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译标志论文_明小娜,王晓青,周洋,卢永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译标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遥感,标志,地质,影像,矿山,焦作,卷积。

解译标志论文文献综述

明小娜,王晓青,周洋,卢永坤[1](2018)在《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的昭通城区建筑物结构类型解译标志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屋建筑资料是震后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基础数据。以往房屋建筑空间数据采集常用影像数字化的方法,而结构类型等属性数据收集常用实地调查的采集方法,但外业工作量大、耗时长。为此,本文尝试采用遥感手段确定房屋结构类型。通过地面调查与Google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房屋建筑影像几何特征、光谱特征以及空间关系特征方面建立了简易房屋、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其结果与实地调查确定的结构类型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结果 Kappa值为0.80,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采用遥感手段可以大面积快速获得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房屋结构类型属性,为地震风险评估和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所需的房屋建筑资料收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8年09期)

张凯翔[2](2018)在《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标志体系和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示范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世界主要的矿业生产国家,长期粗放式矿山开发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及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中的重要部分,露天矿地质环境涵盖了矿区地质背景、自然环境、生态人文环境和地质灾害等主要内容。结合高速发展的遥感技术,探索研究如何将遥感应用于露天矿地质环境相关研究中,能够缓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减少矿产资源生产开发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在满足矿产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储备和开发利用大省,省内矿产资源种类多样,矿山类型齐全,独特便利的交通环境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活跃的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是开展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理想研究区。本文研究工作以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项目的实践和应用为依托,选择河南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以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矿山地质环境和遥感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河南省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解译标志体系,提出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解译一般工作方法和解译标志体系评价方法;同时,本文研究以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为基础的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方法在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中的应用效果,并在河南省境内选择了豫中非金属矿研究区和豫西金属矿研究区两个典型示范区域,开展露天矿地质环境要素信息提取方法相关研究。论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从矿山地质环境高分辨率监测方法、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和矿山地质环境效应评价叁个研究领域,总结相关文献和当前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河南省的交通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同时对选作典型示范区域的两个研究区的情况进行简介(豫中非金属矿研究区和豫西金属矿研究区);第叁章以矿山地质环境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问题分类为研究基础,归纳总结并建立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章依托于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项目的实践和应用,根据不同的矿种和不同的采矿方式,从野外识别标志和遥感解译标志两个方面,建立河南省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解译标志体系,提出一般解译工作方法和解译标志体系评价方法;第五章重点研究以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为基础的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方法在两个典型示范研究区的应用效果,并对模型的信息提取效果进行评价;第六章是论文研究工作及成果的总结与展望。第叁章至第五章属于作者独立研究成果。论文的主要学术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初步建立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的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主要问题分类,参考遥感技术可研究范围,总结和归纳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的概念、研究目标和主要分类依据等;结合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特点和遥感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提出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方法,包括人机交互目视解译、遥感影像信息自动提取、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和多源数据协同的目标提取方法。2.结合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地质调查项目的实践和应用,利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深入归纳总结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及主要问题分类,从野外识别标志和遥感解译标志两个方面,提出基于国产高分系列卫星——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遥感影像的河南省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标志体系,明确不同矿种、不同采矿方式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定义和特征描述。3.提出两种不同的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方法:(1)采用ESP方法对影像整体求取局部方差,通过局部方差变化确定最优分割参数;同时根据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建立包含33个特征因子的集合,最后对比了叁种不同的树型模型在豫中非金属矿研究区的分类效果;(2)基于影像信息层次模型,使用欧几里得二指数的方法分层计算每层类别最优分割参数,并选取合适的特征因子建立模糊规则集,采取分层掩膜的方法分离出各个大范围地质环境背景要素,然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豫西金属矿研究区中其余地质环境要素进行分类提取,最后采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实验一中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精度(87%)和Kappa系数(0.74)都高于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分类精度为79%,Kappa系数为0.6)和旋转森林模型(分类精度为76%,Kappa系数为0.53);实验二中通过分层分割提取,随机森林模型对于主要露天矿地质环境要素的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分类精度为88%,Kappa系数为0.78)。通过多源数据协同消除分类逻辑误差,两个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取大范围主要地质环境要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8-05-01)

朱彦虎,陈美媛[3](2017)在《利用分层分类法建立多源遥感数据解译标志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日益进步,遥感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几乎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即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一直是遥感科学研究的重点,多源遥感数据具有冗余性、互补性和合作性的特点,将多源数据进行综合能获得同一环境或对象更精确可靠的高质量信息,但多源遥感数据在遥感地质解译中的综合应用长期研究不足,传统遥感影像的解译一直以"遥感五要素"的目视解译为主,缺乏综合的、定量化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本论述通过引用图像分层分类法与定义地质体优先级的思想,对传统遥感图像分类与遥感地质解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思想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7年12期)

马国胤,谈树成,赵志芳[4](2017)在《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矿山遥感监测解译标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TH-1、ZY-102C、ZY-3、GF-1、GF-2、YG14、SJ9)及国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P1、SPOT6)的数据特征和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界内开采图斑、疑似违法图斑)、矿山开发占地(地下开采硐口、井口/露天开采面、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矿山建筑物)、矿山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遥感监测的主要地物目标特征,全面系统地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的解译标志。总结讨论了因影像的分辨率、时相的不同而造成的解译精度差异及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韩婷婷[5](2017)在《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区遥感解译标志库实现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图像解译是从影像中获得重要信息的过程,而解译需综合考虑目标物的遥感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影像特征从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来描述,解译标志可显示遥感影像中波谱和空间信息,涵盖色调、几何形状、阴影、大小和纹理等,可说明影像中地物性质、状态和相互关系。针对遥感影像自动化解译的思路,建立解译标志库尤为重要,即方便地物的分类和总结,有利于科学规范的管理数据,又为遥感影像成像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进行人机交互式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提供了扎实基础,对于解译成图有重大作用,提升制图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广泛的一个火山岩带,特别是晚侏罗世火山活动非常剧烈,大量火山岩构成大兴安岭岩浆岩带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类型和火山机构等特征,通过遥感影像对其进行解译,从而获得研究区火山岩解译标志,在植被覆盖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论文在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与实地验证过程中,总结并建立研究区影像解译标志。根据解译标志库的的需求分析,研究与设计了数据库的结构与功能框架,通过开发平台实现解译标志库的基本功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研究。研究区岩相层次分布界线主要呈环带状、似层状,呈现丰字型、放射状和环状水系发育典型,其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火山岩相均有发育,地形起伏中等,根据研究区地表植被高度覆盖的景观特征、区域地质概况等特征,结合野外踏勘,采用目视解译法,主要以色调、形态、水系、地形地貌、纹形图案等为解译标志进行总结。为解译标志库建设做好了数据准备。2.利用已有的解译标志,根据建库标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框架结构设计,设计了解译标志库的组织结构,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优势,效率较高,为构造一个科学而高效的解译标志库奠定重要基础。3.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的可视化开发平台,以Visual C#语言为编程语言,结合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完成了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解译标志库,实现了数据管理、影像解译、水系提取等功能,界面美观,操作简明,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娄亚晴[6](2017)在《基于海量解译标志的遥感影像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快速从海量遥感数据中获取遥感信息,实现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一直是遥感技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遥感影像自动分类领域取得显着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可发现,许多研究均是以改善算法为手段,以提高分类精度为目的,且分类精度已达到90%以上,但这些研究均是针对某一实验区域、实验数据进行的研究,当研究区域和实验数据改变之后,可能达不到很好的分类精度,而且自动化程度也不够。本文从改变样本来源、控制样本数据质量和保证样本数据数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分类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本文将深度学习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并将最为成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进行实验研究。深度学习的优势在于从大数据中自动进行特征的提取与学习,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局部区域感知和权重共享两大法宝大大减少参数个数,降低了样本训练难度。所采用的实验数据不是特定的某一区域,而是取自多幅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数据。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人工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在遥感影像自动分类中的应用现状做了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遥感影像分类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深度学习的优势及卷积神经网络的特点和模型结构;(2)基于Visual Studio 2015软件平台,采用C#程序设计语言和WPF界面框架完成卷积神经网络框架的实现;(3)以解译标志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样本数据,解译标志具有数据量大和保证真值两个特点,通过控制解译标志的来源和规范化存储来保证解译标志的质量,通过批量生成解译标志功能保证解译标志的数量;(4)以解译标志生成的样本数据为实验数据,运用实现的卷积神经网络框架完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实验,得出影像本身分辨率越高,地物样本的质量越好,训练样本的数量规模越大,测试准确率越高的结论,但是随着训练样本数量规模的不断增大,准确率增长速度变缓。最终本文的分类精度为86.17%,在可用范围之内,消除了只针对一幅影像进行研究的局限性,对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自动化程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刘洪洋,庞姗姗,张帅,史凯琦,李微[7](2016)在《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的大连市海岸带解译标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线是由各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河流和海洋沉积物淤积、各种气象和海洋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塑造的海陆分界线。大连市海岸线约占全国大陆岸线的10%,主要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海岸。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取海岸线、动态监测岸线的变化、获得海岸带信息,与传统的海岸线现场测量相比,具有巨大优势。而遥感数据解译标志直接决定了海岸线提取的精度,因此该文以大连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OLI数据,分析讨论各种类型海岸特点及图像特征,进而确定每一种海岸类型的解译标志。(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2期)

赵宏峰[8](2016)在《浅谈遥感解译中断裂构造的解译方法及解译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遥感技术在地质中的普及,应用程度也逐渐成熟,笔者在地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讨遥感解译中断裂构造的解译方法及标志,以期使遥感解译水平及效率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07期)

曹艳杰,杨大志,段嵘峰[9](2016)在《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焦作市矿山地质环境解译标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信息,对研究区域内因区域地壳运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影像标志、矿业开发活动影像标志和因矿业开发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像标志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解译标志,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重建及矿山地质环境监督实施工作等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期刊2016年02期)

温礼,吴海平,姜方方,苏伟,朱德海[10](2016)在《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图斑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填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地监测和管理围填海,以便政府掌控和决策分析,首先迫切需要制定围填海的分类体系。围填海是一个海域向陆地转变的中间态过程,将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相衔接,基于年度提取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围填海图斑的可解译程度、围填海的定义、用途属性和形成机理等因素,制定了应用于围填海年度遥感监测的分类体系。此外,根据该分类体系,建立了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遥感监测解译标志。(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6年01期)

解译标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世界主要的矿业生产国家,长期粗放式矿山开发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及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中的重要部分,露天矿地质环境涵盖了矿区地质背景、自然环境、生态人文环境和地质灾害等主要内容。结合高速发展的遥感技术,探索研究如何将遥感应用于露天矿地质环境相关研究中,能够缓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减少矿产资源生产开发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在满足矿产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储备和开发利用大省,省内矿产资源种类多样,矿山类型齐全,独特便利的交通环境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活跃的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是开展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理想研究区。本文研究工作以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项目的实践和应用为依托,选择河南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以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矿山地质环境和遥感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河南省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解译标志体系,提出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解译一般工作方法和解译标志体系评价方法;同时,本文研究以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为基础的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方法在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中的应用效果,并在河南省境内选择了豫中非金属矿研究区和豫西金属矿研究区两个典型示范区域,开展露天矿地质环境要素信息提取方法相关研究。论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从矿山地质环境高分辨率监测方法、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和矿山地质环境效应评价叁个研究领域,总结相关文献和当前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河南省的交通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同时对选作典型示范区域的两个研究区的情况进行简介(豫中非金属矿研究区和豫西金属矿研究区);第叁章以矿山地质环境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问题分类为研究基础,归纳总结并建立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章依托于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项目的实践和应用,根据不同的矿种和不同的采矿方式,从野外识别标志和遥感解译标志两个方面,建立河南省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解译标志体系,提出一般解译工作方法和解译标志体系评价方法;第五章重点研究以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为基础的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方法在两个典型示范研究区的应用效果,并对模型的信息提取效果进行评价;第六章是论文研究工作及成果的总结与展望。第叁章至第五章属于作者独立研究成果。论文的主要学术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初步建立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的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主要问题分类,参考遥感技术可研究范围,总结和归纳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的概念、研究目标和主要分类依据等;结合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特点和遥感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提出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方法,包括人机交互目视解译、遥感影像信息自动提取、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和多源数据协同的目标提取方法。2.结合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地质调查项目的实践和应用,利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深入归纳总结露天矿地质环境遥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及主要问题分类,从野外识别标志和遥感解译标志两个方面,提出基于国产高分系列卫星——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遥感影像的河南省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标志体系,明确不同矿种、不同采矿方式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定义和特征描述。3.提出两种不同的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方法:(1)采用ESP方法对影像整体求取局部方差,通过局部方差变化确定最优分割参数;同时根据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建立包含33个特征因子的集合,最后对比了叁种不同的树型模型在豫中非金属矿研究区的分类效果;(2)基于影像信息层次模型,使用欧几里得二指数的方法分层计算每层类别最优分割参数,并选取合适的特征因子建立模糊规则集,采取分层掩膜的方法分离出各个大范围地质环境背景要素,然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豫西金属矿研究区中其余地质环境要素进行分类提取,最后采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实验一中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精度(87%)和Kappa系数(0.74)都高于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分类精度为79%,Kappa系数为0.6)和旋转森林模型(分类精度为76%,Kappa系数为0.53);实验二中通过分层分割提取,随机森林模型对于主要露天矿地质环境要素的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分类精度为88%,Kappa系数为0.78)。通过多源数据协同消除分类逻辑误差,两个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取大范围主要地质环境要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译标志论文参考文献

[1].明小娜,王晓青,周洋,卢永坤.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的昭通城区建筑物结构类型解译标志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

[2].张凯翔.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标志体系和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示范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8

[3].朱彦虎,陈美媛.利用分层分类法建立多源遥感数据解译标志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7

[4].马国胤,谈树成,赵志芳.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矿山遥感监测解译标志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

[5].韩婷婷.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区遥感解译标志库实现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7

[6].娄亚晴.基于海量解译标志的遥感影像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7].刘洪洋,庞姗姗,张帅,史凯琦,李微.基于Landsat8OLI数据的大连市海岸带解译标志研究[J].科技资讯.2016

[8].赵宏峰.浅谈遥感解译中断裂构造的解译方法及解译标志[J].世界有色金属.2016

[9].曹艳杰,杨大志,段嵘峰.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焦作市矿山地质环境解译标志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6

[10].温礼,吴海平,姜方方,苏伟,朱德海.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图斑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的建立[J].国土资源遥感.2016

论文知识图

废弃房屋分布图采石场遥感影像线形构造遥感解译示意图潮滩水边线提取过程不同波段组合效果图(2010年6月15日)第四系遥感影像图

标签:;  ;  ;  ;  ;  ;  ;  

解译标志论文_明小娜,王晓青,周洋,卢永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