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精英论文-刘玉侠,石峰浩

村治精英论文-刘玉侠,石峰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村治精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回流,村治精英,互动,乡村治理

村治精英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侠,石峰浩[1](2019)在《农民工回流背景下村治精英互动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治理中,作为村民选举出来的带头人,村治精英是村庄公共权力领域的核心,极大地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和水平。近年来,一些在城市务工的农村精英回流竞选、担任村干部,其加入两委干部队伍,成为回流村治精英。农村出现了回流村治精英和在地村治精英共同治理村庄的局面。回流村治精英在城市务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加入到原有两委干部队伍中,缓解了乡村治理压力,加快了农村发展进程。通过在浙江、安徽、贵州、江西、陕西等地进行广泛调研发现,回流村治精英与在地村治精英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时会展开合作和博弈,良好的合作有利于乡村治理的发展;而因某些特定利益出现博弈时,可能会超出一定的界限而导致博弈失范,从而阻碍乡村治理的发展。因此,应构建回流村治精英与在地村治精英协同治理机制,促进二者展开良性互动,提升乡村治理的成效和水平。(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磊,伏绍宏[2](2018)在《“乡政村治”、利益分配与村庄精英的行动逻辑——基于四川J县金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庄精英是乡村社会中公共利益分配的中间人和协调者。以四川J县5个村庄田野调查基础上的金村模型,考察村庄精英与"乡政村治"体制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分析精英的理性逻辑与行动策略。研究发现:"乡政村治"体制对精英行动具有规制作用,而精英对"乡政村治"有适应功能;利益分配对精英行动具有建构作用,而精英对利益分配有调控功能;以"公益""共益""私益"叁维度划分体制精英的理性逻辑,可形成五种类型的行动策略组合。当前亟需从制度上明确招商性项目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性福利分配的规制,落实村民议事和村务监督制度,完善基层党员培养和村干部选拔制度,防止乡村治理陷入"精英全面控制"或无人治理的困境。(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杜鹏[3](2016)在《精英结构视角下的村治逻辑与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庄精英结构是理解村庄治理逻辑的深层基础。基于村庄的分化程度和利益密度等两个变量的配置,形成了制度化整合型、竞争性分裂型、原子化分散型和结构性均衡型等四种精英结构类型。以精英结构为基础发育形成了村庄治理结构,二者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蕴含着不同的村治动力,从而塑造并形成了规范型、压制型、策略型和简约型等四种村庄治理模式。精英结构在兼顾村庄结构变量的同时也吸收了微观层面的精英动力学因素,从而构成了外部结构规定性与精英个体能动性之间交互与融合的平台,弥合了二者的断裂。以精英结构为基础可建构一套理解村治逻辑的中层理论,深化基层治理视域中的精英研究。(本文来源于《探索》期刊2016年05期)

范涌[4](2016)在《结构化视野下村庄主体精英的村治行为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后税费时代,村庄主体精英如何承接国家资源赋予并实现村庄的自主发展是重中之重。村庄主体精英是相对于一般性村庄精英而言,是指在村庄内最具资源优势和动员特色,能够为村民和政府赋权的精英。从结构化的视角出发,其行动的结构是由纵向上的国家自上而下的正式结构与村庄内部的非正式结构,以及横向上的家庭的私性关系结构与来自市场的利益关系结构交互构成。这种交互的结构体系既制约了村庄主体精英的行为选择,同时村庄主体精英的自我扩展性也生产了新的结构体系,从而形成了以村庄主体精英为核心基点的复线治理状态。深度挖掘村庄主体精英的"结构—行动"的互构特性有助于深化和推进农村社会的治理现代化。(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陈文琼[5](2014)在《传统民族精英与制度精英在村治中的契合性作用——以广西LH瑶族乡的白裤瑶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少数民族村落,由于传统民族文化记忆的延续,承担民族文化传承责任的传统民族精英对村落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掌握村庄正式权力资源的制度精英也以其法定地位实施对村庄的制度化治理。以广西一个白裤瑶村落为例,考察传统民族精英与制度精英如何在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中发挥契合性村庄治理效应。(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秦晓敏[6](2014)在《村治精英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如何使农村得到合理的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农村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农村里的精英,他们对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村治精英(本文主要指的是村主任,即村长)是主导农村发展方向的领路人,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他们在农村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时期的村治精英对农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确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本文对特定的村庄X村进行个案研究,采用深度描述方式对所选村庄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对X村前后两个不同的村治精英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研究得出论文的结论,即如何实现村治精英和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在充分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X村的村治精英进行研究,文章内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绪论和正文。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意义、目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论述了村治精英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精英主导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共赢模式能够使村民受益,精英失职会使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村民利益受损:第二章论述了村治精英对农村政治的影响。规范化的村民自治能够实现农村民主政治的良性运转,形式化的村民自治会使农村民主政治缺位运行;第叁章阐述了村治精英对农村文化的影响。经济反哺会使农村文化充满生机,管理失范会导致农村文化发展陷入停滞。第四章阐述了村治精英对社会发展。要素联动能够实现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空谈理想则导致农村社会发展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第五章结论部分得出村治精英如何实现和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师明[7](2014)在《资源型农村城镇化中村治精英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共中央一直都积极倡导稳妥推进农村城镇化,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将农村发展的阳光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城镇化视野之中。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今后城镇化发展开出了任务清单。通过农村城镇化道路来发展农村,是我们的必由之路。而村治精英作为我国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群体,在农村城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头羊”作用,村治精英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因此资源型农村占很大的比例。资源型农村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发展壮大,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城镇化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物质保障,是农村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和动力,但也形成了高度密集的利益,资源在这里就成了一把双刃剑。有的村治精英在城镇化中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城镇化,公正合理的配置资源收益,让全体村民共享资源带来的公共福利。不仅壮大集体经济,也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保护了村庄利益,也维护了村民的利益,顺利推进资源型农村城镇化。而有的村治精英却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攫取村庄利益,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村民利益受损,村内矛盾重重,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农村城镇化。因此可以看出村治精英在资源型农村城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源型农村城镇化的兴衰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村治精英有关。本文选择了山西省叁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在第一章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分别对这叁个资源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治精英作用进行了分析及比较,揭示出村治精英在叁村城镇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造成叁村城镇化不同的发展绩效;第叁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村治精英导致叁村城镇化不同发展绩效的原因;第四章对如何有效发挥村治精英作用,从而确保资源型农村快速城镇化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刘彤,杨郁[8](2014)在《城镇化进程中村治精英的蜕变风险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引起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改变了农村的政治生态环境。村治精英作为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在新旧模式继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权威蜕变风险。能否防治这一蜕变风险关系到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主体性权利的保障,进而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秩序。需要综合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统筹规划,使农村社会平稳地度过转型期。(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4年02期)

陈朋[9](2013)在《精英、选举与乡村治理——兼论村治的制度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定乡村社会的性质不仅型构着乡村的选举风景,还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选举后的村治运行实态和村庄政治。因此,思索村庄治理必须理解特定乡村社会的性质。理解特定乡村社会的性质离不开对乡村精英的思考。乡村精英、选举和村庄治理叁者之间的关系启示:村治的制度建设不可能整齐划一,构建村治制度环境必须思考其赖以成长的社会基础,并且确保制度具有公开性和开放性。(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王虎刚[10](2012)在《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封建政权没有延伸到乡村,乡绅成为村庄治理的主力,他们利用自己的学识、财富和品德参与村庄治理。一方面,乡绅代表国家政权对村民进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乡绅站在村庄的立场,维护村民的权益,促进村庄发展。所以,乡绅治村是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的主要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出现了分化,一些精英式的农民脱颖而出,动员他们参与村庄治理,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体,必将为村庄治理输入新的能量。本文研究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研究新时期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的动机、能力、途径保障和成效保障。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也会有一定的动机,不仅有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利益追求,也有乡村社会既有的情理规则的鼓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追求。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要应对村庄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以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必须具有道德、能力两方面的素质保障。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庄治理后尽可能维护村庄公共利益的道德保障。在村庄治理中,还需要农村精英人物具有经济能力、整合能力和社交能力,这叁方面的能力既是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的前提,也是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接着本文从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方面分析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庄治理的途径,体制内主要通过竞选村干部、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实现对村庄的治理,这是从法理上规定的村庄治理途径,因此也是村庄治理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实农村治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体制外的治理途径,这些途径大多具有临时性、社会性的特征,成为村庄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必须在村庄治理上取得应有的成效,因为治理成效是精英治村模式长久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农村精英人物与地方政府、村民以及精英间的合作型关系,来研究保障精英治村模式的成功。农村精英人物积极参与村庄治理,村庄治理就可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为全体村民参与村庄治理起到示范作用,最终促使村庄由威权主义治理向自治治理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2-06-30)

村治精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村庄精英是乡村社会中公共利益分配的中间人和协调者。以四川J县5个村庄田野调查基础上的金村模型,考察村庄精英与"乡政村治"体制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分析精英的理性逻辑与行动策略。研究发现:"乡政村治"体制对精英行动具有规制作用,而精英对"乡政村治"有适应功能;利益分配对精英行动具有建构作用,而精英对利益分配有调控功能;以"公益""共益""私益"叁维度划分体制精英的理性逻辑,可形成五种类型的行动策略组合。当前亟需从制度上明确招商性项目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性福利分配的规制,落实村民议事和村务监督制度,完善基层党员培养和村干部选拔制度,防止乡村治理陷入"精英全面控制"或无人治理的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治精英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侠,石峰浩.农民工回流背景下村治精英互动问题探析[J].浙江学刊.2019

[2].张磊,伏绍宏.“乡政村治”、利益分配与村庄精英的行动逻辑——基于四川J县金村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杜鹏.精英结构视角下的村治逻辑与类型[J].探索.2016

[4].范涌.结构化视野下村庄主体精英的村治行为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6

[5].陈文琼.传统民族精英与制度精英在村治中的契合性作用——以广西LH瑶族乡的白裤瑶村落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

[6].秦晓敏.村治精英对农村发展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4

[7].师明.资源型农村城镇化中村治精英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4

[8].刘彤,杨郁.城镇化进程中村治精英的蜕变风险与防治对策[J].理论探讨.2014

[9].陈朋.精英、选举与乡村治理——兼论村治的制度环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

[10].王虎刚.农村精英人物参与村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2

标签:;  ;  ;  ;  

村治精英论文-刘玉侠,石峰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