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抖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陀螺,色调,频谱,激光,矩阵,密度,功率。
随机抖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林能清[1](2018)在《一种应用于DC/DC转换器的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开关电源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AI设备,虚拟现实VR设备等一系列电子设备的出现,让高速大功率的开关电源芯片成为主流。因此电磁干扰的影响在芯片设计中越来越大,不仅会使得设备系统的性能下降,更甚者会使得设备损坏,无法工作。如何降低电磁干扰在开关电源管理芯片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DC/DC转换器,对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来抑制电磁干扰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现如今开关电源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电磁干扰的产生、传播以及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本文选择频率抖动技术来抑制电磁干扰EMI。接下来对频率抖动技术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引出了自己设计的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为了产生良好特性的伪随机序列,对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类型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了傅里叶频谱分析理论,为之后的频谱分析打下基础。接下来重点对本文设计的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的相关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以及仿真验证,包括伪电压基准电路,随机序列发生器电路,频率抖动振荡器电路和锁相环电路。最后搭建了芯片的典型应用电路,进行了全电路仿真验证,然后基于本文设计的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对抖动范围与抖动周期对电磁干扰抑制效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能够产生周期为1024的伪随机序列,并且该序列发生器产生全状态序列,并不会产生无效状态从而进入死循环。同时产生的控制信号经过类似译码器的作用,能够产生足够多的控制位数,以此能够更加精细的进行频率抖动,更好的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基于本文所设计的伪随机频率抖动电路,还针对不同的抖动周期与抖动范围进行了频谱分析,最后得到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对电磁干扰的影响程度。本文仿真采用的是华虹NEC公司的0.35?m BCD工艺,利用了Spectre、Hspice与SPICE Explorer等仿真工具,对的芯片的各个模块与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各项性能良好并符合设计要求。对电磁干扰的抑制效果也很好,无论是基波还是高次谐波峰值,都得到很好的降低。(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汪海燕[2](2014)在《一种随机抖动降低DDS杂散的方法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DDS频谱不纯、杂散成分较多等问题,对DDS频谱进行了仿真,分析了DDS触发时钟的相位抖动及其谱函数,采用非减性抖动改善DDS频谱,抑制频谱杂散效果明显。推导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精确谱函数表达式和杂散比计算方法,M≥1时,低通滤波,高阶杂散甚微,故时钟相位抖动的信噪比由-1阶和1阶杂散近似。并从中获得精确的载频杂散比(CSR)及信噪比(SNR),与系统时钟信噪比相比,输出抖动信噪比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石荣,阎剑,张聪[3](2013)在《基于随机抖动的单比特量化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单比特接收机中单比特直接量化所带来的虚假信号问题,采用了基于随机抖动的量化方法,通过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论证,可以有效减小虚假信号的产生,扩展单比特接收机的多信号接收动态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良好的单比特量化效果。该方法具有工程应用流程简洁,多信号接收动态范围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任乐义,刘真,问双双,杨晟炜[4](2011)在《随机矩阵抖动加网在光栅防伪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式抖动加网技术在光栅防伪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对阈值矩阵进行改进,提出了在一定范围内随机选择阈值矩阵的模式抖动加网的方式,实现了随机矩阵的模式抖动加网方法在光栅防伪技术中的较好应用。(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1年13期)
江明明,张岩,潘献飞,范竹荣[5](2010)在《DRLG抖动随机响应频域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抖动随机是影响机抖激光陀螺(DRLG)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抖动随机响应特性是分析DRLG抖动控制过程、改进抖动控制方法的重要依据。基于DRLG抖动动力学特性建立抖动随机响应时域模型,进而利用数字滤波器概念将时域模型变换为频域模型。该频域模型可全面直观地描述随机抖动频谱特性,简化抖动随机响应特性分析过程,得到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的分析结论。这对提高DRLG抖动控制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0年05期)
宋锐,汤建勋,周健,杨未强[6](2010)在《抖动参数对机抖激光陀螺零偏稳定性与角随机游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方法中以抖动偏频量和抖动激励信号中的噪声强度来表示机抖激光陀螺抖动参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K参数和抖动幅度中的噪声强度来表示机抖激光陀螺的抖动参数,从而使不同抖动频率和注入效率的陀螺具有相同的比较标准。定量讨论了K参数与抖动幅度中噪声强度的大小对机抖激光陀螺零偏稳定性和角随机游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K参数取600~650之间、抖动幅度中的噪声强度取2%~3%之间时,机抖激光陀螺的零偏稳定性和角随机游走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徐国梁,谭庆平[7](2009)在《均衡集束网点密度的伪随机混合抖动半色调化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发现,基于现有混合加网算法的阳集束网点和阴集束网点密度的比例大致是1∶2,而这样悬殊的比例将制约集束网点密度的提高.现有混合加网算法通过一个平面的几何划分形成集束网点.文中通过欧拉公式推导出了两个关于平面几何划分性质的定理.根据定理2提出的优化算法可以生成集束网点密度均衡的混合半色调化抖动矩阵.文中实验中用优化算法得到的半色调化抖动矩阵的阴阳集束网点的比例由优化前的0.502195提高到0.903919.(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于旭东,龙兴武,汤建勋[8](2007)在《机械抖动激光陀螺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机抖激光陀螺进行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以考察其承受动力学环境的能力。介绍了基础激励下结构随机振动响应的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机抖激光陀螺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计算误差<7%,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对机抖激光陀螺的轴向和横向随机振动激励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轴向激励下随机振动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对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功率谱密度等统计量,研究了随机振动试验中机抖激光陀螺结构的随机响应,指出了现有结构设计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为机抖激光陀螺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7年11期)
许建军,廖成,肖开奇[9](2007)在《随机抖动电磁脉冲串的频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实践中电磁脉冲发射机辐射的随机时间抖动周期性电磁脉冲信号,在分析随机时间抖动周期δ-函数功率潜密度的基础上,得出了随机时间抖动周期性电磁脉冲串的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这类电磁脉冲串的功率谱密度由离散谱分量和连续谱分量组成,它们组成的总功率守恒.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时间抖动范围增大和频率提高,离散功率谱分量所占比例下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刘丽娜,王小华[10](2006)在《用统计尺度分析随机簇点抖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簇点抖动技术是由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Ostromoukhov提出的,它是一种从AM半色调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绿噪声掩码矩阵的生成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并没有一种比较合理的和客观的评判标准。因此,文章引入了空间统计尺度和频谱统计尺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证明用统计尺度来分析随机簇点抖动技术是可行的并且与理论相符合,这为比较其它各种半色调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实验表明随机簇点抖动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半色调技术,可用于数码喷射印花机等设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06年06期)
随机抖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DDS频谱不纯、杂散成分较多等问题,对DDS频谱进行了仿真,分析了DDS触发时钟的相位抖动及其谱函数,采用非减性抖动改善DDS频谱,抑制频谱杂散效果明显。推导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精确谱函数表达式和杂散比计算方法,M≥1时,低通滤波,高阶杂散甚微,故时钟相位抖动的信噪比由-1阶和1阶杂散近似。并从中获得精确的载频杂散比(CSR)及信噪比(SNR),与系统时钟信噪比相比,输出抖动信噪比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抖动论文参考文献
[1].林能清.一种应用于DC/DC转换器的伪随机频率抖动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汪海燕.一种随机抖动降低DDS杂散的方法及仿真[J].宿州学院学报.2014
[3].石荣,阎剑,张聪.基于随机抖动的单比特量化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3
[4].任乐义,刘真,问双双,杨晟炜.随机矩阵抖动加网在光栅防伪技术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1
[5].江明明,张岩,潘献飞,范竹荣.DRLG抖动随机响应频域建模与分析[J].压电与声光.2010
[6].宋锐,汤建勋,周健,杨未强.抖动参数对机抖激光陀螺零偏稳定性与角随机游走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0
[7].徐国梁,谭庆平.均衡集束网点密度的伪随机混合抖动半色调化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9
[8].于旭东,龙兴武,汤建勋.机械抖动激光陀螺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7
[9].许建军,廖成,肖开奇.随机抖动电磁脉冲串的频域特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
[10].刘丽娜,王小华.用统计尺度分析随机簇点抖动技术[J].计算机时代.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