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级联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级联,储能,分布式,系统,电池,太阳能电池,可编程。
级联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傅仕航,赵恒阳,石健将[1](2019)在《基于叁端口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的分布式太阳电池组的最大功率输出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通过一种叁端口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将太阳电池组直接接入微电网,并提出一种改进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不仅使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运行时具有网侧单位功率因数、能量双向传输、各级联模块均衡传输功率等原有功能,同时,无需专用的控制器,还可实现分布式太阳电池组实时输出最大功率以及就近消纳功能。实验验证该控制策略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戴丽君,成明华[2](2019)在《基于有源纹波补偿器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传统的H桥直流端电流的谐波特性,针对其截止频率较低、影响变换器的有功响应速率、产生很大的恒定磁通、设备的体积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纹波补偿器,通过匹配适当容量的开关器件,使得ARC电路在无直流源的前提下,通过单闭环单参数的控制实现电池纹波电流抑制,优化提升了LC无源滤波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含有ARC电路的级联多电平储能变换器在电网不平衡工况下可以正常工作,同时流入电池的纹波电流得到了有效抑制。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可提供稳定的频率和电压支撑,实现经济运行,可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来源于《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2019年09期)
王丹,刘欣,杨毅彪,陈智辉,费宏明[3](2019)在《基于级联金属光栅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宽谱吸收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拓宽活性材料对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实现器件的宽谱吸收增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栅结构的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该器件在一个周期内引入不同占空比的光栅来构成级联光栅。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从理论上研究了级联光栅结构对器件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激发多个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这些不同波长下的谐振模式可以在吸收光谱中同时存在,从而实现宽谱吸收增强。考虑太阳光谱的影响,在TM和TM/TE混合偏振模式下,活性材料的整体吸收效率从等效平板结构的23.9%分别提高到54.2%和36.4%,分别增强126.8%和52.3%,且基于该级联光栅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可实现在0到65度入射角范围内的广角吸收。此外,在TM偏振模式下,该器件的吸收性能对光栅参数微小误差变化的敏感性较低,适用于实际纳米器件的制备。这项工作的理论结果有助于纳米金属光栅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9年06期)
徐蓓[4](2019)在《基于H桥级联型电池储能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桥级联型(CHB)拓扑广泛应用在电池储能系统的并网变流器中,因为该拓扑具有级联模块化电路分散直流电压、输出谐波性能好等优点。本文对CHB型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展开研究。为了充分利用CHB型变流器的模块化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分布式控制策略。第一层是分布式并网控制策略,目标是确保储能系统并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实现高质量的并网电流输出。同时,针对分布式控制中会存在的同步载波移相调制问题、非同步启动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第二层是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目标是实现H桥功率子模块间输出功率的平衡。从功率等级层面对储能系统进行建模,理论分析所提控制策略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该层控制需要低速通信网络的特点,借助分布式控制软件平台完成控制策略的验证。第叁层是电池SOC均衡控制策略,目标是提高储能系统能量利用率。在第二层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各模块输出功率比例分配控制策略。进而由电池模块SOC的不一致性决定各模块的输出有功功率分配比,本质上通过控制电池充放电电流实现了电池模块间的SOC均衡。最后,搭建了H桥级联型电池储能系统实验平台,分别从主电路接线图、硬件电路构成、控制系统结构设计,软件控制流程设计等方面,对实验平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所研制的实验平台上完成了上述所有控制策略的实验验证及波形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安妮[5](2019)在《级联型电池储能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升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的比重持续增大,其并网消纳问题也越发突出。储能系统因为能有效提高间歇式新能源的并网发电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储能逆变器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储能装置与电网的接口,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级联H桥拓扑凭借其模块化、易扩展等特点在储能领域有较大潜力,且其分布式配置的电池储能单元便于系统功率的调节。本文以级联型电池储能逆变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级联H桥拓扑的结构特点,就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引入了一种在载波调制的参考信号中添加零序分量来等效空间矢量调制的方法。此外,由于级联型电池储能逆变器可能会存在叁相直流链路电压不均衡的情况,推导了相应的零序注入修正算法并对其线性调制区间进行了探讨,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叁相直流链路电压不均衡时的直流电压利用率。结合零序注入修正法,通过软件旁路原理进行了级联型电池储能逆变器的容错控制策略研究,并借助仿真平台进行了相关验证。其次,本文以工频滑窗功率计算原理为基础,推导了叁相功率控制及模块功率控制算法,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相关算法的有效性。最后,设计了级联型电池储能逆变器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平台的硬件构成及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利用该实验平台对本文所使用的SCPWM(Sector Correction Pulse Width Modulation)与NVM(Carrier-Based Neutral Voltage Modulation Strategy)、ZSVIM(Zero Sequence Voltage Injection Methods)、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叁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使储能逆变器工作在并网状态,对叁相功率控制策略和模块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功率控制策略能在直流链路电压不均衡的情况下对各相以及各子模块进行有效的输出功率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勇琦,陈满,伍科,凌志斌[6](2019)在《H桥级联电池储能系统四级均衡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H桥级联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均衡的问题,研究和设计四级均衡控制。在电池模块内,单体采用双向DC/DC进行模块-单体的能量转移实现模块内单体间的均衡;在同组的电池模块之间采用基于交流母线的双向AC/DC实现电池模块间的均衡;在同一相不同的储能单元间采用基于荷电状态(SOC)的比例功率分配控制实现同相内储能单元间的均衡;对于储能系统叁相之间的不均衡采取零序电压注入法进行均衡控制。上述控制在南方电网深圳宝清电池储能站2 MW/10 kV H桥级联储能系统上应用并进行测试验证。(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睿豪,李静,郑南峰[7](2019)在《ZnO-ZnS级联电子传输层用于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的电子迁移率,ZnO具有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材料的巨大潜力。然而,ZnO和钙钛矿层之间的化学相容性很差,钙钛矿层的CH_3NH_3~+很容易被直接接触的ZnO(碱性氧化物)夺去质子而造成钙钛矿层的分解,使得基于ZnO的器件的稳定性非常差。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该项研究通过将ZnO表面硫化,原位生成ZnS界面层,进而构成一种新型ZnO-ZnS级联复合电子传输层,并用于高效、无回滞和稳定的器件组装。系统的研究工作发现,相关界面化学调控起到如下重要作用:1) ZnO-ZnS表面上的S原子可以与ZnO/钙钛矿界面处的Pb~(2+)离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新颖的电子传输通道,加快界面电荷提取和缓解回滞;2)通过退火温度,精确调控ZnO-ZnS层的功函数大小,提高了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的能级匹配程度,有效地促进了界面电荷传输,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伏参数;3)ZnS钝化ZnO的表面,避免了CH_3NH_3~+的去质子化,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基于此,组装的器件的效率可达20.7%。并进一步利用疏水导热二维石墨烯材料对电池进行封装,相应的电池可在70%的高湿度,以及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稳定工作超过500小时。(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崔强[8](2019)在《适用于梯次利用电池的半桥级联型储能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退运动力蓄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将退运动力蓄电池用于储能系统可有效缓解回收压力并降低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于新电池而言,梯次利用电池用于储能系统,电池的安全维护与参数不一致性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容量不一致造成电池组能量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亟需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针对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开展了以下研究:针对退运电池梯次利用场景,对比了几种常见电池柔性成组储能拓扑的特点及应用场景,选取了控制简单、可实现模块化独立控制及冗余控制的半桥级联型拓扑作为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拓扑并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结合拓扑特点,建立了“本地控制+二次调节”的分布式分层架构。为实现分布式控制下的系统稳定运行及电池功率独立控制,提出了基于子模块间I-V下垂的储能系统综合控制策略。搭建了半桥级联型拓扑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及波形分析。针对梯次利用电池容量差异较大造成电池组能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子模块功率独立控制为基础,研究了半桥级联型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均衡控制策略,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种类电池混合利用的两级均衡控制策略,实现了不同规格/容量电池模块的均衡控制;并对半桥级联型储能系统的均衡能力进行了分析,为实际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的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系统拓扑特点及储能装置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安全保护问题,设计了系统的保护和冗余控制策略。针对冗余后电感纹波电流恶化的问题,提出了编码与载波重构的控制策略;针对由电池模块容量差异及均衡控制造成的电感纹波电流恶化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模型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载波移相调制下容量不同子模块与移相角相对关系对电感纹波电流的影响;在一定容量分布下,建立了具有较小纹波系数的载波移相方式,为电感设计及优化实际储能系统运维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研制了 15子模块级联的半桥级联型储能系统实验样机,对分布式综合控制策略、均衡控制策略、冗余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波形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所建立储能系统适用于梯次利用电池,满足实际需求。(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19)
孙尖[9](2019)在《可编程的级联型多节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凭借其具有高比能量、高放电性能、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势,已经成为所有二次电池中性能最优秀、应用最广泛的类别。然而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导致了必须对其进行较为复杂的管理和保护,才能保证其完善的性能和安全性。此外,很多应用往往需要通过对多个电池组级联来产生更高的电压。因此,对级联型多节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研究对于保护级联的锂电池组显得至关重要。如果锂电池保护电路内部保护阈值可编程,则可使其广泛适用于各种应用环境,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应用的灵活性。因此,本文针对多节锂电池组的级联应用,设计并验证了一种可编程的级联型五节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电路。该电路通过与外部无需集成ADC的MCU进行串口通信,可以在级联应用中实现电路中各项阈值的灵活配置,从而使电路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此外,设计的保护电路集成了级联型充电均衡功能,以保证充电过程中电池单元电压的一致性,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对于单个电池组,在其充电过程中对高于均衡阈值的电池单元进行均衡,以消除电池单元电压的不一致性。对于多个电池组的级联应用,在其充电过程中通过相邻保护电路之间均衡信息的传递,最终实现对多个电池组的同时均衡。此外,设计的充放电保护电路还内置了独立的低功耗断线检测模块,能可靠地检测出电池抽头的断线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从而避免了电压检测失效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压检测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保护电路,本文采用0.18μm BCD工艺设计了一款五节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芯片。为了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先进行模块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再将模块电路搭建成整体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本文对芯片中的关键模块电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涉及的模块电路有:高精度的带隙基准电路,级联型充电均衡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编程电路,低功耗断线检测电路等电路模块。(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0)
崔强,王庆军,童亦斌,王作兴,唐泉[10](2019)在《基于半桥级联的电池柔性成组储能系统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退运电池梯次利用,建立了基于半桥级联型拓扑的电池柔性成组储能系统架构,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控制策略。储能拓扑采用半桥级联的方式实现高压输出,模块间采用无主从独立控制,具有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等效开关频率高、控制简单等优点。根据储能系统需求,模块采用基于下垂控制的电流控制策略,由上位机统一指令,各模块独立执行,解决了传统直接电流控制由于采样误差造成的系统难以正常工作的问题。该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并搭建了叁模块级联实验平台,验证了基于下垂控制的电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现了功率控制及模块间均衡控制,所建储能系统适用于梯次电池利用。(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级联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传统的H桥直流端电流的谐波特性,针对其截止频率较低、影响变换器的有功响应速率、产生很大的恒定磁通、设备的体积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纹波补偿器,通过匹配适当容量的开关器件,使得ARC电路在无直流源的前提下,通过单闭环单参数的控制实现电池纹波电流抑制,优化提升了LC无源滤波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含有ARC电路的级联多电平储能变换器在电网不平衡工况下可以正常工作,同时流入电池的纹波电流得到了有效抑制。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可提供稳定的频率和电压支撑,实现经济运行,可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级联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傅仕航,赵恒阳,石健将.基于叁端口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的分布式太阳电池组的最大功率输出跟踪控制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2].戴丽君,成明华.基于有源纹波补偿器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设计[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
[3].王丹,刘欣,杨毅彪,陈智辉,费宏明.基于级联金属光栅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宽谱吸收增强[J].光电子·激光.2019
[4].徐蓓.基于H桥级联型电池储能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陈安妮.级联型电池储能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6].李勇琦,陈满,伍科,凌志斌.H桥级联电池储能系统四级均衡控制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7].陈睿豪,李静,郑南峰.ZnO-ZnS级联电子传输层用于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8].崔强.适用于梯次利用电池的半桥级联型储能系统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孙尖.可编程的级联型多节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电路设计[D].长安大学.2019
[10].崔强,王庆军,童亦斌,王作兴,唐泉.基于半桥级联的电池柔性成组储能系统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