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刀座固定板,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所述切线驱动件驱动连接有动切刀;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相匹配的定切刀;所述动切刀远离切线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向动切刀内部延伸的切线沟槽;所述切线沟槽的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动切刀的移动路径的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动切刀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的各槽壁上;解决了现有缝盘机的切线问题,减少了员工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员工工作的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座固定板,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所述切线驱动件驱动连接有动切刀;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相匹配的定切刀;所述动切刀远离切线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向动切刀内部延伸的切线沟槽;所述切线沟槽的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动切刀的移动路径的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动切刀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的各槽壁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座固定板,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所述切线驱动件驱动连接有动切刀;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相匹配的定切刀;
所述动切刀远离切线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向动切刀内部延伸的切线沟槽;所述切线沟槽的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动切刀的移动路径的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动切刀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的各槽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记录针数的计数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感应衫片的衫片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30°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沟槽的槽宽沿着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6.一种缝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切线装置,所述切线装置包括计数感应器;
所述缝盘机还包括缝盘机主体,所述切线装置设置于缝盘机主体上;所述缝盘机主体包括与缝盘机传动轮连接的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上设有与计数感应器匹配的反馈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盘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及缝盘机。
背景技术
传统毛衣做法电脑横机将纱线编织成衣服型,再经过缝合工艺,缝合成衣,在缝合过程中,前一组衫片与后一组衫片都有缝盘线链接,员工必须手动把缝线对准缝盘机的割线刀,从而把缝线割断。
现有做法有以下弊端:员工在操作缝盘机的过程中,缝盘线到达割线刀的位置,必须停下手部动作去进行割线操作,增加员工的拿放动作;由于缝盘线到达割线刀的位置时没有提示或提醒,员工必须时刻留意缝线位置,增加员工的精神疲劳;当缝盘员无法及时进行割线操作时,前一组衫片通过割线刀位置后,员工必须停下才能去拿取前一组衫片,增加员工的拿放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及缝盘机,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刀座固定板,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所述切线驱动件驱动连接有动切刀;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相匹配的定切刀;
所述动切刀远离切线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向动切刀内部延伸的切线沟槽;所述切线沟槽的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动切刀的移动路径的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动切刀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的各槽壁上。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记录针数的计数感应器。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感应衫片的衫片感应器。
可选的,所述夹角大于30°小于90°。
可选的,所述切线沟槽的槽宽沿着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一种缝盘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切线装置;所述切线装置包括计数感应器;
所述缝盘机还包括缝盘机主体,所述切线装置设置于缝盘机主体上;所述缝盘机主体包括与缝盘机传动轮连接的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上设有与计数感应器匹配的反馈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刀座固定板,包括刀座固定板,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所述切线驱动件驱动连接有动切刀;所述刀座固定板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相匹配的定切刀;所述动切刀远离切线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向动切刀内部延伸的切线沟槽;所述切线沟槽的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动切刀的移动路径的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动切刀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的各槽壁上;解决了现有缝盘机的切线问题,减少了员工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员工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切线装置;11、动切刀;111、切线沟槽;12、定切刀;13、衫片感应器;14、刀座固定板;15、计数感应器;16、切线驱动件;20、缝盘机主体;21、传动连杆;211、反馈件;30、缝盘机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10,包括包括刀座固定板14,刀座固定板14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16,切线驱动件16驱动连接有动切刀11;刀座固定板14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11相匹配的定切刀;
动切刀11远离切线驱动件16的一端设有切线沟槽111,切线沟槽111向动切刀11内部延伸,且延伸方向的直线(图2中的线a)与动切刀11的移动路径的直线(图2中的线b)的夹角为锐角;动切刀11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111的各槽壁上。
进一步的,夹角大于30°小于90°;
进一步的,切线沟槽111的槽宽沿着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切线驱动件16为导杆气缸。
切线沟槽111的收缩设计,能够使得切线时能够引导线进入切线沟槽111内;切线沟槽111的倾斜设计,能够有效防止线从切线沟槽111内脱离,如此即使刀刃磨损也能够保证切断线。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切线装置10还包括用于记录针数的计数感应器15,计数感应器15固定于刀座固定板14上,能有效记录缝盘机的缝线针数,如此只需预先设置针数即可控制切线装置10自动切断线。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切线装置10还包括用于感应衫片的衫片感应器13,衫片感应器13固定于刀座固定板14上,通过衫片感应器13感应衫片是否存在,若衫片感应器13未感应到衫片,则打开计数感应器15,开始计数。
一种缝盘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切线装置10,切线装置10包括计数感应器15;本实施例的缝盘机还包括缝盘机主体20和缝盘机控制箱30;缝盘机控制箱30和切线装置10均安装于缝盘机主体20上。
进一步的,缝盘机主体20包括与缝盘机传动轮连接的传动连杆21,传动连杆21上设有与计数感应器15匹配的反馈件211;传动连杆21转动使得周期地反馈于计数感应器15上;反馈件211增加了计数感应器15的感应精度,有效防止误感应,从而避免记录的针数有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缝盘机的切线装置10,包括刀座固定板14,刀座固定板14上连接有切线驱动件16,切线驱动件16驱动连接有动切刀11;刀座固定板14上还连接有与动切刀11相匹配的定切刀;动切刀11远离切线驱动件16的一端设有向动切刀11内部延伸的切线沟槽111;切线沟槽111的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动切刀11的移动路径的直线的夹角为锐角;动切刀11的刀刃设于切线沟槽111的各槽壁上;解决了现有缝盘机的切线问题,减少了员工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员工工作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2438.X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08599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D05B 65/00
专利分类号:D05B65/00
范畴分类:24E;
申请人:东莞业基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业基工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朗贝村
发明人:庞宏飞;黄钰萍;石曼
第一发明人:庞宏飞
当前权利人:东莞业基工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春水;唐京桥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