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温肺热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肺热,老中医,老年,中医,流行性感冒,方剂,同治。
风温肺热病论文文献综述
靳锐锋,吴建军,崔红生,陈秋仪,郭琦[1](2019)在《风温肺热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风温肺热病临床路径变异与退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叁附属医院进入风温肺热病临床路径病例143例,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填写变异调查表,分析临床路径变异结果及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的143例中,发生变异66例,总体变异发生率为46.2%。在临床路径变异者中,因患者与疾病的变异发生56次(84.85%),因医务人员的变异发生6次(9.09%),因医院系统的变异发生4次(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病变范围、中医辨证分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变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风温肺热临床路径的变异是由多因素共同影响,明确路径变异原因,采取针对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临床路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临床》期刊2019年04期)
彭坤,宋远瑛,杨毅[2](2019)在《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临床文献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风温肺热病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对其中涉及的药物、观察对象、证候类型、观察时间、试验方法、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效果、外治法、临床路径、不良反应、临床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1篇,样本量9644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按严格标准纳入的风温肺热病患者。试验方法基本采用组间对照法、自身前后对照法;疗效评价包括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炎性指标及各项生化指标;涉及药物41种、中医证型11种;临床观察或试验时间多为7~10 d;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方面,中药内治法的中医证候改善率均不低于70%,外治法能缩短患者病程、改善部分症状;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诊疗费用;部分经中药治疗的风温肺热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理论研究对其病因、病机、用药特点进行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确切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中医药在改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稳定性和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董尚娟,史利卿,季坤,马建岭,王梁敏[3](2019)在《老年风温肺热病肺脾相关病机特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温肺热病相当于西医的肺部感染,属中医急性外感热病的范畴,因感受风热病邪引起,以发热、咳嗽,伴或不伴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难治病。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风温肺热病具有脏腑内伤、正气亏虚,复感风热病邪、内外合邪,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兼夹证多、中焦湿热兼证尤为突出的病机特点。其病机特点与肺脾在生理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密切相关。老年风温肺热病病性多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肺,常兼及脾胃,治疗以扶正祛邪、肺脾同治为法。(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彭坤[4](2019)在《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及中医证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北省中医院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类型及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为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提供指导。方法:对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2017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类型及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例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患者中有52例检出存在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5.8%。共检出各种病毒类型阳性74人次,其中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最多,共35人次(47.3%);风热犯肺证最多,共39例(49.3%)。结论:病毒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抗流感病毒、抗病毒转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疗效显着、作用机制明确的抗流感病毒新药研发提供参考,这是今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相关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晋玉梅,商李超,李妍蓉[5](2019)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的回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中医综合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饮片、穴位贴敷、中成药静脉制剂应用配合西药的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本病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发热、咳痰、胸痛、气促等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及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的改善、临床疗效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诸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王虹,何蕊,吴成明[6](2019)在《麻杏石甘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亳州市华佗中医院被诊断为风温肺热病的病人,共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化痰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麻杏石甘汤穴位离子导入,比较两组在住院第3天、住院第10天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胸部病灶吸收状况,以此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第3天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2.23±1.30)分和(11.50±1.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4,P=0.094),两组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5.63±1.18)和(4.73±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7,P=0.002);治疗第10天后比较CRP,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2.27±5.28),(8.90±3.4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6,P<0.001);治疗第10天后复查胸部X线比较胸部病灶吸收状况,对照组和治疗组胸部病灶吸收面积的例数比(吸收50%、吸收70%、完全吸收)分别为8∶1、10∶10、12∶19,两组资料经Ridit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1,P=0.021)。结论麻杏石甘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能有效改善病人中医证候、减少炎症指标、促进肺部病灶吸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张丹丹,马锦地,李建生,李庆磊,孙曙明[7](2018)在《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的文献,分析风温肺热病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风温肺热病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18.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温肺热病常见病因有外邪、风邪、温邪、热邪等。病机以卫气同病、风温犯肺、邪袭肺胃、风温犯表等较为常见。25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风、湿、外邪、气虚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半表半里、表、营分。证素组合中以两证素和叁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次最高。在两证素组合形式中,外邪+半表半里、热+肺出现频率较高;叁证素组合形式中,风+热+肺、气虚+阴虚+肺出现频率较高。在两病性证素中,风+热、气虚+阴虚、寒+热、痰+热出现的频次较高,其病位都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风温肺热病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与目前教材、专着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独到见解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如暑邪、湿邪等病因及邪袭肺胃等病机在以往专着论述中少有提及,有待进一步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国梁[8](2018)在《运用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痰瘀同治理论用于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60名老年风温肺热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宣肺泄热化痰祛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记录预后疗效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经痰瘀同治理论指导下治疗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临床症状,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张丹丹,马锦地,李庆磊,孙曙明,蔡永敏[9](2017)在《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方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现代百年名老中医经验文献,挖掘名老中医治疗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甘草、连翘等,常用药对有苦杏仁与石膏、金银花与桑叶等。肺气阴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和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有太子参、杏仁、薏苡仁、麦冬等,常用药对有太子参与麦冬、太子参与苦杏仁等。湿热内蕴证常用方剂有叁仁汤和升降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半夏、蝉蜕等,常用药对有黄芩与苦杏仁、黄芩与半夏。邪入少阳证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常用药物有半夏、苦杏仁、黄芩等,常用药对有柴胡与黄芩、柴胡与苦杏仁。气虚湿困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有白术、半夏、党参等,常用药对有半夏与白术、苦杏仁与白术等,痰热壅肺证常用方剂有泻白散,常用药物有川贝母、栝楼、竹沥等,常用药对有川贝母与栝楼、黄芩与桑白皮。结论:通过对名老中医有关风温肺热病的数据挖掘,归纳出常见证候的方药规律,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张丹丹,马锦地,李建生,孙曙明,蔡永敏[10](2017)在《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的文献,分析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为风温肺热病临床辨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8.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风温肺热病证候32种,频率≥5%的证候有8种,分别是: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肺经郁火证、表寒肺热证、气虚湿困证、正虚邪恋证。根据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肺经郁火证、气虚湿困证、正虚邪恋证、暑湿证、热毒闭肺证、热扰神明证、热入营分证、湿热蕴脾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燥邪犯肺证、痰湿内阻证。风温肺热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结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该文献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风温肺热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风温肺热病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对其中涉及的药物、观察对象、证候类型、观察时间、试验方法、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效果、外治法、临床路径、不良反应、临床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1篇,样本量9644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按严格标准纳入的风温肺热病患者。试验方法基本采用组间对照法、自身前后对照法;疗效评价包括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炎性指标及各项生化指标;涉及药物41种、中医证型11种;临床观察或试验时间多为7~10 d;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方面,中药内治法的中医证候改善率均不低于70%,外治法能缩短患者病程、改善部分症状;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诊疗费用;部分经中药治疗的风温肺热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理论研究对其病因、病机、用药特点进行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确切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中医药在改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稳定性和作用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温肺热病论文参考文献
[1].靳锐锋,吴建军,崔红生,陈秋仪,郭琦.风温肺热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J].现代中医临床.2019
[2].彭坤,宋远瑛,杨毅.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临床文献回顾性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9
[3].董尚娟,史利卿,季坤,马建岭,王梁敏.老年风温肺热病肺脾相关病机特点探讨[J].现代中医临床.2019
[4].彭坤.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及中医证型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9
[5].晋玉梅,商李超,李妍蓉.中医综合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的回顾分析[J].光明中医.2019
[6].王虹,何蕊,吴成明.麻杏石甘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9
[7].张丹丹,马锦地,李建生,李庆磊,孙曙明.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J].中医学报.2018
[8].李国梁.运用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
[9].张丹丹,马锦地,李庆磊,孙曙明,蔡永敏.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方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
[10].张丹丹,马锦地,李建生,孙曙明,蔡永敏.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