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考论文_曹小云,杨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韵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典,庆安,音韵学,说文,音义,黄氏,东宫。

切韵考论文文献综述

曹小云,杨军[1](2018)在《《游仙窟》庆安本注所引《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游仙窟》庆安本注中引"陆法言曰"34条,引"《切韵》"6条。本文将其中一些条目与今存本《切韵》残卷、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数种及《广韵》进行了比勘。(本文来源于《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赵晓庆[2](2017)在《《新修玉篇》引《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法言《切韵》原本早佚,今只有唐五代时期若干个刊谬补缺本(包括残卷)存世。但我们考察金代邢准《新修玉篇》所引亡佚韵书时,发现其中的《切韵》材料多标为"陆生古《切韵》",那么它是否即为原本陆法言《切韵》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新修玉篇》引《切韵》内容进行了1考,发现它是五代末期的一个增字本《切韵》系韵书,并且与《广韵》的成书有密切关系,它的发现将可改变"《广韵》以《唐韵》为编纂基础"这一传统认识。(本文来源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储泰松,杨军[3](2011)在《唐代前期佛典经疏引《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前期佛典经疏引用了不少《切韵》佚文,据统计有144条。从文字、注音、释义叁方面对这些佚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切韵》原书的某些特点,也可以看出唐人修订《切韵》的路径和方法,揭示出"增字、加训、刊谬"的具体情形。(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熊桂芬[4](2011)在《李邺《切韵考》音系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李邺音韵学专着《切韵考》,中多韵图,表现的是一种混合型音系。虽然大体上反映的是江淮官话方言的音系,但始终不能摆脱中古等韵图的束缚,方以智的学说也对其深有影响。本文试图用比较、推理、排除等方法把《切韵考》中所反映的江淮官话音系剥离出来。(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1年04期)

徐时仪[5](2010)在《华严经音义引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法言《切韵》今仅存残卷,文章就《慧苑音义》中所引15条《切韵》与今存本《切韵》残卷及《广韵》等加以比勘,其中除有2条相异外,其余12条则相同或大致相近。这些《切韵》佚文或多或少反映了《切韵》的原貎及唐时在陆法言《切韵》基础上增补的韵书的衍变状况,在《切韵》的整理与硏究方面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刘华江[6](2010)在《《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揭示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不仅对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对外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现象表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二书当同出一源。同时,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所有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所无的内容主要为小篆字头和古、籀、秦刻石文字体;且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少误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有误的情况在全书中比较普遍。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乃是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并不能代表李舟《切韵》本身。(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刘华江[7](2009)在《《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指出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并怀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语言卷)》期刊2009年01期)

周丹丹[8](2009)在《《切韵考》切语偶疏和借用条例之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澧《切韵考》一书在音韵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陈澧在书中根据反切原理首创“反切系联法”以考求《广韵》的声韵类。在系联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反切现象陈澧创制了各种不同的考证条例,以辨《广韵》反切正误,影响深远。“切语偶疏”、“切语借用”即为其中的两条。然而,在今天看来,此两条例中舛误之处在所难免,陈澧据此所得出的结论有值得重新审视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学者已有过研究,但笔者认为有些地方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对其中的有些问题也有新的认识。本文即是在前人已有基础上对切语偶疏、切语借用条例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探讨,以求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切语偶疏、切语借用条例的内涵和实质,并为客观评价陈澧《切韵考》一书的得失、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反切系联法等提供参考。宋代有些学者认为陈彭年、邱雍所修订的《广韵》旧文太多、详略不当,于是重加修订,编成《集韵》,对其中的收字归韵、反切用字、文字释义等都做了大量的修改,使之更趋向合理。陈澧依切语借用、切语偶疏条例所考证出的小韵共有叁十叁个。对于这些小韵的反切,《集韵》中采取改换和承继两种方法加以处理。所以,我们在考查陈澧认为不合理的反切时以年代与之相隔不远的韵书《集韵》对这些小韵的处理为参考,并以《韵镜》、《七音略》对它们的排列位置为参证,对“切语偶疏”、“切语借用”条例加以具体分析研究,详细探讨此两条例的得失及其原因。在陈澧考证中,选择什么样的考证条例,直接会影响到考证的结果。同一个反切现象,运用不同的条例处理,就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由于陈澧对切语偶疏、切语借用条例和删除条例的使用范围和条件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这些条例之间的界限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遍性的选例,将“切语偶疏”、“切语借用”两条例和删除条例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考证条例之间的界限模糊及其对考证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袁忠欢[9](2008)在《陈澧《切韵考》所列增加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澧的《切韵考》是研究《广韵》的基础,后人对《切韵考》推崇备至。陈澧在《切韵考》中主要做了四项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证韵类和排列表格。在排列表格时,有些表格内可以填充两个小韵代表字,据陈澧所言,这与《切韵》的体例是不相符的,他判断其中一个必为后增,所以他对《广韵》中的一些后增之字进行考证,考察出266个增加字。后人又对陈澧的增加字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探讨陈澧的得与失,但大都是一些零星的敍述而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陈澧所列增加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陈澧所谓的增加字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所包范围也极为广泛。文章先对陈澧在《切韵考》中谈及增加字的部分进行阐述,包括陈澧考证《广韵》时所依据的文献,他认为增加字的主要来源,陈澧眼中所谓增加字的含义,辨别增加字的原因和体例,以及陈澧对所辨别出的增加字的处理办法。本文利用今天所能见到的《广韵》以前的韵书以及一些韵图,对陈澧的266个增加字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一一考释,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考察陈澧判断失误的原因,对陈澧所列增加字列表统计,对所考证失误的原因一一指出,并对所列增加字进行重新分类。统计陈澧考证的正确率,并举例详细说明陈澧考证失误的具体原因,共总结出叁条。对陈澧的增加字进行重新分类,对字和韵进行严格区分,将其分为后增之字和后增小韵,后增之字又分为原有小韵增加字和后增之韵增加字两种,将后增小韵又分为原有重出小韵、原有非重出小韵、后增重出小韵和后增非重出小韵四种,按照新的定义对陈澧的增加字进行重新统计,并列出真正的后增小韵和后增之字。最后探讨陈澧增加字含义模糊性的原因所在,通过两类增加字的对比,得出陈澧增加字含义的模糊性正是由陈澧在考证增加字时执行标准的双重性和增加字类别的多重性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闫福新[10](2008)在《“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所引“东宫切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宫切韵》是一部韵书,由菅原是善引用了十叁种中国古代韵书编撰而成。此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音韵,而且对日本吸收中国文字、音韵、汉字文化以及日本的辞典如何受中国辞典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未能流传后世,它已经成了一部逸书。因此研究此书具有很大的价值。《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是平安末期的一部辞典,作者不详。这本辞典不仅注明了词义、和训,而且也注明了出典。这本辞典引用了大量的《东宫切韵》的逸文,它是研究《东宫切韵》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东宫切韵》与中国古代韵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东宫切韵》也一定要参考中国古代韵书。本论文主要利用《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中国现存切韵系韵书以及《康熙字典》等资料,对《东宫切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对《东宫切韵》、《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中国切韵系韵书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总结,确定了研究目的。第二部分抽取了《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中引用的《东宫切韵》的逸文,并对逸文进行分析,制作了与切韵残卷、《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广韵》的对照表。通过对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东宫切韵》与切韵系韵书的引用关系。第叁部分通过查阅《康熙字典》,从释义方面考察了《东宫切韵》与中国古代其他典籍的引用关系。同时也考察了《东宫切韵》与其逸文中标注了出处的典籍之间的引用关系。第四部分对前文论述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切韵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法言《切韵》原本早佚,今只有唐五代时期若干个刊谬补缺本(包括残卷)存世。但我们考察金代邢准《新修玉篇》所引亡佚韵书时,发现其中的《切韵》材料多标为"陆生古《切韵》",那么它是否即为原本陆法言《切韵》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新修玉篇》引《切韵》内容进行了1考,发现它是五代末期的一个增字本《切韵》系韵书,并且与《广韵》的成书有密切关系,它的发现将可改变"《广韵》以《唐韵》为编纂基础"这一传统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韵考论文参考文献

[1].曹小云,杨军.《游仙窟》庆安本注所引《切韵》考[J].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18

[2].赵晓庆.《新修玉篇》引《切韵》考[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7

[3].储泰松,杨军.唐代前期佛典经疏引《切韵》考[J].语言研究.2011

[4].熊桂芬.李邺《切韵考》音系解析[J].长江学术.2011

[5].徐时仪.华严经音义引切韵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6].刘华江.《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7].刘华江.《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考[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9

[8].周丹丹.《切韵考》切语偶疏和借用条例之辨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袁忠欢.陈澧《切韵考》所列增加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10].闫福新.“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所引“东宫切韵”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陈沣-陈沣书 (局部)异彩纷呈:专科学术的发展与兴盛-洪亮吉(17...陈澧-陈澧一3经USB发送的数据在COMI接收到一4插入自定义的USB设备后加载的驱动程...所示 图卜不同仔业方问截业佰况对比

标签:;  ;  ;  ;  ;  ;  ;  

切韵考论文_曹小云,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