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电致发光聚合物论文_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电致发光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噻吩,分子,荧光,波导,器件,能量。

类电致发光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1](2019)在《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物及其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聚合物,不仅具有小分子TADF材料高的激子利用效率特性,而且还具备分子多样性好、可溶液加工、低成本、以及易实现大面积柔性器件等诸多优势,在近几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TADF聚合物分子设计原理、器件结构及发光机理出发,依据TADF聚合物的构筑方法不同,概括了其结构设计策略,详述了各种类型TADF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光电性能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TADF聚合物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何辉[2](2019)在《基于星型聚合物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WPLED)具有全固态、响应速度快、可柔性化等优点,作为新一代的半导体照明和信息显示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但由于发光层中能量传递效率低导致器件性能衰减过快,器件寿命无法进一步提高,是亟待解决的瓶颈性问题。在制备WPLED时,聚合物共混和单分子聚合物是WPLED的两种基本构成体系。其中,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性能衰减是由发光过程中的聚合物相分离导致的,而单分子聚合物体系的内部能量传递和衰减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选用两种星型单分子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作为代表,制备了两个系列的WPLEDs,系统性地研究了器件发光过程中激子能量的传递及辐射过程,揭示了单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器件性能稳定性的关系,获得了高性能的WPLEDs。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1)利用包含tri[1-phenylisoquinolinato-C2,N]Iridium(Ir(piq)_3)、芴酮和聚芴分别作为星型聚合物的红绿蓝叁色发光单元制备了WPLEDs,器件的最高电流效率能够达到6.4 cd/A,并且,在电流密度为200 mA/cm~2时,电流效率仍可保持在4.2 cd/A以上。通过四种星型聚合物中聚芴部分的荧光衰减光谱,计算得到聚芴单元向Ir(piq)_3和芴酮单元的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星型聚合物的叁维分子结构能有效抑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升聚合物中不同发色单元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同时,对四种聚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分析表明,饱和白光的红光和绿光部分来自于以下两个方式的协同作用:一是通过能量传递形成的激子辐射复合,二是通过聚合物上红光和绿光单元本身的陷阱作用产生的激子辐射复合。(2)为了进一步降低由星型聚合物π-π键的堆积导致的荧光聚集诱导猝灭效应,利用叁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基团的星型聚合物制备了叁种WPLEDs,研究分析了其发光性能,其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坐标为(0.33,0.34),接近标准白光(0.33,0.33)。通过对比这叁种聚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致发光性质表明,在聚集状态下,聚合物能够减少分子转动消耗的能量,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辐射发光,因此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基团的星型白光聚合物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综上所述,该工作通过对两个系列的星型聚合物发光机理的研究,为高发光效率、高色饱和度的单分子聚合物WPLED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谢国华,罗佳佳,龚少龙,杨楚罗[3](2017)在《小分子敏化的高效热激活延迟荧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被认为是继传统的荧光、磷光材料后的第叁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成为近几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适应大规模和低成本的量产要求,我们在开发、设计非对称型D1-A-D2高荧光量子效率的小分子研究工作基础上,利用"侧链工程"的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含有TADF小分子侧链的聚合物发光材料。这类材料的分子轨道分布与其所用的TADF小分子侧链几乎一致,小分子的特性几乎完全"遗传"到了聚合物上。这些聚合物荧光材料在甲苯溶液中最高荧光量子效率可达74%,反向隙间窜越速率高达8.6×10~5 s~(-1),这两项指标都打破了目前热激活延迟荧光聚合物的记录。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致发光效率,我们采用具有接近100%荧光量子效率的TADF性质的小分子材料作为敏化剂,使聚合物薄膜的荧光量子效率进一步提升至95%,首次实现了TADF小分子高效敏化TADF聚合物的电致荧光器件。这类器件在100 cd/m2的实用亮度下外量子效率(EQE)达16.1%,大幅超过迄今已知蓝绿光TADF聚合物发光器件在同等亮度下的最高记录。(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从基础到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6-24)

张春雷[4](2017)在《新型微腔结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因其主动发光、质量轻、体积小、视角广、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加工性能好、可做成大面积、柔性显示屏幕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人们不断研究出新的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以及新型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以提高PLED的器件性能,而能获得色纯度高的微腔结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成为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新研究热点。本文详细概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发展进程及现状,详细阐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根据载流子注入的机理:隧道贯穿效应及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总结出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提高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①器件的能级匹配;②器件的载流子传输平衡。另外还详细介绍了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及其原理。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MPLED)因其特殊的光学结构,可以对特定波长的光干涉增强,从而使器件电致发射光谱窄化,达到提高色饱和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这对现代新型全彩显示技术意义重大。我们基于经典的电致发光聚合物,聚(对苯撑-乙烯)(P-PPV),设计出了新型、高效、色纯度好的顶发光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首先,研究了标准结构的PLED,为微腔结构的PLED器件制备作准备。通过含金属Pr和不含金属Pr的荷类共聚物研究,得出PF(BipyPr)6标准器件发光性能较好,其最高亮度为705cd/m2,效率为1.53cd/A。CIE色坐标为(0.24,0.41),为绿光发射。在对P-PPV的标准器件的研究中,发现了较厚薄膜会有效降低器件漏电流提高器件发光性能,同时80℃退火会提高发光层的结晶度,当发光层的厚度较薄时,这种结晶会增加薄膜缺陷,器件漏电流明显增大。随后设计制备出了能大幅窄化P-PPV电致发射光谱的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该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为:玻璃基片/Ag(80nm)/氧化锌(ZnO)/PEI/P-PPV/叁氧化钼(Mo03)/Ag(15nm),并将其性能和标准结构器件对比,该微腔器件实现了对P-PPV绿光发射光谱的窄化,相比标准器件ITO/PEDOT:PSS/P-PPV/LiF/Al及基于标准器件的倒置底发光器件ITO/ZnO/P-PPV/Mo03/Ag(80nm),都表现出了优异的色饱和度及较好的发光效率。最后对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进行了优化,微腔器件的光电性能受载流子传输、激子复合位置及微腔谐振模式(及腔长)等因素共同作用,所以我们从载流子及激子复合位置调控和电极材料改进入手,对所设计的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研究了电极修饰层枝化聚醚酰亚胺(PEI)对微腔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发现PEI不仅能降低电子向发光层传输的势垒,还能调控空穴在器件中的迁移,进而调节载流子平衡,提高发光效率;然后通过协调空穴阻挡层PEI及发光层P-PPV的厚度,得到了基于P-PPV的色纯度好、发光效率较高的微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最后研究了半透明阳极材料的选择,发现用半透明Ag作阳极时,做出的器件发光性能较好,亮度最高为14220cd/m2,效率最高可达11.35cd/A,且发出较纯绿光,可以将P-PPV的电致发射光谱压缩至35nm,而用半透明金属A1作阳极时,器件发光效率不高,但器件表现出了更好的色饱和度,发光的波长范围更好地落到了绿光范围内,谱峰半高宽窄至22nm,其色坐标为(0.19,0.71)特别接近纯绿光(0.21,0.71)。(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4)

肖慧萍,曹家庆,周浪,胡动力,章金兵[5](2016)在《含有S,S-二氧-二苯并噻吩和芴酮单元的白光电致发光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zuki缩聚反应将发橙红光的2,7-二(2-噻吩基)-9-芴酮(DFT)引入聚芴主链,实现了两元光单分子聚合物白光发射,该聚合物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PVK/发光层/CsF/Al的最大流明效率为1.0cd/A,色坐标为(0.41,0.36)。再将S,S-二氧-二苯并噻吩(SO)引入聚合物主链中,其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流明效率为3.5cd/A,色坐标为(0.34,0.32);此白光器件表现出优异的光谱稳定性。通过将DFT和SO单元引入聚芴主链,可获得有望应用于固态发光与显示的白光电致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尉谦[6](2016)在《F8BT:P3HT共混聚合物放大自发辐射与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与导电特性并且是很有潜力的激光增益介质,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大量研究,人们已经在光泵浦的聚合物受激辐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而将更多的精力转向聚合物半导体电泵浦受激辐射的研究上,探索实现电泵浦下聚合物受激发射的可能,但是目前存在聚合物增益介质的阈值相对较高,载流子迁移率低,损耗严重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F8BT和P3HT的共混聚合物为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不对称平面光波导和电致发光器件,分别从降低聚合物增益材料阈值光强和增大材料的电荷注入与传输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F8BT:P3HT共混聚合物的放大自发辐射(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特性,以及其光致发光特性和ASE特性的温度效应。在常温下测试了不同P3HT比例的共混聚合物薄膜的ASE特性,发现当P3HT的质量比小于20%时,共混聚合物薄膜的ASE阈值光强随着P3HT比例增加而下降,并在P3HT比例约为15%到20%时阈值最低。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共混聚合物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并拟合PL光强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F8BT与P3HT含量为20%的共混薄膜的温度猝灭激活呢能。发现F8BT中混入P3HT能减小其发光受温度猝灭的影响。此外,研究了F8BT薄膜和P3HT含量为20%的共混薄膜受激辐射特性在80 K到320K之间的温度效应,温度降低导致F8BT:P3HT共混薄膜ASE阈值光强显着降低。2.利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含有不同P3HT比例的F8BT:P3HT共混物的载流子迁移率,发现随着P3HT含量的增加,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均增加,但空穴增幅更大。制备了以活泼金属为阴极的F8BT:P3HT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不同P3HT比例的器件的电流以及发光特性,发现随着P3HT含量增加,器件的电荷注入电压降低。此外,利用脉冲电压驱动的方式测量了F8BT:P3HT共混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瞬态发光特性,发现掺入P3HT有利于载流子平衡输运。在相同外加电压下,随着掺入P3HT含量的增加,器件的发光曲线上升沿的上升与下降沿的下降均加快。(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3)

梁爱辉,黄贵,王志平,陈水亮,侯豪情[7](2016)在《含铱配合物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在大面积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上的潜在应用,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可以通过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省,并且可以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和荧光聚合物材料相比,磷光铱配合物聚合物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叁线态激子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能达到100%,突破了传统25%的极限,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含铱配合物聚合物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含铱配合物线型聚合物和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结构特点以及光电特性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聚合物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刘应良,曾涔,徐慎刚,曹少魁[8](2015)在《基于叁苯胺-苯并叁氮唑交替共聚的超支化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共轭聚合物自从被发现以来在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等领域都有应用。叁苯胺(TPA)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好的空穴传输性能,使其作为空穴传输链段被应用于光电聚合物的合成;同时,苯并叁氮唑(BTzs)由于其结构式中含有-N=N-和-C=N-基团而具有电子受体性能,经常被作为良好的电子传输链段应用于光电聚合物的合成;另外,在苯并叁氮唑上引入柔性链也可以用来聚合物的溶解性。据此,本论文以叁苯胺为电子给体、苯并叁氮唑为电子受体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叁苯胺-苯并叁氮唑交替共聚的超支化聚合物,并通过NMR、FT-IR、UV-vis、荧光光谱、TG、DSC、电致发光光谱等手段对其化学结构、热性能、光吸收、光发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表现出非晶的材料特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2.5℃;EL发射峰在523nm处,而且随着电压的增大,其发射峰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说明该聚合物具有对电压稳定的电致发光发射特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5-10-17)

酒元达[9](2015)在《星形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形结构的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光电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单分子可溶性白光二极管方向有重要的意义。星形结构的白光单分散聚合物分子通过改变改变聚合物分子中核的结构以及臂的结构等方式对其分子光谱和能级进行调节,使之发生不完全的能量转移而得到白光;星形结构的白光光电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空间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分子聚集,消除分子内作用力,同时苯并噻唑作为一种经典的强受体单元,对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升材料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本论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树枝状星形结构单分散的白光聚合物大分子材料在光物理、电化学和光电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深一步的研究。首先,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叁臂结构的PN型白光聚合物材料,以叁苯胺及叁苯咔唑为核,叁个苯噻唑支链为绿光受体单元及叁个聚芴支链,通过调节红绿蓝叁基色的比例来实现白光。制备了白光PLED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 F/Al)。其中TM-R3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09 cd A-1,EQE为1.08%,CIE坐标(0.34,0.33),TN-R3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41 cd A-1,EQE为1.05%,CIE坐标(0.34,0.35),器件比较接近饱和白光。高效白光的获得归因于空间结构阻止了分子聚集同时不完全的能量转移也对获得白光有利。然后,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四臂星形白光聚合物。以化合物FTBT作为红光单元,苯并噻唑作为绿光受体单元,以聚芴作为蓝光单元,通过调节红绿蓝叁基色的掺杂比例得到了白光。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F/Al)的白光PLED器件。其中FTBT-R4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59 cd A-1,EQE为0.70%,CIE坐标(0.31,0.34)。得到了高效稳定的白光,这是由于星型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分子间作用力和能量转移。最后,我们以叁并茚为核、以噻吩-苯噻唑衍生物为枝臂、咔唑集团进行封端的星型多臂化合物TRCZ为核心,溴化TRCZ、TRRTCZ得到A6化合物,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得到一系列星形超支化六臂聚合物。通过光谱研究了改变核心分子及不同声色团掺杂比例对聚合物光物理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单分散的树枝状聚合物为活化层,通过溶液旋涂法制备了光电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F/Al),研究其相关的发光性能参数,分析比较数据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P2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45 cd A-1,EQE为1.37%,CIE坐标(0.33,0.33)。其中六臂的超支化结构在抑制部分能量转移得到高效稳定白光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5-01)

何念,霍延平,汤胤旻,聂晓李,方小明[10](2014)在《含金属聚合物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含不同金属的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进展。根据不同的金属对有机金属聚合物进行分类,包括含金属铱、铂、钌、铼配体的聚合物。对这些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进行阐述,并对各类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4年09期)

类电致发光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WPLED)具有全固态、响应速度快、可柔性化等优点,作为新一代的半导体照明和信息显示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但由于发光层中能量传递效率低导致器件性能衰减过快,器件寿命无法进一步提高,是亟待解决的瓶颈性问题。在制备WPLED时,聚合物共混和单分子聚合物是WPLED的两种基本构成体系。其中,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性能衰减是由发光过程中的聚合物相分离导致的,而单分子聚合物体系的内部能量传递和衰减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选用两种星型单分子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作为代表,制备了两个系列的WPLEDs,系统性地研究了器件发光过程中激子能量的传递及辐射过程,揭示了单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器件性能稳定性的关系,获得了高性能的WPLEDs。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1)利用包含tri[1-phenylisoquinolinato-C2,N]Iridium(Ir(piq)_3)、芴酮和聚芴分别作为星型聚合物的红绿蓝叁色发光单元制备了WPLEDs,器件的最高电流效率能够达到6.4 cd/A,并且,在电流密度为200 mA/cm~2时,电流效率仍可保持在4.2 cd/A以上。通过四种星型聚合物中聚芴部分的荧光衰减光谱,计算得到聚芴单元向Ir(piq)_3和芴酮单元的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星型聚合物的叁维分子结构能有效抑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升聚合物中不同发色单元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同时,对四种聚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分析表明,饱和白光的红光和绿光部分来自于以下两个方式的协同作用:一是通过能量传递形成的激子辐射复合,二是通过聚合物上红光和绿光单元本身的陷阱作用产生的激子辐射复合。(2)为了进一步降低由星型聚合物π-π键的堆积导致的荧光聚集诱导猝灭效应,利用叁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基团的星型聚合物制备了叁种WPLEDs,研究分析了其发光性能,其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坐标为(0.33,0.34),接近标准白光(0.33,0.33)。通过对比这叁种聚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致发光性质表明,在聚集状态下,聚合物能够减少分子转动消耗的能量,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辐射发光,因此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基团的星型白光聚合物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综上所述,该工作通过对两个系列的星型聚合物发光机理的研究,为高发光效率、高色饱和度的单分子聚合物WPLED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电致发光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物及其电致发光器件[J].化学进展.2019

[2].何辉.基于星型聚合物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谢国华,罗佳佳,龚少龙,杨楚罗.小分子敏化的高效热激活延迟荧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C].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从基础到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4].张春雷.新型微腔结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5].肖慧萍,曹家庆,周浪,胡动力,章金兵.含有S,S-二氧-二苯并噻吩和芴酮单元的白光电致发光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6

[6].王尉谦.F8BT:P3HT共混聚合物放大自发辐射与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7].梁爱辉,黄贵,王志平,陈水亮,侯豪情.含铱配合物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性能[J].化学进展.2016

[8].刘应良,曾涔,徐慎刚,曹少魁.基于叁苯胺-苯并叁氮唑交替共聚的超支化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2015

[9].酒元达.星形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10].何念,霍延平,汤胤旻,聂晓李,方小明.含金属聚合物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4

论文知识图

配合物3的固体荧光激发(364nm)和发射...1 PTB 与 PBI 的结构图叁层PLED结构示意图3价稀土元素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图2 典型的 PPV及其衍生物聚唾吩衍生物的分子结构

标签:;  ;  ;  ;  ;  ;  ;  

类电致发光聚合物论文_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