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1](2020)在《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文中认为档案与记忆共生相长,恒久绵长。“社会记忆”现已成为学界共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域。社会记忆再生产属于一种普遍性社会现象,档案领域为其重要领域和典型场域。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近几年档案学界出现的新课题,以探索档案记忆再生产内在机制、参与社会再生产发展规律为问题导向。本文引入档案记忆再生产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汲取档案学、信息科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营养,综合运用档案记忆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媒介传播理论等,从档案、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出发,深入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内涵实质、运作过程与作用机理,从学理上就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抽象与分析,并以变革中的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与分析语境,探讨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转型发展与推进机制。本研究采用“档案记忆再生产”这一新范畴统摄多方面的档案实践,进一步提炼其概念、要素、结构、性质、功能、运行机理等,初步构建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档案记忆表现为从中介切入的“刻写”的社会记忆形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是行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融文本形式、内容、意义再生产于一体,经由生成、加工到消费的往复更新过程,实现档案记忆的累积、更新、展演、传播与共享。作为一项典型的记忆实践活动,档案记忆再生产以记忆传承、社会治理、文化认同三大社会功能的发挥,作用于整体社会记忆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再生产。借鉴文件连续体模式,本文构建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参与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太极图”式运行机理模型,将既往受忽视的媒体要素纳入其中,从档案记忆社会化、社会记忆档案化两个维度突出加工性和往复更新性。结合实践考察,本研究探析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情境变化。档案记忆再生产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时空,从古至今呈现出由封闭、分散、单一走向开放、系统、多元的演变轨迹。档案记忆再生产受档案记忆系统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等外部因素,以及档案记忆再生产主体、档案记忆制度、档案记忆资源等内部因素。步入快速演进的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度嵌入社会结构,社会转型、国家治理、文化消费、媒体融合等社会情境的变化共同推动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发展。聚焦具体环节,本文深入解析档案记忆再生产在生成、加工、消费三方面的变化。档案记忆生成环境从传统、单一、单向度转向电子环境、竞争记忆场域和交互语境;生成主体从官方、精英走向民间、大众;生成对象从传统形态记忆转向数字记忆,并扩展到新媒体档案记忆、个体档案记忆。档案记忆加工目的趋向意义再生产,从注重史学研究到追求共享记忆;加工形态由文本到可视化,并以空间记忆和影像记忆为代表;加工方式转向数字化、叙事化、创意化、融合化。档案记忆消费主体由传统用户到数字消费者;消费对象从内容到注重情感、认同、价值等的意义消费,并成为档案记忆资本化消费的主要内容;消费方式转向数字化、个性化、品牌化、休闲化,消费途径趋向在线获取。本研究提炼概括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的总体特征,探究这一转型对整体社会记忆建构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实践推进机制。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在路径、取向、内容、方式、范围五方面,由单向性、生产性、凝固性、单一性、区域性转向多元化、消费性、流动化、融合化、全球化。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对整体社会记忆建构将产生多重影响,包括数字记忆迈向智能、媒体记忆加速融合、共享记忆趋向反思、社会记忆竞争加剧、社会记忆遗忘凸显。档案部门可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主旨、主体、客体、中介、关系等维度,实施价值引导、协同参与、消费者培育、多维叙事、媒体融合和伦理约束等六大机制,提升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能级,促进社会记忆及整个社会再生产。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蕴涵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深度关切。当下媒体融合浪潮方兴未艾,对档案领域将持续产生重大影响。媒体不仅作为记忆中介,更作为重要的记忆机制作用于档案记忆再生产。本文将档案和档案工作视作一种社会建制,统摄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论域,对新媒体时代档案实践活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从理论层面进行抽象与建构,在丰富档案记忆理论研究的同时,对新媒体时代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刘国能[2](2012)在《新中国档案事业大事纪略(1949200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共同签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责成所有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和在国民党各级政府中供职的大小官员,"在人民政府接管以前,均须照旧供职,并负责保护资财、机器、图表、帐册、档案等,听候清点和接管。保护有功者奖,怠工破坏者罚。"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材料科继续保管党中央的档案。收集革命历史档案文件和旧政权档案。
杨冬权[3](2010)在《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12月18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总结2009年全国档案工作,部署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开拓进取,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推动全国档案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昨天,会议代表们参观考察了山东省档案馆、济南市的民营
仲禾[4](2001)在《各地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文中研究指明
本刊评论员[5](2001)在《把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发出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以来,全国档案系统迅速掀起了向崔新一同志学习的热潮。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紧紧抓住这次学习活动的契机,不能仅仅满足于文件读过了,先进事迹学过了,要紧密联系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实际,联系档案工作者的思想实际,扎扎实实地把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向崔新一同志学习,就要牢记党的宗
哈尔滨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档案室[6](2001)在《学习崔新一同志的事迹促进两级法院档案工作再创佳绩》文中研究指明 最近,黑龙江省高院办公室转发了黑龙江省档案局转发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通知,哈铁中院院长、党组书记徐永森同志在文件上批示:"请样华(中院办公室主管档案工作的副主任)阅,并组织档案室同志学习崔新一同志的事迹,促进我们两级法院的档案工作再创佳绩。"穆祥华同志阅后立即组织中院档案室的同志认真学习、讨论崔新一同志的事迹,并要求档案室通知所属基层法院档案员认真学习崔新一同志的事迹,对照先进找差距,把各自的学习体会电话报告中院档案室,两级法院立即开展了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
徐州市档案局[7](2001)在《扎扎实实学习 崔新一同志的崇高精神》文中认为
施柏寅[8](2001)在《省档案局开展学习崔新一先进事迹活动》文中研究指明
陈南玲,石路,王忠敏,曹始华[9](2001)在《当代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文中研究表明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档案科科长崔新一同志,是当代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就学习崔新一同志作了重要指示。根据王刚同志的指示精神,北京市档案局向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转发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的通知(京档局字2000116号)。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的活动,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创首都档案事业新局面。为配合这一活动的开展,本刊摘发了崔新一同志的部分先进事迹,供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宣传、学习。
李朝晖[10](2001)在《学习崔新一 终生献兰台》文中指出 在新世纪开局之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号召全国档案系统,向优秀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崔新一同志学习。我们省档案局(馆),积极响应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号召,掀起了向崔新一同志学习的热潮。在新的世纪新的年代,我们档案工作面临着艰巨而光荣的工作任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崔新一,对推进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对全面落实档案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
1.2.1 主要概念 |
1.2.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社会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1.1 国外社会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1.2 国内社会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2 数字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2.1 国外数字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2.2 国内数字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3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3.1 国外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3.2 国内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理论阐释 |
3.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内涵 |
3.1.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双重维度 |
3.1.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表现 |
3.1.3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比较分析 |
3.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结构 |
3.2.1 档案记忆再生产之形式、内容与意义 |
3.2.2 档案记忆再生产之主体、客体与关系 |
3.2.3 档案记忆再生产之生成、加工与消费 |
3.3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性质与功能 |
3.3.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性质 |
3.3.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社会功能 |
3.4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运行机理 |
3.4.1 文件连续体模式的启示 |
3.4.2“太极图”式运行机理模型构建 |
3.4.3“太极图”式运行机理模型内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历史演变与转型情境 |
4.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历史演变 |
4.1.1 古代档案记忆再生产 |
4.1.2 近代档案记忆再生产 |
4.1.3 现代档案记忆再生产 |
4.1.4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演变轨迹 |
4.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影响因素 |
4.2.1 档案记忆系统外部环境因素 |
4.2.2 档案记忆系统内部构成因素 |
4.2.3 档案记忆再生产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
4.3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社会情境 |
4.3.1 新媒体时代社会转型的发展 |
4.3.2 新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的转变 |
4.3.3 新媒体时代文化消费的兴起 |
4.3.4 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变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之生成转型 |
5.1 档案记忆生成与社会记忆再生产 |
5.1.1 档案记忆生成的内容与方式 |
5.1.2 档案记忆生成的记忆再生产性质 |
5.1.3 档案记忆生成的记忆再生产功能 |
5.2 档案记忆生成环境的转变 |
5.2.1 从传统环境到电子环境 |
5.2.2 从单一场域到竞争记忆场域 |
5.2.3 从单向语境到交互语境 |
5.3 档案记忆生成主体的转变 |
5.3.1 从官方走向民间 |
5.3.2 从精英走向大众 |
5.4 档案记忆生成对象的转变 |
5.4.1 从传统记忆到数字记忆 |
5.4.2 新媒体档案记忆的兴起 |
5.4.3 个体档案记忆的显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之加工转型 |
6.1 档案记忆加工与社会记忆再生产 |
6.1.1 档案记忆加工的内容与类型 |
6.1.2 档案记忆加工的记忆再生产性质 |
6.1.3 档案记忆加工的记忆再生产功能 |
6.2 档案记忆加工目的的转变 |
6.2.1 传统史学研究的记忆转向 |
6.2.2 从公共记忆到共享记忆 |
6.3 档案记忆加工主体的转变 |
6.3.1 档案记忆加工主体的社会化 |
6.3.2 档案记忆加工主体的协同化 |
6.4 档案记忆加工形态的转变 |
6.4.1 档案记忆加工的视觉化转向 |
6.4.2 档案记忆加工之影像生产 |
6.4.3 档案记忆加工之空间生产 |
6.5 档案记忆加工方式的转变 |
6.5.1 档案记忆加工的数字化 |
6.5.2 档案记忆加工的叙事化 |
6.5.3 档案记忆加工的创意化 |
6.5.4 档案记忆加工的融合化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之消费转型 |
7.1 档案记忆消费与社会记忆再生产 |
7.1.1 档案记忆消费的过程与特点 |
7.1.2 档案记忆消费的记忆再生产性质 |
7.1.3 档案记忆消费的记忆再生产功能 |
7.2 档案记忆消费主体的转变 |
7.2.1 从传统档案用户到数字消费者 |
7.2.2 档案记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融合 |
7.3 档案记忆消费对象的转变 |
7.3.1 从档案记忆资源到记忆资本 |
7.3.2 档案记忆资本化消费的新动向 |
7.3.3 档案记忆资本化消费的边界 |
7.4 档案记忆消费方式与途径的转变 |
7.4.1 档案记忆的数字化消费成为基本方式 |
7.4.2 档案记忆的个性化消费成为重要方式 |
7.4.3 档案记忆的品牌化消费成为优选方式 |
7.4.4 档案记忆的休闲化消费成为新兴方式 |
7.4.5 档案记忆的在线消费成为主要途径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转型影响与推进机制 |
8.1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的总体特征 |
8.1.1 档案记忆再生产路径:单向性转向多元化 |
8.1.2 档案记忆再生产取向:生产性转向消费性 |
8.1.3 档案记忆再生产内容:凝固性转向流动化 |
8.1.4 档案记忆再生产方式:单一性转向融合化 |
8.1.5 档案记忆再生产范围:区域性转向全球化 |
8.2 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对社会记忆建构的影响 |
8.2.1 数字记忆迈向智能 |
8.2.2 媒体记忆加速融合 |
8.2.3 共享记忆趋向理解 |
8.2.4 社会记忆竞争加剧 |
8.2.5 记忆遗忘冲突凸显 |
8.3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的推进机制 |
8.3.1 面向主旨的价值引导机制 |
8.3.2 面向生成、加工主体的协同参与机制 |
8.3.3 面向消费主体的消费者培育机制 |
8.3.4 面向客体的多维叙事机制 |
8.3.5 面向方式的媒体融合机制 |
8.3.6 面向关系的伦理约束机制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语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3)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 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
二、2009年全国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
(一) 档案工作继续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 |
(二) 档案服务工作成效显着 |
1. 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
2.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
3.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服务。 |
(三) 各项业务建设均衡发展 |
1. 档案资源建设采取新举措。 |
2. 档案馆工作面貌发生新变化。 |
3. 机关档案工作迈出新步伐。 |
4. 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
5. 档案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
6. 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特点。 |
7. 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果。 |
三、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
(一) 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
(二)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
(三) 统筹相关业务工作 |
(四) 强化干部队伍素质 |
(五) 精心规划好“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蓝图 |
四、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D]. 张燕. 上海大学, 2020(02)
- [2]新中国档案事业大事纪略(19492009年)[J]. 刘国能. 档案与建设, 2012(S1)
- [3]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 杨冬权. 中国档案, 2010(01)
- [4]各地开展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J]. 仲禾. 中国档案, 2001(06)
- [5]把向崔新一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J]. 本刊评论员. 兰台内外, 2001(02)
- [6]学习崔新一同志的事迹促进两级法院档案工作再创佳绩[J]. 哈尔滨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档案室. 黑龙江档案, 2001(02)
- [7]扎扎实实学习 崔新一同志的崇高精神[J]. 徐州市档案局. 档案与建设, 2001(02)
- [8]省档案局开展学习崔新一先进事迹活动[J]. 施柏寅. 档案与建设, 2001(02)
- [9]当代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J]. 陈南玲,石路,王忠敏,曹始华. 北京档案, 2001(02)
- [10]学习崔新一 终生献兰台[J]. 李朝晖. 兰台内外,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