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本体作为增光膜的基材代替增光膜的PET等基材,在导光板本体上设置包括增光膜层在内的多层结构,制作大片复合导光板;复合之后背光模组结构简化,减少人工贴附动作,提升效率;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增光膜、导光板、扩散膜、反光膜等膜片是单独的,贴附不便且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背面设有网点;设置在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从上到下包括第一棱镜层、隔离层、第二棱镜层。
设计方案
1.一种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背面设有网点;
设置在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从上到下包括第一棱镜层、隔离层、第二棱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层的角度互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棱镜层和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均大于隔离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相同;所述隔离层中填充量子点胶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层上方还设置有扩散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是内凹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是外凸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上还设置有反射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与第二棱镜层之间设有高透高反层。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导光板,所述复合导光板位于背板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增光膜是背光模组的重要部件,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分散光向正面方向聚集,以提高亮度,它的性能直接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目前的增光膜是由透明基材上制作棱镜结构而成,在装配背光模组时,将增光膜、扩散膜等光学膜片粘贴到导光板上方。由于膜片之间是分离的,单独贴附,所需要贴附动作多,特别是手工贴附时人工成本高,需要减少手工操作动作,提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本体作为增光膜的基材代替增光膜的PET等基材,在导光板本体上设置包括增光膜层在内的多层结构,制作大片复合导光板;复合之后背光模组结构简化,减少人工贴附动作,提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背面设有网点;设置在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从上到下包括第一棱镜层、隔离层、第二棱镜层。
采用上述结构,导光板本体作为基材,其上设置增光膜层,省去了原增光膜的PET等基材,不仅减少了膜片的数量,同时还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层的角度互相垂直。
采用上述结构,棱镜结构包括两层角度互相垂直的棱镜层 ,可以将背光模组正面的亮度提高约100%;棱镜层之间设置的隔离层能够避免两层棱镜层发生磨损。
进一步优化为,第一棱镜层和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均大于隔离层的折射率。
采用上述结构,隔离层折射率较小,有利于光线向法线方向聚集,集中在导光板本体正面。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隔离层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相同;所述隔离层中填充量子点胶体。
采用上述结构,量子点胶体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背光模组的色彩饱和度以及色域值;隔离层的折射率与空气接近,更能使得光线靠近法线。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增光膜层上方还设置有扩散层。
采用上述结构,将扩散膜也复合到复合导光板之中,进一步减少了背光模组膜片的数量。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是内凹的。
采用上述结构,用带凸出网点微结构的模具(平板或滚轴)加热加压,使导光板镜面上形成凹槽,一定排布的凹槽可以作为网点调整光线分布。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是外凸的。
采用上述结构,在导光板镜面上印刷\/涂覆网点,网点采用一定分布的高反射率材料或者透明材料。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上还设置有反射层。
采用上述结构,在网点上电镀高反射率金属或印刷镜面银油等,代替反射片,进一步减少背光模组膜片的数量。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导光板本体与第二棱镜层之间设有高透高反层。
采用上述结构,导光板本体上方设置高透高反层,对导光板向上射出的光线具有高透过率,对上方向下射向导光板的光线具有高反射率,增大光线的利用率,减少光线在导光板内的浪费。
进一步优化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上述的复合导光板,所述复合导光板位于背板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本体作为增光膜的基材代替增光膜的PET等基材,在导光板本体上设置包括增光膜层在内的多层结构,制作大片复合导光板;复合之后背光模组结构简化,减少人工贴附动作,提升效率;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增光膜、导光板、扩散膜、反光膜等膜片是单独的,贴附不便且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膜片都是单独贴附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增光膜层与导光板本体形成复合导光板。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增光膜层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增光膜层与扩散层的位置关系与构成。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透高反层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导光板本体背面的内凹网点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内凹网点与反射层的构成。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导光板本体背面的外凸网点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扩散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光板本体;2、反射片; 3、扩散片;4、FPC;5、遮光片;6、光源;7、下增光膜;8、上增光膜;9、反射层; 10、第一棱镜层;11、隔离层;12、第二棱镜层;13、高透高反层;14、内凹网点;15、外凸网点;16、铁架;17、胶架;18、扩散层;19、第一扩散粒子;20、第二扩散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及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作进一步详述。
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在装配时,将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8、下增光膜7)、扩散膜3、导光板本体1、反射片2等膜片装配在背板中。由于膜片之间是分离的,单独贴附,所需要贴附动作多,特别是手工贴附时人工成本高,需要减少手工操作动作,提升效率。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复合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导光板本体1背面设有网点;设置在导光板本体1出光面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从上到下包括第一棱镜层10、隔离层11、第二棱镜层12;所述增光膜层的基材是导光板本体1。导光板本体1作为基材,其上设置增光膜层,省去了原增光膜的PET等基材,不仅减少了膜片的数量,同时还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优选的,所述第一棱镜层10与第二棱镜层12的角度互相垂直(图中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棱镜方向为棱镜层的角度方向。
优选的,第一棱镜层10和第二折射层12的折射率均大于隔离层11的折射率;所述隔离层11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大致相同。隔离层11折射率较小,有利于光线向法线方向聚集,集中在导光板本体1出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11中填充量子点胶体(图中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量子点胶体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背光模组的色彩饱和度以及色域值。在隔离层中填充量子点胶体,由于第一棱镜层的存在,还能够保护量子点胶体,避免量子点胶体边缘的失效问题;同理,量子点胶体也可以填充在下方的第二棱镜层12中,由第一棱镜层10和隔离层11保护;容易理解的是,量子点胶体还可以同时存在于第二棱镜层12与隔离层11中。
优选的,如图3、图7所示所述第一棱镜层10上方还设置有扩散层18,扩散层中设置扩散粒子,起到扩散光线的作用。
扩散层18扩散光线的原理:扩散层18中包括第一扩散粒子19和第二扩散粒子20,第一扩散粒子19的直径大于第二扩散粒子20的直径,使得第一扩散粒子19对光的扩散程度大于第二扩散粒子20对光的扩散程度,第一扩散粒子19和第二扩散粒子20能够对光线进行不同程度的散射,使扩散层的扩散能力更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光板本体1与第二棱镜层12之间设有高透高反层13;对导光板本体1向上射出的光线具有高透过率,对上方向下射向导光板本体1的光线具有高反射率,增大光线的利用率,减少光线在导光板本体1内的浪费。
如图2所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上述的复合导光板,所述复合导光板位于背板内;背板包括铁架16和胶架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是侧入式的,也可以是直下式的,优选为侧入式的,优选的,光源6位于导光板本体1的侧面,以更好地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FPC4可以贴到复合导光板正面,也可以贴到复合导光板背面(网点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中导光板本体1背面的网点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点是内凹网点14。用带凸出网点微结构的模具(平板或滚轴)加热加压导光板本体,使导光板本体镜面上形成凹槽,一定排布的凹槽可以作为网点调整光线分布(图中未示出)。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点是外凸网点15,在导光板镜面上印刷\/涂覆网点,网点采用一定分布的高反射率材料或者透明材料(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如图5,上述任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网点上还设置有反射层9;反射层是在网点上电镀高反射率金属或印刷镜面银油等而成(图中未示出),能够代替反射片2,从而进一步减少背光模组膜片的数量,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本体作为增光膜的基材代替增光膜的PET等基材,在导光板本体上设置包括增光膜层在内的多层结构,制作大片复合导光板;复合之后背光模组结构简化,减少人工贴附动作,提升效率;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增光膜、导光板、扩散膜、反光膜等膜片是单独的,贴附不便且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006.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231554U
授权时间:20190809
主分类号:G02B 6/00
专利分类号:G02B6/00;G02F1/13357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汕尾市区东冲路北段工业区
发明人:郭文;陈志新;张浩
第一发明人:郭文
当前权利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苑滨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