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决策支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支持系统,分布式,农田,模型,归纳法,演绎法,遥感。
分布式决策支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一鸣[1](2017)在《分布式环境下的临床信息交换与决策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医疗机构电子化越来越普及,为了更好地提供或得到医疗服务,实现临床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必不可少。但是目前医疗系统间异构,数据标准、传输格式、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临床信息传递与交换,患者的临床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医疗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沟通。临床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可以使医疗服务人员获得病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相关信息。并且,临床数据的集成是实现分布式环境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前提,各个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集成的病人临床信息数据对病人做出更合理的管理决策,从而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全方位的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本文基于HL7 CDA标准定义了通用型的临床文档结构模板以及CDA和数据库的映射解决了临床信息交换这一问题。此外,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存在知识局限性和人为疏忽的问题,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在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知识库和临床决策支持的优势,可以提高临床医生使用临床支持系统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本文以高血压作为案例,设计了高血压用药的知识库,研究并设计了分布式环境下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本文首先通过研究HL7医疗信息传输标准和临床文档结构CDA标准,用CDA标准对临床信息文档进行包装,基于CDA和数据库的双向转换思想,实现了CDA文档的生成与解析,从而实现了异构系统中临床信息的交换。其次,本文在实现异构系统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用的分布式环境下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体框架,并对其中的关键组成模块进行了介绍。最后,为了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本文在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使用多代理技术协调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工作,选取高血压作为案例,对知识库和数据库进行了定义,对患者的临床场景进行了描述,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临床信息交换和临床决策支持。实现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为分布式环境下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病人的集成数据,结合知识库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同时,对于解决分布式环境下临床决策过程中的临床信息的获取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志芬[2](2016)在《分布式Web服务在农田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上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应用了Web服务的农田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构成,为系统添加了多种应用功能,使系统能够解决监测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提高监测的准确度,为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6年19期)
陈海风[3](2016)在《分布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多代理协调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疾病的诊疗决策过程十分繁复,单个医疗角色无法对疾病进行准确和快速的诊疗决策,往往需要多个医疗角色参与其中共同作出决策。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多角色共同参与的决策过程已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而是可以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进行。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中有效地组织、管理各种角色,让他们高效地交流、协作以作出正确的诊疗决策是分布式环境下医疗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在分布式环境中组织和管理医疗角色,本文提出了分布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多代理协调机制。该多代理协调机制有以下特点:1.本体描述的医疗规则,具有语义特性,并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可扩展性;2、协调代理实现了医疗过程和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及合理选择,提升了医疗决策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代理综合评价机制有利于代理的优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4、分离了代理的行为规则和执行引擎,既保留了代理的独立性,又提升整体的执行效率。本文对多代理协调机制做了如下叁个方面的工作,对医疗过程建模,增加一个协调代理负责对医疗过程的合理组织,以及对代理的监控。其中医疗规则被定义和描述为本体元模型,采用结构化的本体描述语言OWL进行建模,定义了目标,计划,角色,代理等常见的临床决策模式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属性。当某事件触发协调代理时,协调代理会迅速调用和启动规则模型,借助Jena解析工具解析和读取模型中的目标,同时获取模型中的各代理的属性值,对代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代理属性包括代理名称,地理位置,代理服务质量,代理服务费用,代理从医时间,工作时长,患者满意度等等。评价的结果传递给协调代理,协调代理根据角色动态选择合适的代理组成代理团队并分配目标给这些代理,这些代理能够相互通信,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决策。协调代理会监控各代理的运行情况,如果发现代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比如代理的退出等,协调代理会迅速作出准确和及时的反应,包括对代理的替换,计划的重新安排等。(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段益群,曾辉,卓辉[4](2015)在《分布式Web服务在农田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知识库模型出发,将分布式Web服务技术植入原有决策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增添农田信息AI逻辑判断功能、数理统计模块、人工现实功能。系统能有效解决农田信息监测过程中存在诸多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对即时监测农田数据精准度,减少数据冗余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也将为农业生产者或农业领域相关单位提供更加科学辅助决策起到一定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网络信息》期刊2015年06期)
严真真[5](2015)在《分布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多代理支撑框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医疗事故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在治疗复杂疾病时,导致这些诊疗失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或者临床经验不足。临床指南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临床指南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让系统顺应不断变化的临床指南,以不变应万变是个极具挑战的想法。另外,类似于癌症,慢性疾病等复杂疾病,如果组建一个医疗团队共同对这个病人进行治疗,能够大大的提高疾病治愈的概率。本文提出分布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多代理支撑框架的研究实现了这些功能。在多代理系统中,临床指南被映射成规则,这一系列的规则存放在规则库中,可以被该框架中的执行引擎处理,指导代理的行为,规则在系统中是可配置的,该框架中的执行引擎能够在系统运行时获取最新数据而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因此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性,每个代理有着各自的任务和功能,通过执行引擎实现代理之间的通信交互,达到共享数据的目的,扩大知识来源的范围,大大提高了医疗决策的准确性。该多代理系统的设计有如下优点:1.需求的改变不影响多代理系统的执行,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性;2.在系统中每个代理都执行同一套执行引擎即可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功能,减少了代码量,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3.符合分布式环境,更真实地模拟了人类社会中处于不同物理环境中的医生也可以相互以通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完成目标。结合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我将会从如下叁个方面着手实现:(1)将临床指南以规范的XML格式描述的前提下,设计一个多代理执行引擎,专门解释执行这一类XML文件,并且系统能在运行时获取这些更新的内容而不会中断系统的运行,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性。(2)将系统推导得出的结论展示在界面上,每个结论有个权值,根据权值从大到小排列,并显示每一个推导结果的支持条件,然后由医生参考系统推导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己重新选择决策结果,降低由于医生自身经验不足导致的临床决策失误的概率。(3)引入Multi-Agent系统的设计理念,将一个医疗目标“分而治之”,实现分布式环境下多个Agent采用通信的方式通过协商共同完成复杂疾病的诊断,解决了医生组队难,交流难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9)
倪芳,曾辉,卓辉,雷坚,田柯[6](2015)在《基于分布式Web在精准农业信息服务智能支持决策系统上的应用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IDSS系统中AI知识推理技术入手,分析了传统DSS系统中单纯定量方法无法解决关于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将分布式Web技术移植于IDSS系统在原有模块基础上添加了农业知识推理模块、数据定量分析以及ES系统数据智能更新等功能,可为相关农业部门提供更精准辅助决策帮助和科学决策,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芳[7](2012)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式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进化的摇篮。森林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性、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随着对森林生态作用认识的日益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森林生态站数量的增加,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积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信息,并将这些抽象数据直观形象地展现给用户,以支持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行政决策,成为目前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的一项巨大的工程。本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第5、6、7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测算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通过构建资源数据库、生态学参数数据库、模型库,以ADO (Activex Data Objects)数据访问技术将其与操作界面进行无缝链接,完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经过系统测试和程序调试,以2010年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为例,辅以遥感反演技术,通过更新资源数据、生态学参数等数据库的相应数据记录,系统在十分钟内给出的结果与传统方式计算一周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由此,验证了本系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式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最终实现了对全国叁期(5、6、7次)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的便捷查询,同时,可以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完成各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实现数据库的快速更新、评估结果的快速查询以及对比分析。本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用户对所需功能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张明磊,刘立骞,任飞飞[8](2012)在《基于Agent的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组织支持需要协调各分布式决策单元,并能有效整合局部模式。提出一种包括交互系统、协调器、问题处理系统、知识获取系统、知识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并给出该框架的功能组件架构。从整体到局部的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处理单元协调、局部模式整合等功能均由赋予各种功能的Agent实现,演绎和归纳则是主要的推理方法。设计的专用控制算法可以保证该框架系统的有效实施。(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张梅,文静华[9](2010)在《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建设分布式农业GIS决策支持系统所涉及的系统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以及体系结构构造等方面问题。探讨了其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分布式Web GIS和智能GIS等关键技术。提出在农业GIS系统中引入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支持技术,能为各级农业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手段和分析依据,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宋旭东,刘晓冰[10](2009)在《企业集团分布式数据仓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支持企业集团决策分析的信息系统,分析了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模型,给出了面向整个集团的基于分布式数据仓库的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定义决策方案模型及决策任务模型,提出了模型驱动的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决策任务模型并行执行算法。应用表明,该体系结构是可行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9年31期)
分布式决策支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应用了Web服务的农田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构成,为系统添加了多种应用功能,使系统能够解决监测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提高监测的准确度,为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决策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一鸣.分布式环境下的临床信息交换与决策支持[D].湖北工业大学.2017
[2].张志芬.分布式Web服务在农田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上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6
[3].陈海风.分布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多代理协调机制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段益群,曾辉,卓辉.分布式Web服务在农田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上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
[5].严真真.分布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多代理支撑框架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6].倪芳,曾辉,卓辉,雷坚,田柯.基于分布式Web在精准农业信息服务智能支持决策系统上的应用研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
[7].刘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式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8].张明磊,刘立骞,任飞飞.基于Agent的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框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
[9].张梅,文静华.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宋旭东,刘晓冰.企业集团分布式数据仓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