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论文-高媛

后土庙论文-高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土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休,后土庙建筑群,琉璃,装饰艺术

后土庙论文文献综述

高媛[1](2018)在《山西介休后土庙建筑群琉璃装饰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建群布局完整且规模宏大,主要包括后土庙、叁清观、太宁寺、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等六组古建筑。介休后土庙建筑群以其堪称为海内外孤本的明代“万胜朝元”彩塑和华丽的琉璃制品以及完整的古建筑而闻名,并且因其精美且数量庞大的琉璃制品而享有“叁晋琉璃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该古建群各组建筑创建年代不同,后土庙创建于南北朝以前,具体年代不详;叁清观创建于元代,明清时期都进行过修缮;其他殿均为明清时期建筑。后土庙建筑群大量琉璃的使用与介休琉璃业的兴盛息息相关。介休琉璃的烧造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同时出现了几大琉璃烧造家族,其中侯、王、乔、秦四姓相对有名。介休后土庙建筑群的琉璃作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良。笔者将所有琉璃作品均做了图像采集,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代表性作品绘制成为平面线稿,更为直观地将琉璃部件的造型、色彩以及装饰纹样进行展示,进一步地了解到我国明清时期建筑琉璃制品的具体构造方式和装饰方法。通过对这些琉璃作品装饰艺术的探析,来反映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期为我国古代琉璃技术及装饰艺术纹样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1)

李妍妍[2](2018)在《介休后土庙戏台建筑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建筑形式美的角度,分四个方面阐述介休后土庙戏台的建筑美学。以期总结出古戏台建筑的美学特色,对其他类似剧场建筑起借鉴之意。(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11期)

樊晓君[3](2016)在《吉县南柯榼村后土庙舞楼及戏碑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柯榼村为山西临汾市吉县中垛乡一个自然村,后土庙位于该村外东南方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3米。因历年久远且庙宇遭到多次人为破坏,庙内原有建筑除舞楼外,皆已不存。一后土庙舞楼具体修建年代由于文字资料缺乏,已很难得知,不过依据其建筑形制及梁架彩绘和雀替木雕等来看,该舞楼应为清代建筑。车文明先生认为:"装饰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戏曲》期刊2016年02期)

王东芳[4](2016)在《“崇圣尊神”和“近民就俗”的完美结合——浅析介休后土庙琉璃色彩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琉璃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色泽鲜艳,在全国居于首位。介休后土庙则最能代表山西琉璃的成就,有"琉璃艺术博物馆"之美誉。本文从色彩方面研究介休后土庙琉璃色彩的艺术特征:介休后土庙琉璃色彩不仅符合古建琉璃色彩的一般性特征,而且又具有浓厚的介休琉璃色彩的地方个性。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崇圣尊神的神秘化、象征性和符号化的一面;又有其近民就俗、质朴敦厚、个性鲜明的一面,而且后者更接近其"来源于世俗、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本质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6年05期)

彭兆荣,张颖[5](2015)在《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产有生命,其理于传承。无论汉语还是西文,遗产都有延续和传递的意思。西文之遗产(heritage)与继嗣(heritance)同根。汉语中"遗"有"遗留"的意思,而"产"与"生"同义,强调"生生不息"。今日之遗产事业,边界范畴骤然扩大,赋予遗产更加多元的生命现象和更为多种的生命样态,从山西介休后土庙的生成衍化可以看出遗产的形态、形式、符号、意味、价值、展示、阐释等多种"再生产"方式,大大超越了人们既往对遗产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郑杰[6](2015)在《山西境内的祭祀类建筑型制及其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祀活动起源于上古时代却流传至今,寺庙作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亦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直至新中国成立再到当今,寺庙数量骤减,这不仅跟历史国情有关,也跟人类意识形态有关。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古城的格局往往阻碍一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人类肆无忌惮的销毁各种古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在经济高增长率的“完美”光环下,流失的却是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精髓。本文以古代祭祀建筑中的后土庙为研究对象,从后土文化、后土建筑的分布及空间特点、后土建筑的价值与保护这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力求得出后土建筑的布局规律,并展望其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后土文化起源于土地崇拜,久而久之,后土发展成为人格神。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拟在黄河岸边修建后土庙,此后,后土神祇由坛祭改为庙祭,并延续至今。从西汉汉武帝亲自祭祀汾阴后土祠开始,后土被正式列为皇家祭祀,经历千年之久,直至北宋宋真宗最后一次祭祀汾阴后土祠,后土才逐渐淡出皇家祭祀的历史舞台,转而变为民间祭祀。宋代道教系统吸纳后土神祇,并奉为“四御”之一,从此,后土被赋予了广阔的权利:山川、河流、大地甚至阴间均在她的管辖范围内。宋以后,后土的形象逐渐固定,并深入到百姓当中,成为百姓最为追捧的神祇之一。后土建筑受后土文化的影响,在皇家祭祀时期,建筑型制及规模均为当时最高等级,现存于万荣后土祠的《宋代后土祠庙貌图碑》便可窥一斑。宋代以后的后土建筑由于趋向民间祭祀,其型制和规模均有降级,以现存的后土庙宇来看,基本以一进院和两进院为主,院落空间也有规律可循,均按“礼制”思想布局,主轴线上的建筑物依次为山门、戏台、献殿、大殿,其余的附属建筑均以对称形式布置。山西境内现存的后土建筑数量不多,80%集中在运城和临汾地区,这是因为万荣是后土信仰的中心。现存后土建筑中,有6处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便如此,还有好多有价值丰富的后土建筑没有受到保护,相关部门应给予适当的重视。关于后土庙的保护,笔者在论文最后章节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某些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不敢苟同。同时也提出观点:只有不断发展后土文化,后土建筑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方[7](2013)在《碑刻所见介休后土庙龙门派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介休后土庙现存碑石的考察,发现在明正德年间,后土庙道士开始从"德"字辈传续龙门派字谱,此后传承不断,达数百年之久。但是,从后土庙龙门派传承的时间与辈分来看,又实难与丘处机有所联系。本文推测,在明中后期政府宗教政策松动之后,随着龙门派影响日益增大,一些认同丘祖或者认同全真教的道派开始从不同的派字依附到龙门派中。这一过程在时间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多源的。龙门派在明代中后期的发展壮大并不仅仅依靠法脉的传承,龙门派字谱被广泛认同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全真道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雒宁[8](2014)在《山西介休后土庙后土信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土信仰起源于农耕时期的土地崇拜,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因此后土信仰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成为山西最久远的信仰之一。介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境因素,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后土信仰。论文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介休后土庙的神圣空间及其道教神祇进行详翔实的叙写。通过分析民众的信仰状态及国家权力对祭祀活动的影响。论述了介休后土庙从萌芽开始就深受时代因素的影响,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因此不管是官方推动,还是民众的诉求,后土庙逐步行了一个以后土信仰为主的“多神”信仰圈。全文分为绪论、主体、结语叁部分。主体部分又包括叁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后土信仰传承地的神圣空间。详细介绍后土庙的创建与发展,通过独特的信仰载体来体现介休后土信仰的独特。并通过对后土庙的各位神祇进行的叙写,彰显介休后土庙多神信仰的兴盛。第二部分,庙会是信仰的集中展现,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详细的记述后土庙会的各种仪式和内容。庙会对后土信仰的维系及民众对后土信仰的主动认同等方面展示后土信仰的地方传承。第叁部分,对介休后土庙以及后土信仰生成的原因做出深入的分析,并对台湾道教团体回归大陆寻根问祖进行分析概括。(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3-20)

王芳,吉鑫淼,李卫忠,吉文丽[9](2012)在《风水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吉县锦屏山公园佛阁寺和黄天后土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回顾和分析中国传统风水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吉县锦屏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传统风水理论与宗教文化的关联,阐明了风水思想对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选址、布局及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的指导作用,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沈旸,布超,于娜[10](2011)在《山西后土庙建筑遗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西境内现存的后土庙为研究对象,在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后土庙的选址特点、布局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后土庙的日常运作与管理维持及现状利用状况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此来了解民间的后土文化。旨在建立民间信仰建筑的解读模式,为民间信仰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期刊2011-10-14)

后土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从建筑形式美的角度,分四个方面阐述介休后土庙戏台的建筑美学。以期总结出古戏台建筑的美学特色,对其他类似剧场建筑起借鉴之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土庙论文参考文献

[1].高媛.山西介休后土庙建筑群琉璃装饰艺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2].李妍妍.介休后土庙戏台建筑美学分析[J].居舍.2018

[3].樊晓君.吉县南柯榼村后土庙舞楼及戏碑考[J].中华戏曲.2016

[4].王东芳.“崇圣尊神”和“近民就俗”的完美结合——浅析介休后土庙琉璃色彩艺术[J].艺海.2016

[5].彭兆荣,张颖.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郑杰.山西境内的祭祀类建筑型制及其空间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

[7].张方.碑刻所见介休后土庙龙门派传承[J].全真道研究.2013

[8].雒宁.山西介休后土庙后土信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9].王芳,吉鑫淼,李卫忠,吉文丽.风水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吉县锦屏山公园佛阁寺和黄天后土庙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

[10].沈旸,布超,于娜.山西后土庙建筑遗存探析[C].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2011

标签:;  ;  ;  ;  

后土庙论文-高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