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避震器论文和设计-吴金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避震器的承受力度小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和气囊筒,液压筒内穿设左右液压杆,液压杆和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液压筒圆周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筒,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液压杆的外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液压杆上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气囊筒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气囊筒承受压力的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将气囊筒分为液压室和气压室,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液压室和液压筒的流通道,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装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和气囊筒,所述液压筒内穿设左右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和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液压筒圆周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的外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上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气囊筒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气囊筒承受压力的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将气囊筒分为液压室和气压室,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液压室和液压筒的流通道,所述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和气囊筒,所述液压筒内穿设左右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和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液压筒圆周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的外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上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气囊筒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气囊筒承受压力的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将气囊筒分为液压室和气压室,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液压室和液压筒的流通道,所述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气囊筒内表面的限位环,所述气囊筒内位于液压室处可沿气囊筒内表面滑动的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滑环,所述滑环的中部一体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弹性,所述支撑板呈圆弧状,其凸面朝向液压室,所述支撑板的凹面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自由端与滑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与滑环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上与气囊筒内表面接触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避震器。

背景技术

避震器是一种常用的机车零配件。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现有避震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煞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但是传统的避震器不能调节阻尼的软硬,从而适应不同道路情况的软、硬调性的调整。

中国专利号:201720266113.5公开了一种新型机车避震器,包括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向内穿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液压杆与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液压筒圆周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气囊筒,所述气囊筒内设置有气囊滑块,所述气囊滑块将气囊筒分成液压室和气压室,所述液压室与液压筒之间设置有流通道,所述底座上位于流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液体流速的调节装置。该机车避震器通过在流通道设置调节装置调节流通道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流体的流速,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活塞挤压液压筒内的阻尼油排入气囊筒内,从而调节避震器阻尼大小,通过改变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可较大范围的改变避震器阻尼范围,并且液压杆上设置的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液压杆在初段运动具有缓震作用,从而调节避震器在初段作用的阻尼强度,增加机车乘坐的舒适性;但是,液压杆受力后将阻尼油压入到气囊筒内,通过挤压气囊筒内的氮气被压缩起到减震作用,氮气的压缩系数小,当液压杆承受的力度较大时,通常是增大避震器,其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避震器的承受力度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避震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和气囊筒,所述液压筒内穿设左右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和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液压筒圆周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的外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上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气囊筒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气囊筒承受压力的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将气囊筒分为液压室和气压室,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液压室和液压筒的流通道,所述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气囊筒内表面的限位环,所述气囊筒内位于液压室处可沿气囊筒内表面滑动的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滑环,所述滑环的中部一体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弹性,所述支撑板呈圆弧状,其凸面朝向液压室,所述支撑板的凹面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自由端与滑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与滑环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滑环上与气囊筒内表面接触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块。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高压避震器,通过在流通道设置调节装置调节流通道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流体的流速,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活塞挤压液压筒内的阻尼油排入气囊筒内,从而调节避震器阻尼大小,通过改变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可较大范围的改变避震器阻尼范围,同时阻尼油被挤压进入气囊筒的液压室内,推动支撑套件滑动从而挤压气压室内的氮气,使得避震器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支撑套件被限位环固定后,再推动支撑板克服加强筋运动,使其支撑压强增大,进而加强避震器的压力支撑效果,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液压杆上设置的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液压杆在初段运动具有缓震作用,从而调节避震器在初段作用的阻尼强度,增加机车乘坐的舒适性;进一步的,设置的第三弹簧使得支撑套件滑动过程中需要克服第三弹簧的弹性力,进一步提升避震器的受压程度;进一步的,设置的密封块使得滑环与气囊筒的密封效果好,防止液压室的阻尼油与气压室的氮气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与图2,一种高压避震器,包括底,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液压筒2和气囊筒3,所述液压筒2内穿设左右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和液压筒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所述液压筒2圆周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筒6,所述套筒6可沿液压筒2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4的外端与套筒6通过封口盖7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4上位于液压筒2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8,所述液压杆2上位于第一活塞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9,所述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0,所述气囊筒3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气囊筒3承受压力的增压装置11,所述增压装置11包括固定设置在气囊筒3内表面的限位环111,所述气囊筒111内位于液压室31处可沿气囊筒3内表面滑动的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滑环112,所述滑环112的中部一体设置有支撑板113,所述支撑板113具有弹性,所述支撑板113呈圆弧状,其凸面朝向液压室31,所述支撑板113的凹面处设置有加强筋114,所述加强筋114的自由端与滑环112固定连接,所述滑环112上与气囊筒3内表面接触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15,所述环形凹槽115内设置有密封块116,所述限位环111与滑环11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17,所述增压装置11将气囊筒3分为液压室31和气压室3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液压室31和液压筒2的流通道12,所述流通道1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装置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高压避震器,通过在流通道12设置调节装置13调节流通道12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流体的流速,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第一活塞8挤压液压筒2内的阻尼油排入气囊筒3内,从而调节避震器阻尼大小,通过改变调节装置13的调节范围,可较大范围的改变避震器阻尼范围,同时阻尼油被挤压进入气囊筒3的液压室31内,推动支撑套件滑动从而挤压气压室32内的氮气,使得避震器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支撑套件被限位环111固定后,再推动支撑板113克服加强筋114运动,使其支撑压强增大,进而加强避震器的压力支撑效果,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液压杆4上设置的第二活塞9和第二弹簧10,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液压杆4在初段运动具有缓震作用,从而调节避震器在初段作用的阻尼强度,增加机车乘坐的舒适性;设置的第三弹簧117使得支撑套件滑动过程中需要克服第三弹簧117的弹性力,进一步提升避震器的受压程度;设置的密封块116使得滑环112与气囊筒3的密封效果好,防止液压室31的阻尼油与气压室32的氮气混合。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高压避震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659.X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62125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16F13/00

专利分类号:F16F13/00;F16F9/36

范畴分类:27C;

申请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第二工业区

发明人:吴金钟

第一发明人:吴金钟

当前权利人:泉州市博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小彬

代理机构:35209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高压避震器论文和设计-吴金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