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应电机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感应,电机,矢量,转矩,故障,电流,观测器。
感应电机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麒[1](2019)在《基于无模型方法的直线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快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建设,更快更好地实现“十叁五”规划,越来越多的特种电机被生产与制造并应用在实践中。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作为其中之一,具备爬坡高度大、工作噪音低、转弯半径小、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其已在城轨交通、电梯运输、家用电器、国家军事等领域大放异彩。然而由于LIM存在着特有的边端效应,其状态量之间的耦合更为严重,数学模型较传统式旋转电机变得更为复杂。而无模型自适应(Model Free Adaptive Control,MFAC)控制方法作为数据驱动的一种典型,完全不依靠被控系统的内部模型而仅依赖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且具有控制器设计简单、适应性强、自学习速度快等优点,已在智能停车、多智能体、飞行器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实践锻炼。文章基于以上社会与科研背景,根据MFAC理论,针对电机实际工作情况中出现的负载变动、温升造成的系统参数时变、建模不充分、输出饱和现象等设计了一系列方案以控制LIM有效运行。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依附已有的研究文献,文章总结了几种LIM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且在考虑其特有的边端效应下,研究分析了LIM的基本模型。根据经典的矢量控制原理,建立了LIM在d-q轴下的数学模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仿真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然而其存在的跟随速度慢,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其次,速度作为电机的最重要参量,是文章控制的首要目标。在将d-q轴LIM的数学模型表述为带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NARX)模型后,利用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技术,将NARX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考虑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负载扰动现象,将负载扰动作为系统输入信号考虑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同时将误差面改换为积分滑模面,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无模型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方案以保证速度快速稳定跟随效果。此外,由于考虑了执行器的输出饱和情况,引入了抗饱和补偿器来解决因输出饱和造成的输出不跟随问题。第叁,考虑到LIM作为一种高阶系统,当对每一阶进行控制器的设计而保证整个闭环系统稳定的基础下,系统的控制效果将更为显着。利用离散反推机制,针对LIM高阶性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得以建立。为了解决离散反推方案固有的计算膨胀与非因果问题,引入了离散时间的指令滤波器与滤波补偿器。同时,针对每一阶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输出饱和问题设计了抗饱和补偿器。仿真实例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最后,考虑LIM作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若仅考虑速度作为控制效果的唯一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将磁链作为控制设计的次要目标,联合速度与磁链为输出矩阵,利用伪偏导数矩阵,同时引入抗饱和补偿器矩阵,完成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下无模型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艺[2](2019)在《飞轮储能用感应子电机控制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中,电能储存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各种电能存储技术中,飞轮储能具有转换效率高、充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飞轮储能已在不间断电源、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领域、电力系统、脉冲发电等诸多领域成熟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飞轮电机和驱动系统组成。感应子电机空载损耗低、结构简单,适合飞轮的一体化设计和高速旋转。本文以感应子电机作为飞轮储能用电机,对飞轮储能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感应子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感应子电机定转子结构特殊,电机内部具有叁维磁路和单极性气隙磁密。为了便于分析,参考同步电机理论建立了感应子电机集中参数模型,并利用磁路解析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机的Ansoft/Maxwell叁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电机的气隙磁密、电感和反电势等参数。然后,对飞轮储能感应子电机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感应子电机转子采用实心钢结构,高频电流纹波会产生较大转子损耗。在分析电流纹波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减小电流纹波的PWM/PAM混合充电控制策略。为了保持输出电压稳定,采用了一种利用电机自身电感储能升压的放电控制策略。通过Ansoft/Maxwell叁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电机参数,将结果导入Matlab/Simulink。利用参数查询的方式建立感应子电机本体精确的数学模型,并对飞轮储能充放电进行了仿真。最后,对飞轮储能驱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完成了驱动系统的调试和飞轮储能充放电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梁瑞鹏[3](2018)在《故障电网下双馈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双馈电机的风电机组是并网风电的主要选择。但由于双馈感应电机接入电网的结构特点,其不具有很强的电网故障穿越能力。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双馈型异步感应电机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处于扰动故障下(包括负序电压扰动、谐波畸变电网)及电压叁相跌落故障下双馈感应电机的控制技术。首先,本文给出双馈感应电机在理想电网条件和非理想电网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并对绕线式无刷双馈感应电机基本控制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此外,通过使用复系数滤波器的方法设计了在非理想电网条件下适用的锁相环,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电网发生的不同故障,分别介绍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对系统产生的扰动。在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情况下,本文设计并使用了一种复矢量谐振调节器,通过构建一个额外的控制闭环,该调节器可以在对转子电流进行正常调节的同时对故障产生的负序扰动分量进行有效抑制。本文还对重复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在其理想表达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环节以提高其稳定性,利用重复控制可同时对不同频率的交流信号进行调节的特点,改善了定子电流在不平衡谐波畸变电网下的波形。为应对电网电压发生叁相轻度跌落的情况,使用了一种可以对转子电流自由分量进行有效抑制的控制方法,针对深度跌落的情况,对基于转子变流器再并网控制策略以及Crowbar电路投切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本文的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并在实验平台进行实验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8-05-15)
罗乐[4](2017)在《结合滑模控制和反馈线性化的感应电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存在控制性能较弱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滑模控制和反馈线性化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案。采用了反馈线性化方法得到了转矩和定子磁链解耦的线性感应电机模型,使用该直观的线性化模型设计了直接转矩控制器,控制器能保留直接转矩控制的优势,同时还消除了磁链和转矩脉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鲁棒性,结合使用了滑模控制策略,并设计了边界控制提高了收敛速度。然后利用仿真平台分析了新型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基于感应电机驱动试验平台开展了和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新型控制策略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7年09期)
巨梅[5](2017)在《基于分数阶滑模转速估计的感应电机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感应电机速度、转矩响应的快速性和本身结构的优势,高性能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已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在矢量控制系统中,磁链和转速是实现坐标变换和闭环控制的必须信号。但因为速度传感器的装配、信号传送、环境条件限制等问题影响控制系统性能,而磁链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用传感器检测到。因此使用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电机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利用滑模观测器的转速估计策略能增强系统对参数扰动和外部不利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数阶微积分与滑模控制相结合时,具有更大的调节自由度,可以有效地抑制传统滑模观测器中存在的抖振问题,实时性更好,响应速度快,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分数阶滑模转速估计的感应电机控制研究,结合滑模控制理论和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优点,采用感应电机的定子电压、电流作为输入,设计出基于定子电流观测误差的滑模面和分数阶滑模控制率的分数阶滑模观测器,对感应电机磁链和转速进行高精度估计,并将其用于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以提高矢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最后分析电机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利用基于分数阶滑模观测器的参数辨识方法对感应电机的定子电阻和转子时间常数进行了辨识。根据所设计的感应电机分数阶滑模观测器,分别搭建了感应电机转速估计模型、矢量控制系统模型以及定子电阻和转子时间常数辨识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正确性和有效性验证,并将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整数阶滑模观测器,分数阶滑模观测器对转速和磁链的辨识精度高、跟随性能好,有效地减小了抖振,改善了控制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并通过对定子电阻和转子时间常数的辨识提高了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5)
卞高峰[6](2017)在《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的容错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感应电机控制技术日益成熟,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以其价格低廉、控制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节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然而在不恰当的操作或者意外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各种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如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当电机系统出现故障时,并不能立即停机维修,必须保持系统的连续运行。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感应电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减小故障停机时间,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研究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以及容错控制意义重大。论文针对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中电流和速度传感器,进行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策略研究。阐述了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的概念,介绍了传感器的故障种类以及针对传感器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以及矢量控制原理,为设计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感应电机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的高阶系统,考虑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采用多项式混沌理论设计电流状态观测器,基于该观测器对电流传感器进行状态监测,从而实现对电流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及系统的容错控制;再将该观测器与李雅普诺夫原理结合,设计速度估计器,进一步实现对速度的估计,以此实现对速度传感器的故障监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分析了在启动阶段该方法对速度估计性能较差的原因。为提高速度估计精度,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和龙贝格观测器,设计状态观测器,大大改进了转子磁链的估计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机转速估计精度,为速度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相比传统的滑模观测器,该观测器结构更加简单,计算观测器增益的方法以及结合李雅普诺夫原理推导速度估计器的过程都更加简便。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法。介绍了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以及开发核心板卡DS5202 ACMC,基于该系统搭建了感应电机传感器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策略验证平台,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滑模状态观测器的容错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郑宇赛[7](2017)在《基于无速度传感器和两级桥式逆变器的双叁相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相系统较传统的叁相系统具有优势,本文的双叁相感应电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相系统。但是传统的双叁相感应电机的驱动拓扑大都为单级桥式结构,在电源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单级桥式驱动拓扑的大功率多相系统会造成电源输入端大电流。本文提出基于两级串联桥式驱动拓扑的双叁相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继承了传统多相系统优势,在电源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相较于单级桥式驱动拓扑虽然采用两级串联桥式驱动拓扑的大功率双叁相感应电机控制系统需要电源输入端提供更高的电压,但电源输入端的电流会更小。所以该控制系统在某些对电源输入端电流幅值有限制的场合可以推广应用。本文针对两对极双叁相感应电机,主要研究了基于两级串联桥式驱动拓扑下的新型控制策略。在产生脉宽调制波(PWM)方式上,把一种叁相感应电机的Novel SVPWM发波方式通过双CLARK变换推广到双叁相感应电机上,由于NovelSVPWM编程较传统SVPWM波更为方便且代码更少,但控制效果与传统SVPWM相似,所以简化了程序的繁琐程度。在开环控制方式上,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给定dq旋转坐标系下的q轴电压值Uq,作为合成电压矢量U的值对双叁相感应电机进行开环控制。在闭环控制方式上,在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基础上进行改进,合理利用坐标变换中幅值变换,使六相合成矢量的幅值与两套叁相合成矢量的幅值相同,仅在相位上有些许的差别,可以用相位补偿进行弥补,简化了控制系统。在经过理论分析、仿真实验和实验验证后,证明了该种方法的可行性,该算法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减小了控制的复杂度。针对某些速度传感器很难推广的场合,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法通过采集每相电机定子侧相电流来对电机转速进行实时估计并作为闭环控制的速度反馈,并对MRAS算法做出两点改进:在可调模型中加入转速估计补偿系数和在MRAS算法中使用相对于控制系统独立的一套电机参数。本文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新型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基于两级串联桥式驱动拓扑的双叁相感应电机的开环、闭环和改进后的MRAS算法做出仿真验证。在搭建的以DSP和FPGA为主控芯片的系统平台上进行编程,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实现上述理论的应用。为了说明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与另外两种结构的电机(定子绕组Y型接法的叁相感应电机与基于两级串联H桥驱动拓扑的双叁相感应电机)共同做出带载实验,但是在做对比实验时发现Y型接法的叁相感应电机和基于两级串联桥式驱动拓扑的双叁相感应电机的带载能力较弱,在分析算法和基于两级串联驱动拓扑的双叁相感应电机和Y型叁相感应电机的电机结构后,通过改进控制系统的算法解决了带载能力不足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1)
刘亚川[8](2017)在《基于自动代码生成和以太网的EPS感应助力电机控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机械式、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即EPS)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力矩,具有燃油经济性高、操稳特性好、生产装配性好、结构紧凑、质量轻等众多优点,受到各大汽车公司重视,成为了汽车转向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应电机因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当量力矩大、力矩波动小等特点,比较广泛地应用于EPS中。作为力矩伺服系统,EPS要求助力电机有快速准确的力矩响应和较宽的转速范围。通过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感应电机可以实现励磁与力矩的解耦控制,继而满足EPS系统要求。如何决策励磁电流,即如何将定子电流分配成励磁电流分量和力矩电流分量两部分,使感应电机在满足EPS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效率优化是本文的重心。为此,本文以感应电机基速为分界点,对基速内的励磁电流决策和基速上的弱磁控制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基速内,本文提出了以最大转矩电流比策略为主、恒值策略为辅的励磁电流决策方案。在励磁电流极小时,采用恒励磁电流策略能加快感应电机的响应速度;超过一定值时,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策略可以降低感应电机的能耗。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转子磁链与励磁电流构成一阶惯性环节,因最大转矩电流比策略需频繁调整励磁电流,导致转子磁链响应速度过慢,进一步带来了该策略下力矩响应速度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励磁电流微分法、转子磁链微分法两种方式,通过构造新的传递函数来加快转子磁链的响应速度。为进一步加快励磁电流决策方案的力矩响应速度,采用了模糊PI、前馈控制和反馈解耦的电流调节算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基速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电流、电压轨迹图的电压闭环弱磁控制策略。首先,以感应电机输出力矩最大化为目标,在电机不同的工作区间,规划了一条电压、电流轨迹。其次,以电压闭环为控制方式,设计了积分控制弱磁算法,并对励磁电流、力矩电流进行限制,使之按照既定的轨迹变化。最后,因弱磁控制同样需要频繁更改励磁电流,将两种加快转子磁链响应速度的微分法和基于模糊PI、前馈控制和反馈解耦的电流调节算法引入到弱磁控制中,达到了期望目标。在开展励磁电流决策方案和弱磁控制研究之前,开发了快速以太网监视标定技术,并将其引入到感应电机高频控制程序中,对关键变量进行实时地监视调试;使用了自动代码生成技术下载程序,降低了开发难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倪荣来[9](2017)在《基于TSPWM的车用感应电机控制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速电动车作为电动汽车的一部分,由于其成本低,短途出行方便,近几年备受叁四线城镇居民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驱动电机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其寿命直接影响电动车的成本,进而成为低速电动车生产厂家必须关切的问题。然而,低速电动车所用两电平逆变器在使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时,会在交流感应电机(ACIM)上形成高频交变的共模电压(CMV)。该共模电压会形成轴电流,损坏电机轴承,缩短电机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首先对两电平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其共模电压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对矢量控制理论和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其次,介绍抑制共模电压的叁态脉宽调制(TSPWM)的基本原理,提出使逆变器开关损耗最小化的改进TSPWM,阐述TSPWM实现矢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基于TSPWM的ACIM矢量控制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TSPWM及其优化方法应用到ACIM矢量控制系统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采用基于模型设计和自动代码生成技术进行上层控制策略开发。对英飞凌XMC4200和DAVE3开发环境作简要介绍,阐述TSPWM与XMC4200结合产生新型PWM信号的方法;利用DAVE3可视化编程APP对ADC、POSIF、MultiCAN通信等模块进行底层驱动开发,在DAVE3中完成上层控制策略与底层驱动的集成;对以XMC4200为核心的电机控制器的主要电路进行设计,包括电源电路、JTAG调试接口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磁电式转速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相电流采样电路、温度与电压采样电路和CAN通信电路,并结合硬件电路开发对应的信号处理程序。搭建电涡流测功机台架实验平台,进行SVPWM和TSPWM控制下的感应电机共模电压对比实验以及改进的TSPWM效果实验,并给出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对本文所开发的交流感应电机控制系统进行空载和加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SPWM的车用感应电机控制系统能够明显抑制感应电机的共模电压;低速能够输出恒定大扭矩,高速时能够以恒功率、高效率持续运行,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均能输出满足电动汽车驱动要求的扭矩,系统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满足低速电动汽车对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8)
李歌航[10](2017)在《六相感应电机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数字控制器的飞速发展,六相感应电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比于叁相交流电机,六相感应电机具有很多优势,尤其在低压大功率、可靠性强以及转矩脉动较小等方面,因此更多的被设计应用在船舶、航天器以及一些电动汽车上。然而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六相感应电机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双叁相中性点连接型六相感应电机,对该型电机的SVPWM技术、直接转矩技术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六相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在Simulink仿真软件下建立了该型电机的仿真模型,经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是可行的。其次,本文又分析了传统SVPWM在六相感应电机上的应用,为了解决定子电流谐波过大的问题,在空间解耦变换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改进双叁相中性点隔离型的中间矢量算法提出了适用于本文所用双叁相中性点连接型六相感应电机的二次中间矢量SVPWM,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定子电流谐波,通过在Simulink下建立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说明了该算法是可行的。然后,本文又分析了传统DTC技术在六相感应电机上的应用,为了解决定子谐波电流过大的问题采用中间矢量来代替原来所使用的基本矢量,虽然可以有效的减小定子电流谐波但该方法无法减小转矩脉动,于是最终采用了基于二次中间矢量的SVPWM的DTC技术,该方法不仅能够减小定子电流谐波,而且能够减小转矩脉动。通过在Simulink上搭建以上叁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经过对比仿真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分析,证明了上述算法是可行的。最后在实验平台上对采用二次中间矢量SVPWM的DTC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1-01)
感应电机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中,电能储存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各种电能存储技术中,飞轮储能具有转换效率高、充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飞轮储能已在不间断电源、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领域、电力系统、脉冲发电等诸多领域成熟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飞轮电机和驱动系统组成。感应子电机空载损耗低、结构简单,适合飞轮的一体化设计和高速旋转。本文以感应子电机作为飞轮储能用电机,对飞轮储能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感应子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感应子电机定转子结构特殊,电机内部具有叁维磁路和单极性气隙磁密。为了便于分析,参考同步电机理论建立了感应子电机集中参数模型,并利用磁路解析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机的Ansoft/Maxwell叁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电机的气隙磁密、电感和反电势等参数。然后,对飞轮储能感应子电机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感应子电机转子采用实心钢结构,高频电流纹波会产生较大转子损耗。在分析电流纹波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减小电流纹波的PWM/PAM混合充电控制策略。为了保持输出电压稳定,采用了一种利用电机自身电感储能升压的放电控制策略。通过Ansoft/Maxwell叁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电机参数,将结果导入Matlab/Simulink。利用参数查询的方式建立感应子电机本体精确的数学模型,并对飞轮储能充放电进行了仿真。最后,对飞轮储能驱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完成了驱动系统的调试和飞轮储能充放电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应电机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宋晓麒.基于无模型方法的直线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9
[2].李艺.飞轮储能用感应子电机控制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3].梁瑞鹏.故障电网下双馈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4].罗乐.结合滑模控制和反馈线性化的感应电机控制[J].微特电机.2017
[5].巨梅.基于分数阶滑模转速估计的感应电机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6].卞高峰.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的容错控制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7
[7].郑宇赛.基于无速度传感器和两级桥式逆变器的双叁相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7
[8].刘亚川.基于自动代码生成和以太网的EPS感应助力电机控制开发[D].吉林大学.2017
[9].倪荣来.基于TSPWM的车用感应电机控制系统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17
[10].李歌航.六相感应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