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疏离研究论文

李志强: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疏离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从和谐视域角度对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关系进行探究,选取4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蒙古族高校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呈线性关系,其民族认同感对文化疏离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疏离

一、引言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和任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解决民族交流问题,当前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疏离,本文将以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进行重点研究。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民族认同

本文对民族认同的研究是在Kwan&Sodowsky的观点上进行的,他们认为民族认同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可以被观测到的行为属于外部因素,形成民族认同的心理过程是内部因素。

(二)文化疏离

疏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其包括主观与客观两种成分,在主观方面指人失去个性并对社会产生分离感,客观方面指人对外界产生的失控的感受。本文在研究时参照的是刘曦、杨东等人对文化疏离感的定义。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方法是分层抽样调查法,在区域内的高校中选择了420名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测试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20份。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工具是刘曦、杨东等的《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量表》,该表由四个方面共37个变量组成,四个方面即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以及被控制感,量表的信度系数是0.860。本研究还采用了王亚鹏等编制的民族认同量表,该表有三个维度共22个项目,三个维度包括主流文化认同、积极民族文化认同与消极民族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就是少数民族的高校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消极民族认同指其对本民族的消极的观念,积极民族认同指对本民族积极的观念,总量表信度系数是0.91。

(三)数据统计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的是SPSS16.0软件。

四、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感的关系

不错,《罕哈冉惠传》中出现了不少反映佛教思想的内容。如学者们指出的,当哈冉惠和他的两个兄弟遭蟒古斯暗害,误食了蟒古斯投下的毒药后,哈冉惠变成了长有九十五颗头的大黑蟒古斯,他的胞弟乌兰岱·莫日根变成了一尊石人,乌兰岱的坐骑变成了一尊石马,他的义兄弟吉尔吉斯·赛因·贝托尔则变成了一头黄色的野猪。是两位公主派出了维兰·索龙嘎的儿子去向菩萨求救,菩萨将三件宝物——万能的金套绳、能起死回生的仙丹、智慧的金盘赐给了小童,小童用此三宝使三位英雄得救,恢复了原貌。菩萨,为众人所知,当然属于重要的佛的形象,然而当菩萨向小童授予三件宝物之前,却说出下面一段颇令人费解的话: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之后,见表1。发现主流文化认同和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呈负相关(p<0.01);消极的民族认同和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呈正相关(p<0.01);积极的民族认同和文化分离感、被控制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但是和文化孤立感、不和谐感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表1 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感相关矩阵(n=420)

r-0.251∗∗0.315∗∗-0.006Sig..000.001.012r-0.311∗∗0.281∗∗-0.015∗∗Sig..002.003.672r-0.126∗∗0.256∗∗-0.001Sig..001.000.563r-0.213∗∗0.301∗∗-0.008∗Sig..000.000.023

注:**p<0.01,*p<0.05。

五、小结

研究发现,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程度越高,其文化疏离感就越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就会相对降低,当蒙古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程度下降时,其文化疏离感也就会降低,说明蒙古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疏离感进行预测。在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与主流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会导致其对本民族认同感的下降,从而降低文化疏离感。因此,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以让蒙古族大学生多与主流文化进行交流,提升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疏离现象的改变。

由于JESD22-B111标准中的力学边界条件已不适用于灌装后构型,作为一般性假设,我们采用了自由边界条件。为了探究边界条件的影响,我们也计算了整个外围加有2 mm约束钢壳的边界情况,灌装电路板实际工作固定状况可能介于这两者之间。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的水文序列与天然序列存在差异,因此可将两者作为两类水文序列。本研究基于流域水文模型,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判定人为活动影响的水文序列与天然序列之间的突变点。运用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判定水文序列的显著突变点,其实质就是判定最优分割点。最优点分割的方法为:

[ 参 考 文 献 ]

[1]姜永志,白晓丽.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及特点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04):1-6.

[2]白晓丽,姜永志.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3):42-48.

[3]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01):71-77.

[4]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3-0053-01

* 2014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疏离感关系研究”(批准号:2014C009)的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李志强(1982-),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标签:;  ;  ;  ;  ;  ;  ;  ;  ;  ;  ;  ;  

李志强: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疏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