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之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之培养

甄荣建

(河北唐县羊角乡上苇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3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69-01

摘要:我们数学课堂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好奇心理强,求知欲望重的特点,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只要在数学教学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有可能得到提高。注意在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品质;必要性;教学过程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主阵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上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其中就思维活动的成果而言,突出表现在其“新颖"上,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新这个方面,创新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成分的成果的智力品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注意在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下面我就从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出发,论述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面: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仅在科学推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在科研中起核心作用,在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而且它已渗透到文化文明的各个领域。因此数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繁盛的历史重任,今天的殷殷学子,是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所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的脉搏。深化数学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思维型人才,是新时期所赋予数学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教育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与发展。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意识、创造性思维精神、创造能力的人。当前的教育方针是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数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学科学的社会化,已经使得我们每个公民都是数学的“消费者”。数学不但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门技术。由于数学知识的激增,必然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停留在过去的状况下,需要进行改革,要尽量让学生学习一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掌握独立获取乃至创造数学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勇于标新立异,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也就是说通过数学学习要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心、责任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品质。这是数学科学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抓住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创造性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富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

二、数学教学过程注要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认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

(三)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

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作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经常性的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做到“兼权熟计”。这里,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的依靠定义、定理,而是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就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著作)作者: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论文)作者:王秀玲《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标签:;  ;  ;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之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