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罚”——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心罚”——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马辉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733000

不知何时,在校园中慢慢流行起了这样一种说法——心罚,也有人称为“心灵施暴”。人们熟悉的往往是老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而对“心罚”却了解甚少,甚至有些老师有意无意中也没感觉到。我们时常会在校园里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还有的班主任为强化班级管理,给差生一点压力与警告,排座位时把差生放在教室的角落里……

所有这些说法和做法均属于“心灵施暴”或称为“心罚”。其实所谓的心罚,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毫无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其行为失控。表面上看“心罚”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体罚伤害的更多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它就像一团挥之不去、拂之不离的阴影长期滞留在孩子的心中,成为一块心病。心罚不仅会侮辱学生的人格,损害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摧残其心理健康,而且还可能导致孩子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甚至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我当时是带初三毕业班,班里有个学生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去网吧上网。后来我知道这件事后,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声训斥他:“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习这么紧张,你还有心思去上网,你是不是不想念书了?不想念就书包背上滚!”当时我也在气头上,说这些话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说完就走出教室了。第二天,这个学生没来上学,我给他打电话,可他就是不肯回来继续上学。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当我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说了让他“滚”后,他感觉特丢人,没脸来上学了。后来我和班上的任课老师一起去他家做了好几次动员工作,他才又回来上学。这件事让我内心震动极大,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伤害了师生间的感情。

教师的心罚虽然没有对学生造成明显的外部伤害,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有些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成为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对孩子“心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自尊心受到伤害。

自尊,是立人之本,是青少年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无论学生多大,他们都应当而且必须拥有那一份尊严。但在有的教师眼中,学生的自尊几乎等于零。如果教师对学生“另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羞辱,往往使他们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就会意志消沉,甚至厌学逃学。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就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要批评适度,同时还要注意场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达到批评效果,也不会伤孩子的心。

二、自信心受到打击。

经常被老师挖苦、被同学嘲笑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己真的不行,会丧失自信心。作为教师,如果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体贴地说一句“没关系,再来!相信你会成功”,那么,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慰藉,他的自信心就会在低落的情绪中重新树立。本来,让学生独自吞食挫折的伤感就是教师育人的失职了,如果教师反以恶语相向,这就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引起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对抗。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带有惩罚性质的话语,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或者产生对立情绪。经常受到老师训斥和冷嘲热讽的学生会在心理上筑起一道大坝,疏远老师和同学,对教师有戒备心理,不听从老师的教导,甚至会采取对着干的态度,反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由此看来,“心罚”与体罚往往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心罚比体罚更可怕,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批评学生也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觉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让“心罚”远离学生和校园。

标签:;  ;  ;  

“心罚”——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