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座椅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座椅,包括与使用者大腿适配的上撑杆以及与使用者小腿适配的下撑杆,下撑杆的底端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适配的托板,上撑杆的底端与下撑杆的顶端铰接,上撑杆与下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顶端铰接于上撑杆上,且连杆的底端可沿下撑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铰接于下撑杆上;上撑杆、下撑杆、托板以及连杆均与使用者双腿对应地成对设置,且两上撑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与使用者臀部配合的坐垫,两上撑杆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与使用者腰部可拆装地相配合的腰部固定件,上撑杆的顶端还设置有与使用者肩部可拆装地相连接的肩部固定件。该穿戴式座椅的使用简便灵活且省力易用。

设计方案

1.一种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使用者大腿适配的上撑杆以及与使用者小腿适配的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底端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适配的托板,所述上撑杆的底端与所述下撑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上撑杆与所述下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上撑杆上,且所述连杆的底端可沿所述下撑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铰接于所述下撑杆上;

所述上撑杆、所述下撑杆、所述托板以及所述连杆均与使用者双腿对应地成对设置,且两所述上撑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与使用者臀部配合的坐垫,两所述上撑杆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与使用者腰部可拆装地相配合的腰部固定件,所述上撑杆的顶端还设置有与使用者肩部可拆装地相连接的肩部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杆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大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大腿固定件,所述下撑杆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小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小腿固定件,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可拆装地连接的脚部固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固定件、所述肩部固定件、所述大腿固定件、所述小腿固定件以及所述脚部固定件均为弹性固定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杆的下端部可伸缩地同轴插装有上内撑杆,所述下撑杆的顶端具体铰接于所述上内撑杆的伸出端,所述上内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杆的顶端具体铰接于所述固定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杆的下端部可伸缩地同轴插装有下内撑杆,所述下内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可调节该下内撑杆伸出长度的长度调节电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杆的侧壁上具有沿该下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沿该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可沿其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杆的底端具体铰接于所述滑块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电磁铁和限位块,所述上内撑杆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配合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上设置有控制按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杆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下内撑杆的侧壁上具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伸缩地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配合并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适配的定位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其铰轴配合的旋转调节电机。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及其相关配套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各地工厂、装配线和配送中心工作的工人数量与日俱增。而高强度的连续工作令这些工人们承受着与肌肉相关的病痛,尤其是那些需要不停地弯腰或蹲伏的工人,长期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腰背及膝关节疾患。相应地,为了在长时间站立或者半蹲负重时减轻下肢关节肌肉负载,可穿戴式椅子应运而生,该种可穿戴式的椅子由人体穿戴后能够随地就座,缓解了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

然而,目前已有的可穿戴式座椅大部分是使用液压杆来实现坐下的功能的,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这种结构在使用者站起来的过程中需要用力把液压杆拉伸复位,导致实际使用时比较费力,影响了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使用简便灵活且省力易用的穿戴式座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式座椅,该穿戴式座椅的使用简便灵活且省力易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式座椅,包括与使用者大腿适配的上撑杆以及与使用者小腿适配的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底端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适配的托板,所述上撑杆的底端与所述下撑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上撑杆与所述下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上撑杆上,且所述连杆的底端可沿所述下撑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铰接于所述下撑杆上;

所述上撑杆、所述下撑杆、所述托板以及所述连杆均与使用者双腿对应地成对设置,且两所述上撑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与使用者臀部配合的坐垫,两所述上撑杆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与使用者腰部可拆装地相配合的腰部固定件,所述上撑杆的顶端还设置有与使用者肩部可拆装地相连接的肩部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上撑杆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大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大腿固定件,所述下撑杆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小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小腿固定件,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可拆装地连接的脚部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腰部固定件、所述肩部固定件、所述大腿固定件、所述小腿固定件以及所述脚部固定件均为弹性固定带。

优选地,所述上撑杆的下端部可伸缩地同轴插装有上内撑杆,所述下撑杆的顶端具体铰接于所述上内撑杆的伸出端,所述上内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杆的顶端具体铰接于所述固定块上。

优选地,所述下撑杆的下端部可伸缩地同轴插装有下内撑杆,所述下内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可调节该下内撑杆伸出长度的长度调节电机。

优选地,所述下撑杆的侧壁上具有沿该下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沿该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可沿其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杆的底端具体铰接于所述滑块上。

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电磁铁和限位块,所述上内撑杆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配合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上设置有控制按钮。

优选地,所述下撑杆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下内撑杆的侧壁上具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伸缩地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配合并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适配的定位块。

优选地,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其铰轴配合的旋转调节电机。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穿戴式座椅,其使用过程中,通过各部位的固定件将所述穿戴式座椅与使用者可靠连接固定,当使用者坐下时,通过连杆作为上撑杆与下撑杆间的可靠支撑,能够为使用者身体提供充足的结构支撑,同时坐垫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充分可靠的承托并满足其舒适性需求,令使用者得到休息和放松;当使用者重新站起时,肩部固定件随使用者肩部联动并带动上撑杆伸展复位,此时连杆底端沿下撑杆长度方向适度移动以保证上撑杆与下撑杆间的配合角度逐步扩大及相关组件的整体顺畅延展,整个站起过程利用肩部固定件带动所述穿戴式座椅延展复位,无需使用者专注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所述穿戴式座椅的整体使用灵活性,使得所述穿戴式座椅的实际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上撑杆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大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大腿固定件,所述下撑杆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小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小腿固定件,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可拆装地连接的脚部固定件。上述各固定件能够与使用者对应部位可靠连接固定,以提高所述穿戴式座椅与使用者间的联动协调性和穿戴连接可靠性,从而使所述穿戴式座椅的使用过程更加顺畅灵活、简便易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穿戴式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滑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撑杆与下内撑杆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上撑杆、111-上内撑杆、112-固定块、12-下撑杆、121-下内撑杆、122-长度调节电机、123-滑槽、124-滑轨、125-定位槽、126-卡槽、127-定位块、13-托板、131-旋转调节电机、14-连杆、141-滑块、142-电磁铁、143-限位块、15-控制模块、151-控制按钮、21-坐垫、22-腰部固定件、23-肩部固定件、24-大腿固定件、25-小腿固定件、26-脚部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穿戴式座椅,该穿戴式座椅的使用简便灵活且省力易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穿戴式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滑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下撑杆与下内撑杆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穿戴式座椅,包括与使用者大腿适配的上撑杆11以及与使用者小腿适配的下撑杆12,下撑杆12的底端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适配的托板13,上撑杆11的底端与下撑杆12的顶端铰接,上撑杆11与下撑杆12之间设置有连杆14,连杆14的顶端铰接于上撑杆11上,且连杆14的底端可沿下撑杆1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铰接于下撑杆12上;上撑杆11、下撑杆12、托板13以及连杆14均与使用者双腿对应地成对设置,且两上撑杆1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与使用者臀部配合的坐垫21,两上撑杆1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与使用者腰部可拆装地相配合的腰部固定件22,上撑杆11的顶端还设置有与使用者肩部可拆装地相连接的肩部固定件23。

使用过程中,通过各部位的固定件将所述穿戴式座椅与使用者可靠连接固定,当使用者坐下时,通过连杆14作为上撑杆11与下撑杆12间的可靠支撑,能够为使用者身体提供充足的结构支撑,同时坐垫21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充分可靠的承托并满足其舒适性需求,令使用者得到休息和放松;当使用者重新站起时,肩部固定件23随使用者肩部联动并带动上撑杆11伸展复位,此时连杆14底端沿下撑杆12长度方向适度移动以保证上撑杆11与下撑杆12间的配合角度逐步扩大及相关组件的整体顺畅延展,整个站起过程利用肩部固定件23带动所述穿戴式座椅延展复位,无需使用者专注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所述穿戴式座椅的整体使用灵活性,使得所述穿戴式座椅的实际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上撑杆11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大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大腿固定件24,下撑杆12上设置有与使用者小腿可拆装地连接的小腿固定件25,托板13上设置有与使用者脚部可拆装地连接的脚部固定件26。上述各固定件能够与使用者对应部位可靠连接固定,以提高穿戴式座椅与使用者间的联动协调性和穿戴连接可靠性,从而使穿戴式座椅的使用过程更加顺畅灵活、简便易用。

更进一步地,腰部固定件22、肩部固定件23、大腿固定件24、小腿固定件25以及脚部固定件26均为弹性固定带。该种弹性固定带的穿戴舒适性较高,并能够适应不同体型和身材的用户需求,提高所述穿戴式座椅的使用便利性和工况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使用时可以采用尼龙扣、按扣或纽扣等作为上述各部位的固定件的可拆装连接结构,其具体可拆装结构形式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工况灵活选择,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穿戴式座椅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上撑杆11的下端部可伸缩地同轴插装有上内撑杆111,下撑杆12的顶端具体铰接于上内撑杆111的伸出端,上内撑杆111上设置有固定块112,连杆14的顶端具体铰接于固定块112上。具有伸缩结构的上内撑杆111能够与上撑杆11协同配合以显著提高上撑杆11的有效长度及其延展尺寸,从而能够进一步适配具有不同大腿尺寸及相应身材体型的使用者,提高所述穿戴式座椅的使用便利性和工况适应能力。

具体地,下撑杆12的下端部可伸缩地同轴插装有下内撑杆121,下内撑杆121的底端设置有可调节该下内撑杆121伸出长度的长度调节电机122。该下内撑杆121与下撑杆12协同配合,以显著提高下撑杆12的有效长度及其延展尺寸,从而能够进一步适配具有不同小腿尺寸及相应身材体型的使用者,提高所述穿戴式座椅的使用便利性和工况适应能力;同时,长度调节电机122能够使得下内撑杆121的伸出长度调节更加简便精准,省时省力。

更具体地,下撑杆12的侧壁上具有沿该下撑杆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23,滑槽123内沿该滑槽123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滑轨124,滑轨124上可沿其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滑块141,连杆14的底端具体铰接于滑块141上。该种由滑块141与滑轨124适配构成的滑动配合机构能够使连杆14的位置调节更加顺畅灵活,简便高效;同时,滑槽123能够为滑块141提供一定的结构限位,以免连杆14调节及滑块141移动过程中发生组件错位或松脱,保证连杆14调节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滑块141与滑轨124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电磁铁142和限位块143,上内撑杆111的侧部设置有与电磁铁142配合的控制模块15,控制模块15上设置有控制按钮151。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点按不同控制按钮151,来通过控制模块15对电磁铁142发送不同指令,以控制电磁铁142的通电带磁或断电消磁,借此来控制电磁铁142与滑轨124间的吸附连接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限位块143协同配合以对滑块141与滑轨124的配合位置可靠限位,从而保证连杆14的位置调节精度及其调解完成后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下撑杆12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槽125,下内撑杆121的侧壁上具有卡槽126,卡槽126内可伸缩地设置有与控制模块15配合并与定位槽125卡接适配的定位块127。当对下内撑杆121与下撑杆12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时,将定位块127收入卡槽126内,以免对下内撑杆121与下撑杆12间的轴向相对运动产生干涉或阻滞,待下内撑杆121与下撑杆12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将定位块127由卡槽126内伸出,以使定位块127插入当前对应位置处的定位槽125内并卡接嵌装固定,以保证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下撑杆12与下内撑杆121间的相对位置稳定可靠,避免发生组件松脱或错位等现象,保证所述穿戴式座椅的使用平稳可靠。

另外,托板13上设置有与其铰轴配合的旋转调节电机131。该旋转调节电机131能够帮助使用者脚部转动及相应位置调整时更加省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者实际使用时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涉及的各撑杆、托板以及连杆等所述穿戴式座椅的主体结构件均优选为金属件或高强度工程塑料件,以满足高强度工况下的频繁穿戴使用需求。当然,上述各结构件的制作材料并不局限于此,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特殊需要灵活选择制作材料,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穿戴式座椅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穿戴式座椅,其使用过程中,通过各部位的固定件将所述穿戴式座椅与使用者可靠连接固定,当使用者坐下时,通过连杆作为上撑杆与下撑杆间的可靠支撑,能够为使用者身体提供充足的结构支撑,同时坐垫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充分可靠的承托并满足其舒适性需求,令使用者得到休息和放松;当使用者重新站起时,肩部固定件随使用者肩部联动并带动上撑杆伸展复位,此时连杆底端沿下撑杆长度方向适度移动以保证上撑杆与下撑杆间的配合角度逐步扩大及相关组件的整体顺畅延展,整个站起过程利用肩部固定件带动所述穿戴式座椅延展复位,无需使用者专注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所述穿戴式座椅的整体使用灵活性,使得所述穿戴式座椅的实际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穿戴式座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穿戴式座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9017.1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883521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A47C3/00

专利分类号:A47C3/00;A47C7/40;A47C7/50;A47C7/00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申请人地址: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发明人:李智军;白若蓉;徐崔超;杨辰光

第一发明人:李智军

当前权利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代理人:李赫;李海建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穿戴式座椅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