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吸收利用论文_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素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氮肥,利用率,产量,增效剂,双季稻,荚果。

氮素吸收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1](2019)在《不同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集粮、经、饲于一体的优势作物,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众多研究表明,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增产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其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玉米植株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群体充分发挥产量潜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其当前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远低于发达国家75000—90000株/hm~2的密植水平,成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时,该区域也存在常年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利用效率低,氮素淋失造成的农田水体污染等问题。因此,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对于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取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氮肥减施为主区,设置4个水平:N1不施氮,N2 135 kg/hm~2,N3 180 kg/hm~2,N4正常施氮225kg/hm~2;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个水平:D1 60000株/hm~2,D2 67500株/hm~2,D3 75000株/hm~2。研究夏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吸收利用特征等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减施的响应。【结果与分析】密植在增产的同时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6.65%-17.33%;氮肥减施也显着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遂平和临颍点夏玉米在67500株/hm~2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20%即180 kg/hm~2可获得高产兼具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而在高密植75000株/hm~2条件下,根据地力水平适宜采取正常(225kg/hm~2)到减施20%(180kg/hm~2)的施氮量范围。此外,密植和氮肥减施也显着影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及氮素转运和利用,且吐丝期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密植有利于提高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植株氮素积累,提高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但对氮素转运效率和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利;减施氮肥降低了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但增加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结论】在180 kg/hm~2到22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选用耐密品种进行合理密植有利于实现夏玉米节本增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敏欣,马跃,刘杰,孙鹰翔,李军[2](2019)在《海藻酸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海藻酸为钾肥增效剂,通过不结球白菜盆栽试验验证了海藻酸添加量(0~5%)对钾肥的影响,为海藻酸增效钾肥的配方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与普通氯化钾相比,当海藻酸增效剂添加量为0%~3.8%时,海藻酸增效钾肥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提高2.12%~14.5 9%,钾肥利用率提高5.76%~15.37%;不结球白菜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3.08%~27.66%、7.80%~27.36%和11.90%~29.67%。试验还发现添加适量的海藻酸增效剂在氯化钾中具有良好的增效效果,可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促进养分吸收及根系生长,且随着增效剂添加量的增加,不结球白菜产量、钾肥利用率及根系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增效剂添加量为0.8%~1.2%时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9年10期)

龙致炜,宋广鹏,张军,孔佑平,陈长青[3](2019)在《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施氮量与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于2014—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进行研究,选取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以后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不同的氮素水平,分别为150、225、37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品种和氮肥施用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显着影响。随施氮量增加,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递增趋势;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2000s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1960s和1980s的品种,主要归因于冬小麦氮素养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均匀稳定,以及灌浆速率下降时间推迟,有利于"源"中积累的干物质向"库"中的转运。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产量均在225 kg/hm~2的施氮量下达到最高水平。2000s以来选育的品种更注重小麦干物质的积累、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适量施氮(225 kg/hm~2)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为冬小麦品种改良方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张智猛,戴良香,慈敦伟,张冠初,田家明[4](2019)在《生育后期干旱胁迫与施氮量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生育后期水分胁迫下施氮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花育2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防雨棚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荚果充实期设置水分条件分别为充足灌水(W0)、轻度干旱胁迫(W1)和中度干旱胁迫(W2),设置5个施氮(N)水平,即0kg·hm-2(N0)、45kg·hm-2(N1)、90kg·hm-2(N2)、135kg·hm-2(N3)和180kg·hm-2(N4)。结果表明,W1N2处理下花生经济产量、全株生物量、籽仁和全株氮素积累量均达最大值。与其它氮肥处理相比,同一水分条件下适量施氮(N2)处理增加花生产量,提高收获指数。花生各器官中来自于15N原子标记的肥料中的15N原子百分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生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中度干旱胁迫下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1N2处理(轻度干旱胁迫和施氮90 kg·hm-2)处理下花生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适宜,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5](2019)在《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淮北地区机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关键。以中熟中粳金粳818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其产量、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施氮量27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25 kg/hm~2处理最高。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穴苗数增加,各处理产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以270 kg/hm~2条件下的5苗/穴处理产量最高,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均以3苗/穴处理最高。施氮量270 kg/hm~2结合栽插密度5苗/穴的处理群体茎蘖动态升降平稳,中后期具备较高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最终实产最高,且群体的氮素吸收利用率达44.28%,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作为当地机插稻节肥高效生产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孔丽丽,李前,侯云鹏,秦裕波,王蒙[6](2019)在《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控释氮肥种下8~10 cm(T1)施用可以显着地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增产幅度为5.3%,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6%、3.7%和16.3%,显着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因此,控释氮肥在春玉米生产中最佳施用位置为种下8~10 cm,对指导控释氮肥在一次性施肥技术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崔月峰,孙国才,卢铁钢,王桂艳,王健[7](2019)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北方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热解成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相比,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提高了水稻生育中期的叶、茎含氮量,但同时降低了后期穗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下降5.28%、11.65%和16.19%,使产量有降低趋势;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有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茎含氮量并促进穗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素回收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02%和7.71%,有增加产量的潜力;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降低了叶、茎和穗含氮量,氮素回收率负向效应强度高达34.31%,但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45.62%,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和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利于产量的提升,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则能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并增加产量。(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关贤交[8](2019)在《猪粪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稻金优458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在等氮量条件(早稻总施氮量180 kg/hm~2,晚稻总施氮量225 kg/hm~2)下,猪粪与化肥4种配施处理(全施化肥处理T1、25%猪粪和75%化肥配施处理T2、50%猪粪和50%化肥配施处理T3、75%猪粪和25%化肥配施处理T4)对南方红黄壤区双季稻田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与化肥配施能显着增加水稻的总颖花量; 2013年水稻产量表现为T2>T3>T1>T4>CK,2014年产量表现为T2>T3>T4>T1>CK; T2处理在够苗期的有效分蘖多,成穗率、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最高;随着猪粪施用比例的增加,水稻分蘖变差,成穗率下降,氮素吸收利用能力降低,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文阳[9](2019)在《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促进樱桃番茄对水溶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樱桃番茄为研究对象,结合樱桃番茄对于水溶肥料氮素的吸收情况,分析了氨基酸发酵尾液对于吸收情况的影响,进而达到通过水溶肥料基于降低肥料使用量目的,并有效促进我国樱桃番茄产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5期)

吴培金,闫素辉,张从宇,邵庆勤,许峰[10](2019)在《应用~(15)N分析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氮素水平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和扬麦13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N 105、210和315 kg·hm-2),应用~(15)N示踪分析技术研究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转运与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植株及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着增加;来源于肥料氮和土壤氮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来源于土壤氮比例显着高于肥料氮。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弱筋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29.44%~41.25%,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为36.51%~60.89%,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2个小麦品种的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为N105>N210>N315,且N315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低于N105、N210处理,即弱筋小麦籽粒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保证弱筋小麦籽粒品质的同时,又有相对较高的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适宜的施氮量应在105~210 kg·hm-2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4期)

氮素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海藻酸为钾肥增效剂,通过不结球白菜盆栽试验验证了海藻酸添加量(0~5%)对钾肥的影响,为海藻酸增效钾肥的配方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与普通氯化钾相比,当海藻酸增效剂添加量为0%~3.8%时,海藻酸增效钾肥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提高2.12%~14.5 9%,钾肥利用率提高5.76%~15.37%;不结球白菜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3.08%~27.66%、7.80%~27.36%和11.90%~29.67%。试验还发现添加适量的海藻酸增效剂在氯化钾中具有良好的增效效果,可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促进养分吸收及根系生长,且随着增效剂添加量的增加,不结球白菜产量、钾肥利用率及根系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增效剂添加量为0.8%~1.2%时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素吸收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不同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王敏欣,马跃,刘杰,孙鹰翔,李军.海藻酸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果菜.2019

[3].龙致炜,宋广鹏,张军,孔佑平,陈长青.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张智猛,戴良香,慈敦伟,张冠初,田家明.生育后期干旱胁迫与施氮量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5].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孔丽丽,李前,侯云鹏,秦裕波,王蒙.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9

[7].崔月峰,孙国才,卢铁钢,王桂艳,王健.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北方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8].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关贤交.猪粪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9

[9].王文阳.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促进樱桃番茄对水溶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J].南方农机.2019

[10].吴培金,闫素辉,张从宇,邵庆勤,许峰.应用~(15)N分析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论文知识图

基础产量与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的...茶树氮素吸收利用过程简图韭菜青/IR26衍生的RILs群体氮素吸拔节期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相关...个油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差异...收获期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相关...

标签:;  ;  ;  ;  ;  ;  ;  

氮素吸收利用论文_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