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体马铃薯论文_唐飞,李富婷,艾菊,高蒙,李云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倍体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铃薯,发根,杆菌,花粉,抗旱性,磷脂,转录。

二倍体马铃薯论文文献综述

唐飞,李富婷,艾菊,高蒙,李云海[1](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条件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倍体马铃薯E172的新鲜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硼酸及蔗糖浓度对E172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探究其花粉在不同条件下体外萌发的情况.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粉萌发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8℃,最适宜的蔗糖浓度是17%,硼酸浓度是100 mg/L,其萌发率最高可达70.97%.(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明辉,白雅梅,吕文河[2](2020)在《离体条件下评价二倍体马铃薯(Solanum phureja×S.stenotomum)耐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筛选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64份二倍体马铃薯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量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杂交后代和亲本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6个形态指标,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以亲本为对照,比较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26个耐盐无性系和10个盐敏感无性系;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分别聚类分析,166个无性系均被分为4个耐盐性不同的类群,表明可以分别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进行聚类,筛选出在同一类群中共同包含的无性系,提高耐盐评价的精确性;后代无性系根长相对值平均值较高(62.5),且聚类分析后,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的根长相对值的差异较小,说明根长不是理想的形态筛选指标,可以考虑用主根数替代根长,作为耐盐筛选的形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快速评价大量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马铃薯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郑佳仪,段绍光,段艳凤,徐建飞,金黎平[3](2019)在《二倍体野生种马铃薯JAM1-4响应致病疫霉超级毒力小种的抗性机制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的世界性马铃薯毁灭性病害,并在全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来自云南的晚疫病菌菌株2013-18-306是可以克服所有已知的R1-R11等11个抗晚疫病基因的"超级毒力小种",能够侵染四倍体马铃薯基因型SD20,前期报道该材料高抗晚疫病菌强毒株CN152(race 1, 3b, 4, 5, 6, 7, 8, 9, 10, 11)。最新研究发现二倍体野生种马铃薯基因型JAM1-4(S.jamesii)高抗2013-18-306,并产生明显的HR,预示着JAM1-4是一个新的理想抗源。基因富集测序(dRenSeq)可对已知功能抗性基因进行高可信度鉴定和完整序列验证,是已知R基因的鉴定工具,此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加速了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发掘和克隆;【材料与方法】以高抗致病疫霉菌超级毒力菌株2013-18-306的二倍体野生种马铃薯基因型JAM1-4为材料,首先利用d RenSeq技术鉴定JAM1-4中是否存在新的抗病基因;然后采用喷雾接种法对JAM1-4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活体接种致病疫霉菌2013-18-306,分别在接种后24、48、72h取样进行RNA-seq测序,并进行差异表基因分析、GO富集和KEGG途径分析及q RT-PCR验证。【结果与分析】d RenSeq结果表明,通过对45个功能性晚疫病NB-LRR基因进行检测,在mismatchrate等于2%时,JAM1-4对R3a_Blb7645显示完全覆盖。但是R3a并不能抵抗全毒株,推测在JAM1-4中含有新的抗晚疫病基因。随后利用RNA-Seq分析JAM1-4中对全毒株2013-18-306的晚疫病抗性响应基因及抗病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共有3128个基因响应病原菌的侵染而差异表达,GO富集和KEGG途径分析结果表明,在致病疫霉处理后大量抗病相关途径被显着富集,揭示了全毒株诱导下JAM1-4中复杂的抗病网络调控系统。50个抗病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热图结果显示,同一类基因的表达模式并不完全一致,也预示着抗病反应的复杂性。在寄主响应病原菌诱导24h时,DEGs差异表达最明显,说明在马铃薯-致病疫霉菌互作初期,寄主的防御反应最强烈,并且在整个防御过程中诱导了大量正调控因子,同时发现与植物主动抗病、多重激素信号传导、次级代谢和光合抑制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结论】二倍体马铃薯基因型JAM1-4是一个理想的晚疫病抗源,在与致病疫霉菌非亲和互作中,主动抗病机制、SA-JA-ET组成的多重信号转导途径、次级代谢途径以及主动光合抑制在JAM1-4对"超级毒力小种"2013-18-306抗病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马铃薯抗病防卫机理及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蒋继滨,高冬丽,朱曦鉴,李灿辉[4](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编辑载体快速验证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马铃薯熟性基因StCDF1的序列,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CRISPR/Cas 9-StCDF1载体,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二倍体马铃薯遗传转化快速验证基因编辑载体的实验体系。结果表明,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2 mg·L~(-1)的抗生素特美汀,能有效抑制发根农杆菌且不影响发状根的生长。利用荧光检测可实现对转化再生的阳性发状根进行快速筛选。结合对阳性根中拟编辑靶标序列的测序分析,发现所筛选出的阳性发状根中出现多种缺失类型,证明所构建的基因编辑载体和荧光筛选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茎段,通过稳定的遗传转化最终获得1株StCDF1缺失5 bp的杂合突变体。本研究在二倍体马铃薯中建立了快速验证基因编辑载体的方法,并获得了1株基因编辑植株,为后续研究StCDF1基因的调控网络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朱曦鉴[5](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A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马铃薯常以块茎进行繁殖,长期的无性繁殖会引起种薯退化造成减产。马铃薯常规育种可通过杂交种子充分发挥亲本优良性状。与很多有性繁殖作物一样,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水稻和玉米等作物都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了产量。马铃薯实生种子的生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雄性不育系的创制是实现利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实生种子育种的必要过程。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是在二倍体水平将马铃薯改良成以自交系为基础的种子繁殖作物,可极大地加快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进程。如今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发掘雄性不育基因、培育雄性不育系变得非常重要。在拟南芥磷脂酶A(PLA)超家族中,secretory PLA2(sPLA2)家族的PLA2-β、PLA2-γ、PLA2-δ与雄性育性相关,patatin-like PLA(PAT-PLA)的At1g61850在雄蕊发育早期和干花粉中高表达。为研究马铃薯雄性不育机制,本课题通过对拟南芥PLA家族sPLA2成员及PAT-PLA成员At1g61850于马铃薯数据库Spud DB Potato Genomic Resource中进行同源搜索,得到两个同源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实验,发现PGSC0003DMT400005303于二倍体马铃薯C065花粉中特异高表达,我们将其命名为PA(Pollen Abortion)。为研究该基因是否能够影响雄性生殖能力,本课题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二倍体马铃薯C065中对该基因进行敲除,获得了两个移码突变体pa-1和pa-2。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花粉活力、花粉管体内外萌发能力及坐果率进行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花粉活力及花粉管萌发速率均明显下降。此外,我们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花粉RNA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在突变体pa-1中,共3,539个基因发生表达量变化,在突变体pa-2中,共2,203个基因发生表达量变化。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发现,PA基因突变体的硫酸盐转运、羧酸代谢相关酶、核糖核酸酶Ⅲ均与野生型表达差异明显。结果表明PA基因与马铃薯花粉育性相关,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影响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课题创造了马铃薯PA基因突变体,为PA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可为寻找马铃薯雄性不育基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4)

蒋继滨[6](2019)在《CRISPR/Cpf1技术编辑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的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CRISPR/Cas9系统因其简便性和高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包含马铃薯在内的多种作物的基因组编辑。然而,由于CRISPR/Cas9系统仅能识别PAM序列为5’-NGG-3’的前导序列,极大限制了其定点编辑的适用范围,因此如何扩展CRISPR系统的编辑范围是目前基因编辑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CRISPR/Cpf1是一类新型CRISPR系统,其可特异识别PAM序列为5’-TTTN-3’后面的24 bp,这极大丰富了CRISPR系统对靶标位点的选择范围,因而其也成为继CRISPR/Cas9系统后又一研究热点。然而CRISPR/Cpf1系统在茄科作物中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在马铃薯中的应用就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拟针对CRISPR/Cpf1系统在马铃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本论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基础,分别对Cpf1蛋白的两个变体LbCpf1和AsCpf1进行了基于双子叶植物的密码子优化,然后针对CrRNA的表达系统,构建了4套优化表达体系:核酸酶介导的RIBO系统,基于Cys4的CrRNA切除的Csy4系统,多顺反子RNA表达的T-RNA系统,以及Cpf1介导CrRNA切割的DR系统。之后,对上述2种Cpf1蛋白变体和4种CrRNA表达体系进行组合,共构建了8套可以在马铃薯中转化的方案。为了高通量验证基因编辑的实验方案。本论文首先在二倍体马铃薯中建立了一套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此体系操作简单、转化周期短(最快6天可获得阳性根),还可通过可视化荧光筛选高效鉴定阳性转化根。为了验证此套体系的可行性,本论文选取马铃薯StCDF1基因的2个靶点,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选取的2个靶点在发根体系中均检测到了高效的突变效率,之后本论文选取了一个效率最高的靶点,用转基因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也在后代转基因阳性植株中鉴定到了缺少5 bp的杂合突变体,这说明该体系可用于基因编辑载体的快速验证。最后,本论文利用建立的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对8套CRISPR/Cpf1实验方案依次进行了一代测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基于AsCpf1的Csy4表达CrRNA的体系鉴定到了2条阳性突变荧光根。对所有阳性荧光根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测序分析后发现,AsCpf1的Csy4表达CrRNA的体系的两条荧光根中的基因组发生了突变。这验证了CRISPR/Cpf1系统能够编辑马铃薯的基因组。(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彭真[7](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薯肉龙葵素的驯化与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全球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叁大主粮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和消费国,马铃薯产业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和广大主产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龙葵素是茄科和百合科植物普遍含有的一类有毒物质。薯肉龙葵素含量降低是马铃薯驯化的最重要特征。近年来,龙葵素生物合成的通路已经基本研究清楚,然而,薯肉龙葵素含量相关的驯化和代谢调控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二倍体马铃薯自然群体和F_2分离群体对薯肉龙葵素的驯化和遗传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借助于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在一号染色体ERF基因簇内挖掘出了一个新的马铃薯薯肉龙葵素的驯化基因ERF9,定位了两个新的薯肉龙葵素相关的遗传位点q STR2和q STR8。本文结果将有助于解析薯肉龙葵素驯化和遗传的分子机制,为野生资源的应用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全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317份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薯皮和薯肉龙葵素含量定量分析,显示栽培种和野生种的薯皮以及绝大多数野生种薯肉中都含有极高水平的龙葵素,且在类群内龙葵素的含量水平分布范围较广。栽培种薯肉中的龙葵素含量非常低,而且含量水平集中在100 mg/kg FW以下,薯肉表现出明显的龙葵素驯化特性。2)对RH各组织的龙葵素含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龙葵素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雌蕊、嫩叶、雄蕊、老叶、薯皮、匍匐茎、根、茎和薯肉。从龙葵素成分来看,地上部组织以α-茄碱为主,地下部组织是α-茄碱和α-卡茄碱且二者比例为0.9~2.1。3)通过对地方栽培种(landrace)和近缘野生种(candolleanum)类群的GWAS分析和驯化选择分析,检测到龙葵素含量的关联信号和驯化信号重迭,并且位于1号染色体的ERF基因簇区域。对ERF基因簇的10个基因在栽培品种RH各组织以及类群landrace和candolleanum薯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候选驯化基因ERF9是一个薯肉龙葵素代谢的负调控因子,单倍型分析显示ERF9具有强烈的驯化选择性特征。4)本研究构建了马铃薯基因过表达和CRISPR/Cas9基因敲除的转化载体,建立起毛状根遗传转化系统,通过转基因分析,证实了驯化基因ERF9与龙葵素合成呈负调控。5)探索性地以二倍体马铃薯栽培种S.tuberosum clone E和野生种S.chacoense clone34-28为亲本,构建了薯肉龙葵素含量分离的F_2群体,通过连续叁年的重复试验,并进行重测序和QTL-seq分析,重复定位出2号和8号染色体上的新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即q STR2(ch02:27.0~32.3 Mb)和q STR8(ch08:3.5~6.3 Mb)。通过转录组分析,预测q STR8区间内的转录因子在薯肉龙葵素合成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发现的q STR2和q STR8遗传位点将有助于解析带有chacoense遗传背景的马铃薯薯肉龙葵素代谢调控的解析,以及马铃薯育种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2)

王婷婷,张光海,蔡汶玻,郭华春[8](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与其染色体加倍个体间的光合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物的光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干物质累积能力,而多倍体植株的光合能力一般强于二倍体或单倍体。本研究旨在分析二倍体马铃薯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个体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方法】以二倍体马铃薯品系及其经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加倍个体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移栽后不同时期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并在盛花期测定光响应曲线与CO_2响应曲线。【结果】加倍个体和二倍体的净光合速率(P_n)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在同一时期,加倍个体的P_n均高于二倍体,并在移栽后60 d和75 d呈现显着差异(P<0.05);加倍个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二倍体高16.12%和13.00%;加倍个体的光补偿点(LCP)和CO_2补偿点(CCP)均低于二倍体,但两者的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差异。【结论】加倍个体利用弱光的能力比二倍体强,在高光和低光条件下均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加倍个体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_2,固定和转化CO_2的能力较二倍体强。综上所述,加倍个体的光合能力高于二倍体。(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永坤,李灿辉,雷春霞,易靖,龚明[9](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S.phureja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盆栽干旱法,对19个二倍体马铃薯S. phureja种质资源和1个四倍体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测定了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其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干旱胁迫响应差异显着,干旱处理下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C3、C4、C6、C9、C10这5个二倍体马铃薯抗旱种质。本研究通过多个指标鉴定马铃薯抗旱性可为抗旱育种提供技术参考,鉴定出的S. phureja抗旱种质可为二倍体马铃薯抗旱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0期)

张春芝[10](2018)在《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是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栽培马铃薯主要为同源四倍体。四倍体遗传和薯块繁殖限制了马铃薯的基础研究和育种水平。为了彻底解决该问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呼吁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马铃薯的再驯化,将马铃薯驯化成种子繁殖作物。但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严重阻碍了自交系的培育。本研究对这两个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马铃薯的自交不亲和是由S-RNase基因控制的。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可以克服自交不亲和。(2)有害突变是导致自交衰退的主要原因。通过对151份二倍体马铃薯进行测序发现,马铃薯中的有害突变具有品系特异性。(3)我们在马铃薯中开发了一个不依赖于亲本的通过重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叁个自交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了 15个严重偏分离区域。(4)通过对叁个自交群体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分析,鉴定了 9个大效应的有害突变,导致自交后代纯合致死或者出现严重的表型缺陷。遗传分析发现,这些大效应的有害突变位于重组率高的区域,可以通过重组进行有效清除。(5)大效应有害等位基因ar1控制胚的发育,且在马铃薯群体中是一个稀有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12-01)

二倍体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筛选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64份二倍体马铃薯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量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杂交后代和亲本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6个形态指标,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以亲本为对照,比较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26个耐盐无性系和10个盐敏感无性系;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分别聚类分析,166个无性系均被分为4个耐盐性不同的类群,表明可以分别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进行聚类,筛选出在同一类群中共同包含的无性系,提高耐盐评价的精确性;后代无性系根长相对值平均值较高(62.5),且聚类分析后,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的根长相对值的差异较小,说明根长不是理想的形态筛选指标,可以考虑用主根数替代根长,作为耐盐筛选的形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快速评价大量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马铃薯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倍体马铃薯论文参考文献

[1].唐飞,李富婷,艾菊,高蒙,李云海.二倍体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条件的筛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明辉,白雅梅,吕文河.离体条件下评价二倍体马铃薯(Solanumphureja×S.stenotomum)耐盐性[J].核农学报.2020

[3].郑佳仪,段绍光,段艳凤,徐建飞,金黎平.二倍体野生种马铃薯JAM1-4响应致病疫霉超级毒力小种的抗性机制研究新进展[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蒋继滨,高冬丽,朱曦鉴,李灿辉.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编辑载体快速验证体系的建立[J].种子.2019

[5].朱曦鉴.二倍体马铃薯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A功能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蒋继滨.CRISPR/Cpf1技术编辑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7].彭真.二倍体马铃薯薯肉龙葵素的驯化与遗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8].王婷婷,张光海,蔡汶玻,郭华春.二倍体马铃薯与其染色体加倍个体间的光合特性比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9].陈永坤,李灿辉,雷春霞,易靖,龚明.二倍体马铃薯S.phureja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J].分子植物育种.2019

[10].张春芝.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论文知识图

二倍体马铃薯杂种无性系的耐盐...份二倍体马铃薯无性系的主成...二倍体马铃薯(PHU-STN)花药小孢...二倍体马铃薯分型组装并利用自...份二倍体马铃薯无性系的RAP...基于引物G7部分二倍体马铃薯的...

标签:;  ;  ;  ;  ;  ;  ;  

二倍体马铃薯论文_唐飞,李富婷,艾菊,高蒙,李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