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沉陷论文_杨正清,刘振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开采沉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表,测量,激光,法线,垂线,理论,工作面。

开采沉陷论文文献综述

杨正清,刘振宇[1](2019)在《基于GIS的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的总体架构,根据空间数据的类型特点,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系统数据库,通过ArcSDE对数据高效管理,借助ArcGIS Engine组件式编程技术和C#语言,实现了基于概率积分法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的可视化表达,并对沉陷区域进行了叁维水淹模拟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11期)

王伟,宋承运,沈强[2](2019)在《基于Arcgis的开采沉陷区水下地形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无人船在复杂地形中测量数据最优空间插值方法,基于Arcgis软件的3D Analyst功能,采用不同的空间插值法建立水下叁维地形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其中,反距离权重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132 4m,平均误差为0.041 2m,绝对值最大误差为2.233 5m,精度结果优于克里金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法和自然邻域法,在沉陷区复杂地形环境下建立叁维模型精度最高。通过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显示参数P为3时反距离权重法精度最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纪成,张红霞,白泽朝,王淑晴[3](2019)在《融合D-InSAR与PS-InSAR的神东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神东矿区地表变形区域多、分布范围广等问题,采用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对矿区地表变形区进行了大范围筛查,同时结合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监测地表变形区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合2016年10月—2017年6月获取的神东矿区北部鄂尔多斯地区21景Sentinel-1影像,采用D-InSAR技术进行处理,获取矿区地表变形信息,揭示矿区地表变形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利用差分干涉图共解译出了35处较为明显的地表变形区域,结合PS-InSAR技术获取的变形图,通过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认为造成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为露天矿开采造成的边坡失稳和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此外,通过D-InSAR技术监测到的变形区与实地调查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采用该技术进行矿区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0期)

姜岳,R.MISA,李鹏宇,袁鑫,A.Sroka[4](2019)在《矿山开采沉陷理论发展历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开采沉陷研究起源及主要研究成果,阐述了克诺特影响函数法、李特维尼申的随机介质理论与概率积分法的历史渊源。指出克诺特影响函数法(1951年)是根据实测资料提出的;随机介质理论(1954年)是利用随机游动模型,将概率关系模型泰勒级数展开到二阶项,求解偏微分方程得出下沉概率;概率积分法(1965年)是采用了李特维尼申应用随机统计方法研究岩层移动的观点,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关系式的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得出概率密度函数。3种地表下沉预计方法原理相互独立,但叁者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即地表下沉影响函数均服从正态分布。3种预计方法都是对地表下沉现象进行描述,均无法解释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机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目前还没有一种预计模型可以对每个沉陷问题做出完全正确的预计,需要应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对沉陷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将经典预计理论与现代数学及力学理论相融合,建立更加科学实用的预计模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0期)

金卓,张自宾,陈朋[5](2019)在《基于点云特征线提取的开采沉陷区建筑物倾斜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开采的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农田及村庄等地区,部分村庄的建筑物分布比较密集,且观测条件较差,无法采用传统全站仪坐标法进行倾斜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密度、高精度、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叁维空间坐标等优点。在分析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anSAC算法拟合平面提取建筑物特征线的方法。该方法利用RanSAC算法对k邻域点集进行平面拟合,根据点集中属于最佳平面模型的比率进行特征点判断与提取。研究表明:相对于基于点云曲率的特征线提取方法,所提方法可提取出清晰完整的特征线,在保留细部特征的基础上,具有受噪声影响小的特点。通过将提取的倾斜值与全站仪坐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反映出所提方法的倾斜差均小于允许倾斜值的1/10,满足建筑物倾斜测量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0期)

胡青峰,刘文锴,马唐敬,耿浩然[6](2019)在《基于静态GNSS双基线的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区地表开采沉陷进行高精度监测是现阶段山区地表开采沉陷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当前常用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GNSS静态测量模式仍是当前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地表开采沉陷监测网型特殊,采用传统GNSS静态监测方法需要的控制点多,极大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基于CORS测量原理,提出了静态GNSS双基线测量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以某矿22618工作面地表控制点和部分监测点的其中4期监测数据为例,分析了采用静态GNSS双基线法监测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的误差,结果显示,控制点和所选监测点解算的高程中误差最大为4.4 mm,通过对比分析控制点各期高程的高差互差,可知误差均未超过3 mm,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矿22618工作面采用所提方法进行了地表开采沉陷监测,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开采沉陷的部分角量参数。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0期)

田迎斌[7](2019)在《基于CAD平台的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大多数煤矿开采沉陷预计软件需要与CAD软件结合使用的现状,提出了开采沉陷预计数据存储、数据获取、数据组织和工程文件创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运用CAD的Autolisp及VBA二次开发语言,研发了基于CAD平台的开采沉陷预计系统,使开采沉陷预计工作完全在CAD平台上操作和运行。详细分析了预计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展示了开采沉陷预计流程,并对该系统的工作面预计参数属性扩展、等值线绘制和带属性离散点参照块创建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该系统在基础数据获取、数据组织、数据库建立和工程文件创建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集成化、自动化和便捷化,有效解决了不同工程数据之间无法快速联合运算的问题;同时,该系统绘制各类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线、绘制移动变形曲线等辅助功能为"叁下"采煤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0期)

李星亮[8](2019)在《煤矿开采沉陷灾害及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开采必然引起地表沉陷,导致地表塌陷坑、地裂缝、山体滑坡、岩爆、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覆岩主关键层的运动控制着开采沉陷的动态发育过程,控制开采沉陷灾害的关键是确保开采过程中覆岩主关键层不发生破断;引起开采沉陷灾害的根源是岩层运动的不均衡性引起的应力集中,减小应力集中程度可有效控制开采沉陷灾害;采用控制性开采方法和优化工作面开采布局是控制开采沉陷灾害的根本性措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8期)

芦家欣,汤伏全,赵军仪,闫照存[9](2019)在《黄土矿区开采沉陷与地表损害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及其过渡地带是中国主要产煤基地,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且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大范围地下采煤已导致严重的地表沉陷与损害,其规律与中东部平原矿区明显不同。多年来,针对黄土矿区开采沉陷与地表损害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基于笔者及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黄土矿区地表移动、开采裂缝与台阶、黄土层附加变形、斜坡滑移与滑坡、环境退化与损伤的基本特征;揭示黄土矿区开采沉陷中的土岩互馈影响、土体单元体积变形、失水固结变形、湿陷变形、山坡滑移、滑坡、裂缝、环境损伤的机理;介绍黄土矿区开采沉陷与变形的预计模型及其适用性;阐述卫星定位测量、激光雷达扫描、重力异常测量、多源遥感分析等测绘技术在开采沉陷与损害监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其技术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黄土矿区开采沉陷的细观破坏特征及微观变形机理、黄土山区多工作面开采沉陷预计、老采空区地表稳定性、采煤沉陷与环境损伤的时空效应等方面,展望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供学术界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晋玉[10](2019)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所测数据的处理流程,以某矿区开采地表沉降为例,对沉陷区进行了叁维激光扫描,采集同时期的11组水准测量数据作为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叁维激光扫描所还原的地表沉降信息与反映出的地表沉降趋势,和实际情况相符。另外还分析了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表沉降监测中存在的数据精度不够的问题和产生误差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可为叁维激光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开采沉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无人船在复杂地形中测量数据最优空间插值方法,基于Arcgis软件的3D Analyst功能,采用不同的空间插值法建立水下叁维地形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其中,反距离权重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132 4m,平均误差为0.041 2m,绝对值最大误差为2.233 5m,精度结果优于克里金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法和自然邻域法,在沉陷区复杂地形环境下建立叁维模型精度最高。通过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显示参数P为3时反距离权重法精度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采沉陷论文参考文献

[1].杨正清,刘振宇.基于GIS的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程勘察.2019

[2].王伟,宋承运,沈强.基于Arcgis的开采沉陷区水下地形空间插值方法分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

[3].魏纪成,张红霞,白泽朝,王淑晴.融合D-InSAR与PS-InSAR的神东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J].金属矿山.2019

[4].姜岳,R.MISA,李鹏宇,袁鑫,A.Sroka.矿山开采沉陷理论发展历程综述[J].金属矿山.2019

[5].金卓,张自宾,陈朋.基于点云特征线提取的开采沉陷区建筑物倾斜测量[J].金属矿山.2019

[6].胡青峰,刘文锴,马唐敬,耿浩然.基于静态GNSS双基线的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方法[J].金属矿山.2019

[7].田迎斌.基于CAD平台的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系统研发[J].金属矿山.2019

[8].李星亮.煤矿开采沉陷灾害及控制措施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9].芦家欣,汤伏全,赵军仪,闫照存.黄土矿区开采沉陷与地表损害研究述评[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10].刘晋玉.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9

论文知识图

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参数管理窗口Fig.3....研究区导水裂隙带发育地表破坏地下水...漳村矿3个满足时间条件的典型工作面常村矿井上下对照图及S1-1工作面沉陷...深厚比大且充分采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研究技术路线图

标签:;  ;  ;  ;  ;  ;  ;  

开采沉陷论文_杨正清,刘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