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结构论文和设计-刘辉

全文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止血结构,包括固定在客体上的锁紧装置,以及装设于锁紧装置上的推顶装置,通过令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与锁紧状态之间切换,以提供推顶装置相对于锁紧装置快速移动或者缓慢移动,而令推顶装置紧压于伤孔上进行压迫式止血。此外,还通过在锁紧装置上设置角度调整件,使得推顶装置可始终沿着伤道的轴向方向对伤孔进行压迫式止血。因此,借由本申请的止血结构,可以达到快速处理伤口的目的,并能提高止血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止血结构,用于伤口的止血,其中,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客体上的伤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结构包括:一锁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客体上,用于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以及一推顶装置,其装设于所述锁紧装置上,所述推顶装置具有一推顶端,用于紧压在所述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其中,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快速地大幅度移动;以及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进行定位,而维持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压迫力,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设计方案

1.一种止血结构,用于伤口的止血,其中,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客体上的伤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结构包括:

一锁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客体上,用于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以及

一推顶装置,其装设于所述锁紧装置上,所述推顶装置具有一推顶端,用于紧压在所述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其中,

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快速地大幅度移动;以及

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进行定位,而维持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压迫力,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顶装置还包括:

一推顶本体,其上设有所述推顶端;以及

一第一调节单元,其设于所述推顶本体上;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

一锁紧本体,其内部形成有一穿设通道,且所述穿设通道还具有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以及

一第二调节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穿设通道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相配合而在一适配状态与一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一锁紧开关,其用于在所述锁紧状态与所述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

其中,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推顶端由所述入口端穿过所述穿设通道而从所述出口端伸出;且其中,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令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之间处于所述非适配状态,以供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令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所述推顶本体可在非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定位,并可在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本体还具有一操作端,其中,所述操作端与所述推顶端设置于所述推顶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操作端外露于所述锁紧本体,用于提供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推顶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穿设通道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时,通过令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旋转,而使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本体还包括:

一锁紧外壳;以及

一锁紧内壳,其套设于所述锁紧外壳中,且所述锁紧内壳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穿设通道,于所述穿设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且所述锁紧内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穿设单元;其中,

所述锁紧开关分别连接所述锁紧外壳与所述锁紧内壳,且所述锁紧开关由所述锁紧外壳穿过所述锁紧内壳的所述穿设单元以延伸至所述穿设通道中;且其中,

通过令所述锁紧外壳相对于所述锁紧内壳由一初始位置旋转至一锁紧位置,以使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锁紧状态,于此状态下,所述锁紧开关针对位于所述穿设通道内的所述推顶本体产生一抵顶力,以令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

通过令所述锁紧外壳相对于所述锁紧内壳由所述锁紧位置旋转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所述锁紧开关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至所述非锁紧状态,于此状态下,所述锁紧开关针对所述推顶本体所产生的所述抵顶力被释放,以令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由所述适配状态切换至所述非适配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

一基板,其设置于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客体之间,所述基板上还设有一通孔,其位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出口端与所述伤孔之间,用于提供从所述出口端伸出的所述推顶端穿过所述通孔以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由弹性材料所制成,且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客体的表面相适配的一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所述客体的表面的所述伤孔,以及由所述伤孔延伸至所述客体的体内的伤道,且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

一角度调整件,其设置在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用于调整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角度,以令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推顶端始终沿着所述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还具有二连接单元,且该止血结构还包括:

一止血带,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二连接单元中并缠绕于所述客体上,以使所述锁紧装置固定于所述客体上,且所述止血带还具有盖合于所述伤孔上的止血单元,所述推顶装置的所述推顶端通过推顶所述止血单元,以使所述止血单元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单元为多个,且所述多个止血单元为间隔设置于所述止血带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单元上还设置有柔性压片,所述止血带具有弹性。

12.一种止血结构,用于伤口的止血,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所述客体的表面的伤孔以及由所述伤孔延伸至所述客体的体内的伤道,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结构包括:

一锁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客体上,并具有:

一锁紧本体,其内部形成有一穿设通道,且所述穿设通道还具有一出口端;

一基板,其设置于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客体之间,且所述基板上还设有一通孔,其位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出口端与所述伤孔之间;以及

一角度调整件,其设置在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

一推顶装置,其穿设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穿设通道内,并可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且所述推顶装置还具有:

一推顶端,所述推顶端可由所述出口端伸出,并通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通孔而紧压于所述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其中,

所述角度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定位角度,以令所述推顶装置的所述推顶端始终沿着所述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可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其中,

通过令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以提供所述推顶装置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快速地大幅度移动;以及

通过令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锁紧状态,以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的进行定位,而维持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压迫力,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缓慢地小幅度移动,借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顶装置还包括:

一推顶本体,其上设有所述推顶端;以及

一第一调节单元,其设于所述推顶本体上;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调节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穿设通道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相配合而在一适配状态与一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一锁紧开关,其用于在所述锁紧状态与所述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其中,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之间处于所述非适配状态,以供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所述推顶本体可在非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定位,或者所述推顶本体可在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推顶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穿设通道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时,通过令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旋转,而使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止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还具有二连接单元,且该止血结构还包括:

一止血带,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二连接单元中并缠绕于所述客体上,以使所述锁紧装置固定于所述客体上,且所述止血带还具有盖合于所述伤孔上的止血单元,所述推顶装置的所述推顶端通过推顶所述止血单元,以使所述止血单元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止血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受到枪伤或利器刺伤之后,大量失血是导致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受伤后及时进行伤口止血是救治此类伤员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现有的止血器械(例如止血绷带)并不能很好地应对例如子弹贯穿造成的伤害以及利器刺伤所造成的伤害,因此,无法快速有效地对伤口进行止血。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针对子弹或利器所造成的伤口类型进行快速止血的止血医疗器械,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即为本申请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结构,可以达到快速处理伤口的目的,并有效提高止血效果。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止血结构,用于伤口的止血,其中,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客体上的伤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结构包括:一锁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客体上,用于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以及一推顶装置,其装设于所述锁紧装置上,所述推顶装置具有一推顶端,用于紧压在所述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其中,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快速地大幅度移动;以及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进行定位,而维持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压迫力,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推顶装置还包括一推顶本体,其上设有所述推顶端;以及一第一调节单元,其设于所述推顶本体上;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一锁紧本体,其内部形成有一穿设通道,且所述穿设通道还具有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以及一第二调节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穿设通道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相配合而在一适配状态与一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以及一锁紧开关,其用于在所述锁紧状态与所述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其中,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推顶端由所述入口端穿过所述穿设通道而从所述出口端伸出;且其中,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令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之间处于所述非适配状态,以供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令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所述推顶本体可在非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定位,并可在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推顶本体还具有一操作端,其中,所述操作端与所述推顶端设置于所述推顶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操作端外露于所述锁紧本体,用于提供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推顶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穿设通道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时,通过令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旋转,而使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本体还包括一锁紧外壳;以及一锁紧内壳,其套设于所述锁紧外壳中,且所述锁紧内壳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穿设通道,于所述穿设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且所述锁紧内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穿设单元;其中,所述锁紧开关分别连接所述锁紧外壳与所述锁紧内壳,且所述锁紧开关由所述锁紧外壳穿过所述锁紧内壳的所述穿设单元以延伸至所述穿设通道中;且其中,通过令所述锁紧外壳相对于所述锁紧内壳由一初始位置旋转至一锁紧位置,以使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锁紧状态,于此状态下,所述锁紧开关针对位于所述穿设通道内的所述推顶本体产生一抵顶力,以令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通过令所述锁紧外壳相对于所述锁紧内壳由所述锁紧位置旋转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所述锁紧开关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至所述非锁紧状态,于此状态下,所述锁紧开关针对所述推顶本体所产生的所述抵顶力被释放,以令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由所述适配状态切换至所述非适配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一基板,其设置于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客体之间,所述基板上还设有一通孔,其位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出口端与所述伤孔之间,用于提供从所述出口端伸出的所述推顶端穿过所述通孔以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由弹性材料所制成,且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客体的表面相适配的一弧形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所述客体的表面的所述伤孔,以及由所述伤孔延伸至所述客体的体内的伤道,且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一角度调整件,其设置在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用于调整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角度,以令所述推顶本体的所述推顶端始终沿着所述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还具有二连接单元,且该止血结构还包括一止血带,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二连接单元中并缠绕于所述客体上,以使所述锁紧装置固定于所述客体上,且所述止血带还具有盖合于所述伤孔上的止血单元,所述推顶装置的所述推顶端通过推顶所述止血单元,以使所述止血单元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止血单元为多个,且所述多个止血单元为间隔设置于所述止血带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止血单元上还设置有柔性压片,所述止血带具有弹性。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止血结构,用于伤口的止血,所述伤口包括形成于所述客体的表面的伤孔以及由所述伤孔延伸至所述客体的体内的伤道,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结构包括一锁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客体上,并具有一锁紧本体,其内部形成有一穿设通道,且所述穿设通道还具有一出口端;一基板,其设置于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客体之间,且所述基板上还设有一通孔,其位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出口端与所述伤孔之间;以及一角度调整件,其设置在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一推顶装置,其穿设于所述锁紧本体的所述穿设通道内,并可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且所述推顶装置还具有一推顶端,所述推顶端可由所述出口端伸出,并通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通孔而紧压于所述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其中,所述角度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定位角度,以令所述推顶装置的所述推顶端始终沿着所述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可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其中,通过令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以提供所述推顶装置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快速地大幅度移动;以及通过令所述锁紧装置处于所述锁紧状态,以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的进行定位,而维持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压迫力,并提供所述推顶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锁紧装置缓慢地小幅度移动,借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推顶装置还包括一推顶本体,其上设有所述推顶端;以及一第一调节单元,其设于所述推顶本体上;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调节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穿设通道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相配合而在一适配状态与一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以及一锁紧开关,其用于在所述锁紧状态与所述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其中,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之间处于所述非适配状态,以供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当所述锁紧开关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所述推顶本体可在非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定位,或者所述推顶本体可在受力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所述推顶端紧压于所述伤孔上的所述压迫力。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推顶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为设置在所述穿设通道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处于所述适配状态时,通过令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旋转,而使所述推顶本体相对于所述锁紧本体移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还具有二连接单元,且该止血结构还包括一止血带,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二连接单元中并缠绕于所述客体上,以使所述锁紧装置固定于所述客体上,且所述止血带还具有盖合于所述伤孔上的止血单元,所述推顶装置的所述推顶端通过推顶所述止血单元,以使所述止血单元紧压于所述伤孔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止血结构借由可在锁紧状态与非锁紧状态之间切换的锁紧装置,以供推顶装置可相对于锁紧装置进行快速地大幅移动或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从而调整推顶端紧压于伤孔上的压迫力,使得推顶装置的推顶端可紧压于伤孔上而进行压迫式止血。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止血结构通过设置角度调整件,以令推顶装置的推顶端可始终沿着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伤孔上,借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止血结构可以达到针对枪伤或利器造成的伤口进行快速封堵并止血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及图1B为本申请的止血结构的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推顶装置装设于锁紧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图2的推顶装置与锁紧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A与图4B为分别显示锁紧开关处于非锁紧状态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显示角度调整件用于调整锁紧本体与基板之间的定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显示基板的连接单元的示意图;

图6B为显示借由止血带将锁紧装置11固定在客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显示止血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显示止血带与锁紧装置11的连接示意图;以及

图8A至图8D为显示柔性压片的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

1 止血结构

11 锁紧装置

110 锁紧本体

111 穿设通道

111a 入口端

111b 出口端

112 第二调节单元

113 锁紧外壳

1131 手持部

114 锁紧内壳

1141 操作部

115 穿设单元

116 基板

1161A、1161B 连接单元

117 通孔

118 角度调整件

12 推顶装置

120 推顶本体

121 推顶端

122 第一调节单元

123 操作端

13 止血带

131 止血单元

132 柔性压片

1321 凸缘

14 锁紧开关

141 第一枢接部

142 第二枢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A及图1B分别为显示本申请的止血结构1的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止血单元1用于针对伤口进行止血,尤其适用于枪支或利器对客体所造成的伤口,所述伤口包括形成在客体的表面的伤孔(未示出)。

如图所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止血结构1主要包括有止血装置11和推顶装置12。其中,锁紧装置11可固定于客体上,用于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提供切换,而推顶装置12则装设于锁紧装置11上,并具有一推顶端121(请配合参阅图3),借由推顶端121紧压在客体的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

于本申请中,推顶装置12可相对于锁紧装置11进行快速移动、缓慢移动或者定位。具体而言,当锁紧装置11处于非锁紧状态时,推顶装置12可相对于锁紧装置11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当锁紧装置11处于锁紧状态时,推顶装置12可在未受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锁紧装置11进行定位,以维持推顶端121紧压在伤孔上的压迫力;或者,当推顶装置12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相对于锁紧装置11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推顶端121紧压在伤孔上的压迫力。

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本申请的推顶装置12还包括有推顶本体120和第一调节单元122。其中,推顶端121设置在推顶本体120的一端,第一调节单元122设置在推顶本体120上。

于另一实施例中,推顶本体120上还设有一操作端123,操作端123与推顶端121分别设置在推顶本体120的相对两侧(请容后详述)。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单元122例如为设置在推顶本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使得推顶装置12呈现为螺栓状。

锁紧装置11还包括有一锁紧本体110、一第二调节单元112,以及一锁紧开关14。

其中,在锁紧本体110的内部且沿着锁紧本体110的轴向形成有一穿设通道111,且穿设通道111在锁紧本体11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还分别具有一入口端111a与一出口端111b(如图2所示)。其中,推顶本体120的推顶端121由位于锁紧本体110的顶表面的入口端111a穿过穿设通道111,并可选择性地从位于锁紧本体110的底表面的出口端111b伸出,位于推顶本体120的另一端的操作端123则外露于锁紧本体110,用于提供施加作用力,以使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移动。

第二调节单元112设置在穿设通道111上,其中,第二调节单元112可与第一调节单元122相配合而在一适配状态与一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单元112为设置在穿设通道11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以与设置在推顶本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第一调节单元122)相配合,而在适配状态与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第二调节单元112处于适配状态时,推顶本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第一调节单元122)的一部分与穿设通道11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第二调节单元112)一部分相互接触以形成螺纹适配,于此状态下,可通过令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朝一方向旋转(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朝逐渐接近伤口的方向移动,或者,可通过令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朝一相反方向旋转(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朝逐渐远离伤口的方向移动。

锁紧开关14设于锁紧本体110上,其中,当锁紧开关14处于非锁紧状态时,推顶本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穿设通道11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第二调节单元112)之间不相互契合,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第二调节单元12之间处于非适配状态,于此状态下,推顶本体120可相对于锁紧本体110进行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借以快速调整推顶端121与伤口之间的距离。而当锁紧开关14处于锁紧状态时,推顶本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第一调节单元122)的一部分与穿设通道11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第二调节单元112)一部分相互接触,使得所述接触部分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契合,亦即,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第二调节单元112处于适配状态,于此状态下,推顶本体120可在受力状态下相对于锁紧本体110进行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例如,可通过针对推顶本体120施加作用力(例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顶本体120的操作端123),以使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朝接近伤口的方向或远离伤口的方向缓慢移动,从而细微调整推顶端121紧压于伤孔上的压迫力。此外,推顶本体120还可在非受力状态下相对于锁紧本体110进行定位,亦即,当推顶本体120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推顶本体120将定位于锁紧本体110上,从而维持推顶端121紧压在伤孔上的压迫力。

请配合参阅图3、图4A及图4B,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锁紧本体110进一步包括有一锁紧外壳113与一锁紧内壳114,其中,锁紧内壳114套设在锁紧外壳113中,穿设通道111形成于锁紧内壳114的内部,于穿设通道1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调节单元112,此外,锁紧内壳114还具有贯穿其侧壁的一穿设单元115。

锁紧开关14可分别连接锁紧外壳113与锁紧内壳114。且锁紧开关14由锁紧外壳113穿过锁紧内壳114的穿设单元115而延伸至穿设通道111的内部。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锁紧开关14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分别枢接至锁紧外壳113和锁紧内壳114的第一枢接部141和第二枢接部142,使得当锁紧外壳113相对于锁紧内壳114发生转动时,锁紧开关14将随之发生连动。此外,于本实施例中,锁紧内壳114上还设有一操作部1141,可通过拨动锁紧内壳114上的操作部1141,而令锁紧内壳114相对于锁紧外壳113移动。需说明的是,操作部1141的设置位置并不以附图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部也可设置在锁紧外壳113上。

具体而言,请配合参阅图4A及图4B,其中,图4A为显示锁紧开关14处于非锁紧状态的示意图,图4B为显示锁紧开关14处于锁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当锁紧外壳113相对于锁紧内壳114处于一初始位置时,锁紧开关14处于非锁紧状态,于此状态下,锁紧开关14不会对推顶本体120产生抵顶力,使得推顶本体120的第一调节单元122与锁紧本体110的第二调节单元112之间处于非适配状态,因此,推顶本体120可相对于锁紧本体110快速地大幅度移动。可通过拨动操作部1141(例如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拨动操作部1141),使得锁紧外壳113相对于锁紧内壳114旋转而由一初始位置旋转至一锁紧位置(即由图4A的状态切换至图4B的状态),以令锁紧开关14由非锁紧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于此状态下,锁紧开关14延伸至穿设通道111的部分将针对位于穿设通道111内的推顶本体120产生一抵顶力,以使推顶本体120抵顶于锁紧本体110上,而令推顶本体120的第一调节单元122与锁紧本体110的第二调节单元112相互契合以处于适配状态,借以提供推顶本体120可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缓慢地小幅度移动或定位。

此外,亦可通过反向拨动操作部1141(例如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拨动操作部1141),以令锁紧外壳113相对于锁紧内壳114由锁紧位置旋转至初始位置,使得锁紧开关14由锁紧状态切换至非锁紧状态(即由图4B的状态切换至图4A的状态),于此状态下,锁紧开关14针对推顶本体120的抵顶力被释放,以令推顶本体120的第一调节单元122与锁紧本体110的第二调节单元112由适配状态切换至非适配状态。

请参阅图2,于另一实施例中,锁紧外壳113上还可设置手持部1131,其用于提供操作者手持而便于进行上述各种操作。于本实施例中,手持部1131例如为自锁紧外壳113的相对两侧延伸的一对翼部,然并不以此为限,其他结构形态的手持部1131亦可适用于本申请。

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于另一实施例中,锁紧装置11还包括有一基板116,其设置于锁紧本体110与客体之间,其中,在基板116上还设有一通孔117,其位于锁紧本体110的出口端111b与伤孔之间,用于提供推顶本体120的推顶端121由锁紧本体110的出口端111b伸出并穿过基板116的通孔117而紧压于客体的伤孔上。于一实施例中,基板116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且基板116具有与客体的表面相适配的一弧形面,以使基板116能够很好的贴合于客体的表面上。

再者,承上所述,本申请的止血结构1尤其适用于针对枪支或利器对客体所造成的伤口进行止血,一般而言,此类伤口除包括形成在客体的表面的伤孔之外,还包括由客体表面的伤孔延伸至客体的体内的伤道。而形成在客体的体内的伤道可能是垂直于客体的表面,亦可能是非垂直于客体的表面,有鉴于此,于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锁紧装置11还包括有一角度调整件118。

请配合参阅图2、图3、图5A及图5B,于本实施例中,在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还设有角度调整件118,其用于调整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的设置角度,以令推顶本体120的推顶端121始终沿着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伤孔上。具体而言,基板116为贴合固定于客体的表面上,而穿设通道111为沿着锁紧本体110的轴向形成在锁紧本体110的内部,角度调整件118例如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连接件,可利用角度调整件118来调整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的角度,以调整推顶装置12的推顶方向与基板116(亦即客体的表面)之间的角度,使得推顶装置12可以呈一定角度压迫于伤口上,从而达到始终沿着形成于伤道的轴向方向而紧压形成于客体的表面的伤口上(如图5A及图5B所示),以适应于实际伤口的形成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伤口的止血效果。需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角度调整件118除例如为前述的柔性连接件之外,亦可利用例如万向轴的机械结构部件予以实现,然并不以此为限,其它可用于任意调节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的定位角度的部件均可适用于本申请。

请配合参阅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于另一实施例中,基板116的相对两侧还具有两个连接单元1161A,1161B,如图6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161A,1161B分别形成在基板116的两侧,且止血结构1还可包括一止血带13,其可活动地穿设在基板116两侧的两个连接单元1161中并缠绕于客体上,从而将锁紧装置11固定于在客体上。同时,止血带13上还设有止血单元131,其用于盖合在形成于客体的表面的伤孔上,以针对伤孔进行初步止血,相应的,推顶装置12的推顶端121通过推顶止血单元131,以使止血单元131紧压于伤孔上而进行止血。

如图7A所示,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止血带13上设置有多个止血单元131,且各止血单元131可例如以等距离间隔方式设置在止血带13上,且止血带13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适应不同形态的客体的绑缚固定操作。

请配合参阅图8A至图8D,于另一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在止血单元131上可设置一柔性压片132,其中,柔性压片132上形成有凸缘1321,使得止血单元131在受到推顶端121的推顶挤压后,可以根据伤孔的具体形状进行变形,以密封地施压在伤孔上,从而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其中,当利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止血结构1进行止血操作时,可先将止血带13以缠绕方式绑缚于客体上,且令止血带13上的一个止血单元131盖合在客体表面的一伤孔上。而后将止血带13的外露的一末端穿过位于锁紧装置11的基板116的一侧的连接单元1161A(如图7B所示),并沿着图6B中所示的箭头标示方向缠绕客体之后再穿过位于基板116的另一侧的连接单元1161B,而后再例如以粘附方式将止血带13的末端与止血带13的本体进行固定连接,借以将锁紧装置11固定于客体上。

在完成锁紧装置11的固定之后,可先将锁紧开关14切换至非锁紧状态,以令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快速的大幅度移动,从而使推顶端121快速接近伤口的位置,并当推顶端121轻微压合在伤口上之后,可将锁紧开关14由非锁紧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并通过对推顶本体120的操作端123施加作用力,以令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从而细微地调整推顶端121压合在伤口上的压迫力;而后,可释放施加在操作端123上的作用力,而令推顶本体120在锁紧状态下相对于锁紧本体110定位,从而维持推顶端121紧压在伤口上的压迫力,借以针对客体上的伤口进行止血。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第二实施例的止血结构1,用于针对伤口进行止血,本实施例的伤口包括形成于客体的表面的伤孔以及由伤孔延伸至客体的体内的伤道。其中,形成在客体的体内的伤道可能是垂直于客体的表面,亦可能是非垂直于客体的表面。

本实施例的止血结构1主要包括锁紧装置11以及推顶装置12,其中,锁紧装置11固定在客体上,并具有锁紧本体110,基板116,和角度调整件118。

具体而言,锁紧本体110的内部形成有一穿设通道111,且穿设通道111还具有一出口端111b,其例如形成在锁紧本体110的底表面上。基板116设置于锁紧本体110与客体之间,且于基板116上还设有一通孔117(如图3所示),且通孔117位于锁紧本体110的出口端111b与伤孔之间。角度调整件118设置在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用于调整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的定位角度。

推顶装置12设置在锁紧本体110的穿设通道111内,并可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移动,且推顶装置12还具有一推顶端121,其可由锁紧本体110的出口端111b伸出,并通过基板116上的通孔117而紧压于伤孔上以进行压迫式止血,且于压迫式止血的过程中,可借由角度调整件118调整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的定位角度,使得推顶装置12的推顶端121可以始终沿着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伤孔上,以适应于实际伤口的形成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伤口的止血效果。其中,角度调整件118可例如为柔性连接件,亦可利用例如万向轴的机械结构部件予以实现,然并不以此为限,其它可用于任意调节锁紧本体110与基板116之间的定位角度的部件均可适用于本申请。

此外,于另一实施例中,锁紧装置11还可在一锁紧状态与一非锁紧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当锁紧装置11处于非锁紧状态时,可以提供推顶装置12相对于锁紧装置11进行快速地大幅度移动;而当锁紧装置11处于锁紧状态时,可以提供推顶装置12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于锁紧装置11的进行定位,从而维持推顶端121紧压在伤孔上的压迫力,此外,还可提供推顶装置12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锁紧装置11进行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从而细微调整推顶端121紧压于伤孔上的压迫力。

具体而言,推顶装置12还包括有推顶本体120和第一调节单元122,其中,推顶端121设置于推顶本体120的一端,此外,在推顶本体120的另一端还可设置一操作端123,其用于提供施加作用力。第一调节单元122则设置在推顶本体120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单元122为设置在推顶本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由此,本申请的推顶装置12可例如呈现为一螺栓状,然需说明的是,推顶装置12并非以附图所示的螺栓状为限。

再者,锁紧装置11还包括有第二调节单元112和锁紧开关14,其中,第二调节单元112设置于穿设通道111上,第二调节单元112可以与第一调节单元122相配合而在一适配状态与一非适配状态之间切换。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单元112为设置在穿设通道11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如图3所示),因此,当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第二调节单元112处于适配状态时,可通过令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旋转,而使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移动。锁紧开关14则设于锁紧本体110上,且当锁紧开关14处于非锁紧状态时,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第二调节单元112之间处于非适配状态,以供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快速地大幅度移动;而当锁紧开关14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调节单元122与第二调节单元112则处于适配状态,于此状态下,推顶本体120可在非受力状态下相对于锁紧本体110定位,或者可在受力状态下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缓慢地小幅度移动,以细微调整推顶端121紧压于伤孔上的压迫力。

于另一实施例中,基板116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两个连接单元1161A,1161B。且本申请的止血结构1还包括一止血带13,其中,止血带13上还具有止血单元131,可通过将止血带13缠绕于客体上,使得止血单元131盖合在伤孔上以进行初步止血,而后,令止血带13外露的一末端穿过基板116的连接单元1161A,并沿着图6B所示的箭头方向缠绕在客体上,而后再穿过基板116的连接单元1161B,并最终以例如粘附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止血带13的本体上,从而将锁紧装置11固定于客体上。接着,可通过调整推顶本体120相对于锁紧本体110的位置,使得推顶装置12的推顶端121推顶止血带13的止血单元131,以令止血单元131紧压于伤孔上而进行压迫式止血。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止血结构通过可在锁紧状态与非锁紧状态之间切换的锁紧装置,以在非锁紧状态下,提供推顶装置相对于锁紧装置快速地大幅度移动,从而快速调整推顶端与伤孔之间的位置,并在锁紧状态下,提供推顶装置相对于锁紧装置进行缓慢的小幅度移动或定位,从而细微调整推顶端紧压于伤孔上的压迫力,通过上述两种调节模式的结合,以达到快速且准确地针对伤口进行止血的技术效果。

再者,本申请的止血结构还通过设置角度调整件,以令推顶装置的推顶端可始终沿着伤道的轴向方向紧压于伤孔上,因此,尤其适用于针对枪伤或利器造成的伤口进行止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止血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7737.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61720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A61B 17/132

专利分类号:A61B17/132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第一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申请人地址: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发明人:刘辉;严新谊;张金旻;王珂男;肖亮;郭兴刚;刘福晨;董伟;邵雪晴;王剑

第一发明人:刘辉

当前权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代理人:莎日娜

代理机构:1131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止血结构论文和设计-刘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