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均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均匀,灯丝,热补,干涉仪,电子枪,热辐射,航天器。
热均匀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硕[1](2016)在《微波加热过程热点与热均匀性控制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增加的能量消耗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改变现有的以煤、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加热方式,使用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微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通过使用电能的方式产生,可用于众多工业热处理领域。相较于传统加热方式,微波能在众多工业领域显露出卓越的节能省时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与公司的重视。但微波能应用需要解决两大问题:热失控与热不均,热失控会导致加热媒质损坏,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加热腔体爆炸,而热不均会影响最终加热效果,导致媒质不同位置温度差异很大。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工业微波加热特点,基于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功率分布和媒质介电特性等先验性知识,分析微波加热过程中温度场非均匀性、媒质温度辨识、热点温度控制以及多目标优化问题,改善微波加热媒质温度场非均匀性,实现热点温度控制。增加微波输入馈口,可以改善加热媒质温度场均匀性,但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于微波源在反应腔体外壁馈口位置优化选择,对加热过程中微波源输入功率及相位的主动控制实现温度场均匀性较少研究。加热媒质在两个输入源下温升过程是多输入源的一种典型情况,本文对两输入微波源作用下的加热媒质温度场均匀性实现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微波源入出功率和相位,可以在媒质的任意位置得到希望的功率分布,以此可以得到在时间维度上均匀的微波功率分布,基于此设计了布谷鸟搜索结合滑模神经网络的控制算法,对两个微波输入源的功率和相位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均匀的温升过程。同时,考虑实际情况下,微波源实际输入功率和相位与控制算法计算值存在误差,对微波源输入功率在计算值100±40%范围内随机变化、相位差在计算值100±20%范围内随机变化以及温度传感器存在-0.3-0.3 K范围内随机变化误差的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布谷鸟搜索结合滑模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得到媒质温度场均匀的温升过程。通过与遗传算法比较分析可知,布谷鸟搜索算法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更优的输入功率值。在微波加热过程系统辨识研究中,一般采用多层前向静态神经网络。但由于微波加热是时变系统,且一种训练好的模型在媒质加热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难以应用,因此需要实时采样过程数据,导致静态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微波加热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递归自进化模糊量子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对微波常规加热与干燥过程进行系统辨识,该模型通过实时采样微波加热过程数据,实现神经网络参数及结构更新,以得到最佳的辨识结果。递归自进化模糊量子神经网络将微波输入功率及先前状态信息作为输入层用以预测下一时刻的状态数据,在温度辨识中,辨识误差可以控制在1K以内。将递归自进化模糊量子神经网络应用于在动态系统辨识与混沌模型预测,通过与现有的耦合局部反馈递归自进化模糊神经网络与泛函连接交互式递归自进化模糊神经网络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该模型在相同的训练周期下,具有更优的辨识能力。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在先验知识可用与不可用情况下,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控制算法。在先验知识可用的情况下,提出Lambert定律结合实时温度信息算法计算微波功率分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得到比Lambert定律准确性更高的计算结果。基于此算法,在过程参数近似已知情况下,进一步提出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媒质温度准确跟踪预期轨迹。但更普遍的情况是微波加热过程中无可用先验知识,在反应腔体内部,微波功率通常是非均匀性分布,并且该时变系统过程参数基本上是未知的。现有的控制方法有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线性化跟踪控制、经验公式、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等,但这些算法具有如:误差大、需要系统参数、泛化能力差、需要大量训练等缺点,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具有更广应用范围、参数容易确定、控制精度较高的控制算法。本文提出滑模径向基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单微波输入和微波结合空气热对流输入情况下的控制输入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加热过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可以多次重复与难以重复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固定学习速率控制算法及自适应学习速率控制算法。在单微波输入中,该算法在仿真与实际实验中,均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温度跟踪误差可以逐渐收敛到1K以内。在微波结合空气热对流多变量仿真实验中,该算法可以计算得出合适的微波功率与热对流控制输入值,保证媒质温度准确跟踪预设轨迹。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针对控制目标,如:温度、能量利用率、含水率等过程变量,为实现多目标优化控制,确定最优输入功率,本文研究了一种针对微波干燥过程的多目标预测优化算法。根据微波干燥过程的时变特性,提出了基于递归自进化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目标预测优化控制算法。在红衫木干燥仿真实验中,选取温度和含水率作为控制对象,通过应用递归自进化模糊神经网络多目标预测优化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温度与含水率的优化控制。在实际实验中,将褐煤作为干燥媒质,选取温度作为被控对象,该优化算法可以将褐煤干燥过程温度误差控制在2K以内。(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12-01)
牛涛[2](2014)在《关于提升模具加热效率和热均匀性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具加热是液体浸塑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其包括火焰加热、电加热、红外线加热等多种方式。红外线加热因其具有穿透性、热效率良好、升温迅速、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在近几年以很快的速度应用于各个领域。某型号红外线加热炉,对模具加热效率不够高,而且模具温度分布也不够均匀。效率不高不仅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而且使得工作条件变得较差。而模具温度分布不均匀,就会使得一些产品不符合要求。所以,对模具加热过程进行热分析,进而提出模具加热装置的改进方案,对于提高模具加热的热效率并改善热均匀性,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加热炉对模具的加热过程。先使用叁维软件建模,得到加热装置和模具的叁维模型,之后用ANSYS流体模块进行分析,得到炉内温度场分布,并以此为条件进行稳态和瞬态耦合热分析,得到模具加热一定时间后的温度分布,为加热设备的优化提供依据。结合传热学相关知识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加热炉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最优方案。经过验证,改进后的加热设备能较为明显地提高加热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热均匀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12-28)
赵凯璇,马海龙,张丽新,张维[3](2013)在《空间用薄膜电加热器设计及热均匀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飞行器用薄膜电加热器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不同的布线形式,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和参数化绘图。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所生产电加热器样品的温度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加热器温度场在单条水平线内的方均根差在2.79%以内,热均匀性较好,方程求解和绘图设计合理。此方法可应用于薄膜电加热器快速布线设计,电加热器热均匀性能够满足较高的加热控制需求。(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程勇,杨龙英[4](2012)在《热补仪修补复材楔形结构的热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检测了修补区的温度差,从原理上分析了产生温差原因。通过试验探索了导出板芯区的热量和板-板区保温的方法。经过修补实例表明,降低修补区温差的修补零件质量符合无损检测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与设备分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10-01)
邱亚峰,常本康,钱芸生,高有堂,田思[5](2007)在《面源电子枪灯丝的热均匀性分析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像增强器荧光屏的亮度均匀性,需要能够发射均匀电子的面源电子枪,设计面源电子枪要对灯丝各点发射的电子数量、电场分布、电子轨迹,以及均匀电子垂直轰击荧光屏几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指出在真空系统中面源电子枪灯丝的热均匀性是使灯丝各点发射的电子数量相等的先决条件,也是灯丝造型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真空系统中,热辐射是影响面源电子枪灯丝各点温度的主要因素。参考相关资料,对热辐射均匀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3种几何形状的热辐射公式;通过计算和比较,得出了锥状螺旋灯丝的热平衡较好的结论,为下一步电场分析和电子轨迹分析做好了准备。(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07年03期)
于涛,刘敏,邹定忠[6](2006)在《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器热沉热均匀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传热数学模型以及求解,给出了空间环境模拟器中热沉热均匀性优化的结果。和其他以肋片为基础的辐射器不同,空间模拟器热沉主要是要尽可能的提高其热均匀性。因此,通过改变热沉的几何参数(热沉肋片长度、肋片厚度和液氮管半径)以及物理参数(液氮流速),进行了详尽的热沉热均匀性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随着热沉肋片厚度的增加和长度的减小,以及流管内流速的增大,其热均匀性都有提高,但是热沉支管半径变化对热沉均匀性的影响并没有肋片长度和厚度以及液氮流速的影响那么明显。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给出了热沉优化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和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A.Bergamin,G.Mana,G.Zozi,S.Scarcella[7](1983)在《具有亚毫开氏温标热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光学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绝对确定硅的晶格常数(它是重新测定阿佛加德常数的必要步骤)时,必须借助双干涉技术,这是把光学干涉仪和X线仪相结合。过去进行过的测量都是将一个光学干涉仪Mich-elson干涉仪或F-P干涉仪)与一个劳埃叁片式干涉仪结合起来。我们在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中把光学干涉仪换成光学腔,用X射线干涉仪的第四块构成光学腔的一面反射镜。通过这样组成的腔的辐射与碘参考激光器的辐射的差拍就能把长度测量(分析晶体的约为100μm的位移量)简化为频率测量。这种技术将能使测量的不确定度下降10倍。(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1983年Z1期)
[8](1978)在《平板玻璃熔窑穿大水管对冷却能力和玻璃液热均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苏联的平板玻璃熔窑开始采取穿大水管作为分隔装置。为此,有必要探讨熔窑的冷却能力和成型玻璃液的均匀性与最常用的大水管形式及其穿设位置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研究工作是在穿有大水管的平板玻璃生产熔窑和严格遵守局部模拟玻璃液流理论条件的透明模型上进行的。研究的几种大水管形式示于图1,其(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1978年03期)
热均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模具加热是液体浸塑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其包括火焰加热、电加热、红外线加热等多种方式。红外线加热因其具有穿透性、热效率良好、升温迅速、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在近几年以很快的速度应用于各个领域。某型号红外线加热炉,对模具加热效率不够高,而且模具温度分布也不够均匀。效率不高不仅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而且使得工作条件变得较差。而模具温度分布不均匀,就会使得一些产品不符合要求。所以,对模具加热过程进行热分析,进而提出模具加热装置的改进方案,对于提高模具加热的热效率并改善热均匀性,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加热炉对模具的加热过程。先使用叁维软件建模,得到加热装置和模具的叁维模型,之后用ANSYS流体模块进行分析,得到炉内温度场分布,并以此为条件进行稳态和瞬态耦合热分析,得到模具加热一定时间后的温度分布,为加热设备的优化提供依据。结合传热学相关知识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加热炉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最优方案。经过验证,改进后的加热设备能较为明显地提高加热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热均匀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均匀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硕.微波加热过程热点与热均匀性控制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牛涛.关于提升模具加热效率和热均匀性的仿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3].赵凯璇,马海龙,张丽新,张维.空间用薄膜电加热器设计及热均匀性测试[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
[4].程勇,杨龙英.热补仪修补复材楔形结构的热均匀性研究[C].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与设备分论坛)论文集.2012
[5].邱亚峰,常本康,钱芸生,高有堂,田思.面源电子枪灯丝的热均匀性分析和设计[J].应用光学.2007
[6].于涛,刘敏,邹定忠.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器热沉热均匀性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6
[7].A.Bergamin,G.Mana,G.Zozi,S.Scarcella.具有亚毫开氏温标热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光学腔[J].中国激光.1983
[8]..平板玻璃熔窑穿大水管对冷却能力和玻璃液热均匀性的影响[J].玻璃.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