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材料论文_辛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物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层状,材料,传感器,金属,双金属,氢氧化物。

氧化物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辛萍[1](2019)在《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金属氧化物材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光谱法对船舶金属氧化物成分检测产生的紧密度波动,会影响其检测精密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在传统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础上,引入二元比例分析法,提出新型光谱检测方法。根据金属氧化物基础理论和朗格斯比尔液体检测准则,确定光谱吸光度,引入L,K两元曲线,完成光谱参数调试,制备检测样本试剂和溶剂,混合后进行充分氧化反应,填入硝酸氨、氢氨和高纯氨气,以间隔增温的形式完成样本试剂的氧化消解,最后根据样本检出限确定样本吸光度值,结合二元比例检测公式,获取最大吸光度下检测目标的元素量,该元素量即为最后成分分析结果。实验数据表明,二元比例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元素光影曲线校准度提高了29%,增强效应影响因子降低了21%,可以有效提高船舶金属氧化物检测分析的精密度。(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聂世勇,王学刚,李鹏,高旭,刘志朋[2](2019)在《Mg/Fe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材料吸附U(Ⅵ)的性能及吸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g/Fe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材料(Mg/Fe-LDHs),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Mg/Fe-LDHs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g/Fe-LDHs结晶度较好,表面形成大量规整的片状结构,增大了吸附接触面积。Mg/Fe-LDHs对U(Ⅵ)的吸附和再生利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6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 U(Ⅵ)吸附容量达到156.61 mg·g~(-1),铀吸附效率为93.97%;经过5次循环再生使用, Mg/Fe-LDHs对U(Ⅵ)的吸附率为81.53%,表明Mg/Fe-LDHs对U(Ⅵ)具有较高的吸附和循环再生性能,在废水中放射性核素铀的去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吸附等温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Mg/Fe-LDHs对U(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g/Fe-LDHs吸附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谱分析表明, Mg/Fe-LDHs对U(Ⅵ)吸附机制主要是其表面的-OH、层间的CO_3~(2+)与U(Ⅵ)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9年09期)

任锦,梁良,周瑜,张磊,余敬谋[3](2019)在《功能化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因其优异的性能特别是低成本和结构与组成的可调控性在诸多领域备受关注。LDHs表面的正电荷性质、多羟基以及层间可以进行插层反应等使其较容易与不同的有机分子或有机无机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形成功能化层状纳米材料,这更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功能化LDHs在传感、催化、超级电容、废水处理及光致发光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总结分析了在这些领域中应用的特点和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晓路[4](2019)在《基于金属氧化物材料构建纸基人工抗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化学分析由于其本身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信噪比低的优点得到人们广泛关注与应用。本论文通过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生物传感器结合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生物分子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但是由于复杂样品中目标物浓度太低干扰物质较多对检测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开发构建灵敏度及选择性高的传感器。因此将作为人工抗体的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到传感器的构建,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进一步使传感器的选择性得到提高。本文通过制备不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并结合人工抗体技术(即分子印迹技术),设计了不同功能的纸基微流控芯片,构建多种传感平台,用于灵敏检测农药、miRNA以及糖蛋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制备具有良好光电性能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农药的检测。初步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研究,其良好的特异性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对所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进行表征,证明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电子传递速率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有良好的光电性能。选择农药毒死蜱作为目标物,通过电化学表征手段证明所构建的传感器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能够实现对农药的灵敏检测。(2)构建了基于硼酸吸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电化学标签-目标物(糖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叁部分组成的“叁明治”结构。于修饰金纳米棒材料的纸芯片上合成基于硼酸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对糖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引入对1-萘酚具有催化功能的二氧化铈纳米材料,并制备二氧化硅与金复合材料实现电化学信号标签的制备,从而使电化学信号放大。(3)制备二氧化铈纳米材料并利用其催化性能构建纸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原位生长法在纸基上制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金纳米棒材料增强负载DNA的量,同时增强基底的导电性。形成的DNA双链吸附[Ru(NH_3)_6]~(3+)增强电子传输能力,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设计多功能纸芯片并同时结合电化学检测与比色检测实现对miRNA的快速灵敏检测。(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6)

秦启轩[5](2019)在《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对VOC气体气敏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气环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工程建设、垃圾燃烧、家居装修等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地污染着环境,而且危害着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常用的气体传感器主要是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有ZnO,SnO_2,WO_3,In_2O_3,α-Fe_2O_3等,这些材料在气体检测中具有响应恢复快,响应度高,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对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家庭装修等过程,例如新装修的房子会散发出大量的甲醛。大多数VOC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环境中的VOC超过一定的量时,短时间内会使人头疼、恶心、胸闷,长期吸入会对嗅觉、视觉、听觉等感官造成无法治愈的严重损害,并会伤害到人的内脏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后果,严重的会致癌和致人死亡。因此,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使用气体传感器对VOC气体的进行监测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在有机挥发性气体的检测中具有响应恢复速率快、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响应度有待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对材料合成过程中各种条件的控制以及通过两种金属氧化物材料复合的方式改变合成材料的形貌和尺寸,提高材料的响应度和灵敏度,降低响应恢复时间等手段从而改善材料的气敏性能。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水热法/溶剂热法,制备γ-Fe_2O_3,α-Fe_2O_3,Cr_2O_3/ZnO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探究水热反应时间对于合成材料形貌以及尺寸的影响,并且通过材料复合的方式合成异质结构纳米材料。(2)将制备好的材料在进行退火处理,测试最终制备的材料的各种气敏性能,探究水热反应时间与材料复合对响应度、响应恢复时间、饱和度、选择性、稳定性及寿命等性能的影响。(3)解释叁种材料在检测有机挥发性化合物气体时发生的反应的气敏机理,通过反应发生的机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水热反应的时间和材料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的气敏性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司金如[6](2019)在《氧化物材料磁性的电场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使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性能。近年来,人们对纳米磁性材料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磁性纳米材料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也被人们所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功能、小型化、高性能的磁性材料越来越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人们对于多种物理性能集于一体的材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磁电耦合的电子器件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特别是在信息储存和电子自旋器件方面。对于电场控制磁性的研究,人们最多的是研究多铁材料。在多铁材料中可以实现电场控制磁性,或者磁场调控电性能。为了实现高密度、低功耗以及快速存储数据的储存器件,人们希望在同一器件中实现电性和磁性的相互调控。如何实现磁电耦合,如何制备磁电耦合的材料以及磁电耦合的物理机制是研究磁电耦合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Gd3-xDyxFe5O12(x=0,0.3,0.6,0.9)和Gd3-xTbxFe5O12(x=0.3,0.6,0.9)多晶样品,研究了不同电场对 Gd3-xDyxFe5O12(x=0,0.3,0.6,0.9)和Gd3-xTbxFe5O12(x=0.3,0.6,0.9)材料饱和磁化强度及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我们发现了电场不仅改变Gd3Fe5O12磁性的大小也可以使磁性方向发生翻转;发现了电场越大,Gd3Fe5O12磁性方向发生翻转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通过研究Gd3-xDyxFe5O12(x=0,0.3,0.6,0.9),发现随着掺杂Dy的比例增加,材料的补偿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低于补偿温度时,施加电压剩余磁化强度减小;高于补偿温度时,施加电压剩余磁化强度增加。对于Gd3-xTbxFe5O12(x=0.3,0.6,0.9)多晶样品,发现了随着掺杂Tb的比例增加,材料的补偿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低于补偿温度时,施加电压剩余磁化强度减小;高于补偿温度时,施加电压剩余磁化强度增加。2.我们用固态烧结的方法制备了 GdCr03多晶样品,研究了电场对GdCr03材料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发现了电场可以调控磁性的大小。3.非晶Ni0/LiTa03薄膜在室温表现出铁磁性。相同温度沉积的非晶NiO薄膜,厚度较厚的NiO薄膜饱和磁化强度小于厚度较薄的NiO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这主要由界面效应引起的。对于厚度相近的薄膜,温度较低沉积的薄膜的磁性大于温度较高沉积的薄膜的磁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高温充氧气状态下,铁磁相的单质Ni的比例减少;在颗粒中有表面自旋,温度较高沉积的薄膜晶化程度较高,沉积的结晶尺寸较大,表面自旋所占比重比温度较低沉积的晶粒的表面自旋所占比重小,温度较高沉积的晶粒的表面自旋所带来的铁磁性影响小于温度较低的表面自旋所带来的铁磁性影响。有研究表明材料的磁性也受氧空位影响,对此我们也并不排除。在室温下,我们发现电场可以调控非晶NiO/LiTaO3薄膜的磁性,施加正电场(由衬底指向薄膜)可以增加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后小毅[7](2019)在《钴基双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最具潜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由于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新兴电动汽车等领域。然而,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较低(仅为372 mAh g~(-1)),难以满足电池在更高能量密度和大规模储能方面的迫切需求。因此,研发其他具有更高比容量、更佳倍率性能、更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十分必要。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因其较强的电催化活性及不同金属间的协同作用,普遍展现出较为优异的储锂性能。然而,此类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变化,容易导致其碎裂粉化,甚至从集流体上脱落而失去活性。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减小材料尺寸和控制其形貌,并尝试设计各种合理的纳米结构来抑制因材料体积变化而造成的容量快速衰减。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褶皱纸状ZnCo_2O_4纳米片电极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利用简单的水热法结合退火处理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制备了褶皱纸状ZnCo_2O_4纳米片,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展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该电极依然保持有1138 mAh g~(-1)的可逆放电容量。当测试电流达到12.8 A g~(-1)时,该电极的可逆容量仍高达407mAh g~(-1)。优异的储锂性能来源于电极中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良好接触,以及由多孔纳米片相互交织而成的稳定叁维网络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可以为锂离子和电子提供更多的传输路径,而且能够有效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2)八面体状NiCo_2O_4纳米空壳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利用硬模板法制备了八面体状NiCo_2O_4纳米空壳粉体。以CuO八面体为硬模板,在羟丙基纤维素的辅助作用下,通过水浴法制备出由纳米片包覆的NiCo_2O_4@CuO八面体粉体,进而采用氨水刻蚀去除CuO模板,得到八面体状NiCo_2O_4纳米空壳。当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时,该电极展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该电极仍保持有793 mAh g~(-1)的可逆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4 A g~(-1)时,其可逆容量保持在377 mAh g~(-1)。(3)均匀Ni_xCo_(3-x)O_4介孔球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结合溶剂热法和离子刻蚀法,制备了均匀的Ni_xCo_(3-x)O_4介孔球粉体。首先,以均苯叁甲酸为有机配体,选用二价钴为骨架金属,制备出均匀球状的Co-BTC前驱体,之后在含镍离子的酒精溶液中不断刻蚀并掺入镍,最后通过退火处理得到由纳米颗粒互连而成的Ni_xCo_(3-x)O_4介孔球粉末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次后,该电极的可逆容量仍高达821 mAh g~(-1)。在6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平均容量仍保持在429 mAh g~(-1)左右。(4)基于海藻酸盐的NiCo_2O_4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基于海藻酸钠中特殊官能团与金属离子的螯合配位反应,制备了均匀的NiCo_2O_4纳米管。采用离心纺丝的方法首先制备出一维的海藻酸钠纤维作为前驱体,与一定比例的Ni~(2+)和Co~(2+)螯合生成特有的“egg-box”结构,再经过退火处理得到中空的NiCo_2O_4纳米管。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结构的电极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8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该电极依然有684 mAh g~(-1)的可逆放电容量。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800次后,该电极仍然拥有949 mAh g~(-1)的可逆容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杜立婷[8](2019)在《多孔复合半导体氧化物材料的构建及其气敏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经济的持续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大量有毒害废气的排放对环境以及人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对环境安全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为了实时有效的检测这些存在于身边的毒害气体,气敏传感器便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室内外气体的检测。气敏传感器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就是敏感材料,而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半导体氧化物。由于逐步严格的监测要求,传统半导体氧化物便不能再满足需求。因此,通过环境友好、方法简单的路径来调控半导体氧化物的组成及形貌进而提高其制成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已是形势所需。本文通过水热法和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并通过煅烧和掺杂来设计与构建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以期提高其气敏性,同时提出了可能的气体敏感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的水热法以及不同高温煅烧成功合成了分级多孔和无孔SnO_2微米花,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色散谱图(EDS)探究了产物的微观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来表征其形态。制作了基于所得样品的气敏传感器并探究了其相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40℃的最佳操作温度时,在500℃高温下煅烧所得的分级多孔SnO_2微米花对100 ppm乙醇的灵敏度是205.6,响应-恢复时间为3 s和45 s,其测量下限为0.1 ppm(灵敏度为1.9)。而在400℃煅烧所得无孔SnO_2微米花材料对100ppm乙醇的灵敏度、响应恢复时间及检测限分别为:52.9,3 s和145 s,和1.0ppm(灵敏度为2.0)。由此可知,分级多孔SnO_2微米花比无孔SnO_2微米花表现出更优的气敏性能。2、利用环保易行的水热法制备了Ga掺杂和未掺杂的SnO_2多孔微米花,并通过XRD、EDS、X射线光电谱图(XPS)、SEM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实验确定所制备材料的组成及其结构,制作并比较了基于两种材料所制成器件的性能。研究显示,230℃是两种材料共同的最佳工作温度。在此温度下,基于3 wt%Ga掺杂的SnO_2多孔微米花器件对甲醛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95.8/50 ppm),是纯SnO_2多孔微米花器件灵敏度(21.2/50 ppm)的4.5倍。其响应恢复时间为3 s和39 s,并且该器件还拥有低的检测下限(3.0/0.1 ppm),和良好的选择性。3、采用溶剂热法制成了纯Fe_2O_3微米球和Gd_2O_3/Fe_2O_3复合疏松微米球,并通过相关表征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元素组成和形态结构。基于所制备的材料制作了气敏传感器并对他们的气敏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基于Gd_2O_3/Fe_2O_3复合疏松微米球传感器在220℃的最佳温度下于多种气体中对丙酮表现出优异的气敏性,其灵敏度为268.6(100 ppm),是纯Fe_2O_3微米球器件灵敏度的9.8倍(27.5/100 ppm),其对应的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6 s和36 s。另外,Gd_2O_3/Fe_2O_3疏松微米球传感器检测限可低至0.1 ppm(灵敏度2.3),而且其选择性优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吕佳奇[9](2019)在《含氧缺陷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水是目前清洁能源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包括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两部分。与阴极反应HER对比发现,在阳极发生的OER反应,具有复杂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反应动力学缓慢,是进一步提高水分解效率的关键瓶颈。目前商业用的多为贵金属基材料,价格昂贵,稳定性较差,无法大规模广泛使用。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因具有产量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研究者发现并应用于电催化析氧方面,尤其在碱性电解液中,这类材料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氧缺陷在OER电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氧缺陷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调节或改变电子在材料表面的分布,进而调节材料的本征活性。因此,本论文对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中氧缺陷及其对过渡金属材料表面电子分布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工作:1、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超长针状形貌的氮掺杂的Co(OH)F材料,并将其负载在导电基底碳纸上。实验选取氟化钠和尿素作为提供阴离子F和杂原子N的原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证明超长针状形貌对于提高材料OER催化性能的重要性。同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征材料,证明负载在碳纸上的氮掺杂的Co(OH)F(N:Co(OH)F-CFP)表面存在氧空穴,结合电化学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这种超长针状的N:Co(OH)F-CFP阵列材料对于析氧反应的催化活性。在1 M KOH溶液中,其OER催化活性高于同样负载量的商业IrO_2碳纸材料.2、通过一步水热釜法在基底泡沫镍(NF)上,生长合成锰掺杂的含氟Ni(OH)_2多级纳米结构(Mn-F/Ni(OH)_2-NF)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比较说明锰掺杂的含氟Ni(OH)_2与含氟Ni(OH)_2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差异。锰的原子半径大于镍,掺入过程中占据分子中部分镍的位置,引起材料内部的结晶度改变,继而造成氧缺陷含量的变化。同时,这样的掺杂可以提高含氟Ni(OH)_2复合材料的稳定性。Mn-F/Ni(OH)_2-NF具有的多级纳米结构,有利于电子传输,使得Mn-F/Ni(OH)_2-NF具有优异的OER催化活性。在1 M的KOH溶液中,其过电势和塔菲尔斜率要小于同样负载量的IrO_2泡沫镍材料。(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洪浩[10](2019)在《基于锰、钨氧化物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因为其具有快速充放电,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绿色环保的特点而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主要为氧化物材料,在同等情况下其储能能力远优于双电层电容。所以在这些背景下,本论文以锰、钨氧化物材料为基础,探索制备新型复合电极材料,研究电极和器件的电化学性能,旨在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的赝电容型超级电容器。在本论文中,首先针对不同集流体对于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简便易行的方法制备完成了石墨/二氧化锰(graphite/MnO_2)复合材料,通过印刷电子工艺制备出C-graphite/MnO_2电极和ITO-graphite/MnO_2电极。经过对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得知C-graphite/MnO_2电极的内阻更低且比电容值可以达到313 mF cm~(-2)。其次,为了研究不同电极材料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实验制备了硫化钨/氧化钨(TS/T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化钨/氧化钨(G/TS/TO)材料。对两种电极材料进行BET测试,发现G/TS/TO的比表面积比TS/TO增大了16.4倍。再对两种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TS/TO电极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值和更优异的倍率性能。最后,针对常用的赝电容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问题和其与先进材料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工艺优化,将商品MnO_2(c-MnO_2)制备成分散型MnO_2(s-MnO_2)和分散型氧化锰/硫化钼(s-MnO_2/MoS_2)电极材料。对叁种不同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叁者的比电容值依次增大,倍率性能也依次提高。这表明工艺的优化和异质结的产生有助于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提高。本论文分不同方向对基于锰、钨氧化物材料所制备的超级电容器进行了性能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超级电容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氧化物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g/Fe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材料(Mg/Fe-LDHs),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Mg/Fe-LDHs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g/Fe-LDHs结晶度较好,表面形成大量规整的片状结构,增大了吸附接触面积。Mg/Fe-LDHs对U(Ⅵ)的吸附和再生利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6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 U(Ⅵ)吸附容量达到156.61 mg·g~(-1),铀吸附效率为93.97%;经过5次循环再生使用, Mg/Fe-LDHs对U(Ⅵ)的吸附率为81.53%,表明Mg/Fe-LDHs对U(Ⅵ)具有较高的吸附和循环再生性能,在废水中放射性核素铀的去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吸附等温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Mg/Fe-LDHs对U(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g/Fe-LDHs吸附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谱分析表明, Mg/Fe-LDHs对U(Ⅵ)吸附机制主要是其表面的-OH、层间的CO_3~(2+)与U(Ⅵ)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物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辛萍.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金属氧化物材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聂世勇,王学刚,李鹏,高旭,刘志朋.Mg/Fe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材料吸附U(Ⅵ)的性能及吸附机制[J].稀有金属.2019

[3].任锦,梁良,周瑜,张磊,余敬谋.功能化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的应用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4].孙晓路.基于金属氧化物材料构建纸基人工抗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D].济南大学.2019

[5].秦启轩.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对VOC气体气敏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司金如.氧化物材料磁性的电场调控[D].山东大学.2019

[7].后小毅.钴基双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8].杜立婷.多孔复合半导体氧化物材料的构建及其气敏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吕佳奇.含氧缺陷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张洪浩.基于锰、钨氧化物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粉末压结体的电阻随磁场的...纳米棒/GN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巧具有荧光特性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纳米材...(a,b)饰有机大孔材料的垂直于孔道的面...(a)氧化铜纤维,()b二氧化钵纤维的XR...自组装分级多孔结构SnO2的(a)N2吸附...

标签:;  ;  ;  ;  ;  ;  ;  

氧化物材料论文_辛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