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7年以来,武汉出台一系列组合政策,努力留住高校人才。在分析在当前武汉城市人才政策概况基础上,结合所调查数据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就业去向概况以及影响其留在武汉就业的因素,了解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以及需求,再分析留汉政策的吸引力,从中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留汉工程”政策制度,解决大学生留汉顾虑,提高大学生留汉积极性。
关键词:人才政策;留汉意愿;影响因素;相关建议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各大城市相继推出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等等。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技术智力支撑,这使得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本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大学生群体是当今社会的创新经济的主体,留住大学生就等于留住了人才资源和扩大了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因此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抢人政策,对高校人才趋之若鹜。
3.2 词表。词表(Wordlist)属于语料库索引工具的基本功能。它可根据研究要求由词表工具自动排列,如以形符或类符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高低列出,或根据其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1当前武汉“新一线”城市人才政策制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众多新一线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转型压力,而这也就决定了城市极度渴求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科技人才,但是,随着全国范围内人口红利的衰减,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017年15~64岁的人口数量相对于2016年减少了约431万人,我国经济增速近年来也开始呈现放缓趋势。而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经济增长失去活力,经济增速放缓。因此各大城市纷纷“抢人”的必要性也凸现出来,沿海地区的一线城市,以其完善的产业结构、优美的城市环境,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高的薪资待遇,吸引着高校人才的持续不断的涌入。
与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人才资源匮乏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新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需要人才资源驱动;另一方面人才又趋于流向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的一线城市,因此新一线城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各城市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以弥补自身产业结构体和发展空间小等各方面的不足以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例如武汉率先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成都推出的“蓉漂”计划,天津出台“河海英才行动计划”等等 。
2武汉高校大学生不愿留汉因素分析
2.1武汉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情况
武汉拥有89所高校,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大学拥有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大学生数量早已突破百万,位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然而,武汉每年培养的大量优质人才,大部分选择了就业空间和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东部沿海地区。《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只有25.6%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工作,较上届增加了0.9%,但留在湖北的人数减少了21人,大部分仍然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武汉大学2018年留汉比例不升反降,留在湖北就业的毕业生仅占比24.1%,由此可见,武汉作为人才输出地,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但随着“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留汉状况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2.2影响大学生留汉就业意愿因素
图1 影响大学生留汉的主要因素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56名大学生中调查显示:近一半左右的人表示不了解该“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的相关政策,12.05%的人表示“基本了解”,剩下36.14%的学生表示只“了解一些”,在对政策具体项目的了解程度上,结果显示对“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和“增加实习机会”的了解程度占比近一半,对“放宽落户条件”的了解程度更是达到了70%,侧面反映了学生对留住人才因素的重点在于落户及岗位的“刚需”上。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留汉政策中的大学生最低薪资标准政策实施,人才公寓的建设标准和租金以及落户政策办理流程存在疑问,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加强;另一方面说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在了解政策之后,有69.6%的大学生表示政策具有吸引力会考虑留汉创业就业,5.6%的学生表示愿意留在武汉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政策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还有大约25%的大学生表示政策吸引力不够,许多政策仍有不足或力度不够。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参考性创新建议。
尽管两方比例相对平衡,但是不愿意留在武汉就业的大学生还是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大学生选择不愿意留在武汉就业主要有以下因素:
生活压力过大,这也是导致武汉市大学生留汉就业意愿不高的突出原因。人才的流动都是利益之间相互比较而产生结果,武汉的薪资待遇与一线城市相去甚远,毫无疑问,有能力的人才当然更倾向于流向收益高的一线城市。
自2016至2018年武汉房价的不断攀升,回到武汉落户的人越来越多,购房者也不断增加。再加之各方面政策机制不完善和市场因素的左右下,武汉房价居高不下,在武汉的房价上涨如山倒,下降如抽丝的严峻背景下,使许多越来越多想要留汉置业的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
Whether using medications or acupuncture,the doctors of Chinese Medicine tried to change the law of Qi and blood,promote follicle and egg development,and improve ovulation disorders.16-19,21
(3)武汉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不完善,对口工作少。
(1) 房价水平高,生活压力大。
此段对话是关玉明的女儿凡向他介绍自己男友时的一段对话,因为英文中“Chappy”和“Chubby”(表示“胖嘟嘟的”)两词发音相似,因此这应该是关玉明与他女儿玩的一个略带玩笑的文字游戏,而中文中“查佩”与“胖嘟嘟”两词的发音并无相似之处,因此译者省略了此处的语言文化信息,将其译成“茶杯”,使中国观众获得了相似的语境效果。
武汉作为新一线城市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完善。图2 显示在对武汉市大学生毕业后希望进入的行业调查发现,教育行业,政府机关,倍受武汉大学生青睐,金融、证券、保险行业以及IT通讯行业也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商贸业以及新闻出版等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电力石化能源等占比更少。
图2 武汉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行业分布状况
武汉虽然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74家企业,但都以第二产业为主,拥有中石化、武船、东风等一大批重工大型国企,缺少独树一帜的特色产业。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卷皮网和PPTV都曾将总部设在武汉,然而产业对接、信息交流和融资等障碍重重,武汉单薄的产业链条不能为其发展保驾护航,最终无奈搬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因此武汉的产业结构状况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选择,不能为人才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撑,大部分经济学、计算机互联网专业的优质毕业生则选择了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2017年初武汉市政府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主要包括:放宽落户条件,简化落户程序,发放就业创业补贴,提供资助项目,给予住房购房优惠等等。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二季度人才吸引报告》数据显示该政策目前已取得一些效果。2018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湖北高校毕业生留鄂比例超60%,武汉2018年大约留住了40.6万大学生,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留汉大学生新增量将达到25万。
(2)武汉的平均薪资过低,而这与武汉物价水平整体较高形成了鲜明对比。
3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 政策分析及建议
(4)武汉的天气变化分明。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酷热,冬季阴冷。因武汉地处内陆,且属于盆地地形,易集热难散热,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天气十分闷热。并且天气变化无常,难以捉摸,为武汉高校大学生出行以及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也成为影响留汉就业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任务。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将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三大任务之一。该计划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工智能人才支撑。
本次调查共获取256份有效问卷,调查女性与男性参与水平相当,调查显示,学生籍贯为湖北省内其他城市的占绝大多数,仅12.45%和13.25%的学生表明籍贯为武汉市本地和省外城市。还有2.41%的学生是境外公民。参与调查的学生以本科应届毕业生为主,其中2.01%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专业主要由经管、理工、文史等为主。其中,有57.74%的人表示愿意留在武汉,42.24%的人不愿意留在武汉就业创业。在138个表示愿意留在武汉就业的同学之中,有71.01%的同学选择武汉的原因是离生活圈近、方便孝敬父母,这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传统孝悌观念密不可分。其次,大学时期形成的人脉和关系圈子也成为促成大学生留汉的主要因素之一,占到了41.3%。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等影响因素则很小。由此可见,武汉的地缘优势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
3.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对该政策表示不了解,政府宣传政策效果乏力。因此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增强政策的媒体曝光度、舆论关注度,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政府优惠政策。对政策的知晓和了解对政策发挥效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政府开通专门的咨询通道,解答疑问,尤其是关于大学生最低薪资标准政策的实施、人才公寓的建设标准和租金问题以及落户政策办理流程问题,精简办理手续,加快政策的落实进度,以便毕业生及时了解并知晓政策,从根本上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拒绝留汉的人才损失。
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储量的日益开采,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日趋枯竭,人类不得不面对能源危机的现实环境,为了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发展,光伏发电技术与水电、风能相比,拥有无噪音、无污染、故障率低和维护简便等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辐射能源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光伏发电环境。根据实际数据显示,光伏发电已成为当前较新的一门技术,尤其是光伏发电的大型化和并网化成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共同承担了发电的任务。
3.2加强部分政策的优惠力度,增强留汉政策吸引力
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大学生人才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确保武汉在本次人才竞争中强占先机,武汉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放宽大学生毕业落户条件,降低住房成本,保障最低薪资标准政策的实施,真正满足大学毕业生的刚需,增强留汉政策的吸引力,提升大学生留汉意愿。另外,加大创业奖励力度和补贴力度,延长补贴年限等等,缓解创业者经济压力,为创业保驾护航。
③无法掌握不同岗位的考核重点。在现实考核中一般以考核主体个人所认定的关键事件评判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偏向结果考核,弱化员工能力和态度考核,忽视个体对团队的贡献。员工往往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以干中学方式获得知识,因此对于知识型员工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
3.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人才结构本质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武汉政府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完善产业结构,当前,武汉仍以重工业为主,并且制造业也处于低端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武汉要利用好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武汉九省通衢,战略枢纽的重要地位,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打造商贸枢纽,并且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新型企业入驻,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同时要也注重产业多元化发展,以此来拉动大学生岗位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使得不用层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都有业可就,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贡献。只有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进而才能倒逼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武汉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且武汉政府应进一步在市场环境规范等方面做出法律上的支持,在支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给予更多财政上的支持。
3.4增强武汉大学生对武汉的归属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经济带时曾说,“要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武汉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相互交织,蕴含着荆楚文化、黄鹤文化等等,在武汉就读的大学生本身就和武汉精神有了一定融合,与武汉文化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武汉应利用此优势,增强大学生对武汉的归属感,用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留汉大学生,城市的文化底蕴逐渐融入大学生自身发展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努力向一线城市看齐,打造宜居之城,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反观武汉连年的城市施工与道路修正也给城市的环境和氛围带来负面影响,使得交通、人口流量、雾霾、空气质量难以平稳和改善,噪音污染也随之加剧使得部分大学生拒绝留在武汉安居就业。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短期的优惠政策只是“以食引鸟”,只有构建长效机制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使留汉大学生有归属感。良好的生活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使留在武汉的大学毕业生真正“安家乐业”,真正长久地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德斌.中部地区人才引进策略探析——以武汉市启动大学生留汉工程为例[J].经贸实践,2018:74+76.
[2] 丁鑫,王丹,张凯.武汉市人才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4-108.
[3] 邓锐.“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的政策梳理、争论与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7-62.
[4] 邓锐.“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的政策优势与机制创新——基于六个同类城市大学生人才政策的比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3-106+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201811600080)。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06
标签:武汉论文; 大学生论文; 政策论文; 城市论文; 人才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0期论文; 2018年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201811600080)论文;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