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重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药性,霉病,番茄,抗性,杀菌剂,肠炎,疟原虫。
多重抗药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宁,罗朝喜,袁会珠[1](2017)在《灰葡萄孢多重抗药性菌株的适合度和竞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灰葡萄孢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尽管通过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密度等耕种方法可以减少灰霉的发病率,但使用杀菌剂依然是控制灰霉病的重要手段。用于灰霉防治的单位点杀菌剂主要有FRAC(杀菌剂抗性防治委员会)编号1,2,7,9,11,12和17,依次代表了甲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MBC)、二羧酰亚胺(DC)、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苯胺基嘧啶(AP)、醌外部抑制剂(QoIs)、苯基吡咯(PPs)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Ⅲ类杀真菌剂羟基苯胺。在灰葡萄孢菌抗性监测中显示,对所有7种单作用位点杀菌剂均产生抗性的菌株已经开始出现。为了寻求多重抗性菌株的防治策略,本研究讨论了多重抗性菌株的适合度问题。试验比较了8株敏感菌株(S);8株对5种或6种杀菌剂均具有抗性,但对苯基吡咯敏感的菌株(5CCR);8株对包括苯基吡咯在内所有单作用位点杀菌剂均产生抗性的菌株(6CCR/MDR1h)之间的适合度及竞争力。后者的MDR1h表型主要由ran1基因中△497V/L引起atrB的过量表达产生。6CCR/MDR1h在4℃的PD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和S菌株相比,5CCR和6CCR/MDR1h均对渗透压更敏感。除此之外,在氧化压力敏感性、侵染力、活体产孢力、产菌核力、以及离体菌核存活力上,不同表型的菌株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竞争力方面,当不施加药剂选择压力时,5CCR和6CCR/MDR1h均无法和S菌株竞争,6CCR/MDR1h菌株无法和5CCR菌株竞争。但在增加咯菌腈/吡唑醚菌酯作为选择压力后,6CCR/MDR1h则能竞争过5CCR及S菌株。由此说明,敏感菌株可能可以在竞争中,淘汰掉多重抗性菌株。(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乔广行,李兴红,黄金宝,刘梅,周莹[2](2017)在《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9个郊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病样本180个,室内分离纯化得到166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测定了其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和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与异菌脲)四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和异菌脲产生抗性菌株的频率分别为98.80%、97.59%、91.57%和92.77%:供试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抗性类型有Car~R Die~R Pro~R Ipr~R、Car~R Die~R Pro~S Ipr~S、Car~R Die~S Pro~S Ipr~R、Car~S Die~S pro~R Ipr~R、Car~RDie~SPro~SIpr~S、Car~RDie~RPro~RIpr~S和Car~SDie~RPro~SIpr~S共7种,所占比例分别是90.36%、5.42%、1.81%、0.6%、0.6%、0.6%和0.6%,表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异菌脲)叁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存在抗药性风险,抗药性水平与严重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生产中需慎用,一方面注意轮换用药以及施药适期,另一方面生产上注意选择替代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吕丽戎,蔡佩欣,颜彩秀,黄于芬,郑婷婷[3](2014)在《降低加护病房多重抗药性菌株感染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加护病房病患是院内感染的高危险群,为了维护病患生命安全及达到治疗成效,需使用多种抗生素,其中以抗药性菌种所伴随高死亡率及高医疗成本是全球瞩目的健康照护议题。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多重抗药性鲍氏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抗药性增加到16%,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天数医疗支出甚至造成死亡(钟、李,2011)。依据本院2011年资料显发生多重抗药性菌种感染病患共有22人,单位感染率为千分之2.70‰,为改善单位多重抗药菌株感染发生率,进行资料收集及文献查证发现,MDRAB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任何角落如:加护病房的监视器、病床、手推车表面、床栏、床旁桌、水槽、等地方,当医疗环境及设备消毒不完全时,环境中MDRAB会经由人员接触而散播给患者,因此,环境的污染与否,在医疗照护相关感染传播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赵等,2011)。藉由落实单位内感染管制措施,降低本单多重抗药性菌种感染感染率,由原先2.70‰降低至2‰,以提升加护病房患者照护质量及患者安全。方法:依据文献查发现多重抗药性菌株感染常与环境工作人员有相当的关系,包括,环境污染、医疗措施、病床周边相关设备及院内医护工作人员之双手皆具相关性,并经现况分析后发现护理人员接触病患前后未落实洗手、照护感染性病患未正确穿脱隔离衣、照护工作位未确实遵守无菌技术与病室环境消毒未落实等原因有相关性,因此拟定改善策略:落实洗手技术与概念;重新规划洗手台位置;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穿脱隔离衣在职教育;制定单位内仪器使用管理规则及规划仪器摆放位置;及规划病床终期消毒方式。结果:经由以上改善措施并落实执行后单位多重抗药菌株感染率由原先2.7‰降低至2.2‰。结论:虽然本次改善结果无法达到默认目标,经检小组讨发现护理人员执行技术时确实遵守无菌技术、病床终期消毒的改善幅度最小,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方面的在职教育及落实病床终期消毒,仍须藉由人员与环境持续再改善,以降低单位多重菌株感染提升加护病房照护质量及维护患者安全。(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4-09-26)
乔广行,林秀敏,黄金宝,周莹,李兴红[4](2013)在《8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多重抗药性菌株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3个不同多重抗药性番茄灰霉病菌株的生物活性,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缓解和治理其多重抗药性。[结果]8种药剂中氟啶胺、咯菌腈与啶酰菌胺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氟吡菌酰胺、多氧霉素与丙烷脒抑菌效果较好,生防制剂丁子香酚与武夷菌素对多重抗药性番茄灰霉病菌也有抑菌作用。[结论]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组合或轮换应用上述8种杀菌剂对多重抗药性番茄灰霉病进行防治。(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3年01期)
严红,燕继晔,王忠跃,李亚宁,金桂华[5](2012)在《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乔广行,严红,么奕清,黄金宝,李兴红[6](2011)在《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北京12个郊区县采集番茄病标样150份,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其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产生抗性菌株的频率分别为96.3%、80.7%和58.7%;所测菌株对3类杀菌剂的抗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SDicSNPCR、BenRDicRNPCS和BenRDicR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是19.3%、3.7%、21.1%和56.0%,表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叁类杀菌剂的抗药性严重,在生产中需慎用,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1年05期)
李凯年[7](2010)在《肠炎沙门氏菌多重抗药性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研究人员研究了家禽肠炎沙门氏菌多重抗药性菌株的分子和毒力特征,发现肠炎沙门氏菌抗药性菌株的发生率很高。从韩国全国的鸡肉、粪便和蛋壳分离出46个肠道沙门氏菌肠道亚种肠炎血清型(肠炎沙门氏菌)菌株,并检查了这些菌株存在的抗药性和毒力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保健》期刊2010年11期)
赵建江,韩秀英,陈治芳,张小风,马志强[8](2010)在《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灰葡萄孢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及寄主范围广的特点,在生产中非常容易产生抗药性。为了解河北省和山东省番茄主产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常规杀菌剂的抗药性状况,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9~2010年采集的176株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上述4种常规杀菌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抗性菌株以同时抗多菌灵、乙霉威和嘧霉胺(B~RN~RP~RD~S)和同时抗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和异菌脲(B~RN~RP~RD~R)两种类型的菌株为主,分别占总菌株数的46.02%和40.34%。2009年和2010年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抗性频率没有明显变化。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高抗菌株占供试菌株的86.21%以上,甚至为100%;对异菌脲仅检测到了低抗菌株,未检测到中抗和高抗菌株;对乙霉威抗性菌株以低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对嘧霉胺抗性菌株以中抗和高抗菌株为主。总之,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抗药性已经成为灰霉病治理过程中的严重问题。(本文来源于《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期刊2010-10-28)
朱小玲,齐静,白华,胡明,孙作为[9](2009)在《山东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抗药性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普查山东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抗药性现状,检测多重抗药性的遗传稳定性。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712株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MIC;选取14株多重抗药菌株在MIC/2的各种抗生素中培养,将异常形态菌体接种至半固体LB培养基上,观察其再生能力;同时在无药培养基中传代8次,比较MIC的变化。结果:肉鸡场和病人大肠杆菌的抗药性最为严重,猪场次之,奶牛场最低。多数菌株对5到14种抗生素有抗性。在无药培养基中,丝状菌体能形成新的菌落。消除药物后,35%的菌株抗药性程度降低,甚至转为敏感。结论:细菌抗药性,尤其多重抗药性越来越普遍,对于稳定的抗药性突变可以更换敏感药物,而对于不能稳定遗传的抗药性,间歇用药或限制用药可以保障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9年07期)
张国庆,汤林华,官亚宜,周水森,郑彬[10](2007)在《多重PCR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相关分子标志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5个主要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单管多重PCR扩增方法,用于恶性疟原虫抗药性分子标志检测。方法依据各基因参考序列,运用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6.0软件,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采用Hot Start Taq DNA聚合酶,设置递增延伸温度,对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Dd2和HB3)、分离株(FCC1/HN、CMH/YN)、现场标本(来源于海南、云南和缅甸)、近缘虫种对照(间日疟原虫、伯氏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和牛源隐孢子虫)和空白对照(以H2O为模板)进行5个抗药性相关基因(包括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多药抗性基因Pfmdr1、二氢喋酸合成酶基因Pfdhps、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Pfdhfr和叁磷酸腺苷酶第6亚基基因PfATPase6)的单管多重PCR扩增,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结果,测定扩增产物序列,并与参考序列(3D7株)比对。结果经电泳,恶性疟原虫标准株、分离株和现场标本的多重PCR扩增产物均可见5条目标条带。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对,高度同源,最低同源性为98.5%。模板DNA量达0.1ng即满足扩增要求,近缘虫种对照和空白对照未见扩增产物。结论多重PCR技术实现了单管1次反应完成5个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扩增,该方法灵敏,特异性好,有助于提高恶性疟原虫抗药性分子标志的检测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多重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9个郊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病样本180个,室内分离纯化得到166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测定了其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和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与异菌脲)四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和异菌脲产生抗性菌株的频率分别为98.80%、97.59%、91.57%和92.77%:供试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抗性类型有Car~R Die~R Pro~R Ipr~R、Car~R Die~R Pro~S Ipr~S、Car~R Die~S Pro~S Ipr~R、Car~S Die~S pro~R Ipr~R、Car~RDie~SPro~SIpr~S、Car~RDie~RPro~RIpr~S和Car~SDie~RPro~SIpr~S共7种,所占比例分别是90.36%、5.42%、1.81%、0.6%、0.6%、0.6%和0.6%,表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异菌脲)叁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存在抗药性风险,抗药性水平与严重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生产中需慎用,一方面注意轮换用药以及施药适期,另一方面生产上注意选择替代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重抗药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淑宁,罗朝喜,袁会珠.灰葡萄孢多重抗药性菌株的适合度和竞争力[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2].乔广行,李兴红,黄金宝,刘梅,周莹.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吕丽戎,蔡佩欣,颜彩秀,黄于芬,郑婷婷.降低加护病房多重抗药性菌株感染率[C].第二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4
[4].乔广行,林秀敏,黄金宝,周莹,李兴红.8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多重抗药性菌株生物活性测定[J].农药.2013
[5].严红,燕继晔,王忠跃,李亚宁,金桂华.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J].果树学报.2012
[6].乔广行,严红,么奕清,黄金宝,李兴红.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J].植物保护.2011
[7].李凯年.肠炎沙门氏菌多重抗药性的特征[J].中国动物保健.2010
[8].赵建江,韩秀英,陈治芳,张小风,马志强.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监测[C].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2010
[9].朱小玲,齐静,白华,胡明,孙作为.山东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抗药性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
[10].张国庆,汤林华,官亚宜,周水森,郑彬.多重PCR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相关分子标志的方法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