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伙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合作伙伴,贸易,农产品,伙伴关系,评价,项目。
伙伴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孙江明,储心怡[1](2019)在《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基于分类农产品的SAR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4—2017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国的空间面板数据,在地理权重去巨阵、经济权重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权重矩阵的基对上,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构造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验证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此外,基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差异性,得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动物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呈现出显着且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谷物与油料油籽产品、纺织原料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据此,中国应实施区域贸易差别化和产品贸易差异化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政策,厘清贸易空间格局,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促进多边农产品贸易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刘澜,黄豪[2](2019)在《基于最优决策的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合作伙伴选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多式联运合作伙伴选择步骤的基础上,构建多式联运联盟潜在合作伙伴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合作伙伴集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潜在合作伙伴集进行效率评价,选择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最后基于最优决策,提出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及运输时间的0-1整数规划模型,选择1组最优组合组成多式联运联盟。以中老铁路为例,对其与公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以及第叁方物流企业组成的多式联运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地对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合作伙伴进行评价及优化组合,且能避免单阶段合作伙伴选择的局限性,更合理地解决合作伙伴选择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余芳[3](2019)在《社会创业伙伴合法性判断研究——理论模型与相关研究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创业者如何通过合法性机制来获取应有的认同与资源,创业伙伴是链接其中的关键环节。从合法性评价视角看,当前学者很少关注个体层次的合法性判断。基于"情境—思维—行为"的框架,构建不确定性情境、创业激情、合法性判断与工作投入之间的理论模型,在创业认知理论和组织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分析认为创业伙伴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会基于不同视角进行合法性判断。(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2期)
石世英,叶晓苏,王鹏宇[4](2019)在《基于TPB拓展模型的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意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伙伴关系是PPP的首要特征,关系维系对PPP项目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立足伙伴关系思维,引入注意力和预期感知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构建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愿的研究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和预期感知如何影响PPP伙伴主体的关系维系行为意向。研究表明:(1)态度、注意力、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感知和主观规范均能正向影响行为意向,但是其作用力依次减弱;(2)注意力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意向,而且会通过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主体行为意向,且中介效应显着;(3)预期感知不仅直接促进行为意向,而且会通过态度间接影响主体行为意向,也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促进PPP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向的针对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俊辉[5](2018)在《基于博弈模型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交叉持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沙浩伟(2016)在研究交叉持股问题时,发现目前超过40%的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交叉持股行为,同时交叉持股的规模也逐年增大。王育晓(2015)在研究联合投资伙伴选择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会选择与其资源相似的企业进行联合。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大的生命集合体,上市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行为被视为公司之间的合作行为,本文试图探讨上市公司在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是否存在某种倾向?上市公司在进行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是否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合作?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第五章结合博弈模型,探讨了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为什么企业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而不是随机地选择交叉持股对象,对于此问题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行为。国内外对于交叉持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叁个方面:第一,交叉持股的动因研究。第二,交叉持股对企业的影响。第叁,交叉持股其他相关问题,其中包含法律法规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交叉持股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交叉持股行为产生的法律法规问题,相对而言实证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基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行为,从伙伴选择的角度入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研究上市公司在进行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存在的倾向,即企业是否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第二,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博弈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企业为什么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而不是随机的选择交叉持股对象。第四章主要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沪深A股2017年半年报数据中存在交叉持股行为的上市公司,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后得到884家上市公司。本文基于文献阅读法,选取出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分别代表资产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五个方面。而后本文采用logit回归方法对财务指标做差后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系数来研究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问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进行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倾向于与自身在资产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方面均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本文第五章在博弈模型的基础上,结合Doebeli(2004)对于博弈模型的研究方法,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问题。首先,在博弈模型中建立1000家企业作为参与者,而后给定每个参与者一个规模,用于区分参与者之间的区别,并且赋予每个参与者一个策略,作为参与者行动的规则。企业会依据自己的策略选择交叉持股对象,选定交叉持股对象后,企业自身的收益会受到对方收益的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总收益。最后,模型中参与者通过与其他参与者总收益进行比较后,决定是否模仿对方的策略。在博弈模型中参与者可以选择策略一,或选择策略二,其中策略一代表企业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策略二代表企业随机选择交叉持股对象,对博弈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当交叉持股能够给自身带来正收益时,企业最终都会选择策略一,从而达到均衡状态,即企业都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当交叉持股给自身带来负向影响时,大部分企业总是偏向于策略二,即随机的选择交叉持股对象。(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左伟,曹永超[6](2018)在《基于TOPSIS模型的PPP项目联合体合作伙伴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联合体的公司信誉、财务能力、建设运维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构建PPP项目联合体合作伙伴的选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OPSIS优选模型对PPP项目联合体合作伙伴进行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决策模型及指标体系,能够简便有效地确定合作伙伴的排序,可为联合体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张军[7](2018)在《纵向联盟伙伴关系视角的产品定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向联盟是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建立的联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压力下,纵向联盟是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联盟中的产品定价是纵向联盟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该问题不仅关系到上下游企业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联盟的稳定运行,是协调纵向联盟伙伴各方行为的基本桥梁。纵向联盟中,合作伙伴之间关系复杂多变,合作伙伴之间可能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还面临着利益冲突和投机问题。因此,合作伙伴关系很可能会对联盟产品价格制定产生重要影响,从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对联盟产品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对协调联盟伙伴关系、促进联盟稳定发展和提高联盟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对企业的主要市场关系进行总结,具体对企业间市场交易、横向战略联盟和纵向联盟的特点、形式和定价行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联盟伙伴关系的角度,将纵向联盟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总结为要素贡献程度、联盟契约结构和讨价还价能力叁大方面。进一步的,本研究对纵向联盟的产品定价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且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基于联盟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模型,从合作关系、市场结构和讨价还价能力叁大方面分析了纵向伙伴关系对联盟产品定价的影响及定价策略。最后,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考虑伙伴关系的联盟产品定价系统流图和相关动力学模型,在初始设定和检验的基础上,对联盟产品定价进行了模拟和仿真,从关系紧密程度、技术贡献度、资源共享度、上下游博弈能力、上下游新产商进入、下游依赖性、下游渠道优势和下游资源丰度等方面考察了联盟产品定价的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纵向联盟伙伴间的关系越密切、资源共享程度越高,联盟产品的价格越低;在上游垄断-下游寡头竞争市场中,联盟产品的定价策略不仅受合作关系影响,还受到联盟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在上游寡头竞争-下游垄断市场,联盟产品价格与合作关系呈负相关;上游的讨价还价能力会正向影响联盟产品价格。在纵向联盟结成的第0-10年间,纵向联盟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呈“U”型趋势,在合作关系、讨价还价和市场势力的协同作用下,纵向联盟的产品价格在第五年达到最低峰。当关系紧密程度、技术贡献度和资源共享度增加,纵向联盟合作关系会增强,联盟产品价格将下调;博弈能力和上下游新产商的进入会影响市场结构,从而影响联盟产品定价;影响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中,终止成本和下游依赖性对联盟产品价格有正向影响,下游渠道优势和下游资源丰度对联盟产品价格有负向影响,但各自影响力度不同。(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7-03)
周曙东,郑建[8](2018)在《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总体较低,贸易潜力较大;中国同越南、缅甸和新西兰的贸易效率相对较高,而与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的贸易效率相对较低;进口清关时间、班轮运输、货币与金融自由度、政府支出与效率以及自贸协定均对贸易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贸易效率,应积极推动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完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赵志彬,赵芸莹[9](2018)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GA-BP模型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多、指标之间存在信息重迭问题,以及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由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而构成的评价模型。以企业E为实例,设计以主成分分析挑选评分首要影响指标,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的评价模型,评分与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评分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评分值与企业E的实际专家打分吻合良好且训练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可作为合作伙伴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8年12期)
李柏洲,尹士[10](2018)在《基于一致性的制造业企业伙伴选择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合作创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问题,将单一评价方法与组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一致性的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组合评价方法。在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基于一致性的组合评价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组合评价,得到了一致性和收敛性的评价结论,验证了基于一致性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基于一致性的组合评价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组合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不仅可以达到组合评价结果取长补短的效果,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多层次信息,更加贴近评价对象的全貌,为多属性决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伙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多式联运合作伙伴选择步骤的基础上,构建多式联运联盟潜在合作伙伴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合作伙伴集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潜在合作伙伴集进行效率评价,选择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最后基于最优决策,提出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及运输时间的0-1整数规划模型,选择1组最优组合组成多式联运联盟。以中老铁路为例,对其与公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以及第叁方物流企业组成的多式联运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地对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合作伙伴进行评价及优化组合,且能避免单阶段合作伙伴选择的局限性,更合理地解决合作伙伴选择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伙伴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孙江明,储心怡.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基于分类农产品的SAR模型[J].世界农业.2019
[2].刘澜,黄豪.基于最优决策的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合作伙伴选择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19
[3].余芳.社会创业伙伴合法性判断研究——理论模型与相关研究命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9
[4].石世英,叶晓苏,王鹏宇.基于TPB拓展模型的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意愿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5].徐俊辉.基于博弈模型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
[6].左伟,曹永超.基于TOPSIS模型的PPP项目联合体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工程经济.2018
[7].张军.纵向联盟伙伴关系视角的产品定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8].周曙东,郑建.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
[9].赵志彬,赵芸莹.基于主成分分析的GA-BP模型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J].商场现代化.2018
[10].李柏洲,尹士.基于一致性的制造业企业伙伴选择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合作创新视角[J].运筹与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