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柏林危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危机,冷战,西柏林,关系,斯大林,古巴,麦克。
柏林危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温主保[1](2018)在《1969年西柏林危机与美国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969年是联邦德国的总统选举年,按照惯例,选举联邦德国总统这一象征性职务的新一届联邦大会将于3月5号在西柏林举行。为此,1968年12月23日,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涅佐夫向美、英、法提出口头抗议声明,其后,苏联驻民主德国大使阿勃拉西莫夫正式向西方提出抗议,并要求西德当局取消此项决定。与此同时,民主德国针对西柏林强制实施了过境签证、增加服务费、交通检查等一系列干扰性措施。面对苏联和民主德国的要求及限制,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成为尼克松新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虽然内部讨论激烈,但尼克松政府最终决定与苏联进行紧密磋商,积极改善美苏关系,以避免前两次柏林危机的重演。美国对西柏林事态的反应不仅避免了美苏关系的恶化,而且在客观上为日后美苏达成战略武器协议开创了良好局面。(本文来源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牛勇[2](2018)在《英国政府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新闻管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对新闻宣传的利用和管控。通过新闻管制,政府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些事件的看法,进而引导舆论的方向,为内外政策"制造"民意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新闻自由"思想发源地的英国,其政府也深谙此道,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动员中,还有在二战后东西方冷战中,都存在政府干预新闻报道、有目的地塑造舆论的行为。其中,英政府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对新闻宣传进行管制(本文来源于《青年记者》期刊2018年35期)
滕帅[3](2018)在《英国、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欧洲冷战格局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后,英国积极主张对苏联进行谈判与缓和的政策。一方面,英国主动斡旋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协助双方建立沟通和信任,避免了危机的升级与恶化;另一方面,英国利用英美特殊关系,坚持同盟一致原则,应对苏联的压力,努力形成统一的盟国政策和危机解决方案,加速了盟国与苏联进行谈判的步伐。在英国的推动下,第二次柏林危机逐步走向缓和,东西方围绕着危机缓和与解决而展开的大国关系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构成了欧洲冷战格局的基本态势。(本文来源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隗倩[4](2016)在《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制性外交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尤其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或紧张之时,这种外交手段常常受到青睐。1948-1949年和1958-1961年两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两任领导人都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领国使用了强制性外交,目的是维护其在柏林乃至东欧的地位、安全和利益。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以封锁柏林陆上交通线为手段企图逼迫西方占领国取消在柏林流通的B记马克,迫使西方暂缓甚至放弃执行其已经正在执行的分裂德国成立西德国家的努力。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苏联又以多次使用最后通牒方式逼迫叁国同意将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并签订对德和约,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苏联没有使西方相信其有足够的能力兑现所提出的威胁,也没有使西方相信在争端问题的利益维护上苏联有比西方更大的动力和决心。苏联既没有使西方感到不能接受苏联如果兑现威胁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没有使认为服从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原来的对抗性行为。也就是说,苏联的强制性外交缺乏足够强大的政治、经济或军事力量作后盾,没有造成有利于苏联一方的动机的不对称性,也没有传达出己方维护利益和兑现承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而这些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可信性。本文认为强制性外交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它的成功运用却有着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强制性外交的本质是强制国与目标国之间的“心理战”,它往往带有欺骗的性质,因此它成功的关键就是增强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6-05-20)
李宝宝[5](2016)在《浅析战争调控机制在美苏冷战中的运用——以两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的自我调控机制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维持了美苏之间"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之间存在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准则:避免战争并将此置于美苏对抗、特别是危机中的优先地位。从美苏冷战期间几次严重的对抗和冲突入手,展开对其自我调控机制的分析研究,这对于处理后冷战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危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杨捷[6](2014)在《合作、分歧与协调:从第一次柏林危机看战后初期美英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美国和英国为应对苏联封锁西柏林对外交通的行为,就空运、核威慑等问题开展了密切合作,但也在对苏谈判化解危机的具体策略上存在分歧,而双方在总体战略利益上的契合,则奠定了彼此消除分歧、巩固合作的重要基石。其间所凸显的合作、分歧与协调,成为书写战后初期美英关系的叁大关键词。(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滕帅[7](2014)在《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英国对苏谈判政策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英国提出了与苏联进行谈判来缓和危机的政策,主张把柏林问题的解决与德国问题、欧洲安全问题相挂钩的建议作为盟国与苏联进行谈判的议题。英国反对美国和西德的强硬态度,成功地把对苏谈判的建议纳入到盟国对苏照会的内容中;英国还反对美国使用有限武力的方案,主张通过谈判来改变苏联移交柏林管理权的行动。英国的对苏谈判政策不仅构成了盟国对苏政策的基本依据,还直接推动了盟国与苏联谈判的实际展开。(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范海虹[8](2014)在《情报失误与苏联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失败》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报失误与苏联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失败有密切关系。苏联情报机构为迎合斯大林的意图,有意修改隐瞒情报,并低估西方的实力和驻守柏林的决心,极大地误导了苏联对柏林决策,致使苏联以失败告终。(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叶晓东[9](2013)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冷战时期德国的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试图牺牲联邦德国利益与苏联达成妥协,动摇了联邦德国对于它的西方最强大盟友的信心,迫使联邦德国重新审视其依靠西方实力促进德国重新统一的政策,着手改善与东方之间的关系。对美国的失望,坚定了联邦德国走德法合作道路的决心,促使联邦德国更加密切与法国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二次柏林危机对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27期)
尚慧霞[10](2013)在《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中美苏第一次在柏林的孕育武装冲突危险的直接对抗。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冷战的兴起,盟国联合管制德国的破产,使危机的爆发定势;而战后柏林城市的复杂局势,则成为催生危机的温床。(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柏林危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对新闻宣传的利用和管控。通过新闻管制,政府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些事件的看法,进而引导舆论的方向,为内外政策"制造"民意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新闻自由"思想发源地的英国,其政府也深谙此道,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动员中,还有在二战后东西方冷战中,都存在政府干预新闻报道、有目的地塑造舆论的行为。其中,英政府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对新闻宣传进行管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柏林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1].温主保.1969年西柏林危机与美国的反应[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8
[2].牛勇.英国政府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新闻管制[J].青年记者.2018
[3].滕帅.英国、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欧洲冷战格局的演变[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8
[4].隗倩.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D].外交学院.2016
[5].李宝宝.浅析战争调控机制在美苏冷战中的运用——以两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杨捷.合作、分歧与协调:从第一次柏林危机看战后初期美英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4
[7].滕帅.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英国对苏谈判政策的形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
[8].范海虹.情报失误与苏联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失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9].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冷战时期德国的外交政策[J].学理论.2013
[10].尚慧霞.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原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