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鲢鱼脂肪氧化的研究

冷藏鲢鱼脂肪氧化的研究

一、冷藏白鲢脂肪氧化情况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雨,杨玥,洪惠[1](2021)在《添加谷朊粉和TG酶的低钠盐鲢鱼糜制品的冻融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漂洗和非漂洗的低钠盐替代鲢(Ctenopharyngodon idella)鱼糜进行反复冻融,为添加谷朊粉和TG酶的低钠盐鱼糜制品在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冷冻的方式贮藏鱼糜制品,但反复冻融破坏了鱼糜凝胶的内部结构,严重影响了鱼糜凝胶的品质。本研究在低钠盐鲢鱼糜的基础上,添加了0.05%(w/w)TG酶和4%(w/w)谷朊粉,通过检测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质构(TPA)、微观结构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等指标来比较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在冻融过程中各项指标变化规律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反复冻融显着降低了添加谷朊粉和TG酶的低钠盐替代鲢鱼糜明胶的品质特性。随着冻融的次数增多,鲢鱼糜制品的脂肪氧化程度增加,品质劣化,而谷朊粉和TG酶的添加对漂洗处理的低钠盐鱼糜制品的脂肪氧化抑制作用较明显。因此,本研究可为添加谷朊粉和TG酶的低钠盐鱼糜制品的冷冻贮藏提供理论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11(6):01-07]

郁慧洁,谢晶[2](2021)在《冻藏对水产品脂质氧化影响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文章综述了水产品冻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的危害、影响脂质氧化的内源促氧化因子与外源促氧化因子,并总结了当前延缓脂质氧化的方法,如添加抗氧化剂、改进包装和新型技术的辅助等,指出既能控制冻藏过程中水产品脂质氧化,又能实现产业化推广的技术是水产品冻藏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梦雪[3](2021)在《抗氧化涂层对冷冻分割牛肉贮藏性能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灵昭,王善宇,简冲,曹荣,杜云建[4](2021)在《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及其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水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在加工与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脂质氧化,导致产品风味、质地、色泽以及营养价值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产品品质。适当的脂质氧化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风味,但过度的脂质氧化则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增大食用风险。水产品的脂质氧化过程复杂,且受到脂肪酸组成、内源脂肪酶、加工方式、温度以及水分含量、光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综合论述了水产品脂质氧化的机制、脂质氧化的影响因素、脂质氧化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产品加工储藏中常用的抗氧化技术等,以期为深入研究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的理论、控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郭芳[5](2021)在《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中国对虾,是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水产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蛋白、水分含量较高,捕捞后又因微生物、内源酶以及化学作用极易腐败变质,限制了中国对虾的贮藏运输及加工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国对虾贮藏方式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却会造成中国对虾的营养及风味流失,影响食用价值。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保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以延长其货架期,来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对于中国对虾的各种需要。目前,冰温技术作为第三代低温保鲜技术因具有可行性强及保鲜品质好等优点而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已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保鲜过程中。壳聚糖涂膜保鲜作为一种无毒且有效的新型保鲜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对于其保鲜研究主要集中于鱼类产品及特定鱼种中,缺乏对甲壳类水产品的研究,且两种保鲜技术相结合对甲壳类水产品贮藏品质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以中国对虾为原料,研究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从蛋白变性与降解、气味滋味变化等方面初步探讨该技术对中国对虾品质保持的内在原因,旨在为中国对虾及甲壳类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温度测量探针确定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通过监测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比较了冰温与冷藏条件下中国对虾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约为(-2.2±0.1)℃;冷藏组的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均高于冰温组;冷藏组感官评分低于冰温组;色差与质构特性(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也展现出不同的变化,冰温组的a*值、b*值和L*值与新鲜样品更为接近,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更好;冷藏组的货架期为5 d-6 d,而冰温组的货架期达到8 d-10 d。冰温组在贮藏中后期出现了感官品质的劣变,说明冰温贮藏技术的保鲜效果仍需进行下一步研究。(2)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对虾在冰温条件下的贮藏品质情况,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保鲜技术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涂膜的中国对虾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约40%,中国对虾的脂肪氧化得到显着抑制;此外,其样品p H值、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汁液流失率上升均缓慢,色差、感官评价与化学指标变化幅度更小;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变化也进一步发现壳聚糖复合涂膜能有效抑制虾体品质劣变。(3)以中国对虾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功能特性、蛋白质变性及降解情况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等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质构特性保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为22.35%;蛋白质生化特性分析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使中国对虾冰温贮藏期内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巯基含量和Ca2+-ATP活性上升速率得以延缓,有效控制蛋白质变性;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可以抑制蛋白质的降解;肌肉组织微观结构(MFI)出现变化,肌节间隙变大,肌肉组织面积的比例减小程度也低于单一涂膜组与空白对照组,表明虾体新鲜度处于较好状态。(4)通过测定中国对虾的风味感官评价及其气味与滋味分析,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其保持作用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风味感官评分下降速度最慢。电子鼻分析发现,在Loading分析中,传感器R(7)W1W贡献率最大,R(2)W5S次之,而R(9)W2W和R(4)W6S两者贡献率相似。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法(LDA)及雷达图分析表明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组的气味特性与新鲜样品最为相似,可以有效维持其固有风味。此外,电子舌结果也显示滋味的变化主要由第一主成分贡献,各组滋味在0 d~4d内变化较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味与咸味出现不同变化趋势。

胡斐斐[6](2021)在《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及解冻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冻藏作为肉类最主要的贮藏方式,在肉类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冷冻肉冻藏和解冻常导致肌肉保水性、色泽、质构等品质劣变,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以猪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 et lumborum)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比分析低压静电场与非静电场条件辅助短期冻藏过程中肌肉贮藏品质、蛋白质氧化和脂肪氧化等指标变化,确证低压静电场辅助短期冻藏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效应;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动态监测肌肉冻藏过程中水分状态与分布,探明冰晶生长在肌肉水分迁移与“态变”中的作用,结合肌肉蛋白结构、水合能力等蛋白特性变化分析,揭示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过程中肌肉蛋白与水分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下冷冻肉解冻速率、色泽、持水力、质构和微观结构等变化,阐明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方法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效应,开发一种新型冻藏及解冻技术,为肉品保鲜提供理论支撑。具体结果如下:对比分析肉样在-18、-12和-6℃的静电场和非静电场环境(对照)下冻藏0、7、14、21和28天时品质指标的变化。表明静电场辅助冻藏期间肉样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TBARS值较对照显着下降(P<0.05),且肉样持水力较高,色泽更鲜亮。贮藏28天时,静电场下-12℃冻藏肉样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及TBARS值分别为4.50 lg(CFU/g)、8.73 mg/100g和0.1691 mg MDA·kg-1,与-18℃对照组的4.48 lg(CFU/g)、8.91 mg/100g及0.1754 mg MDA·kg-1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个处理组的贮藏损失、剪切力及色泽差异亦不显着(P>0.05)。说明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可有效延缓猪肉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且短期贮藏内(28天),静电场辅助-12℃冻藏肉品品质可达到-18℃常规冻藏的效果,静电场下-6℃冻藏肉样品质与-12℃非静电场冻藏亦趋于一致。对比分析-18℃和-38℃静电场和非静电场环境(对照)下冻藏期间(0、1、2、3、4和5月)肉样的品质变化及蛋白-水分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与-18℃冻藏相比,低压静电场耦合-18℃冻藏期间肉样的L*和a*值较高、?E值和剪切力较低(P<0.05),色泽更好,嫩度更高;肉样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显着降低(P<0.05),同时水分流动性和自由水相对比例较低,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相对比例较高,验证了低压静电场辅助-18℃冻藏肉样持水力较高的实验结果;低压静电场耦合-18℃冻藏肉样蛋白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相对比例低于-18℃常规冻藏,蛋白二级结构更为稳定,表面疏水性较低,蛋白质变性程度更低;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能够抑制冰晶生长,对肌肉微观结构破坏程度低。然而,-38℃冻藏条件下静电场组肉样品质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通过比较自然解冻(4℃,相对湿度50%),低压静电场解冻(4℃,相对湿度50%),高湿解冻(4℃,相对湿度98%)和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4℃,相对湿度98%)下肉样品质变化,发现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可通过抑制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有效维持猪肉色泽的稳定性,延缓肌肉水流动性,显着降低解冻损失、离心损失(P<0.05),改善肌肉质构特性;绘制冷冻肉解冻曲线,结合解冻方式与解冻后品质间的PCA分析,确证低压静电场能有效缩短解冻时间,维持肌肉持水力,而高湿处理是解冻肉色泽稳定性得以保持的主要原因。

杨运懿[7](2021)在《双氧水适度氧化处理对鱼糜凝胶腥味脱除及品质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鱼糜制品加工是实现大宗淡水鱼类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淡水鱼糜腥味较重,会降低消费者的喜好度和市场价值,如何在不影响淡水鱼糜制品色泽及质构品质的前提下脱除腥味是淡水鱼糜制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改进漂洗工艺、添加香辛料及利用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脱除腥味,但在腥味脱除的同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鱼糜凝胶的质构品质或引入其他外源风味,淡水鱼糜凝胶制品的腥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蛋白氧化会改变与风味组分的结合能力进而对产品风味产生影响。双氧水是一种允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绿色氧化剂。因此,本文以白鲢鱼糜凝胶为对象,研究双氧水处理对鱼糜凝胶的腥味脱除效果及对凝胶质构和色泽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肌原纤维蛋白与腥味物质模拟体系探讨双氧水氧化诱导鱼糜腥味脱除的作用方式。本研究对揭示氧化诱导改变鱼糜凝胶风味的途径和机制具有学术价值,同时对提升淡水鱼糜制品的品质及促进淡水鱼糜制品加工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应用SPME-GC/MS结合GC-O等方法研究确证了白鲢鱼糜凝胶中主要的腥味物质,并进一步以感官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色泽、质构为指标,比较研究鱼糜中直接添加双氧水(添加)、双氧水浸泡处理成型鱼糜凝胶(浸泡)及双氧水漂洗鱼糜(漂洗)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腥味脱除效果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鲢鱼糜凝胶中主要腥味化合物为正戊醛、正己醛、正庚醛、1-辛烯-3-醇、1-辛烯-3-酮和癸醛。浸泡和漂洗能够显着减少鱼糜凝胶的鱼腥味,且浸泡的脱腥效果更好。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浸泡组鱼糜凝胶腥味的描述性得分比对照组降低了57.48%;气味喜好度及整体喜好度得分分别提高了81.77%和38.95%。鱼糜凝胶的整体喜好度和气味喜好度与鱼腥味感官得分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7和-0.83,相关性为极显着负相关(P<0.01)。2.以挥发性风味成分、氧化程度、微观结构及蛋白质构象等为指标,研究不同浓度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腥味脱除的作用效果及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氧水浓度达到20 mmol/L时,部分腥味物质含量比对照组显着降低,1-辛烯-3-醇、1-辛烯-3-酮、戊醛、癸醛含量分别下降了50.28%、44.28%、78.42%、86.70%,继续提高双氧水浓度,腥味物质含量变化不显着;羰基化合物含量提升至原来的2.3倍,蛋白质凝胶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二级结构中β-折叠的比例则由22.11%上升至30.12%。通过对外层、中间层和内层不同凝胶部位风味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发现双氧水浸泡处理主要影响蛋白质凝胶外层的腥味物质含量及微观结构。鱼糜凝胶外层的戊醛、己醛、庚醛及1-辛烯-3-醇含量相较于内层分别降低82.12%、24.06%、50.92%和35.20%。鱼糜凝胶外层的微观结构相较于内层更加均匀光滑。此外,双氧水浸泡处理导致鱼糜凝胶强度不同程度增加,且鱼糜凝胶中过氧化氢残留量均低于0.1 mg/kg。结果表明双氧水浸泡处理主要通过影响鱼糜凝胶外层腥味物质而改变鱼糜凝胶整体风味。3.为进一步探究双氧水浸泡处理脱除鱼糜凝胶腥味的方式和途径,构建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腥味物质模拟体系,以腥味物质与蛋白质的结合能力、蛋白质间化学作用力、蛋白质二级结构、凝胶微观结构、蛋白质氧化程度、凝胶表面疏水性为指标,研究双氧水浸泡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和腥味物质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0 mmol/L的双氧水浸泡处理能够显着降低体系中腥味物质的挥发性;100 mmol/L双氧水处理条件下,正戊醛、正己醛、正庚醛、1-辛烯-3-醇与蛋白质基质的结合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3.71%、90.62%、84.69%、58.54%;蛋白质氧化程度明显增加,在20 mmol/L的双氧水浸泡处理条件下,羰基化合物增加至对照组的8.45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表面疏水性比对照组提高179.04%。相关性分析表明,双氧水浓度与凝胶表面疏水性、蛋白质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腥味物质与蛋白质基质的结合能力都有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

吕美雯[8](2021)在《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抗冻剂对鲌鱼的抗冻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鲌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淡水流域中,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中型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鲌鱼的养殖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以及受鲌鱼捕捞期相对集中的影响,高产量的鲌鱼已经超出了当季市场的需求,因此常采用冻藏的方式来保存鲌鱼。然而冻藏会导致鲌鱼发生不可逆的品质劣变,添加传统商业抗冻剂又会给产品带来高甜度、高热量等不利因素。本文以鲌鱼为研究对象,将β-环状糊精(β-CD)和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冻剂原料,研究不同浓度(0%、2%、4%和6%)的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β-CD/OVA,1:3)对鱼肉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的抗冻保护作用,为筛选绿色商业抗冻剂的最佳添加浓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β-环状糊精和卵白蛋白为原料,探究两者复合的最佳质量配比。结果表明:当β-环状糊精和卵白蛋白的质量比为1:3时,β-CD/OVA(1:3)复合体系的浊度和粒径最小分别为0.101和91 nm,电位绝对值最大为8.17 m V,TEM观察结果显示该比例下β-CD/OVA(1:3)的分散程度最好,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DSC分析结果也表明该比例下β-CD/OVA(1:3)复合体系的热变性温度最高为62.7℃,热稳定性最佳,故选择质量比为1:3的β-CD/OVA作为鲌鱼的复合抗冻剂较为适宜。2.研究不同浓度(0%、2%、4%和6%)的β-CD/OVA(1:3)复合抗冻剂对鱼肉的抗冻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β-CD/OVA能有效延缓鱼肉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β-CD/OVA有效抑制了鱼肉白度、持水性和硬度的下降,延缓了pH、TBARS值和TVB-N值的上升趋势,减慢了鱼肉的腐败变质,改善了鱼肉的保水能力。通过组织切片与SEM进一步观察鱼肉的微观结构发现,6%β-CD/OVA对鱼肉的抗冻保护效果明显,在冻藏周期内经过6%β-CD/OVA处理的鱼肉内部组织结构排列紧密,肌纤维结构完好,肌内膜未发生明显的破裂。3.探究不同浓度(0%、2%、4%和6%)的β-CD/OVA(1:3)复合抗冻剂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抗冻保护作用以及β-CD/OVA的抗冻保护机理。结果表明:添加6%β-CD/OVA能够有效抑制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聚合与变性,6%β-CD/OVA的抗冻保护效果明显优于2%、4%β-CD/OVA。6%β-CD/OVA显着抑制了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溶解性和Ca2+-ATPase活性的下降趋势(P<0.05),β-CD/OVA分子上的羟基基团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官能团结合减少了巯基的氧化程度,有效延缓了体系pH和表面疏水性的上升。紫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显示,β-CD/OVA能够抑制多肽链结构的展开,从而有效保护肌原纤维蛋白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二级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β-CD/OVA有效抑制了α-螺旋结构向其他结构转化,提高了肌原纤维蛋白的冻藏稳定性。4.研究不同浓度(0%、2%、4%和6%)的β-CD/OVA(1:3)复合抗冻剂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冻藏周期内,β-CD/OVA能够有效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能。6%β-CD/OVA显着抑制了凝胶白度和持水性的下降(P<0.05),延缓了蛋白凝胶弛豫时间的上升,改善了凝胶的保水能力。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6%β-CD/OVA有效减少了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降解。动态流变的分析结果表明6%β-CD/OVA能使蛋白凝胶网络结构趋于稳定且更富有弹性,SEM的观察结果显示添加6%β-CD/OVA可以促进形成更紧密的凝胶网络结构。

王伶,刘扬,王颜悦,刘智禹,吴鹏,胡婷[9](2021)在《板栗粉添加量对鲢鱼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冷冻白鲢鱼糜为对象,研究不同板栗粉添加量(1%, 2%, 3%, 4%和5%)对其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板栗粉添加量为1%时,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均达到最大值,蒸煮损失率降低至最小值,感官品质达到最佳。板栗粉对鱼糜凝胶白度影响显着,鱼糜凝胶的白度值随板栗粉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较空白组,添加1%板栗粉的鱼糜制品白度值略微下降。综合考虑,板栗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该添加量能够很好地改善鱼糜制品的品质。

李敬[10](2020)在《一种高蛋白白鲢即食鱼糜脆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鲢鱼养殖量大,营养丰富,加工量少,蛋白质含量高,易于人体吸收,但是白鲢鱼凝胶强度差、腥味重,刺多,主要以鲜销为主,限制了白鲢鱼的需求量。目前市售上鱼糜制品较多,但是多为冷冻鱼糜制品,并且不易储存,所以开发出能够常温保藏,开袋即可食用的休闲淡水鱼糜产品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重点是提高白鲢鱼的利用率以及附加值,将其进行深加工处理,开发出能够开袋即食的鱼糜脆片,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首先,通过蛋白质、脂肪、凝胶强度、去腥效果为指标,确定淡水鱼品种。其次,以白鲢鱼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基础配方,确定出最佳配方。在此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干燥工艺,确定出最佳的干燥条件。最后,将市售产品与本产品进行指标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测定草鱼、白鲢、花鲢的基本成分、食盐水去腥效果和凝胶强度的测定,确定鱼的最佳品种为白鲢。(2)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的食盐添加量为1%、白砂糖添加量为2%、淀粉添加量为10%、耗油添加量为2%,鱼肉复配比为85:15,采用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以感官评价、脆度为指标,从而得出最佳的配方为A1B1C1D3,即食盐0.5g,白砂糖1g,淀粉5g,耗油3g。(3)通过单因素确定即食鱼糜脆片热风干燥、空气油炸的最优工艺,并采用均匀设计进行联合干燥,得出最优工艺,并对单一干燥和联合干燥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得出:热风-空气油炸联合干燥最优工艺为先进行热风温度,在62℃下干燥20min,后空气油炸,在80℃下干燥26min。经过试验对比,最终热风-空气油炸联合干燥比单一干燥要好。(4)与市售的两种产品相比,白鲢鱼糜脆片蛋白含量远远高于市售产品,并且为高蛋白产品;其脂肪含量较低,并且非油炸脆片的脂肪含量低于油炸脆片;其脆度和硬度最小,酥脆性好;其水分分布均匀,自由水含量较少,在干燥的过程中水分迁移好,温度控制合理,并且能够常温保存;其咸味、鲜味、丰富度均高于市售其他两个产品,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鱼香味浓郁;其感官评分最高,口感酥脆、鱼香味浓郁,深受大家的喜爱。

二、冷藏白鲢脂肪氧化情况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藏白鲢脂肪氧化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添加谷朊粉和TG酶的低钠盐鲢鱼糜制品的冻融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和试剂
        1.1.2 仪器
    1.2 方法
        1.2.1 鱼糜凝胶的制备
        1.2.2 冻融循环处理
        1.2.3 凝胶白度的测定
        1.2.4 凝胶持水性测定
        1.2.5 凝胶强度的测定
        1.2.6 凝胶TPA分析
        1.2.7 硫代巴比妥酸值分析
        1.2.9 扫描电镜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反复冻融对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白度的影响
    2.2 反复冻融对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持水性的影响
    2.3 反复冻融对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2.4 反复冻融对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2.5 反复冻融对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脂肪氧化的影响
    2.6 反复冻融对漂洗和非漂洗鱼糜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3 结论

(2)冻藏对水产品脂质氧化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冻藏过程中食品脂质氧化的危害
    1.1 促进蛋白质的氧化
    1.2 降低感官品质
2 影响水产品脂质氧化的主要因素
    2.1 内源促氧化因子
    2.2 脂肪酸的组成
    2.3 温度
        2.3.1 冻结速度和冻藏温度
        2.3.2 冻融循环
3 冻藏水产品脂质氧化的控制措施
    3.1 天然抗氧化剂
        3.1.1 多肽类
        3.1.2 多酚类
        3.1.3 香辛料提取物
    3.2 包装
        3.2.1 真空包装
        3.2.2 气调包装
        3.2.3 抗氧化活性包装膜
    3.3 镀冰衣
    3.4 其他
4 总结与展望

(4)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及其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的机制
2 影响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脂质氧化的因素
    2.1 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
    2.2 内源脂肪酶
    2.3 加工方式
    2.4 温度
    2.5 其他因素
3 脂质氧化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3.1 色泽
    3.2 风味
    3.3 营养价值
4 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的控制
    4.1 使用抗氧化剂
    4.2 优化加工工艺
    4.3 改进包装方式
5 结语

(5)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国对虾概述
        1.1.1 生产现状及营养价值
        1.1.2 中国对虾腐败机理
    1.2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低温保鲜技术
        1.2.2 气调保鲜技术
        1.2.3 辐照保鲜技术
        1.2.4 超高压保鲜技术
        1.2.5 化学保鲜技术
        1.2.6 生物保鲜技术
        1.2.7 联合保鲜技术
    1.3 冰温保鲜技术
        1.3.1 冰温保鲜技术的概述及保鲜机理
        1.3.2 冰温保鲜技术的优越性
        1.3.3 冰温保鲜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研究进展
    1.4 主要生物保鲜剂概述
        1.4.1 壳聚糖概述
        1.4.2 ε-聚赖氨酸概述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2.2.2 冰点测定
        2.2.3 微生物评价指标
        2.2.4 化学评价指标
        2.2.5 物理评价指标
        2.2.6 感官评价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冰点温度测定
        2.3.2 微生物评价
        2.3.3 化学评价
        2.3.4 物理评价
        2.3.5 感官评价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生物保鲜剂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3.2.2 微生物评价指标
        3.2.3 化学评价指标
        3.2.4 物理评价指标
        3.2.5 感官评价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评价
        3.3.2 化学评价
        3.3.3 物理评价
        3.3.4 感官评价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蛋白质生化特性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中国对虾样品处理
        4.2.2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4.2.3 肌动球蛋白提取
        4.2.4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测定
        4.2.5 巯基含量测定
        4.2.6 Ca~(2+)-ATPase活性测定
        4.2.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2.8 微观结构的测定
        4.2.9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
        4.3.2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变化
        4.3.3 巯基含量变化
        4.3.4 Ca~(2+)-ATPase活性变化
        4.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3.6 微观组织结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气味及滋味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生物保鲜膜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5.2.2 气味轮廓测定
        5.2.3 滋味轮廓测定
        5.2.4 感官评价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气味轮廓图分析
        5.3.2 滋味轮廓图分析
        5.3.3 感官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及解冻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冻藏及解冻对品质的影响
        1.1.1 脂质氧化
        1.1.2 蛋白质氧化与变性
        1.1.3 持水力
        1.1.4 色泽
        1.1.5 嫩度
    1.2 肉品冻藏/解冻技术研究现状
        1.2.1 肉品冻藏技术
        1.2.2 肉品解冻技术
    1.3 静电场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
    1.4 存在问题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压静电场辅助短期冻藏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冻藏期间猪肉菌落总数的变化
        2.3.2 冻藏期间猪肉TVB-N含量的变化
        2.3.3 冻藏期间猪肉色泽的变化
        2.3.4 冻藏期间猪肉持水力的变化
        2.3.5 冻藏期间猪肉嫩度的变化
        2.3.6 冻藏期间猪肉脂肪氧化的变化
        2.3.7 冻藏期间猪肉蛋白质氧化的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过程中肌肉蛋白与水分互作关系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冻藏期间猪肉色泽的变化
        3.3.2 冻藏期间猪肉贮藏损失和蒸煮损失的变化
        3.3.3 冻藏期间猪肉嫩度的变化
        3.3.4 冻藏期间猪肉中冰晶形态的变化
        3.3.5 冻藏期间猪肉微观结构的变化
        3.3.6 冻藏期间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
        3.3.7 冻藏期间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变化
        3.3.8 冻藏期间猪肉T_2弛豫时间的变化
        3.3.9 冻藏期间猪肉氢质子密度的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肉解冻速率的影响
        4.3.2 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肉色泽和肌红蛋白形态相对比例的影响
        4.3.3 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肉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离心损失的影响
        4.3.4 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肉质构的影响
        4.3.5 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肉微观结构的影响
        4.3.6 不同解冻方式对T_2弛豫时间和氢质子密度的影响
        4.3.7 主成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双氧水适度氧化处理对鱼糜凝胶腥味脱除及品质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鱼制品中腥味物质研究进展
        1.1.2 鱼制品腥味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1.1.3 腥味物质与蛋白质基质结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1.1.4 双氧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展
        1.1.5 鱼糜凝胶品质特性的研究进展
    1.2 立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鱼糜凝胶的制备
        2.2.2 双氧水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的影响
        2.2.3 双氧水浸泡处理浓度对鱼糜凝胶的影响
        2.2.4 鱼糜凝胶不同部位的划分
        2.2.5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腥味物质模拟体系的建立
    2.3 分析方法
        2.3.1 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2.3.2 气味活度值(OAV)计算
        2.3.3 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
        2.3.4 电子鼻分析
        2.3.5 感官评价
        2.3.6 色泽测定
        2.3.7 流变学特性、全质构(TPA)及凝胶强度测定
        2.3.8 总羰基含量测定
        2.3.9 过氧化氢残留量测定
        2.3.10 微观结构测定
        2.3.11 拉曼光谱测定
        2.3.12 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结合能力测定
        2.3.13 化学作用力测定
        2.3.14 凝胶表面疏水性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双氧水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3.1.1 鱼糜凝胶中腥味物质的鉴别
        3.1.2 双氧水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气味组成的影响
        3.1.3 双氧水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感官品质的影响
        3.1.4 双氧水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色泽的影响
        3.1.5 双氧水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质构的影响
    3.2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腥味及品质的影响
        3.2.1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整体气味的影响
        3.2.2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3.2.3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气味活性物质的影响
        3.2.4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3.2.5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3.2.6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特性及持水性的影响
        3.2.7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3.2.8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鱼糜凝胶中过氧化氢残留量的影响
    3.3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腥味物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3.3.1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体系腥味组成的影响
        3.3.2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凝胶体系中蛋白质与腥味物质结合能力的影响
        3.3.3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凝胶体系中蛋白质间化学作用力的影响
        3.3.4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凝胶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3.3.5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3.3.6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凝胶体系中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影响
        3.3.7 双氧水浸泡处理对凝胶体系中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3.3.8 双氧水浸泡浓度与蛋白质-腥味物质凝胶体系中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抗冻剂对鲌鱼的抗冻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鲌鱼概况
        1.1.1 鲌鱼简介
        1.1.2 鲌鱼品质变化研究
    1.2 冻藏对水产品的影响
    1.3 抗冻剂及其作用机制
        1.3.1 常见的抗冻剂
        1.3.2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抗冻剂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不同质量配比对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样品的制备
        2.3.2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样品的浊度测定
        2.3.3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3.4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样品的粒径测定
        2.3.5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样品的Zeta电位测定
        2.3.6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样品的DSC测定
        2.3.7 数据分析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的浊度分析
        2.4.2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4.3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的粒径分析
        2.4.4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的Zeta电位分析
        2.4.5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物的DSC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不同浓度的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冻藏鲌鱼理化品质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的处理
        3.3.2 鱼肉pH的测定
        3.3.3 鱼肉白度值的测定
        3.3.4 鱼肉持水性的测定
        3.3.5 鱼肉核磁共振成像的测定
        3.3.6 鱼肉低场核磁共振的测定
        3.3.7 鱼肉硬度的测定
        3.3.8 鱼肉TBARS值的测定
        3.3.9 鱼肉TVB-N值的测定
        3.3.10 鱼肉的组织结构观察
        3.3.11 鱼肉的微观结构观察
        3.3.12 数据分析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pH的影响
        3.4.2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白度值的影响
        3.4.3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持水性的影响
        3.4.4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3.4.5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低场核磁共振的影响
        3.4.6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硬度的影响
        3.4.7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TBARS值的影响
        3.4.8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TVB-N值的影响
        3.4.9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3.4.10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鱼肉微观结构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不同浓度的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冻藏鲌鱼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的处理
        4.3.2 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
        4.3.3 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的测定
        4.3.4 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的测定
        4.3.5 肌原纤维蛋白pH的测定
        4.3.6 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4.3.7 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的测定
        4.3.8 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的测定
        4.3.9 肌原纤维蛋白紫外光谱的测定
        4.3.10 肌原纤维蛋白内源荧光光谱的测定
        4.3.11 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的测定
        4.3.12 数据分析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的影响
        4.4.2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4.4.3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pH的影响
        4.4.4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4.4.5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4.4.6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的影响
        4.4.7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紫外光谱的影响
        4.4.8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
        4.4.9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不同浓度的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冻藏鲌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
        5.3.2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白度值的测定
        5.3.3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持水性的测定
        5.3.4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核磁共振成像的测定
        5.3.5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低场核磁共振的测定
        5.3.6 肌原纤维蛋白动态流变性质的测定
        5.3.7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微观结构观察
        5.3.8 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的测定
        5.3.9 数据分析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1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白度值的影响
        5.4.2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持水性的影响
        5.4.3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5.4.4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低场核磁共振的影响
        5.4.5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动态流变性质的影响
        5.4.6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5.4.7 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果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板栗粉添加量对鲢鱼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板栗粉的制备
        1.3.2 鱼糜凝胶的制备
        1.3.3 白度值的测定
        1.3.4 持水性的测定
        1.3.5 蒸煮性的测定
        1.3.6 TPA性能的测定
        1.3.7 凝胶强度的测定
        1.3.8 感官评价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板栗粉添加量对鱼糜制品白度值的影响
    2.2 板栗粉添加量对鱼糜制品持水性的影响
    2.3 板栗粉添加量对鱼糜制品蒸煮性的影响
    2.4板栗粉添加量对鱼糜制品TPA性能的影响
    2.5 板栗粉添加量对鱼糜制品凝胶强度的影响
    2.6 板栗粉添加量对鱼糜制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3 结论

(10)一种高蛋白白鲢即食鱼糜脆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淡水鱼白鲢介绍
    1.2 鱼糜简介
    1.3 鱼糜制品产业现状
    1.4 即食鱼糜脆片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4.1 凝胶性能研究现状
        1.4.2 脱腥技术研究现状
        1.4.3 热风干燥技术研究的进展
        1.4.4 空气油炸技术研究的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即食鱼糜脆片配方设计与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猪肉添加量对鱼肉凝胶强度的影响
        2.2.2 脱腥工艺对即食鱼糜脆片品质的影响
        2.2.3 基础配方的测定方法
        2.2.4 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鱼肉组分分析
        2.3.2 猪肉添加量对鱼肉凝胶强度的影响
        2.3.3 去腥工艺对即食鱼糜脆片品质的影响
        2.3.4 即食鱼糜脆片基础配方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即食脆片干燥工艺的优化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主要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热风干燥干燥即食鱼糜脆片
        3.2.2 空气油炸即食鱼糜脆片
        3.2.3 热风干燥-空气油炸相结合
        3.2.4 指标测定的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热风干燥对即食脆片品质的影响
        3.3.2 空气油炸对即食脆片品质的影响
        3.3.3 热风-空气油炸联合干燥优化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即食鱼糜脆片产品指标的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及指标测定
        4.2.1 蛋白质的测定
        4.2.2 脂肪的测定
        4.2.3 质构的测定
        4.2.4 水分分布
        4.2.5 色差的测定
        4.2.6 电子舌的测定
        4.2.7 感官评价的测定
        4.2.8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蛋白质、脂肪的测定结果
        4.3.2 质构的测定结果
        4.3.3 水分分布的测定结果
        4.3.4 色差的测定结果
        4.3.5 风味的测定结果
        4.3.6 感官评价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冷藏白鲢脂肪氧化情况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添加谷朊粉和TG酶的低钠盐鲢鱼糜制品的冻融稳定性研究[J]. 梁文雨,杨玥,洪惠.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06)
  • [2]冻藏对水产品脂质氧化影响研究进展[J]. 郁慧洁,谢晶. 食品与机械, 2021(10)
  • [3]抗氧化涂层对冷冻分割牛肉贮藏性能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D]. 高梦雪.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水产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及其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王灵昭,王善宇,简冲,曹荣,杜云建.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5]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D]. 郭芳.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6]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及解冻对猪肉品质的影响[D]. 胡斐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7]双氧水适度氧化处理对鱼糜凝胶腥味脱除及品质特性的影响[D]. 杨运懿. 江南大学, 2021(01)
  • [8]β-环状糊精/卵白蛋白复合抗冻剂对鲌鱼的抗冻保护作用研究[D]. 吕美雯.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9]板栗粉添加量对鲢鱼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J]. 王伶,刘扬,王颜悦,刘智禹,吴鹏,胡婷. 食品工业, 2021(04)
  • [10]一种高蛋白白鲢即食鱼糜脆片的研究[D]. 李敬.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冷藏鲢鱼脂肪氧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