苗生长势、净光合速率、叶片内主要内源激素及氧化酶含量,分析解剖结构、主要理化特性与植株营养生长势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系数建立矮化砧预选指标体系,初选出矮化砧资源;采用表达谱差异分析法对初选矮化砧和乔化砧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与光皮树矮化生长相关的基因,探讨光皮树砧木矮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探讨砧木对嫁接苗树体生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无性系砧木的生长势和形态结构存在差异,生长势与植株形态结构密切相关。不同无性系砧木植株的营养生长势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10个无性系中,G1号植株最矮,G22号植株最高。株高与地径、叶面积、节间长均存在显着和较显着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指标可综合、直观的反映树体的营养生长势。10个不同无性系砧木实生植株根、茎、叶组织结存在差异,且组织结构与植株的营养生长存在相关性。其中,根部导管密度与株高成显着正相关,茎横断面髓部面积和皮部面积都与节间长成显着正相关,叶栅栏组织比例、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与节间长成极显着负相关性,以上指标均可作为光皮树矮化生长的预选指标。2不同无性系砧木光合生理存在显着差异,光合生理指标与植株营养生长密切相关。10个不同无性系实生砧木光合生理存在显着差异,G1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小,G22高合速率最大,G18蒸腾速率最大。光合速率与株高成显着正相关性,同时气孔导度、气孔密度、叶绿素a含量均与株高和地径成显着正相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株高、叶面积成极显着负相关性,光合速率、气孔密度、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叶绿素a的含量均可作为光皮树矮化预选指标。3不同无性砧木叶的IOD、POD酶活性、内源激素IAA、GA、ABA、ZR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与其植株的营养生长密切相关。10个不同无性系之间叶片中可溶性糖、氧化酶及内源激素含量差异显着,其中POD酶含量与株高、地径成极显着负相关性;IAA+GA+ZR/ABA比值与株高、地径、叶面积成正相关。POD、IAA+GA+ZR/ABA可作为光皮树矮化资源预选指标。4初选矮化预选指标主成份法综合分析,建立矮化资源预选综合指标体系。以与光皮树矮化生长密切相关的15个形态结构、光合生理及生化指标为主成份,依据预选指标对矮化性状及各性状对综合指标的贡献率,建立矮化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模型:F=0.152×地径+0.209x叶面积+0.194×导管密度+0.134x皮部面积+0.050×髓部面积-0.056×栅栏组织+0.080x海绵组织-0.074×栅/海+0.084x光合作用速率气+0.159×孔导-0.093×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0.161×气孔密度+0.232x叶绿素a%-0.097x过氧化物酶+0.143×(IAA+GA+ZR/ABA),评估砧木生长势顺序为:G22>G9>G15>G36>G34>G18>G19>G12>G20>G1, G1矮化程度最大,G22生长势最强,与实测2年生、3年生株高结果基本一致。5矮化砧、乔化砧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确定与光皮树矮化生长相关的主要基因。采用数字表达谱差异分析矮化砧G1与乔化砧G22,初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010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有651个,下调表达的基因1359个;G1样品中表达的差异基因81个,G22号样品差异表达基因168个,两个样品中均有表达的差异基因1761个。筛选出与光皮树矮化相关基因104个,并确定矮化相关基因主要与光合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糖代谢和核糖核蛋白组成相关,光合作用与糖代谢的重新调整可能是引起光皮树砧木矮化的一个重要原因。6光皮树砧木影响其嫁接苗生长势、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嫁接植株的矮化趋势与其砧木的矮化趋势基本一致。嫁接苗根材部相对面积、皮部相对面积和材皮比与其砧木成显着正相关,嫁接苗叶形态结构变化与其砧木叶存在显着正相关,嫁接苗叶中IOD、IAA及GA含量均显着低于其砧木叶片中的含量,而ABA、ZR含量明显高于砧木叶片中含量。嫁接苗中IOD含量与砧木中IAA含量与成极显着正相关性。嫁接苗根、茎、叶形态指标、叶片内氧化酶、内源激素含和嫁接苗营养生长的相关性与其砧木的情况基本一致,砧木通过影响嫁接苗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变化,进而影响嫁接苗的生长与树体矮化趋势。
田应秋[3](2012)在《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6年至2011年,作者对花桥早熟板栗开展了实生选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良种选育:通过初选、复选、决选、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类型花桥板栗2号的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铁粒头和双季板栗,无性系后代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表现一致。(2)苗木繁育:在进行花桥早熟板栗良种苗木繁育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认为采用冬播加薄膜覆盖技术,使用180粒/kg的种子,与不盖薄膜采用135粒/kg的种子,1年生苗木可达到同样的生长效果,可节约种子成本25%,同时提出了培育板栗砧木苗最佳种子大小,不盖薄膜大小以135粒/kg为宜,采用冬播加薄膜覆盖可使用180粒/kg的种子,大面积春季播种宜在2月20日以后进行,春季播种不需盖稻草和薄膜,盖土厚度约lcm。(3)栽培技术:开展了不同坡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认为不同坡位对苗木生长有一定影响;开展了板栗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认为对造林成活率无影响,但对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开展了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认为对板栗生长和结果无影响。(4)虫害防治:在进行板栗果园生产管理时,采用诱蛾灯进行虫情预测预报,提出危害板栗果实的重要害虫桃蛀螟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和6月中旬,首选药剂为敌杀死和杀虫威,对桃蛀螟危害严重的板栗果园7月初对幼虫集中防治一次。(5)投入与产出:对板栗果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效益分析,提出板栗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和效益预测以及果园提倡庭园模式,即农户自愿以庭园种植起步,逐步连户连片形成规模。
武海军[4](2010)在《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胚芽苗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种植后无缓苗期,无病虫害感染,成园、挂果、丰产时间比常规嫁接苗、实生苗造林提前25年。
王同坤[5](2007)在《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该项研究在综述了世界栗树和国内板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采用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燕山板栗生产、销售和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生产、销售、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应对策。研究认为,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是: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生产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是: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销售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燕山板栗研究的现状是: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燕山板栗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散研究比较多,协作研究比较少;生产经验介绍多,深入研究内容少;选种研究比较多,杂交育种研究少;常规技术研究多,高新技术研究少;研究产量比较多,研究质量比较少;研究栽培比较多,研究加工比较少;研究生产比较多,研究营销比较少。通过研究,提出了燕山板栗产业今后发展的基本对策:在生产方面,应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在销售方面,应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研究方面,应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陈锐锋,陈晓明[6](2007)在《大悟嫁接优质板栗10万亩》文中认为本报讯:今春以来,大悟县20支专业板栗嫁接队的4G6名嫁接技术员纷纷开赴板栗嫁接主战场,活跃在全县8个乡镇58个村的5.5万亩板栗实生树基地和5.1万亩退耕还林地块,带动全县5000名农民学会了板栗嫁接技术。截至目前,全县已嫁接连片板栗实生树7
袁建琼,李昌珠,李党训,唐时俊[7](2006)在《高产接穗的良种板栗采穗圃快速营建技术》文中提出通过对板栗实生大树高接营建板栗采穗圃配套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高产接穗良种板栗采穗圃园地选择;采穗圃选用的良种应与砧木嫁接亲和力强,发枝力、成枝力强,耐修剪;大树高接技术;接后栽培管理;培养高产枝量树形;田间管理。良种板栗采穗圃快速营建,应选立地条件较好,密度采用2 m×3 m、2 m×4 m可获得理想接穗产量。其中2 m×3 m密度可产接穗21 645个/667 m2穗段。
马玉敏[8](2004)在《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泰安是板栗的主要产区之一,以盛产“泰山明栗”而闻名全国,据2003年统计,全市栽培总面积18667hm2,年产量26000t。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良种化栽培以来,已选育和引进石丰、烟泉、华丰、燕红、华光等优良品种,并且推广应用于生产,不仅加速了良种化进程,而且大大提高了栗实的产量和质量,使年出口量达到了8580t。随着市场扩大和贸易量的增加,现有品种的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现有资源中仍蕴藏着种质丰富的板栗实生大树,其中不乏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单株。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出更加早实、丰产、优质的良种,对泰山板栗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从中筛选出4个优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并实施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在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下港乡、徂徕镇及泰山区大津口乡、泰前办事处和宁阳东庄乡等泰山板栗最适宜的种源区进行了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在林业部门和板栗种植户报选的基础上开始普查,从数十万株板栗实生大树中选择优良单株560株,实地调查登记了450株。通过板栗种植户介绍、实地调查优树生长、结果情况,从中选择了性状表现较好的实生大树89株。在此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树龄、立地条件、丰产性、稳产性、栗实品质进行综合评比,根据泰山板栗良种选择标准,确定23个优良单株。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建优系对比园,通过对各优系的生物学特性、早实丰产性、栗实品质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排序,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优系5号、8号、16和20号。 2 4个优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上表现丰产稳产,3年生株产在1.0kg以上,4年生株产在2.0kg以上,5年生株产在2.5kg以上,比对照华丰株产高70%~190%,平均投影面积产量在0.5kg以上。栗实综合品质优良,单粒重在9.0g以上,红褐色或紫褐色,茸毛少或较少,富光泽,栗实整齐均匀,含糖量在17.5%以上,栗肉细、味香、糯性强,栗实品质优于华丰。除8号受桃蛀螟危害较重外,其它优系受板栗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如栗疫病、板栗红蜘蛛、栗瘤蜂、桃蛀螟的危害较轻。优系在各试验园生长结果良好,有很强的适应性。
曹碧凤,黄承勇,吴锦华[9](2003)在《板栗高接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以8年生板栗实生树,采用武夷山的魁栗品种为接穗,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进行板栗的高接研究,945个接穗研究表明,砧木0~5cm粗,芽萌动后,采用插皮接,成活率最高。
黄征槐,谢立红[10](2003)在《单芽腹接在板栗高接换种上的应用》文中认为 在有些地区,推广的板栗高接换种嫁接技术为插皮枝接。这种嫁接方法的优点是砧穗接合部愈合快、包合完整,接穗留两个芽以上,成冠快。但是存在着接穗用量大,嫁接时间短,嫁接速度慢,捆绑费工等缺点。笔者从1994年开始使用单芽腹接法在闽西地区的新罗、上杭、长汀、连城及宁化等地高接2~10年生的实生板栗树6万多株,200多hm2,每株接3~12个芽。 采用此法高接换种有如下优点:接穗贮藏方法简单,只需用地膜捆扎包装,不需封蜡;接穗用量少,一个接口只需一个芽;嫁接速度快,接穗的削取一气呵成,绑扎时只需用薄膜带封紧接穗即可;扶绑容易、省工,扶绑时可将接口上10cm左右的残桩作支柱,不必重新立支架;成活率高,嫁接部位在截口处
二、板栗实生树的嫁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栗实生树的嫁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适龄不结果低产园形成的原因 |
2 适龄不结果低产园改造的方法 |
2.1 接穗采集保存 |
2.2 高接换种时间 |
2.3 嫁接前整枝 |
2.4 嫁接方法 |
2.5 嫁接后管理 |
3 适龄不结果低产板栗园改造后管理 |
3.1 接后管理 |
3.2 病虫防害 |
3.3 施肥浇水 |
(2)光皮树矮化砧资源选择及矮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前言 |
1.1 光皮树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应用 |
1.1.1 生物学特性 |
1.1.2 生态学特性 |
1.1.3 光皮树的应用 |
1.2 光皮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资源调查与良种选育 |
1.2.2 光皮树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
1.2.3 生长发育及遗传特性的研究 |
1.2.4 光皮树油脂特性及其应用 |
1.2.5 光皮树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 |
1.3 木本植物矮化资源选育与调控研究 |
1.3.1 矮化植株培育 |
1.3.2 植株矮化机理与矮化预测研究 |
1.3.3 植物矮化遗传分析与基因调控 |
1.3.4 砧木对嫁接苗矮化机理的研究 |
1.3.5 木本植物矮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2 光皮树矮化资源预选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资源选择 |
2.1 实验地点概况 |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3.1 矮化资源主要形态预选指标体系 |
2.3.2 矮化资源主要生理生化预选指标体系 |
2.3.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光皮树矮化资源主要形态预选指标 |
2.4.2 光皮树矮化资源主要生理预选指标 |
2.4.3 光皮树矮化资源主要生化预选指标 |
2.4.4 光皮树矮化资源主要预选指标综合体系构建 |
2.4.5 光皮树矮化资源选择 |
2.5 讨论 |
2.5.1 外部形态与树体矮化之间的关系 |
2.5.2 根解剖结构与树体矮化之间的关系 |
2.5.3 茎解剖结构与树体矮化之间的关系 |
2.5.4 叶片结构与树体矮化的关系 |
2.5.5 生理生化指标与树体矮化的关系 |
2.5.6 光皮树矮化预选指标体系建立 |
3 矮化光皮树与乔化光皮树表达谱差异分析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3.1.1 材料 |
3.1.2 试剂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技术流程 |
3.2.2 试剂配方 |
3.2.3 光皮树叶片总RNA提取 |
3.2.4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样品总RNA的提取 |
3.3.2 G1和G22测序质量评估 |
3.3.3 G1和G22测序饱和度分析 |
3.3.4 G1和G22测序结果中Clean tag拷贝数的分布统计 |
3.3.5 Clean tag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统计 |
3.3.6 G1和G22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4 讨论 |
3.4.1 植物矮化与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基因 |
3.4.2 糖代谢与植物矮化生长 |
3.4.3 光合生理基因调控与植物矮化 |
4 光皮树砧木矮化调控机理研究 |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4.1.1 材料 |
4.1.2 试剂、仪器及设备 |
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4.2.1. 嫁接苗根、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
4.2.2 嫁接苗生化指标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嫁接苗生长势与砧木生长势比较 |
4.3.2 嫁接苗根、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
4.3.3 嫁接苗叶片中酶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
4.3.4 嫁接苗根解剖与砧木根解剖结构比较 |
4.3.5 嫁接苗茎解剖结构与砧木茎解剖结构比较 |
4.3.6 嫁接苗叶片解剖结构与砧木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
4.3.7 嫁接苗与砧木叶片中酶和内源激素比较 |
4.3.8 嫁接苗根、茎、叶解剖结构相关性分析 |
4.3.9 嫁接苗根、茎、叶解剖结构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3.10 嫁接苗根茎叶解剖结构、生化指标与营养生长的相关性 |
4.4 讨论 |
4.4.1 砧木对嫁接体生长及植株形态结构的影响 |
4.4.2 砧木对接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树体的相关性 |
4.4.3 砧木对接穗叶片IOD、POD活酶性的影响及其与树体的相关性 |
5 结论 |
6 创新与有待研究的问题 |
6.1 创新点 |
6.2 有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版Ⅰ |
附录B 附表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板栗研究现状 |
1.2 花桥早熟板栗研究现状 |
1.3 国外板栗研究情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花桥早熟板栗实生选种 |
2.1.1 选种目标 |
2.1.2 材料和方法 |
2.1.2.1 初选 |
(1) 材料来源 |
(2) 初选方法 |
2.1.2.2 复选 |
2.1.2.3 决选 |
2.2 花桥早熟板栗配套栽培技术 |
2.2.1 种子大小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2 冬季播种薄膜覆盖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3 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4 种子播种盖土厚度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5 板栗秋季腹接最佳时间试验 |
2.2.6 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试验 |
2.2.7 花桥早熟板栗栽培密度试验 |
2.2.8 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试验 |
2.2.9 不同坡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 |
2.2.10 桃蛀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试验 |
2.2.11 造林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花桥早熟板栗实生选种 |
3.1.1 初选 |
3.1.2 复选 |
3.1.3 决选 |
3.2 配套栽培技术 |
3.2.1 种子大小对苗木地径的影响 |
3.2.2 冬季播种覆盖薄膜的效果 |
3.2.3 不同播种时间的效果 |
3.2.4 不同盖土厚度的效果 |
3.2.5 板栗秋季腹接最佳时间 |
3.2.6 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 |
3.2.7 花桥早熟板栗不同栽培密度效果 |
3.2.8 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
3.2.9 不同坡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3.2.10 桃蛀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效果 |
3.2.11 造林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5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花桥板栗良种育苗和栽培技术规程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附图 |
致谢 |
(4)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3.1 不同嫁接苗对早期丰产的影响试验。 |
1.3.2 不同类型种苗对建园的影响试验。 |
1.4 试验方法 |
1.4.1 种子催芽。 |
1.4.2 接穗处理。 |
1.4.3 苗圃准备。 |
1.4.4 嫁接。 |
1.4.5 田间管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嫁接苗木对板栗早期丰产的影响 |
2.2 不同类型种苗对建园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5)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世界栗树发展现状 |
1.2 国内板栗发展现状 |
1.2.1 板栗的起源与分布 |
1.2.2 板栗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
1.2.3 板栗生产的基本状况 |
1.2.4 板栗的主要品种群 |
1.3 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 |
1.3.1 燕山板栗的分布 |
1.3.2 燕山板栗的地位 |
1.3.3 燕山板栗的品质 |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燕山板栗产区的生态条件 |
2.2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 |
2.2.1 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 |
2.2.2 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
2.2.3 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 |
2.2.4 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 |
2.3 燕山板栗生产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1 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 |
2.3.2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 |
2.3.3 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
第三章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 |
3.1.1 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 |
3.1.2 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
3.1.3 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 |
3.1.4 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 |
3.2 燕山板栗销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 |
3.2.2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 |
3.2.3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 |
第四章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 |
4.1.1 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 |
4.1.2 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 |
4.1.3 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 |
4.1.4 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 |
4.1.5 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
4.2 燕山板栗研究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
4.2.1 分散研究和经验介绍较多,协作研究和深入研究较少 |
4.2.2 实生选种和常规技术研究较多,杂交育种和高新技术研究较少 |
4.2.3 栽培和产量方面研究较多,加工和质量方面研究较少 |
4.2.4 研究生产较多,研究营销较少 |
第五章 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
5.1 生产方面 |
5.1.1 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 |
5.1.2 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努力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 |
5.1.3 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 |
5.1.4 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努力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 |
5.1.5 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 |
5.2 销售方面 |
5.2.1 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 |
5.2.2 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 |
5.2.3 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 |
5.2.4 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 |
5.3 研究方面 |
5.3.1 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 |
5.3.2 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 |
5.3.3 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 |
5.3.4 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
5.3.5 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 |
5.3.6 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 |
5.3.7 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 |
5.3.8 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 |
5.3.9 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
5.3.10 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高产接穗的良种板栗采穗圃快速营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板栗良种采穗圃的营建方式和良种采穗圃类型 |
(1) 纯采穗圃。 |
(2) 丰产、采穗两用型。 |
2 良种板栗采穗圃园地选择和整地 |
2.1 圃地要求 |
2.2 高产枝量板栗良种采穗圃营建前的林下管理 |
(1) 整地。 |
(2) 施基肥。 |
(3) 栽植。 |
3 选用良种 |
(1) 采穗圃选用的良种要求与砧木嫁接亲和力强, 发枝力、成枝力强、耐修剪。 |
(2) 品种的安排。 |
4 高产接穗良种板栗采穗圃嫁接技术 |
4.1 接穗准备 |
4.2 嫁接时间 |
4.3 穗条采集与贮藏 |
4.4 高接的砧木和部位 |
4.5 嫁接方法 |
4.6 接后管理 |
4.7 补接 |
5 嫁接后的管理 |
(1) 伤口保护。 |
(2) 除萌蘖。 |
(3) 解绑。 |
(4) 设支柱绑缚。 |
6 培养高产接穗树形 |
6.1 适时摘心、抹芽 |
6.2 整形修剪 |
(1) 自然式。 |
(2) 短桩式。 |
7 高产接穗良种板栗采穗圃田间管理 |
7.1 采穗圃施肥技术 |
7.2 病虫害防治 |
8 高产枝量板栗良种采穗圃密度管理 |
(8)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前人的研究进展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板栗选种研究进展 |
1.1.3 板栗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2 本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2 泰山板栗实生选种研究 |
2.1 初选 |
2.2 复选 |
2.3 板栗优系的综合评价 |
2.3.1 建立品种对比园 |
2.3.2 优系的生长结果情况及栗实品质评比 |
2.3.3 板栗优系综合评价 |
2.3.4 复选结果 |
3 板栗优系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板栗优系的生物学性状 |
3.2.2 影响板栗优系产量的相关因子 |
3.2.3 板栗优系的光合特性 |
4 板栗优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
4.1 板栗优系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 |
4.1.1 立地条件选择 |
4.1.2 结果、采穗兼用园管理技术 |
4.1.3 砧木选择 |
4.1.4 密度选择 |
4.1.5 栽植时期 |
4.1.6 栽植方法 |
4.1.7 栽后管理 |
4.1.8 授粉树配置 |
4.2 板栗优系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实施 |
4.2.1 增加土壤有机质 |
4.2.2 整修梯田 |
4.2.3 施肥 |
4.2.4 灌水 |
4.2.5 优系嫁接 |
4.2.6 整形修剪 |
4.2.7 病虫害防治 |
4.2.8 栗实采收与贮藏 |
4.3 泰山板栗优系全年管理工作历 |
4.4 泰山板栗优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 |
5 讨论 |
5.1 关于板栗实生选种的评价体系 |
5.2 关于板栗优系产量构成因子 |
5.3 关于板栗优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图版 |
9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板栗高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1.2 嫁接时间 |
1.3 嫁接材料 |
1.3.1 砧木情况 |
1.3.2 接穗情况 |
1.4 嫁接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砧木粗度对板栗嫁接成活率影响 |
2.2 接穗药剂处理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2.3 嫁接时间对板栗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2.4 板栗嫁接方法与嫁接成活率影响 |
3 讨论 |
四、板栗实生树的嫁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J]. 郑小亮. 现代园艺, 2017(23)
- [2]光皮树矮化砧资源选择及矮化机理研究[D]. 佟金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05)
- [3]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田应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 [4]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J]. 武海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9)
- [5]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 王同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6]大悟嫁接优质板栗10万亩[N]. 陈锐锋,陈晓明. 孝感日报, 2007
- [7]高产接穗的良种板栗采穗圃快速营建技术[J]. 袁建琼,李昌珠,李党训,唐时俊. 湖南林业科技, 2006(04)
- [8]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马玉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2)
- [9]板栗高接试验研究[J]. 曹碧凤,黄承勇,吴锦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03(02)
- [10]单芽腹接在板栗高接换种上的应用[J]. 黄征槐,谢立红.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