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

新课程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

吴艳湖北省利川市都亭第一小学445400

【摘要】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看,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直接决定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本文分析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并提出了走出误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误区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4-004-01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方面,而教学目标居首要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误区

(一)三维目标分离。

课程目标是三维的,但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联系,相互渗透,而不是各自分离。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离。例如一位老师对苏教版第三册《夕阳真美》这样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该教案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块加以描述,看似条分缕析,实则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应该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体现。

(二)目标主体错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从学的角度而不能从教的角度来表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引导学生……”存在主体错位,“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根本上有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目标表述模糊。

当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不同维度和具体要求,运用概括、明确的语言准确表述。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类: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尽量使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使用“背诵”“辨认”“区别”“概括”等动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大多要使用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往往是“感受”“养成”“树立”,这些动词往往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时,要明确具体的方法、途径。例如“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在表述时,可以这样写:“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是认识、理解还是掌握或运用,要有明确的尺度,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例如语文课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是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运用。绿线内的生字是二类生字只要求会认读。有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对生字的掌握表述得比较模糊,笼统地写成“学会本课的生字”,这样的表述没有明确学生对一类字和二类字不同程度的掌握。

二、走出误区的有效措施

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如上误区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优化教学目标,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一)以《课标》为依据,呈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我们应特别重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明确语文课程的地位、任务和标准,落实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做到高瞻远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具体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以文本解读为重点,展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对于教学至关重要。备课中文本解读是前提,只有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制订《大禹治水》的教学目标前,只有通过反复研读感悟大禹治水的千辛万苦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才能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明确“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精神世界相对接,那么教学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但要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文本,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重点研究文本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生活实践相结合,哪些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哪些是他们感到陌生和困惑的。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寻找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路径。

(三)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见,制订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对战争革命年代的人和事比较陌生,在学习《朱德的扁担》前,我请学生预习课文,说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文中“同志”“会师”“粉碎敌人的围攻”“斗笠”“朱德记”这些词不理解,因而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标的掌握尺度。

在课改中出现种种失误,是前进中的曲折。只有正视失误,及时作出调整,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在教学活动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解读文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优化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孔波.浅谈教学目标的表述[J].小学语文教学,2014.8.

标签:;  ;  ;  

新课程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