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颗粒论文_杨延锋,姜根山,姜羽,于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粉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煤粉,颗粒,特性,光学,火焰,油页岩,低氧。

煤粉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杨延锋,姜根山,姜羽,于淼[1](2019)在《强声波作用下煤粉颗粒周围的声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近年来,利用强声波(一般大于130d B)强化传热传质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气-固循环流化床,并取得了可观的实验研究成果[1-2]。在气固流化床中引入特定频率的强声波可极大地改善流化质量,如消除沟流、气塞等恶化的流化现象[3]。但对颗粒外声流的强化传热机理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对颗粒外的声流特性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1颗粒外声流的流函数方程本文讨论平面驻波场中球型颗粒物的外部声(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禹红英,郭军军,李鹏飞,胡帆,王昱升[2](2019)在《基于CPD模型的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Sandia国家实验室的携带流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以及CPD脱挥发分模型,并详细考虑挥发分的气体组分(CH_4, CO, CO_2, H_2O, CH_4, H_2和C_2H_2),对煤粉颗粒的着火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对炉内颗粒温度和气体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不同给煤量以及煤种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煤粉着火的影响因素,讨论了煤粉颗粒初始条件对着火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近乎呈线性变化,颗粒直径越大,着火延迟时间越大。(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卢科,栗晶,王昱升,黄晓宏,罗威[3](2019)在《单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激光辅助高速摄像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粉的着火特性,基于平面火焰燃烧器,应用自行开发的连续激光辅助高速摄像的测量方法对煤粉颗粒的着火过程进行了连续捕捉,系统地研究了空气条件下着火过程中的单煤粉颗粒的尺寸、形貌、温度和着火延迟特性.研究发现环境温度1 800 K的空气气氛下,粒径分布为74~98μm的神华烟煤为均相着火;煤粉颗粒析出的挥发分首先氧化燃烧并形成球形的包覆火焰;待挥发分消耗后,继而发生煤焦异相的着火燃烧;煤粉颗粒温度分布进一步证明了煤焦燃烧是非均匀的.(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徐贵玲,李梦慧,卢平[4](2019)在《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化特性,在自行搭建的流化试验装置上,进行不同质量配比的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系统的流化试验,获得该系统的流化特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速度和完全流化速度等特征速度,进而获得"组分-特征速度"的相平衡图,探讨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0,20%,40%,60%,80%和100%)对二元混合颗粒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预测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煤粉颗粒与烘焙生物质颗粒单独流化时,流化曲线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I固定床区域,II过渡区域,III起始流化区域和IV完全流化区域。完全流化区域标准化床层比压降值的大小依次为:无烟煤1(0.90)>无烟煤2(0.86)>烘焙生物质1(0.84)>烘焙生物质2(0.53),流化质量依次变差。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的流化曲线与其单组分颗粒的流化曲线近似,但区域II和III所对应的气速的范围明显缩小。随着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完全流化区域的标准化床层比压降值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合颗粒的流化质量逐渐变差,起始流化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完全流化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小流化速度逐渐减小。不同特征速度对应着不同流化阶段间的过渡,通过流化气速所处的区间并结合"组分-特征速度"相平衡图,可以对二元混合颗粒所处的流化状态进行预判,并可根据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对操作流化气速进行相应的调节。该文所获得的不同配比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经验公式可以在–25%~+20%的误差范围内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进行较好地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工艺中的气化炉等相关工艺设备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国智,王松江,张振千[5](2018)在《煤粉和油页岩颗粒流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煤粉和油页岩颗粒流动特性,在直径400 mm、300 mm循环流化床冷模试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煤粉和油页岩细粉物料的流化性能,并对煤粉、油页岩粉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油页岩粉物料的起始流化速度约0. 043 m/s,煤粉物料约0. 023 m/s;油页岩粉的小颗粒带出速度约0. 7 m/s,煤粉约0. 6 m/s,2种物料的大颗粒带出速度约1. 4 m/s。床层表观气速在0. 1~0. 7 m/s时,床层密度沿床层高度有所降低,其中油页岩粉床层密相密度为800~350 kg/m~3,煤粉床层密相密度为750~300 kg/m~3。在提升管内随提升管高度的增加和表观气速增大,床层密度表现为由下至上逐渐降低,有一定波动的S形分布,提升管内床层密度为20~110 kg/m~3。(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王志刚,白进,马晓贝,李玉美,孔令学[6](2018)在《共磨对配煤煤粉颗粒组成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3种不同可磨性的原煤混配成2种配煤,采用混后研磨和研磨后混合2种配煤方式,研磨至工业气化粒度要求后筛分分组,对不同粒径组分煤粉进行煤质组成分析,研究了共磨对配煤粉颗粒组成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磨使混煤中粗颗粒的工业分析组成偏向难磨煤,细颗粒工业分析组成偏向易磨煤,配入HGI低的煤,促进了细颗粒灰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尹国明,刘有飞,夏永俊,刘汉金,刘念平[7](2018)在《含灰烟气循环煤粉富氧燃烧中超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高温沉降炉系统基础上搭建了模拟实际烟气循环的富氧燃烧台架,在无烟气循环、脱灰烟气循环和含灰烟气循环条件下对大同烟煤和神华烟煤燃烧时超细颗粒物的生成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烟气循环燃烧方式相比,脱灰烟气循环燃烧方式下两种煤的超细颗粒物生成量无显着差别,而含灰烟气循环燃烧方式下其生成量分别降低了约12.03%和7.73%;加入循环灰后,大同煤灰里的硅铝酸盐会捕集燃煤释放的K、Na等矿物蒸气,而神华煤灰里的CaO还会捕集燃煤释放的S,二者均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量减少。(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8年10期)

郑善凯,周月桂,曾柱楷,金旭东[8](2018)在《高温低氧气氛下煤粉颗粒燃烧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平面扩散火焰煤粉燃烧实验台上,采用光纤光谱仪测量了煤粉颗粒燃烧辐射光谱,根据普朗克定律和双色法研究了不同热氛围(热协流)温度(1 400~1 800 K)和氧体积分数(5%~20%)下煤粉燃烧的颗粒温度和发射率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平面扩散火焰燃烧器可以为煤粉颗粒燃烧提供一维稳定且均匀的热氛围;当热氛围氧体积分数从5%增加到20%,煤粉颗粒平均温度增加了约270 K;相同氧体积分数下,当热氛围温度从1 400 K提高到1 800 K,煤粉燃烧的颗粒平均温度增加了460 K左右,着火距离缩短,火焰亮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8年09期)

卢科[9](2018)在《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单颗粒煤粉着火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粉颗粒的着火特性研究有助于工业锅炉中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燃烧器稳定安全的运行。尤其是对煤粉颗粒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的着火方式、着火延迟、着火温度变化情况的研究,对于指导工业实践和建立煤粉着火模型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前人对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搭建平面火焰携带流式反应系统。该系统具有加热温度高、加热速率高、工况调节准确且范围宽广、并便于进行光学测量等优点。同时还建立高速摄像和连续激光联用的光学测量系统,并开发颗粒图像处理和温度测量的方法。结合以上开发的实验系统和方法,对单颗粒煤粉的着火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首先是在搭建的平面火焰携带流式反应器上开展对不同煤阶的煤粉的着火方式、着火延迟、着火温度等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和烟煤着火方式为均相着火,而无烟煤的着火方式为异相着火,褐煤在脱挥发分过程中存在煤粉颗粒破碎的情况。煤阶越低的煤着火延迟时间越短,着火时颗粒温度越低。这是因为煤阶较高的煤挥发分含量较少,使得其着火更加困难。在煤焦的氧化阶段,叁种煤的煤焦都是首先从局部开始着火,然后扩散到整体的。并且煤阶越低的煤,煤焦的氧化过程温度越高。然后针对烟煤在不同O_2浓度下的富氧条件和空气条件下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煤粉着火过程中形貌、尺寸、着火延迟时间、温度、煤焦氧化等特性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条件,富氧条件下的煤粉颗粒着火延迟时间和脱挥发分时间会增长,颗粒的整体尺寸会降低,煤焦氧化过程的温度会降低。在相同气氛下提高O_2浓度时,可减小着火延迟时间,增加颗粒燃烧温度,缩小颗粒的火焰尺寸。这是因为O_2浓度的增加会提高活性基团和O_2的混合速率,加强了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白德龙,邢景伟[10](2018)在《ZGM型中速磨煤机内煤粉颗粒传热传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粉颗粒蒸发界面为界限,将煤粉颗粒分为蒸发界面外部的干区和蒸发界面内部的湿区两个不同区域,建立单个煤粉颗粒在ZGM型磨煤机内完成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计算典型工况下的空气和煤粉颗粒的温度历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风粉温度平衡所需时间成指数递减,平衡温度与入口风温呈线性关系,与煤粉颗粒水分成负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电力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煤粉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Sandia国家实验室的携带流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以及CPD脱挥发分模型,并详细考虑挥发分的气体组分(CH_4, CO, CO_2, H_2O, CH_4, H_2和C_2H_2),对煤粉颗粒的着火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对炉内颗粒温度和气体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不同给煤量以及煤种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煤粉着火的影响因素,讨论了煤粉颗粒初始条件对着火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近乎呈线性变化,颗粒直径越大,着火延迟时间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粉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杨延锋,姜根山,姜羽,于淼.强声波作用下煤粉颗粒周围的声流特性[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2].禹红英,郭军军,李鹏飞,胡帆,王昱升.基于CPD模型的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3].卢科,栗晶,王昱升,黄晓宏,罗威.单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激光辅助高速摄像测量[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4].徐贵玲,李梦慧,卢平.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9

[5].李国智,王松江,张振千.煤粉和油页岩颗粒流化行为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8

[6].王志刚,白进,马晓贝,李玉美,孔令学.共磨对配煤煤粉颗粒组成分布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8

[7].尹国明,刘有飞,夏永俊,刘汉金,刘念平.含灰烟气循环煤粉富氧燃烧中超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研究[J].热力发电.2018

[8].郑善凯,周月桂,曾柱楷,金旭东.高温低氧气氛下煤粉颗粒燃烧特性实验[J].热力发电.2018

[9].卢科.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单颗粒煤粉着火特性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白德龙,邢景伟.ZGM型中速磨煤机内煤粉颗粒传热传质特性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粉煤灰颗粒形态扫描电镜图入口处煤粉颗粒相浓度随时间变...预测和ECT测量得到的煤粉颗粒浓...%额定负荷工况煤粉颗粒运动...炉膛内煤粉颗粒的运动轨迹分布燃烧器内部煤粉颗粒运动轨迹

标签:;  ;  ;  ;  ;  ;  ;  

煤粉颗粒论文_杨延锋,姜根山,姜羽,于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