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元杂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元杂剧,水浒传,戏剧,黄粱梦,结构,词话,文化。
元杂剧论文文献综述
漆晓文[1](2019)在《元杂剧中吏的形象和意义及其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职无品为吏,吏员构成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执政基础,是封建统治的最末一环。在元杂剧中,吏的形象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形态各异的吏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探析元杂剧中吏的形象和意义,能对当代戏曲创作产生较多的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单新荣[2](2019)在《元杂剧中言语行为转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史上宝贵的财富,剧中曲牌称谓、角色称谓、宾白、科介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戏剧史上的典范。转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言语行为转喻映射作品的艺术力,言语行为转喻对剧情理解及推理起到一定的作用。该文从转喻的视角对元杂剧中的言语行为转喻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理解戏剧,增加美的享受,扩大读者认知元剧本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2期)
董国炎[3](2019)在《论元杂剧黑旋风戏多数不是水浒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黑旋风戏有剧目多达12种,有研究者把这些黑旋风戏全都算作水浒戏,据此称赞元代水浒李逵戏发达。实际上多数黑旋风戏是调侃嘲讽一个绰号黑旋风的土财主,他冒充文人以获取"儒户不当差"的好处。杂剧作家嘲讽他在妓院中假装文人,附庸风雅却露丑,等等,这类黑旋风戏发达,联系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元代也出现与水浒李逵故事相关的戏曲作品,有的作品后来有机融入《水浒传》,有的却不能合理融入。人物性格逻辑有很强的制约能力,这类黑旋风戏的演变联系着深刻的艺术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焦晓龙[4](2019)在《元杂剧宾白“伶人自为”说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宾白创作者何为的问题一直以来是宾白研究的焦点之一。元杂剧宾白"伶人自为"说一直具有诸多争议,近代以来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也多持作家曲白兼作说。分析对比现存元杂剧元明刊本可以发现,伶人的二次创作在宾白形制样貌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舞台实践方面,纵观戏剧史,伶人的即兴表演贯穿始终,而在杂剧表演过程中伶人也会根据自己的舞台智慧对场上套路进行改编。在元杂剧宾白的诸多方面都有伶人参与的痕迹。因此,现存明本杂剧中完整圆顺的宾白不能单纯认为是原作者的独有之物,宾白"伶人自为"说有其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侯军利[5](2019)在《元杂剧中八仙戏的空间叙事及其文化意蕴——以马致远《黄粱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神仙道化剧中含有大量的八仙戏,体现出文人和百姓对以八仙为题材的杂剧的喜爱之深。《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以下简称《黄梁梦》)是马致远等人合创的元杂剧,讲述钟离权度化吕洞宾得道成仙的故事,其中涉及到无限的地理空间和想象空间。以《黄粱梦》为主从八仙度人所涉及到的空间叙事理论来进行研究,从而窥探出以《黄粱梦》为主的的元代八仙戏剧在空间建构下的八仙故事及其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晓辉[6](2019)在《元杂剧公案剧戏剧结构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被称为公案剧的剧目与现代公案作品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在戏剧结构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元代公案剧的戏剧结构是"全过程式"的,没有情节的省略,情节线性呈现,因而无悬疑效果。这样的戏剧结构使元代公案剧少了"扑朔迷离"的悬疑魅力,但正由于案情的清楚明白,受害者是否得到了公正也清楚明白地呈现。这正表现了苦难深重的元代下层人民对社会公正的诉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裘薇[7](2019)在《论关汉卿元杂剧《调风月》中的现实主义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汉卿的元杂剧作品《调风月》作为他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腐朽,以及对妇女美好品德的歌颂与赞扬。元杂剧《调风月》中的种种细节发人深思、引人关注。本文将通过文本研读的方式,就关汉卿元杂剧《调风月》中的现实主义色彩进行相关分析。(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10期)
吴楠,于红[8](2019)在《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贵池傩戏《章文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之本事,在传世相关典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故部分学者认为此故事纯属虚构。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古老曲种——安徽贵池傩戏中的《章文选》篇,在唱词语言、人物形象、叙事要素、创作规律等方面与《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存在种种相类,其当为《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的重要本事来源。这不仅为元杂剧创作本事研究开拓了着力方向,也对元代说唱词话演变模式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撑。(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康相坤[9](2019)在《元杂剧所体现的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融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农耕、游牧两种文明在元杂剧中的融合,体现了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与巩固的发展过程中,戏剧文化打破固有格局、寻求互通演变的新趋势,反映了变革求新的艺术理念与开放兼容的时代精神。赏析元杂剧中农耕、游牧文明交融表达的艺术手法,归纳其在人物塑造、剧情设定上的可取之处,弘扬杂剧所秉持的写实批判理念,可有效推动这一民族戏曲精粹的传承、创新。(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林宪亮[10](2019)在《元杂剧《窦娥冤》中盛夏处斩及其法理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通常是"秋冬行刑",即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执行,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阴阳五行以及"天人感应"理论。春夏执行死刑,会引起社会舆论的非议和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窦娥在盛夏六月被处斩,明显违背了"秋冬行刑"的惯例,但也不是随意捏造。窦娥蒙冤受戮,其重要原因是她被认定为药杀公公,此系封建社会最严厉的罪行"十恶"中的"恶逆",此种罪行可以"决不待时";另外,元代法律较为特殊,它推翻了中国古代"秋冬行刑"的惯例,四季均执行死刑。(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元杂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史上宝贵的财富,剧中曲牌称谓、角色称谓、宾白、科介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戏剧史上的典范。转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言语行为转喻映射作品的艺术力,言语行为转喻对剧情理解及推理起到一定的作用。该文从转喻的视角对元杂剧中的言语行为转喻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理解戏剧,增加美的享受,扩大读者认知元剧本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杂剧论文参考文献
[1].漆晓文.元杂剧中吏的形象和意义及其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J].名作欣赏.2019
[2].单新荣.元杂剧中言语行为转喻研究[J].海外英语.2019
[3].董国炎.论元杂剧黑旋风戏多数不是水浒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焦晓龙.元杂剧宾白“伶人自为”说考辨[J].保定学院学报.2019
[5].侯军利.元杂剧中八仙戏的空间叙事及其文化意蕴——以马致远《黄粱梦》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王晓辉.元杂剧公案剧戏剧结构简论[J].北方文学.2019
[7].裘薇.论关汉卿元杂剧《调风月》中的现实主义色彩[J].参花(下).2019
[8].吴楠,于红.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贵池傩戏《章文选》[J].吕梁学院学报.2019
[9].康相坤.元杂剧所体现的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融合探析[J].戏剧文学.2019
[10].林宪亮.元杂剧《窦娥冤》中盛夏处斩及其法理依据[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