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辰禧: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苏俄革命观的演变——以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为例★论文

邱辰禧: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苏俄革命观的演变——以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为例★论文

摘 要:苏俄革命不仅对于俄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让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看到了希望,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苏俄革命观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苏俄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开展产生过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革命的性质与方式、动力、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意义等五个方面,重点分析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苏俄革命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苏俄革命观;中国革命

苏俄革命不仅对于俄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让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看到了希望,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二大作出正式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派出党员前往苏联留学、考察,于大革命时期达到较高的人数。这批留苏成员对于国人了解苏俄革命、学习苏联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革命斗争,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3.交流式建筑学专业教室与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空间类型相似,具有通透灵活的空间特点和专用式安静、封闭的空间特征,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功能空间。

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大革命之前已经前往苏俄留学、考察,大革命时期仍然在苏俄留学、考察,或者在大革命期间回国。第二类,大革命期间前往苏联留学、考察,或者前往苏联履行职务,负责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之间的往来工作,如传达指令、汇报工作等。

成员归国之后的革命经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在中共中央担任职务,如任弼时、谢文锦、王一飞、陈乔年、王若飞、刘伯坚、萧石月、蔡和森;第二种,在中共地委、区委担任职务,如任弼时、汪寿华、王一飞、高风、陈乔年、陈延年、赵世炎、王若飞、萧三、李慰农和蔡畅;第三种,在共青团中央和地委担任职务。如任弼时、陈延年、张太雷、萧三和关向应,其中不少留苏成员在大革命时期的归国经历包括以上三种类型。总体而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留苏成员,或在中央工作,或在地方工作,或者在地方和中央都有工作经历,或者领导工人运动,这些经历使得这部分成员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

由于拥有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所在地——苏联学习与工作的特殊经历,较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使得中共留苏成员的苏俄革命观相比于其他群体更加直接客观,同时也更具备说服力。然而,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对苏俄革命的看法却有一个变化过程,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苏俄革命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历史演变。

一、革命的性质和方式

任弼时对列宁主义的定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准确和系统的剖析,一方面注重列宁主义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另一方面重视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联,批判了对列宁主义不够准确的认识[10],同时将无产阶级专政、农民问题、民族问题和革命策略作为主要内容,反映出任弼时对列宁主义的准确理解。赵世炎站在世界革命的角度看待列宁主义,认为列宁主义不仅能够指导苏俄革命,而且还能够指导世界革命,所以赵世炎将当时的世界看作是“列宁的时代”[11]。赵世炎尤其强调要重视列宁主义当中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将列宁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视为研究列宁主义最为重要的部分[12],还对列宁主义中有关革命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介绍[13]。王若飞不仅肯定列宁主义对苏俄革命的指导意义,还把列宁主义作为“消灭帝国主义的唯一武器”[14]。王若飞对列宁主义的肯定与支持,使得王若飞将列宁主义作为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对于推动河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可以说,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对苏俄革命的方式有一致的看法,虽然对苏俄革命的性质存在分歧,但是已经开始认识到俄国国情与中国国情存在的巨大差异。

在革命方式上,赵世炎较为推崇苏俄采取的暴力革命的方式,并且认为没有暴力革命的形式,就不会有苏俄革命的成功[4]。在八七会议上,陈乔年赞成苏俄暴力革命的方式,而且认为中国共产党也应当采取这种方式[5]。此外,任弼时、张太雷、王若飞、王一飞等人,对于苏联革命采取中心城市暴动的方式,也持肯定态度[6]。

在革命性质方面,蔡和森将苏俄革命的性质视为工人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1],但是由于国情差异,中国革命除了反对封建军阀之外还存在帝国主义这个敌人。张太雷与蔡和森持相似观点,认为当前中国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运动”[2]。赵世炎则认为,苏俄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是革命对象[3]。

自由膨胀条件下,水分渗入膨润土中,最大程度楔开蒙脱石晶格间距,导致吸水后体积发生显著的膨胀。当干燥失水后,因毛细作用蒙脱石颗粒自身收缩,且团(颗)粒之间也大幅靠近,从而引起显著的收缩变形。由于纳米氧化硅的充填效应和氧化钙的水化胶凝作用,掺入纳米氧化硅和氧化钙的膨润土收缩量明显小于纯膨润土。

3.4 《指南》在临床应用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指南》在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循证实践的各个过程中,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5]。《指南》在试点病区实际操作中,可促进护士在接受相关培训后积极参与到跌倒管理活动中去。但《指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与患者本人的意愿、依从性、家属的配合和医院的环境设施、管理和护士的夜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匹配等不安全因素,存在跌倒预防措施实施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对跌倒发生存在不可预计的问题,值得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探讨和商榷。

二、革命的动力

只有认识到苏俄革命当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够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对于苏俄革命的意义,进而准确认识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作为中共在大革命时期活跃于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人物,张太雷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的沟通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27年,蔡和森结合苏俄革命过程中农民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指出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会随着革命发展“斗争愈激烈”[7]。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蔡和森更进一步认为在中国的革命过程中,农民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8]除此之外,任弼时看到了苏俄革命当中农民起到的作用,并且认为无产阶级需要和农民阶级保持亲密的关系,帮助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压力。通过联合农民,可以大大增强阶级斗争的实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可以说,中共留苏成员对苏俄革命动力的看法大致经历了从肯定农民阶级地位到逐渐形成统一战线思想的过程。部分留苏成员在思想发展的前期,未能客观地看待资产阶级在革命当中的地位,因此未能形成统一战线思想。而随着革命实践的逐步开展,中共留苏成员对统一战线才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革命的领导核心

苏俄革命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了工人阶级,而且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只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在苏俄革命当中的地位,才能够全面把握苏俄革命成功的原因,进而认识到农民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当中的地位。中共留苏成员对苏俄革命当中农民地位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成员在一开始并未能认识到农民在苏俄革命中的地位,直到后来才逐渐发生变化。

受苏俄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启发,任弼时在《列宁主义的要义》一文中指出,苏俄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无产阶级专政。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社会主义付诸实践。关向应认识到了中国的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工人阶级应该成为革命的核心,其他阶级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富强起来[9]。赵世炎对苏俄革命领导核心的认知在大革命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革命初期,赵世炎对于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存有希望。但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赵世炎对国民党的表现开始失望,其认识也有了重大转变,之后在《革命的现状与我们的责任》一文中指出,即使国共两党进行合作,也必须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核心,否则工人积极的革命力量就无法发挥出来,并且逐渐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当中的领导权这一思想。

药学专业采取订单培养模式,与制药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重点对英语和药剂、药分等课程进行培训,培养出能够独立进行操作的技术能手[7,8]。根据公司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定向培养,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进行课程设置,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实施教学。通过量身定做,使培养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仅“上手快”还“留得住”,毕业生实现了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实现了互惠共赢。

蟋蟀已经躲进庭堂,一年已到末尾。 现在还不快乐,日子会很快溜掉。 但也不要过分安乐,应该想着的事还有。 欢乐而不废正事,贤良的人经常勤苦。

苏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列宁主义,是深入把握苏俄革命的必要途径。

四、革命指导思想

可见,中共留苏成员对于苏俄革命领导核心的看法经历了较大的转变。部分留苏成员未能认识到工人阶级在革命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对国共合作当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直到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受到国民党的排挤、迫害,这部分中共成员才意识到坚持无产阶级的核心领导地位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

苏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城市暴动,认识苏俄革命的性质和方式,对于探索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方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对苏俄革命指导思想列宁主义的看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着重从整体上分析列宁主义的地位、意义、内容;第二阶段,着重从细节上深入探讨列宁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对列宁主义的介绍更具有针对性。导致这一演变的原因在于,中共成员致力于吸收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服务,而列宁的民族理论对于中国革命具有更大的启发意义。

五、革命的意义

对苏俄革命意义的认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苏俄革命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世炎以全球性视野揭示了苏俄革命所产生的两大结果,站在世界革命的立场上支持苏俄革命、宣传苏俄革命,对苏俄革命给予很高的评价,“使弱小民族闻风兴起”[15]。任弼时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历史进化的角度高度评价苏俄革命的意义,在《苏俄经济政治状略》一文中,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考察了苏俄革命之后俄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正因如此,任弼时将苏俄革命看作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起点,并且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可以说,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对于苏俄革命给予了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并且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剖析了苏俄革命的意义。

六、结语

总之,苏俄十月革命使得中国先进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思想理论武器,社会大众由此看到了反帝反封建以及实现民族解放的希望[16]。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苏俄革命观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历史过程。留苏成员对苏俄革命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但都赞成苏俄革命的暴力革命方式。部分留苏成员在转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联合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同时,留苏成员在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且肯定苏俄革命对苏俄和其他国家的双重意义。客观来看,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苏俄革命观的演变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这就启示我们,在吸收国外理论、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本国实际,适应本国国情,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极端思想。

从法律上讲,这起强奸案的追诉期确实已经过了,但作为杨小水的犯罪动机提出来,法院会酌情减轻量刑的。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得找出证人。证物是不可能找到了,证人还是有希望找到的。

参考文献

[1]蔡和森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1187.

[2]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4.

[3]赵世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1.

[4]赵世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0.

[5]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编.八七会议[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11.

[6]戈樱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5,05.

[7]蔡和森.在湖南省国民党声部欢迎会上的演讲辞[N].大公报,1927,(4).

[8]蔡和森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199.

[9]关向应纪念文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32.

[10]蔡庆新等.激扬文字——任弼时青少年时代作品赏析[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58.

[11]赵世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7.

[12]赵世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2.

[13]赵世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90.

[14]王若飞.国民党右派捣乱[N].中州评论,1925,(12).

[15]赵世炎文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2013:131.

[16]李尧等.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J].山西档案,2019(01):37-38.

The Evolution of the Soviet Revolutionary Outlook of 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Take the Soviet Union Members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as an Example

Qiu ChenXi
(Achool of Marxism,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the Soviet revolution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Russia,but also for the oppressed nations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hope,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of great significance.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view of Soviet revolution enriched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Soviet Russia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volution.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nature and mode of revolution,motive force,leading core,guiding ideology and significance,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outlook of Soviet Russia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Keywords:The great revolution; memb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soviet union; Russian revolutionary view; the Chinese r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9)03-0029-004

*【基金项目】2017-2018年嘉兴学院人文社科类自设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苏俄观研究”;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2018年度自设课题“计量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为中心”(ZJCJS18ZD001)。

【作者简介】邱辰禧(1984-),男,汉族,浙江嘉善人,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创建史、红船精神。

(责任编辑:张春明)

标签:;  ;  ;  ;  ;  ;  ;  ;  ;  ;  ;  ;  

邱辰禧: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苏俄革命观的演变——以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