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始工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始,西欧,官营,纺车,资本,农村,工业。
原始工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钧[1](2014)在《宋朝的“原始工业化”遥遥领先》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学者门德尔斯提出一个“原始工业化”的概念,意指“传统组织的、为市场的、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宋史学者葛金芳认为,宋代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原始工业化”。 政府投资 采矿热情高涨 一个最能体现宋代“原始工业化”的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4-04-29)
李明峰,徐晴[2](2014)在《中西部县乡原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纺织业内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进纺织业,江浙、广东快速实现了原始工业化的跨越。纺织企业内迁能促进现代工商文明的传播,增加民营经济比重,降低偏重的产业结构。纺织产业高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能拉动并诱发中西部其他产业的发展,东部纺织业的高区位熵、产业升级的压力和市场巨大需求潜力也说明它有西迁的内在动力,以此开启中西部县乡工业化进程。(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陈珍珍[3](2013)在《大分流前的中国江南原始工业化研究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欧洲在18世纪以前并未有独特于中国江南地区的市场、商品、文化、政策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技术等内在的优势。原始工业化也曾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来说明欧洲在19世纪后与中国江南地区的工业发展,以及在原始工业即早期工业后期的两地区的大分岔。本文意欲从原始工业化理论来解释中国江南地区在大分流以前的原始工业发展。首先介绍原始工业化的理论与起源;其后介绍江南地区原始工业化的基本现状;最后部分通过总结提炼出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江南地区原始工业化研究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3年15期)
宋燕鹏[4](2012)在《中国前工业化时代的背景——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与原始工业化启动的距离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利时佛兰德尔内陆地区的调查研究,门德尔斯提出了原始工业化理论。该理论是微观研究的代表。原始工业化首先必须实现农村地区工业的发展,两宋广大农村地区没能达到原始工业化启动的物质基础;现有资料亦无法得出宋代具备原始工业化启动的基本条件;宋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无法达到欧洲原始工业化的起点。最可能参照的时间也许就是从明代以降,从有条件进行微观研究的地区开始。(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于秋华[5](2011)在《原始工业化时期的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原始工业化发生在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以传统家庭经营制度为基础的乡村手工业迅速增长,不仅市场范围空前扩张,生产组织形式逐渐演进,而且劳动分工、专业分工、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家庭内部"男耕女织"的传统劳动分工模式被打破,行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密,城乡之间的社会分工也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技术进步迟缓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因素的影响,人均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并不高,即出现了斯密化增长与过密化增长交织并存的现象,并对后来的近现代乡村工业化形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陈晓君,洪非[6](2010)在《门德尔斯原始工业化理论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门德尔斯针对西欧地区工业革命之前的农村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原始工业化理论。这一理论虽然遭到了诸多学者的批判,但是绝对不能忽略其积极意义。门德尔斯原始工业化理论为我们详细描述了工业革命之前的农村经济状况。这会促使学者们对工业革命的起源进行重新思考,进而使工业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0年05期)
柳平生,葛金芳[7](2009)在《宋代经济成就:工商业文明的快速成长与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学术界开始重估中国传统经济,特别是明清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彭慕兰、弗兰克等为代表的美国加州学派力主"明清经济发展论",如彭慕兰《大歧变》一书认为中国在1800年前一直在领跑;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认为1840年前世界上白银产量的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如此强大(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09年05期)
李闰华[8](2005)在《论岭南边缘地区原始工业化过程中资本的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边缘地区的广西,原始工业化进程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如何解决工业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商业资本流失、企业自身资本增殖缓慢以及外资缺失等问题的论述,证明广西地区在解决工业资金问题时,没有很好的途径,从而丧失了发展的契机。(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5年04期)
黄伟[9](2004)在《浅谈原始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城乡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原始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不同于中世纪那种城乡对立 ,也有别于近代那种城市支配乡村的关系 ,表现出一种相互依存 ,互为补充 ,协调发展的新趋向 ,这种新趋向对于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并加快了英国迅速由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的全面过渡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在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为日后迈入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陈勇[10](1999)在《原始工业化新论与当代中国的乡村工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工业化"新论是对近代西欧乡村工业发展的理论概括,也是人们关注乡村工业历史和现状的产物。新论强调乡村改造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值得从总体上予以肯定,其完善有待研究的深化和方法的改进。新论涉及的农民与工业化的关系,与当代中国乡村工业化有着相通之处。尽管时代背景互不相同,原始工业化理论仍不失其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1期)
原始工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进纺织业,江浙、广东快速实现了原始工业化的跨越。纺织企业内迁能促进现代工商文明的传播,增加民营经济比重,降低偏重的产业结构。纺织产业高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能拉动并诱发中西部其他产业的发展,东部纺织业的高区位熵、产业升级的压力和市场巨大需求潜力也说明它有西迁的内在动力,以此开启中西部县乡工业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始工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钧.宋朝的“原始工业化”遥遥领先[N].中国商报.2014
[2].李明峰,徐晴.中西部县乡原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纺织业内迁的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14
[3].陈珍珍.大分流前的中国江南原始工业化研究简述[J].商场现代化.2013
[4].宋燕鹏.中国前工业化时代的背景——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与原始工业化启动的距离估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于秋华.原始工业化时期的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工[J].财经问题研究.2011
[6].陈晓君,洪非.门德尔斯原始工业化理论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10
[7].柳平生,葛金芳.宋代经济成就:工商业文明的快速成长与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J].求是学刊.2009
[8].李闰华.论岭南边缘地区原始工业化过程中资本的积累[J].学术论坛.2005
[9].黄伟.浅谈原始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城乡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10].陈勇.原始工业化新论与当代中国的乡村工业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