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论文和设计-沈庆凯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包括有耳机本体,耳机本体具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单面磁铁、喇叭单元;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定义为前后设置的耳机前腔、耳机后腔;喇叭单元具有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两者左右布置于耳机后腔内;单面磁铁设置于耳机后腔内,单面磁铁具有磁铁和至少包覆于磁铁前侧面的合金片;单面磁铁对应位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后侧;如此,通过单面磁铁及动圈喇叭、动铁喇叭的结构设计及各自布置关系,阻断了单面磁铁朝向下的磁力线,防止了单面磁铁的磁力线与喇叭单元的磁力线间之间形成互相切割,避免磁铁对喇叭单元造成频响和失真等影响,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具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单面磁铁、喇叭单元;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定义为前后设置的耳机前腔、耳机后腔;所述喇叭单元具有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两者左右布置于耳机前腔内;所述单面磁铁设置于耳机后腔内,所述单面磁铁具有磁铁和至少包覆于磁铁前侧面的合金片;所述单面磁铁对应位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后侧。

设计方案

1.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具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单面磁铁、喇叭单元;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定义为前后设置的耳机前腔、耳机后腔;所述喇叭单元具有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两者左右布置于耳机前腔内;

所述单面磁铁设置于耳机后腔内,所述单面磁铁具有磁铁和至少包覆于磁铁前侧面的合金片;所述单面磁铁对应位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片的外周缘向后延伸有遮蔽板,磁铁的外周面抵触于遮蔽板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片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形成于合金片的后侧面与遮蔽板的内周面之间;所述单面磁铁组装连接于合金片的固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磁铁的后端和\/或遮蔽板的后端连接于耳机后腔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片的前侧面设置有EVA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分频电路板,所述分频电路板分别连接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电路板位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前后组装连接的前壳、后壳,所述单面磁铁安装于后壳,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安装于前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内设置有用于分别组装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为左右布置于前壳内;

所述前壳向前凸设延伸有轴形凸部,轴形凸部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前后贯通轴形凸部,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前端均贯通于通孔的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均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自后往前分别装入相应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并受限于相应的定位台阶后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作为一种电声器件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在家中、室外还是重要的会议现场、听力测试等场合都不难发现耳机的存在,耳机已然成为人们随身音响的象征;现有技术中,圈铁组合多单元耳机内磁铁的磁力线与喇叭单元的磁力线不是同一方向,两者的磁力线就会相互切割,使得耳机造成频响和失真等影响,耳机的灵敏度降低,增大了耳机的失真效果,导致使用者的体验差,可用性欠佳。

还有,现有的圈铁组合多单元耳机普遍存在结构设计较复杂、组装麻烦等不足。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其通过单面磁铁及动圈喇叭、动铁喇叭的结构设计及各自布置关系,阻断了单面磁铁朝向下的磁力线,防止了单面磁铁的磁力线与喇叭单元的磁力线间之间形成互相切割,避免磁铁对喇叭单元造成频响和失真等影响,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包括有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具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单面磁铁、喇叭单元;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定义为前后设置的耳机前腔、耳机后腔;所述喇叭单元具有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两者左右布置于耳机前腔内;

所述单面磁铁设置于耳机后腔内,所述单面磁铁具有磁铁和至少包覆于磁铁前侧面的合金片;所述单面磁铁对应位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金片的外周缘向后延伸有遮蔽板,磁铁的外周面抵触于遮蔽板的内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金片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形成于合金片的后侧面与遮蔽板的内周面之间;所述单面磁铁组装连接于合金片的固定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面磁铁的后端和\/或遮蔽板的后端连接于耳机后腔内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金片的前侧面设置有EVA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分频电路板,所述分频电路板分别连接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频电路板位于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后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具有前后组装连接的前壳、后壳,所述单面磁铁安装于后壳,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安装于前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内设置有用于分别组装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为左右布置于前壳内;

所述前壳向前凸设延伸有轴形凸部,轴形凸部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前后贯通轴形凸部,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前端均贯通于通孔的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均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自后往前分别装入相应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并受限于相应的定位台阶后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单面磁铁及动圈喇叭、动铁喇叭的结构设计及各自布置关系,阻断了单面磁铁朝向下的磁力线,防止了单面磁铁的磁力线与喇叭单元的磁力线间之间形成互相切割,避免磁铁对喇叭单元造成频响和失真等影响,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尤其是,结构设计简单,组装方便,巧妙合理,可用性佳。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传统技术与本实施例的耳朵之SPL对比示图;

图4是传统技术与本实施例的耳朵之THD对比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1、前壳

111、轴形凸部 112、通孔

12、后壳 13、单面磁铁

131、磁铁 132、合金片

133、遮蔽板 134、固定槽

135、EVA棉 14、动圈喇叭

15、动铁喇叭 16、分频电路板

17、定位台阶 A、普通磁铁

B、单面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包括有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具有壳体10及设置于壳体10内的单面磁铁13、喇叭单元;

其中,所述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定义为前后设置的耳机前腔、耳机后腔;所述喇叭单元具有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所述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两者左右布置于耳机前腔内;

所述单面磁铁13设置于耳机后腔内,所述单面磁铁13具有磁铁131和至少包覆于磁铁131前侧面的合金片132;所述单面磁铁13对应位于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的后侧;如此,通过单面磁铁13及动圈喇叭14、动铁喇叭15的结构设计及各自布置关系,阻断了单面磁铁13朝向下的磁力线,防止了单面磁铁13的磁力线与喇叭单元的磁力线间之间形成互相切割,避免磁铁131对喇叭单元造成频响和失真等影响,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合金片132的外周缘向后延伸有遮蔽板133,磁铁131的外周面抵触于遮蔽板133的内周面;此处,所述单面磁铁13的后端和\/或遮蔽板133的后端连接于耳机后腔内表面;优选地,所述合金片132设置有固定槽134,所述固定槽134形成于合金片132的后侧面与遮蔽板133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磁铁131组装连接于合金片132的固定槽134。

如图1、图2所示,还设置有分频电路板16,所述分频电路板16分别连接于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在实际设计时,在前壳11内可以进一步设置内架,组装时,将内架自前壳11的后端装入,利用内架,将分频电路板16安装定位于内架上;以及,所述合金片132的前侧面设置有EVA棉135,所述EVA棉135位于合金片132与分频电路板16之间;此处,所述分频电路板16位于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的后方。

所述壳体10具有前后组装连接的前壳11、后壳12,所述单面磁铁13安装于后壳12,所述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安装于前壳11;当然,前壳11、后壳12可以设计为可拆卸式结构,方便后续对耳机的检修及零件更换;

此处,所述前壳11内设置有用于分别组装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为左右布置于前壳11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均设置有定位台阶17,所述动圈喇叭14和动铁喇叭15自后往前分别装入相应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并受限于相应的定位台阶17后侧;

所述前壳11向前凸设延伸有轴形凸部111,轴形凸部111内设置有通孔112,通孔112前后贯通轴形凸部111,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前端均贯通于通孔112的后端;通常,所述轴形凸部111的外端安装有耳帽,用于提高使用者佩戴耳机时的舒适度。

如图3所示,图中为普通磁铁A与单面磁铁B的SPL对比图,通过图中的曲线对比,由此可见,单面磁铁B对频响基本没有影响;

如图4所示,图中为普通磁铁A与单面磁铁B的THD对比图,通过图中的曲线对比,由此可见,单面磁铁B对失真基本没有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单面磁铁及动圈喇叭、动铁喇叭的结构设计及各自布置关系,阻断了单面磁铁朝向下的磁力线,防止了单面磁铁的磁力线与喇叭单元的磁力线间之间形成互相切割,避免磁铁对喇叭单元造成频响和失真等影响,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尤其是,结构设计简单,组装方便,巧妙合理,可用性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9168.9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75886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H04R 1/10

专利分类号:H04R1/1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旧围工业区

发明人:沈庆凯;丁慧;黎龙

第一发明人:沈庆凯

当前权利人: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范小艳;徐勋夫

代理机构:35203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防干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论文和设计-沈庆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