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能隙论文-姚杰,赵爱迪,王兵

和能隙论文-姚杰,赵爱迪,王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能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墨烯

和能隙论文文献综述

姚杰,赵爱迪,王兵[1](2019)在《二维拓扑材料的新进展——纯平锡烯中存在大的拓扑能隙》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得益于拓扑物理理论和二维材料制备的迅速发展,以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为代表的二维拓扑材料的研究受到热切关注~([1, 2])。早在2005年前后,理论表明在二维材料体系如石墨烯~([3])和HgTe量子阱体系~([4])中由于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而存在拓扑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然而石墨烯中的碳是轻元素,自旋轨道作用非常微弱,所以其拓扑(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9年05期)

何文浩[2](2019)在《蓝磷基二维类石墨烯异质结构的能隙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墨烯为主的二维材料,凭借自身优异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性能以及仅仅数个原子层厚度的尺寸优势引起各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关注。除了石墨烯以外,如蓝磷烯、黑磷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碳化硅等自身都具有与叁维块体材料完全迥异且突出的优点。同时,在诸多二维材料的研究当中,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可谓独树一帜。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因其晶体结构上的独特性(即由两种结构相似却性质略有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故它的组成方式多种多样,所带来的性质也能有效的弥补原本二维材料的不足。基于以上优点,进一步加深对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以应变对蓝磷基类石墨烯二维异质结构的调控研究为主线,详细讨论了BP/SiC与BP/XT_2(X=Mo,W;T=S,Se)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以达到改善电学性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等目的。首先,就BP/SiC异质结构来说,根据其晶格参数适当调整单层BP与单层SiC的超晶胞大小,构建了晶格失配度为2.5%的BP/SiC异质结构。经过研究发现,应变可调控BP/SiC异质结构的带隙值,并当应变为-10%、+10%与+12%时,异质结构发生间接-直接带隙的转变,此时的带隙值分别为0.765 eV、0.859 eV以及0.441 eV。同时,BP/SiC异质结构具有较大的平面平均静电势,证明该异质结构界面处电子与空穴容易分离。其次,对于BP/XT_2异质结构来说,应变能有效的调控异质结构的带隙,使其保持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此外,当应变处于-2%与-4%条件下时,BP/MoSe_2,BP/WS_2及BP/WSe_2异质结构展现了间接-直接带隙的转变。并且,BP/WT_2(T=S,Se)异质结构均为II型异质结构,这有助于将它们用作光催化剂材料。BP/MoS_2异质结构在外加应变影响下会发生半导体类型的转变(由I型转变为II型)。结果证明,应变可以对BP/SiC与BP/XT_2(X=Mo,W;T=S,Se)异质结构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其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0)

王红岩,许妍[3](2019)在《CFL色超导能隙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MFT)描述强子物质,用MIT口袋模型描述色味锁闭(CFL)色超导夸克物质,用GL85,GL1和NL3参数组考察CFL色超导能隙(Δ)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Δ的增加,混合星的最大质量和半径分布在3个区域,强子星区(Δ<76MeV)、中间相变过渡区域(76 MeV≤Δ<160 MeV)与CFL色超导夸克星区(160MeV≤Δ≤200MeV);随着Δ的增加,混合星内强子-CFL夸克相变的相变密度变小,相变区域变窄,状态方程(EOS)先变软后变硬,星体的最大质量先减小后增加;GL85和GL1参数组研究CFL色超导能隙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规律一致;NL3参数组在较小能隙(Δ<30MeV)可获得PSR J1614-2230中子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郭续更,冯松燕[4](2019)在《叁种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单叁态能隙差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两个实验报道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分子(DPO-TXO2和DDMA-TXO2),通过改变供体基团,理论设计出一种新分子DPPA-TXO2.采用半经典的Marcus理论表达式,以及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改变这叁个分子供体单元对其TADF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叁个分子的单叁态能隙差都极小,仅为0.01或0.02 eV,这确保了从叁重态到单重态的反系间窜跃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理论预测的DPO-TXO2分子的反系间窜跃速率为5.67×10~5 s~(-1),跟实验测量值(1.04×10~6 s~(-1))非常吻合,并能够与其辐射失活速率(2.79×10~5 s~(-1))竞争.值得注意的是,新设计的DPPA-TXO2分子的反系间窜跃速率也达到了10~3数量级,是一个潜在的TADF发光体.(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陈红霞[5](2019)在《单层金属卤化物CoX_2(X=Cl、Br、I)可调能隙和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的研究了二维单层金属卤化物CoX_2(X=Cl,Br,I)的结构稳定性、电子性质和磁性质.叁种卤化物的束缚能分别是9.01、8.04和6.95 eV,表明Co原子和卤素原子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叁种材料的能带结构都显示了间接带隙半导体特性.叁种材料的总磁矩都是3 μ_B,主要来源于Co原子的磁矩.为了实现对材料物性的调控,我们考虑了双轴应变.发现压缩应变不仅可以显着增强铁磁态的稳定性,还可以实现体系从间接带隙半导体向直接带隙半导体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金荣超[6](2019)在《双金属纳米团簇内核的调控及对光学/电化学能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原子精确的金属纳米团簇引起广泛关注,对其结构的调控也成为研究热点~(1–10)。金属纳米团簇结构的调控至少可从叁个方面入手:团簇整体结构、团簇局部结构、团簇在晶体中的排列结构。着眼于团簇的组成不变而改变结构,可获得金属纳米团簇的构造同分异构体~1;着眼于团簇在晶体中的排列结构调控,近来一种新的最密排列方式6HLH排列被发现~2。由于金属纳米团簇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青,汪旻祥,刘通,穆青隔,任治安[7](2018)在《准一维Cr基超导体RbCr_3As_3的超导能隙》一文中研究指出RbCr_3As_3是具有[(Cr_3As_3)~-]∞线性链的准一维超导体,超导转变温度约为6.6 K.对RbCr3As_3单晶进行了电输运和极低温热输运性质的研究.低温下,拟合了RbCr_3As_3正常态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其满足费米液体行为.通过拟合超导转变温度随磁场的关系,得到RbCr_3As_3单晶的上临界场约为25.6 T.对RbCr3_As_3进行了零场下的极低温热导率测量,得到其剩余线性项为7.5μW·K~(-2)·cm~(-1),占正常态热导率值的24%.测量不同磁场FRbCr_3As_3的热导率,发现与单带s波超导体相比较,RbCr_3As_3剩余线性项随磁场增加相对较快.这些结果表明RbCr_3As_3单晶很可能是有节点的非常规超导体.(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龚楠,曹献文,孙成林,房文汇,苑举辉[8](2018)在《外场对π电子能隙调制C=C,C—C伸缩振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振拉曼光谱是研究线性多烯分子的主要分子光谱技术。该技术完美地表征了π电子能隙对C=C,C—C伸缩振动的调制规律。这种调制是通过电子-声子耦合完成的。改变外界环境,能隙调制作用将受到影响。测量了溶剂中β-胡萝卜素分子在温度、压力、溶剂效应、相变等不同环境影响下的吸收光谱、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不同外场对π电子能隙调制C=C,C—C伸缩振动的影响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在外场影响下,体系的能量降低,π电子能隙(π—π*)减小会使调制增强。即电子-声子耦合增强,使拉曼强度增加,谱线红移。对理解共振拉曼物理过程,认识线性多烯分子的结构,性能有重要意义,对研制优质光电器件也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8期)

王耀伟[9](2018)在《AA堆迭双层石墨烯模型能隙解的数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AA堆迭双层石墨烯(AA-BLG)模型在零温度和有限温度两种情形下能隙解的适定性问题.针对零温度无掺杂的AA-BLG模型,应用上下解方法,得出能隙解的存在唯一性;针对有限温度的AA-BLG模型,利用隐函数定理分别在有掺杂和无掺杂的条件下对能隙解存在唯一性进行分析,得到局部解的存在唯一性,并分析了能隙解与温度、掺杂量的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述春[10](2018)在《铜氧化物超导欠掺杂到过掺杂区域的费米速度能和能隙速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超导材料尤其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以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为代表的高温超导材料因为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而拥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而且高温超导材料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虽然对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超导机理还没有完全了解,但是这类材料已经被证实与常规超导材料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超导材料的超导机制是电-声相互作用,而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是电子-电子间强关联效应导致的。因此如何处理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中的强电子关联效应是研究这类材料的突破口。本文利用可以较好处理电子之间强关联效应的Gutzwiller近似理论,得到重整化的哈伯德模型,考虑到杂质掺杂效应,对铜氧化物超导体中从欠掺杂到过掺杂区域的费米速度和能隙速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超导体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典型结构和相图,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超导材料特别是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目前铜氧化物超导材料研究遇到的一些问题。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首先介绍了可以有效描述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中低温物理过程的单带Hubbard模型和叁带Hubbard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目前广泛采用的t-J-U模型。接下来详细介绍并推导了可以有效处理电子之间强关联效应的Gutzwiller近似,而利用Gutzwiller平均场近似理论,我们得到了重整化的哈密顿量,从重整化的哈密顿量出发,我们可以研究铜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各种反常物理性质。在论文的第叁部分,我们通过考虑赝能隙的影响,研究了铜氧化物超导体中从欠掺杂区域到过掺杂区域的费米速度和能隙速度随掺杂的变化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费米速度随掺杂浓度几乎成线性变化,并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能隙速度_2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重过掺杂区域降为零。并研究了掺杂的准粒子速度和能隙速度之比?_2随掺杂浓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_2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解释了?_2在重过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迅速增加的现象。(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6)

和能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石墨烯为主的二维材料,凭借自身优异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性能以及仅仅数个原子层厚度的尺寸优势引起各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关注。除了石墨烯以外,如蓝磷烯、黑磷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碳化硅等自身都具有与叁维块体材料完全迥异且突出的优点。同时,在诸多二维材料的研究当中,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可谓独树一帜。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因其晶体结构上的独特性(即由两种结构相似却性质略有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故它的组成方式多种多样,所带来的性质也能有效的弥补原本二维材料的不足。基于以上优点,进一步加深对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以应变对蓝磷基类石墨烯二维异质结构的调控研究为主线,详细讨论了BP/SiC与BP/XT_2(X=Mo,W;T=S,Se)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以达到改善电学性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等目的。首先,就BP/SiC异质结构来说,根据其晶格参数适当调整单层BP与单层SiC的超晶胞大小,构建了晶格失配度为2.5%的BP/SiC异质结构。经过研究发现,应变可调控BP/SiC异质结构的带隙值,并当应变为-10%、+10%与+12%时,异质结构发生间接-直接带隙的转变,此时的带隙值分别为0.765 eV、0.859 eV以及0.441 eV。同时,BP/SiC异质结构具有较大的平面平均静电势,证明该异质结构界面处电子与空穴容易分离。其次,对于BP/XT_2异质结构来说,应变能有效的调控异质结构的带隙,使其保持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此外,当应变处于-2%与-4%条件下时,BP/MoSe_2,BP/WS_2及BP/WSe_2异质结构展现了间接-直接带隙的转变。并且,BP/WT_2(T=S,Se)异质结构均为II型异质结构,这有助于将它们用作光催化剂材料。BP/MoS_2异质结构在外加应变影响下会发生半导体类型的转变(由I型转变为II型)。结果证明,应变可以对BP/SiC与BP/XT_2(X=Mo,W;T=S,Se)异质结构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其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能隙论文参考文献

[1].姚杰,赵爱迪,王兵.二维拓扑材料的新进展——纯平锡烯中存在大的拓扑能隙[J].物理.2019

[2].何文浩.蓝磷基二维类石墨烯异质结构的能隙调控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王红岩,许妍.CFL色超导能隙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4].郭续更,冯松燕.叁种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单叁态能隙差的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2019

[5].陈红霞.单层金属卤化物CoX_2(X=Cl、Br、I)可调能隙和磁性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6].金荣超.双金属纳米团簇内核的调控及对光学/电化学能隙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19

[7].李青,汪旻祥,刘通,穆青隔,任治安.准一维Cr基超导体RbCr_3As_3的超导能隙[J].物理学报.2018

[8].龚楠,曹献文,孙成林,房文汇,苑举辉.外场对π电子能隙调制C=C,C—C伸缩振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9].王耀伟.AA堆迭双层石墨烯模型能隙解的数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8

[10].刘述春.铜氧化物超导欠掺杂到过掺杂区域的费米速度能和能隙速度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

标签:;  

和能隙论文-姚杰,赵爱迪,王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