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水入侵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TIR,海水入侵,含水砂层,氟迁移
海水入侵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贾翠萍,陈桥,魏久传,王红梅,施龙青[1](2019)在《FTIR光谱的海水入侵区水-岩(土)间氟迁移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地区饮水型氟中毒和海水入侵十分普遍。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性质的改变对岩(土)氟迁移具有潜在影响,但尚未有直接模拟实验证实,其氟迁移机理也不明确。用淡水和海(卤)水混合及配制溶液模拟海水入侵过程,对含水砂层沉积物进行静态水-岩(土)氟迁移模拟实验,对比分析沉积物FTIR特征,探讨海水入侵对岩(土)氟迁移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砂层沉积物氟迁移量大小顺序为:海水>1∶1淡海>淡水;卤水>1∶1淡卤>淡水,随海(卤)水混入程度增加,含水砂层沉积物岩(土)氟迁移能力增强。氟迁移能力随NaCl和NaHCO_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CaCl_2浓度增加而降低。对含水砂层沉积物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表明,随NaCl和NaHCO_3浓度增加, NaCl溶液中沉积物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明显增强,氟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减弱, O—H键特征峰变化不明显,而NaHCO_3溶液中沉积物羟基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和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变化不明显, O—H键特征峰强度变化明显,表明NaHCO_3溶液主要通过OH~-与F~-离子交换,而NaCl溶液是通过Si—O—Si键中Si—O置换来影响岩(土)氟迁移。随CaCl_2浓度增加, 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明显减弱,氟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强度增强,表明Ca~(2+)强烈地抑制岩(土)氟析出。同时,随NaCl和NaHCO_3浓度增加和CaCl_2浓度减少, Si—F特征峰强度减弱, Si—O—Si键弯曲振动峰向低波数偏移。由于大气CO_2混入, 1 mol·L~(-1) CaCl_2作用沉积物出现1 460和1 420 cm~(-1)碳酸根特征峰。由于碳酸根沉积作用, 1 mol·L~(-1)的NaHCO_3作用的沉积物在1 460 cm~(-1)处峰强度增强,且在875 cm~(-1)出现新峰,但是在淡海卤水和NaCl溶液作用的沉积物中无碳酸根特征峰,表明含水砂层中无萤石(CaF_2)溶解作用。海水入侵引起的偏碱性、高钠低钙的环境促进岩(土)氟迁移释放,是滨海地区高氟地下水重要动力。(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4期)
秦凯凯[2](2017)在《管状海水入侵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沿海地区面临诸如地表下沉,海水倒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的形势愈发严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水入侵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海岸带建地下坝是防治海水入侵较为有效的工程措施,通过阻断海水渗透入侵的通道和地下淡水排泄通道来预防海水入侵。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海水入侵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管状海水入侵机理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海岸带管状海水入侵模型。具体做了如下工作:1、本文基于"辽东湾海岸带海水倒灌致灾机理研究"项目进行选题研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海岸带管状海水入侵的影响规律。2、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了大量关于海水渗透入侵资料,包括本论文研究所需的模型材料参数等,对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海水入侵的方式、通道及基本方程等,最终得出管状海水渗透入侵的机理。对进一步开展海岸带管状海水入侵的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3、本文的核心部分为数值模拟分析,文章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以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管状海水入侵内陆的理想模型,模拟了水头差、海水浓度、含水介质渗透系数及叁种水面坡降对海水入侵距离及速率等的影响,为揭示管状海水入侵渗流机理、入侵规律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影响海岸带管状海水渗透入侵的因素相比,海岸带海水与淡水的水头差对海水渗透入侵的移动速率影响较为明显,海水浓度及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的改变对海水入侵的移动速率影响相对较小。海水水头及海水浓度的增大都会导致咸淡水界面向淡水一侧延伸距离变大,入侵速率也随之增大。海岸带咸淡水过渡带的界面形态主要受渗透系数的控制,当渗透系数逐渐增大时,入侵界面由陡峭变平缓。(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5-01)
崔震,陈广泉,徐兴永,王东亮,喻龙[3](2015)在《北长山岛海水入侵成因机理及现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海水入侵已成为海岛地区普遍面临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海岛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以北长山岛为例,通过对不同含水层野外现场取样分析与高密度电法测试,探讨该地区海水入侵的成因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评估。研究成果可为防治海水入侵灾害以及北长山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陈庆丰[4](2015)在《海水入侵机理和防治措施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海水入侵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其危害性,导致地下水水质越来越咸,土壤盐性更强,总重灌溉机械被腐蚀报废,最终土地得不到充分灌溉,干旱面积也随之增大,严重则导致土地荒零化,因此,本文通过对海水入侵的简单理解,对海水入侵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5年20期)
张建伟[5](2010)在《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现状、机理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州湾地区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中,以海水入侵灾害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灾害损失最严重,制约着青岛市即将实施的环胶州湾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针对海水入侵这一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1:2.5万专门现状调查,取得了最新海水入侵数据。并评估了海水入侵的灾害损失,采用数学方法评价和预测了海水入侵的危险性。通过分析与海水入侵相关的地层结构、降雨量和地下水位的时空动态变化、水中离子含量变化和化学特征演化、人类开发活动等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海水入侵的Cl-浓度变化和海水入侵体特征,研究得出海水入侵机理及入侵方式、类型等。海水入侵先从深部开始,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由下往上发展。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类型主要是开采入侵型。针对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问题,以白沙河下游为例,在含水介质条件、水流动条件及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水位、水质动态数据,概化含水系统边界、内部结构,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结合抽水、弥散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应用FEFLOW模拟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得出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预测等值线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海水入侵危害的优化开发地下水、回灌补源、修建截渗墙、河道管理、合理开发海岸资源、生态改良、动态监测等措施,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污染防治、节约用水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1)
梁越,陈建生,陈亮[6](2009)在《注水井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机理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沿海地区海岸线海水入侵问题,探讨了注水井水力帷幕阻止海水入侵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排列注水井,提高注水井沿线的水头高度,阻止海水入侵的发展,驱使海水前锋向海洋方向后退。通过突变界面模型解释了注水井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机理,证明了注水井水力帷幕的有效作用;利用井流理论得到了注水井水力帷幕各参数间的关系,并利用帷幕建设消耗费用最小的原则,给出了帷幕初步设计方案,通过简单算例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09年10期)
杨吉龙,韩冬梅,肖国强,潘桐[7](2009)在《秦皇岛洋河-戴河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秦皇岛洋河-戴河冲积平原地区枣园水源地野外调查和不同水样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多种同位素测试分析发现:1)该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水化学作用主要是海水与粘土含量高的地层中钙质矿物阳离子的交换;2)海水入侵不是沿含水层整体向前推移,而是存在优先入侵通道(如断层和水势差较大水流方向)和局部入侵速度较快的现象;3)深层和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大,海水入侵已经影响到深层地下水;4)研究区地下水平均氚浓度为9.86 TU,地下水平均年龄介于17.6a~23.7 a之间,地下水流速约为2.11 m/a,整体上地下水循环路径短,径流速度快,地下水交替强烈。这些结果可为以后进一步治理海水入侵和合理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黄磊,郭占荣[8](2008)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1964年,中国大连市就发生了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海水入侵现象。目前有十几座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不仅恶化了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增长后,近些年来呈缓慢增长态势,甚至有些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不再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海水入侵的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通过水-岩间阳离子交换实验来了解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作用,建立叁维有限元变密度的过渡带数值模型模拟与预报海水入侵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了预防和治理海水入侵,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布局外,沿海地区还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人工补给、地下防渗帷幕、节水灌溉以及远距离调水等工程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更生[9](2007)在《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入侵是指由于陆地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直接侵染地下淡水层的一种地质环境恶化现象,它是人类在沿海地区的社会活动导致的一种人为自然灾害。海水入侵是由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诸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降水的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大多不同程度的出现海水入侵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国计民生,沿海城市海水入侵的预防和治理变得刻不容缓。 本论文对海水入侵机理及其叁维数值模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以流体力学经典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海水入侵内陆的理想模型,得到在海水入侵内陆的过程中沿弯曲流线的主法线方向,流场中速度随着距曲率中心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流线上的速度分布,并可表示出流场中的流线方程,可确定一定条件下海水入侵内陆的速度和方向。咸淡水过渡带(界面)运移规律是基于渗流与弥散耦合理论的基础上,弥散视为与渗流对立的因素,从物理上分析渗流与弥散互相迭加的关系,两者间平衡的破坏和重建构成海水入侵全过程的本质,为分析海水入侵内陆的动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美国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环境模型研究实验室和美国军队排水工程试验工作站共同合作开发的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及其中的FEMWATER(Finite Element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Software)主体模块为工具,对地下含水层模型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应用正交方法分析了各个渗透因子对模型水头值的影响程度,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做了渗透系数反演。在不同的海水浓度和淡水回灌流量的情况下,对海水入侵的治理方案淡水帷幕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反映出淡水帷幕的形成阶段存在着规律性。在淡水帷幕的形成过程中,回灌流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回灌流量越大,帷幕作用越显着。最后提出叁维数值模拟技术在海水入侵防治措施的后效评价中直观形象,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7-03-01)
安洪声,王成[10](2003)在《秦皇岛市海水入侵现状及机理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初,秦皇岛市沿海局部区域发生海水入侵,其中以汤河、洋一戴河下游平原区较为严重,现状调查海侵面积71.75Km2。海水入侵使多眼饮用、农用水井水质变成,也使沿海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本文对海水入侵现状,成因机理进行分析,为防治海水入侵灾害发生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海水入侵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沿海地区面临诸如地表下沉,海水倒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的形势愈发严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水入侵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海岸带建地下坝是防治海水入侵较为有效的工程措施,通过阻断海水渗透入侵的通道和地下淡水排泄通道来预防海水入侵。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海水入侵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管状海水入侵机理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海岸带管状海水入侵模型。具体做了如下工作:1、本文基于"辽东湾海岸带海水倒灌致灾机理研究"项目进行选题研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海岸带管状海水入侵的影响规律。2、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了大量关于海水渗透入侵资料,包括本论文研究所需的模型材料参数等,对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海水入侵的方式、通道及基本方程等,最终得出管状海水渗透入侵的机理。对进一步开展海岸带管状海水入侵的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3、本文的核心部分为数值模拟分析,文章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以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管状海水入侵内陆的理想模型,模拟了水头差、海水浓度、含水介质渗透系数及叁种水面坡降对海水入侵距离及速率等的影响,为揭示管状海水入侵渗流机理、入侵规律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影响海岸带管状海水渗透入侵的因素相比,海岸带海水与淡水的水头差对海水渗透入侵的移动速率影响较为明显,海水浓度及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的改变对海水入侵的移动速率影响相对较小。海水水头及海水浓度的增大都会导致咸淡水界面向淡水一侧延伸距离变大,入侵速率也随之增大。海岸带咸淡水过渡带的界面形态主要受渗透系数的控制,当渗透系数逐渐增大时,入侵界面由陡峭变平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水入侵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贾翠萍,陈桥,魏久传,王红梅,施龙青.FTIR光谱的海水入侵区水-岩(土)间氟迁移机理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秦凯凯.管状海水入侵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3].崔震,陈广泉,徐兴永,王东亮,喻龙.北长山岛海水入侵成因机理及现状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15
[4].陈庆丰.海水入侵机理和防治措施浅析[J].城市地理.2015
[5].张建伟.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现状、机理及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0
[6].梁越,陈建生,陈亮.注水井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机理与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
[7].杨吉龙,韩冬梅,肖国强,潘桐.秦皇岛洋河-戴河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机理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
[8].黄磊,郭占荣.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
[9].张更生.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叁维数值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7
[10].安洪声,王成.秦皇岛市海水入侵现状及机理浅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