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括储液箱、配气室、储气筒、气动机、汽车ECU和蓄电池;所述储液箱包括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均与汽车ECU电连接;第一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第二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所述储气筒与配气室管道连接,储气筒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汽车ECU电连接;所述气动机与储气筒管道连接,储气筒与气动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所述蓄电池与汽车ECU电连接。本系统利用物质化学反映产生气体驱动汽车行驶,节约了油料等能源,补充能源快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配气室、储气筒、气动机、汽车ECU和蓄电池;所述储液箱包括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均与汽车ECU电连接;第一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第二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使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在配气室内混合;所述储气筒与配气室管道连接,配气室与储气筒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储气筒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汽车ECU电连接;所述气动机与储气筒管道连接,储气筒与气动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所述蓄电池与汽车ECU电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配气室、储气筒、气动机、汽车ECU和蓄电池;
所述储液箱包括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均与汽车ECU电连接;第一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第二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使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在配气室内混合;
所述储气筒与配气室管道连接,配气室与储气筒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储气筒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汽车ECU电连接;
所述气动机与储气筒管道连接,储气筒与气动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
所述蓄电池与汽车ECU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室包括混合罩、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混合罩、第一喷液器的喷射口和第二喷液器的喷射口均位于配气室的内腔中;第一喷液器与第一加压泵管道连接,第一加压泵工作后通过第一喷液器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第二喷液器与第二加压泵管道连接,第二加压泵工作后通过第二喷液器将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室还包括检修阀门和格栅,所述检修阀门位于配气室的上部,所述格栅设置在配气室的中部并将配气室的内腔分为上内腔和下内腔,所述混合罩、第一喷液器的喷射口和第二喷液器的喷射口均位于上内腔中,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均位于配气室的同一侧,混合罩位于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的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气室的底部设置有放液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泵设置在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二加压泵设置在第二储液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的上部均设置有加注口,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放液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气筒上还连接有气压表和安全阀,所述气压表设置在仪表板上,所述安全阀固定在储气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为醋精,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为碳酸氢钠。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现有的汽车大多是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通过汽油或柴油在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内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向外输出动力。由于汽油和柴油都是石油提炼的产物,对环境污染较大,而且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面临着能源耗竭的问题。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开发的要求日益迫切。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寻求替代消耗燃油的汽车,如用电动和太阳能作为原动力。电动汽车是一种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通过电机驱动车辆行驶的新能源汽车,它具有排放低、能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噪声小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使用。电动汽车主要是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车载电源,车载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充电,否则将无法继续使用,但是电动汽车补充能源慢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和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一种不需要消耗燃油,补充能源快捷的汽车,是当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不需要燃烧油料,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补充能源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括储液箱、配气室、储气筒、气动机、汽车ECU和蓄电池;所述储液箱包括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均与汽车ECU电连接;第一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第二加压泵运行后通过管道将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运输至配气室,使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在配气室内混合;所述储气筒与配气室管道连接,配气室与储气筒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储气筒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汽车ECU电连接;所述气动机与储气筒管道连接,储气筒与气动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所述蓄电池与汽车ECU电连接。
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气压传感器将储气筒内的气压信号传送给汽车ECU,当储气筒内的气压低于临界点时,蓄电池通过汽车ECU同时驱动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运行时分别将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配气室内混合,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在配气室内的混合罩混合后产生高压气体,配气室内产生高压气体后通过管道和单向阀对储气筒内进行充气,保持储气筒内有充足的气压,储气筒内的气压达到标准时,汽车ECU停止驱动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本系统中是通过储气筒内的高压气体驱动气动机并通过流量控制开关控制气动机的转速,气动机工作后驱动汽车,因此,通过控制气动机转速就可以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采用本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在开车时,可以通过脚踏板控制流量控制开关的开启程度来控制储气筒向气动机的气流量,流量控制开关开启程度越大则储气筒向气动机的气流量就越大,气动机的转速就越高,汽车的动力就越强,流量控制开关开启程度越小则储气筒向气动机的气流量就越小,气动机的转速就越低,汽车的动力就越弱。
进一步地,所述配气室包括混合罩、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混合罩、第一喷液器的喷射口和第二喷液器的喷射口均位于配气室的内腔中;第一喷液器与第一加压泵管道连接,第一加压泵工作后通过第一喷液器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第二喷液器与第二加压泵管道连接,第二加压泵工作后通过第二喷液器将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采用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分别将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混合,有助于加快液体混合速度,提高混合效率,更快速地产生高压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配气室还包括检修阀门和格栅,所述检修阀门位于配气室的上部,所述格栅设置在配气室的中部并将配气室的内腔分为上内腔和下内腔,所述混合罩、第一喷液器的喷射口和第二喷液器的喷射口均位于上内腔中,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均位于配气室的同一侧,混合罩位于第一喷液器和第二喷液器的对侧。检修阀门方便安装在配气室内的零部件拆卸或更换,格栅便于残液通过。
进一步地,配气室的底部设置有放液螺孔。通过放液螺孔可以放出配气室内积累的残液,防止残液积累过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压泵设置在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二加压泵设置在第二储液腔内。加压泵设置在储液腔内,容易设计及制造,减少管道等零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的上部均设置有加注口,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放液阀。检修储液箱前通过放液阀放空储液箱,便于储液箱检修。
进一步地,储气筒上还设置有气压表和安全阀,所述气压表设置在仪表板上,所述安全阀固定在储气筒上。气压表设置在仪表板上,便于驾驶员实时观察储气筒内的气压情况,安全阀在储气筒气压超限时自动放出气体,防止储气筒内的气压过大。
进一步地,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为醋精,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为碳酸氢钠。醋精和碳酸氢钠在配气室内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压气体的速度较快,气量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不需要消耗燃油,进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补充能源快捷,续航里程大;
3、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少,容易设计、生产及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储液箱;2-配气室;3-储气筒;4-单向阀;5-流量控制开关;6-气动机;7-汽车ECU;8-蓄电池;
11-第一储液腔;12-第二储液腔;13-第一加压泵;14-第二加压泵;15-加注口;16-放液阀;21-混合罩;22-第一喷液器;23-第二喷液器;24-格栅;25-上内腔;26-下内腔;27-检修阀门;28-放液螺孔;31-气压传感器;32-气压表;33-安全阀;
100-管道;20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具有储液箱1、配气室2、储气筒3、气动机6、汽车ECU7和蓄电池8;储液箱1包括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第一储液腔11内设置有第一加压泵13,第二储液腔12内设置有第二加压泵14,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均与汽车ECU7电连接(通过导线200电连接);配气室2包括混合罩21、第一喷液器22和第二喷液器23,混合罩21、第一喷液器22的喷射口和第二喷液器23的喷射口均位于配气室2的内腔中;第一喷液器22与第一加压泵13管道连接,第一加压泵13工作后通过第一喷液器22将第一储液腔11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21;第二喷液器23与第二加压泵14管道连接,第二加压泵14工作后通过第二喷液器23将第二储液腔12内的液体喷向混合罩21;储气筒3与配气室2管道连接,配气室2与储气筒3之间的管道100上设置有单向阀4,确保高压气体只能从配气室2流向储气筒3不回流;储气筒3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31,气压传感器31与汽车ECU7电连接;气动机6与储气筒3管道连接,储气筒3与气动机6之间的管道100上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流量控制开关5;蓄电池8与汽车ECU7电连接。具体地,实际应用中,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的外部,单向阀4可以集成在配气室2上或储气筒3上,流量控制开关5可以集成在储气筒3上或气动机6上,只要不影响安装及使用即可。
如图1所示,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气压传感器31将储气筒3内的气压信号传送给汽车ECU7,当储气筒3内的气压低于临界点时,蓄电池8通过汽车ECU7同时驱动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运行时分别将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内的液体输送至配气室2内混合,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内的液体在配气室2内的混合罩21混合后产生高压气体,配气室2内产生高压气体后通过管道100和单向阀4对储气筒3内进行充气,保持储气筒3内有充足的气压,储气筒3内的气压达到标准时,汽车ECU7停止驱动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从上可知,本系统中是通过储气筒3内的高压气体驱动气动机6并通过流量控制开关5控制气动机6的转速,气动机6工作后驱动汽车,因此,通过控制气动机6转速就可以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采用本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在开车时,通过脚踏板控制流量控制开关5的开启程度来控制储气筒3向气动机6的气流量,流量控制开关5开启程度越大则储气筒3向气动机6的气流量就越大,气动机6的转速就越高,汽车的动力就越强,流量控制开关5开启程度越小则储气筒3向气动机6的气流量就越小,气动机6的转速就越低,汽车的动力就越弱。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有足够的工作压力,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均为微型高压电动柱塞泵,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的额定工作压力均大于配气室2内的额定压力,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高压泵,只要不影响安装及使用即可。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配气室2内的零部件检修(拆卸或更换),本实施例中,配气室2还包括检修阀门27和格栅24,其中检修阀门27位于配气室2的上部,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工作前要将检修阀门27关死,保证不能泄气;格栅24设置在配气室2的中部并将配气室的内腔分为上内腔25和下内腔26,混合罩21、第一喷液器的喷射口和第二喷液器的喷射口均位于上内腔25中,第一喷液器22和第二喷液器23均位于配气室2的同一侧,混合罩21位于第一喷液器22和第二喷液器23的对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放出配气室2内积累的残液,防止残液积累过多,配气室2的底部设置有放液螺孔28,平时用螺栓将放液螺孔28封闭,必要时拧下螺栓打开放液螺孔28放出残液,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配气室2的底部设置放液阀替代放液螺孔28。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储液箱1加注液体和检修,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的上部均设置有加注口15,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的底部均设置有放液阀16,加注液体时打开加注口15直接加注即可,加注液体速速快,检修储液箱1前要通过放液阀16放空储液箱1,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第一储液腔11和第二储液腔12的底部设置放液螺孔替代放液阀16。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实时观察储气筒3的气压,同时防止储气筒3内的气压过大,本实施例中,储气筒3上还连接有气压表32和安全阀33,其中气压表32设置在仪表板上,便于驾驶员实时观察,安全阀33固定在储气筒3上,安全阀33在储气筒3气压超限时自动放出气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腔11内的液体为醋精,第二储液腔12内的液体为碳酸氢钠,第一加压泵13和第二加压泵14工作后,将醋精和碳酸氢钠输送至配气室2内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管路100推开单向阀4向储气筒3内充气,实际应用中,也可选择能够产生强压气体的其他物质如甘油、液态干冰等,只要不影响安装及使用即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7781.1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320684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B60K 8/00
专利分类号:B60K8/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402247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学府路69号
发明人:周佰和;周天娇;周天明
第一发明人:周佰和
当前权利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代理人:李海华
代理机构:50212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