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论文_樊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士大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士大夫,黄庭坚,精神,文化,汉口,苏轼,忠君爱国。

士大夫论文文献综述

樊星[1](2019)在《寻佛山文脉 彰士大夫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佛山,人杰地灵,闻名遐迩。从唐宋年间经济、文化的繁荣到明清之时,曾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一起号称“四大名镇”,至今一直发展迅速,富甲一方。这些年,佛山人也在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文化导向型城市”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其中一项可观(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1-22)

苑丽丽,张锦辉[2](2019)在《论苏轼散文的士大夫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型文化"所孕育的士风有其传承和创新特点。苏轼作为这种文化下的士大夫代表,融会了儒家的执着坚毅、道家的旷达闲逸、佛禅的空无观念,并臻于圆融贯通的境地。可是纵观苏轼一生,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散文呈现出了典型的士大夫精神内涵,即以"道"为理想,"仁"是实现"道"的方式,"气"是"道"形成的基础,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许纪霖[3](2019)在《在“理”与“势”之间:晚清官僚士大夫的自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的改革,首先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崛起有关。在官僚士大夫中,理学家的经世派逐渐取代了修身派,如此才有了洋务运动在儒学内部的合法性价值。官僚士大夫不管如何重"势",依然面临"理"的规约。而到李鸿章等一辈人,"理"的位置无足轻重,一切以"势"为转移。"理"与"势"的冲突,反映在官僚士大夫内部,则是洋务派与清流派之分。到同光年间,在香港-上海走廊的通商口岸城市,出现了一群中国社会以前从未有过的新型精英:口岸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下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先驱性人物。洋务派官僚士大夫与口岸知识分子,共同将1894年之前的自改革运动从"改艺"(技术工艺)逐步推向了"改制"(法律政制)。(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10期)

近藤一成,尤东进[4](2019)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与宋代士大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考察因乌台诗案而流放至黄州的苏轼的寒食诗真迹流传至今的传世经过,这件"书法之中的书法"再加上有黄庭坚的题跋,于是便成为代表北宋两大家书法的珍稀至宝,同时笔者认为从中能够读出之所以使之传世的、宋代固有的时代背景与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9年05期)

张嵚[5](2019)在《明朝士大夫是怎样变坏的》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崖式堕落大明王朝叁个世纪里,一个出名的亮点,就是士大夫们的气节品质。自从明朝建国起,明王朝的历代文官们,就常见各种硬骨头。碰上关乎国计民生的原则问题,哪怕品级低的小官,也常见硬怼皇帝,坐牢挨打全不怕。摊上北京保卫战这样的危难时刻,更是集体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御外辱。治国能臣也是辈出,虽说朝堂争斗不少,大多数阁老尚书,都能分得了轻重负得了责,比如夏言(本文来源于《北方人(悦读)》期刊2019年10期)

王东杰[6](2019)在《从幽冥故事看士大夫的社交模式与知识探讨——以乾嘉时期的两部志怪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是乾嘉时期极有影响的两部志怪作品,其中的故事大都来自于士大夫之间的闲谈。通过把它们放入一个跨阶层社交脉络中,重建这些故事被传述的情境和路径,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流方式影响了人们对故事内容的判断,而"讲故事"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探索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钱志熙[7](2019)在《士大夫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源于原始歌谣,从歌谣、风诗到汉代乐府及五言,女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近乎可与男性平分秋色。魏晋以降,随着士族及其文化、文学传统的确立,女性诗歌开始进入主要依附士大夫文学的发展阶段,在唐、宋、明、清各代,其均有与当时士大夫文化联系的不同方式,与封建时代后期的士族制度的变化也有同步趋势。同时,与男性文人群体的阶层化相似,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家群体中也存在阶层化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叶镔[8](2019)在《建盏与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盏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同时也是宋代社会中最典型的茶器。建盏本身以及它所承载的点茶受到宋代士大夫的广泛推崇,留下数不胜数的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无论从建盏的实用功能、审美倾向等方面它看都与整个宋代社会的意识密切相关,尤其与宋代士大夫的群体意识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陶瓷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慎[9](2019)在《士大夫的代表 忠君爱国的典范——从文化层面解读“烛之武”》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学是需要层次的,从文字的层面到文章的层面、文学的层面,进而到文化的层面,四个层次逐层递升或者说逐层深入。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的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的营养。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看,也可以是多选择的:从作者的视角,可以感受作者之表情达意及说理言志;就作品(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21期)

张吉寅[10](2019)在《火灾视阈下北宋刘太后与士大夫的权力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仁宗年幼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11年,常有僭越之举。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士大夫群体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刘太后能够早日还政于仁宗。天圣七年、十年发生了两次大火灾,刘太后与士大夫双方对火灾性质进行了截然相对的解释,其实质是刘太后与士大夫群体之间的权力博弈。(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士大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型文化"所孕育的士风有其传承和创新特点。苏轼作为这种文化下的士大夫代表,融会了儒家的执着坚毅、道家的旷达闲逸、佛禅的空无观念,并臻于圆融贯通的境地。可是纵观苏轼一生,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散文呈现出了典型的士大夫精神内涵,即以"道"为理想,"仁"是实现"道"的方式,"气"是"道"形成的基础,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士大夫论文参考文献

[1].樊星.寻佛山文脉彰士大夫精神[N].文艺报.2019

[2].苑丽丽,张锦辉.论苏轼散文的士大夫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许纪霖.在“理”与“势”之间:晚清官僚士大夫的自改革[J].探索与争鸣.2019

[4].近藤一成,尤东进.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与宋代士大夫[J].艺术工作.2019

[5].张嵚.明朝士大夫是怎样变坏的[J].北方人(悦读).2019

[6].王东杰.从幽冥故事看士大夫的社交模式与知识探讨——以乾嘉时期的两部志怪为中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钱志熙.士大夫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

[8].叶镔.建盏与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的联系[J].陶瓷研究.2019

[9].李慎.士大夫的代表忠君爱国的典范——从文化层面解读“烛之武”[J].中学语文.2019

[10].张吉寅.火灾视阈下北宋刘太后与士大夫的权力博弈[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康熙临董其昌《金刚经》顺治御书《松竹》:榆林小曲演唱揭阳普宁故城洪阳城隍庙大殿的梁架铺赵孟坚《墨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石涛《荷塘秋影图》

标签:;  ;  ;  ;  ;  ;  ;  

士大夫论文_樊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