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论文_张海生,侯宇方,刘翠,张志俊,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神经,远端,神经病,密歇根。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生,侯宇方,刘翠,张志俊,魏伟[1](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阳和四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S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序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四逆汤。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胫前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4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和四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SPN阳虚寒凝证,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降低血浆Hcy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周建伟,王欣欣,郑玉英,赵菁菁,黄晓华[2](2019)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硫辛酸+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以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iton Velocity,NCV)、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中医症状评分及SF-36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SF-36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MDNS评分及SF-36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MDNS评分及NCV评分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DSP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汪伟,张雪莲,邢小燕,孙少杰,汪仁斌[3](2019)在《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异常与临床评分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特点并统计分析其与密歇根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入组的36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中,周围神经传导检查下肢重于上肢(100%vs 83. 3%),感觉传导异常比运动传导异常多见(100%vs 83. 3%),以下肢感觉传导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最为常见(36/36,100%);运动神经传导异常则以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相对常见(30/36,83. 3%),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及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DML)延长相对少见(11. 1%,5. 6%);神经损害电生理评分与密歇根量表评分之间具有显着相关(P <0. 01)。结论感觉传导波幅下降及轻度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为常见的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电生理改变特点;神经传导异常评分与密歇根量表评分具有显着相关,可用于疾病严重程度随访。(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建玉[4](2019)在《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临床分析。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取的4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也包括神经电生理和治疗情况的分析。结果其中患有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患者有12例,占据疾病患者的30%,患有糖尿病合并疾病的患者整体年纪要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合并症的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其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各项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疾病的患者主要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是丙种球蛋白进行临床治疗,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王欣欣,郑玉英,周建伟[5](2019)在《中医综合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硫辛酸+口服甲钴胺"治疗。以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iton Velocity, NCV)、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 MDNS)、中医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MDNS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在麻木、疼痛、发凉、感觉减退四个方面明显改善;对照组在麻木、感觉减退两个方面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NCV、MDNS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DSP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麻木、发凉、疼痛等中医症候,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郭洪彦[6](2019)在《木丹颗粒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PDSPN)者临床以腺苷钴胺、木丹颗粒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3例2型糖尿病PDSPN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以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腺苷钴胺),以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基础治疗+腺苷钴胺+木丹颗粒),采用主觉症状问卷评分(TSS)、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评分,评估PDSPN者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TSS、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腓总神经神经运动、感觉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2型糖尿病PDSPN者临床以腺苷钴胺、木丹颗粒联合治疗,疗效理想,患者疼痛明显减、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炽邦,钟思敏,余亮[7](2018)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类生化指标及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传动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00%,显着高于对照组71.25%(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多发末梢神经病变患者的糖生化指标,加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霍丽丽,兰玲,李泉,陈佳,左庆瑶[8](2018)在《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或病房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并自愿参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的患者160例,根据是否合并DSPN分为DSPN组和非DSP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相关合并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SPN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筛查出合并DSPN患者98例,DSPN发生率达61.3%。DSPN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吸烟率高于非DSPN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PN组较非DSPN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以及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并发DSPN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SPN发生率高,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吸烟、糖尿病肾病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并发DSPN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邓永盛[9](2018)在《腹针联合脐疗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评价腹针联合脐疗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多发性神经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与内分泌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腹针联合脐疗治疗,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0.5mg/次,3次/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Toronto积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等指标的评定,并对各项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疗效。结果:1.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判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治愈6例(20%),显效11例(36.67%),有效9例(30%),无效4例(1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愈1例(3.33%),显效8例(26.67%),有效14例(46.67%),无效7例(23.33%)。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根据Toronto积分判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0%,显效14例(46.67%),有效10例(33.33%),无效6例(20%);对照组总有效率60%,显效6例(20%),有效12例(40%),无效11例(36.67%)。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Toronto积分均降低(P<0.05),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对气虚血瘀型DSPN有一定疗效。但两组间治疗后Toronto积分比较(P<0.05),提示腹针联合脐疗对DSPN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两组MCV和SCV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治疗组左侧正中神经SCV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神经电生理测定的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腹针联合脐疗在改善患者左侧正中神经SCV方面优于西药“甲钴胺”。结论:腹针联合脐疗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有显着的效果,在改善中医证候和Toronto积分方面疗效均优于西药“甲钴胺”。(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8-04-01)

霍媛媛[10](2017)在《超氧化物歧化酶与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组和2型糖尿病未合并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与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氧化应激反应在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筛选,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神经病变筛查,明确是否合并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共有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组(DSPN组)和2型糖尿病未合并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组(NDSPN组),其中DSPN组72例,NDSPN组76例。统计所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及血压。同时测定所选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叁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肌酐(CRE)、血清尿素氮(Urea)、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利用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且检测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双足感觉阈值测定和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对DSPN患者进行TCSS评分评估神经病变严重程度。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1.DSPN组与NDSPN组的BMI、DBP、FBG、PBG2h、Hb A1c、TG、TC、HDL-C、LDL-C、AST、ALT、UA、UAE、FINS、HOMA-IR、HOMA-β及ABI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DSPN组的年龄、病程、SBP、CRE、Urea均高于NDSPN组,DSPN组中ba PWV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DS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PN组的SOD明显低于NDSPN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以SOD正常范围下限(129U/ml)为切分点,将研究对象分为SOD<129U/ml组和SOD≥129U/ml组,SOD<129U/ml组中DSPN的检出率高于SOD≥129U/ml组中DSPN的检出率,经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因素分析中SOD与年龄、病程、Hb A1c、Urea、CRE呈负相关(r=-0.268,r=-0.426,r=-0.248,r=-0.274,r=-0.225,P<0.0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OD含量异常与病程长短及Hb A1c水平独立相关(P<0.05)。7.依据TCSS评分结果将DSPN组患者按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将叁组患者血清SOD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DSPN轻度组SOD水平分别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SOD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将DSPN组患者根据感觉阈值测定结果分为:感觉阈值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OD含量,感觉阈值测定正常组SOD水平高于异常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9.将DSPN组患者根据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结果分为触觉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OD含量,触觉正常组的SOD水平高于触觉异常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10.将DSPN组患者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等)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神经症状组的血清SOD水平低于无症状组的SOD水平,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11.对DSPN组患者根据病程分为<5年组、5-9年组和≥10年组。对叁组SOD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5年组血清SOD水平高于5-9年组和≥10年组,5-9年组血清SOD水平≥10年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12.将DSPN组患者根据WHO提出的年龄分段标准划分为:≤44岁组(青年组),45-59岁组(中年组)和≥60岁组(老年组)。对叁组SOD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青年组血清SOD水平高于中年组,但是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中年组SOD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13.依据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的Hb A1c控制目标为<7.0%,将DSPN组患者分为Hb A1c<7%组和Hb A1c≥7%组,比较两组血清SOD含量,Hb A1c<7%组的SOD含量高于Hb A1c≥7%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发生DSPN时,血清SOD水平下降,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氧化应激损害在DSPN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伴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血糖升高,患者的SOD水平会逐渐下降,T2DM患者发生DSPN的可能性增大。故应做好糖尿病宣教工作,积极控制血糖,推迟DSPN的发病时间,延缓其进展。3.SOD水平愈低,DSPN的临床症状愈严重,故临床中可将SOD水平作为判断DSPN病情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在综合治疗中应重视抗氧化治疗。(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7-06-01)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观察"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硫辛酸+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以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iton Velocity,NCV)、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中医症状评分及SF-36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SF-36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MDNS评分及SF-36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MDNS评分及NCV评分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DSP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生,侯宇方,刘翠,张志俊,魏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2].周建伟,王欣欣,郑玉英,赵菁菁,黄晓华.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19

[3].汪伟,张雪莲,邢小燕,孙少杰,汪仁斌.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异常与临床评分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4].李建玉.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

[5].王欣欣,郑玉英,周建伟.中医综合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

[6].郭洪彦.木丹颗粒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9

[7].陈炽邦,钟思敏,余亮.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

[8].霍丽丽,兰玲,李泉,陈佳,左庆瑶.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8

[9].邓永盛.腹针联合脐疗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8

[10].霍媛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1 足趾肌肉萎缩-高危足2 肌肉萎缩、第二足趾畸形,高足弓李如奎治疗后fNIRS报告图正常组犬皮肤结缔组织中CGRP免疫反应...犬皮肤结缔组织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

标签:;  ;  ;  ;  ;  ;  ;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论文_张海生,侯宇方,刘翠,张志俊,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