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桉论文-陈锋,李嘉,柴玲

大叶桉论文-陈锋,李嘉,柴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叶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岗松,大叶桉,药对,挥发油

大叶桉论文文献综述

陈锋,李嘉,柴玲[1](2018)在《岗松、大叶桉及其药对中挥发油透皮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岗松、大叶桉及其药对中的挥发油进行透皮实验,考察配伍、透皮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岗松、大叶桉药对及单味药材的挥发油,再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并用GC-MS法进行分析。结果:透皮接收液中鉴定出岗松11个成分、大叶桉17个成分、药对12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7.03%、91.77%、98.62%;1,8-桉叶素(28.63%)、芳樟醇(14.50%)、4-松油醇(31.83%)、α-松油醇(15.80%)等是岗松油的主要透皮成分;α-蒎烯(41.86%)、1,8-桉叶素(12.48%)、α-松油醇(13.99%)、4-松油醇(6.49%)等是大叶桉油的主要透皮成分;1,8-桉叶素(50.81%)、4-松油醇(16.98%)、α-松油醇(17.43%)、芳樟醇(5.79%)等是药对油的主要透皮成分。结论:药对油的成分不是两味药油的直接相加;岗松油、大叶桉油及药对油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在透皮前后均有较大变化,氧化芳樟醇、1,8-桉叶素、芳樟醇、4-松油醇、α-松油醇等醇类物质更容易透过皮肤,而烯类透过性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农庆文,高兴新,刘达恩,李顺堂[2](2018)在《大叶桉煎剂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评价及抑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叶桉煎剂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抑菌效果。方法:将82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消毒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叶桉煎剂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细菌清除率;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5.12%vs 78.05%,χ~2=5.145,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创面回缩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色素沉着、瘢痕增生、创面加深和创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学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对烧伤创面的治疗,可有效清除细菌,防治创面细菌感染,改善创面愈合情况和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8年07期)

刘红芳,邸仕忠[3](2018)在《大叶桉乙醇提取物对茎瘤芥霜霉病的生物活性及其活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冷浸法用乙醇对大叶桉叶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测定了提取物对茎瘤芥霜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其抑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用20 mg/m L、10 mg/m L、5 mg/m L、2.5 mg/m L、1.25 mg/m L的大叶桉提取物对茎瘤芥霜霉病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活性,且抑制作用随着设置浓度的减小逐渐下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叶绿醇、1-(2-甲氧基-1-甲基乙氧基)异丙醇、米氏碱是大叶桉乙醇浸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别为38.31%、17.94%、10.26%。该研究明确了大叶桉叶乙醇浸提物的化学成分,为桉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张文涛,田仁宽[4](2017)在《大叶桉煎剂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及其部分机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外科收治的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大叶桉煎剂及消毒剂涂抹创面,1次/d。观察2组患者创面外观恢复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及对细菌的清除率。结果:1)观察组残余创面外观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为(15.7±1.9)d,而观察组愈合时间为(24.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7 d及14 d愈合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有效率94.59%,对照组有效率78.38%,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在7 d及14 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清除率均明显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有明显治疗效果,且价格合理,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7年10期)

韦晓文,陈晓微,杨雪华,龙燕华,蒋捷[5](2017)在《大叶桉制剂对烧伤创面细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叶桉制剂对烧伤创面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烧伤创面细菌进行实验。结果纸片琼脂稀释法结果显示大叶桉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表现为3株低敏,构成比为75%,1株不敏感,构成比为25%;大叶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表现为1株低敏感,构成比为100%。结论大叶桉制剂对烧伤创面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51期)

周利青[6](2016)在《大叶桉叶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从发现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尽管已有多年的研究,但仍是奶牛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引发乳房炎的因素有很多种,但主要的原因就是病原菌对乳房的入侵。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1诊断及初步治疗对山阴某奶牛场初步诊断发现,患病奶牛分两种情况:第一非常明显的6头奶牛长期患乳房炎而导致乳房红肿严重,乳(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6年23期)

赵宇宁,张皓冰[7](2016)在《大叶桉桉叶提取物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杀虫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桉叶提取物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活性。方法 2012年1-12月每月24日收集大叶桉成熟叶片,室内自然风干。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等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将不同浓度的提取物与原头节孵育72 h,计算虫体死亡率,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_(50))。结果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性状和产率均不同,石油醚提取物为棕黑色油膏状,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物分别为墨绿色、乳粉色和乳白色粉末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物的平均产率分别为4.4%、2.1%、2.3%和2.3%,石油醚提取物的产率最高,其5月份的产率为5.4%。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各月份桉叶的石油醚与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原头节的杀灭作用均达到100%;50μg/ml时,石油醚提取物的杀灭作用也基本达到100%,二氯甲烷提取物次之,强于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提取物。对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提取物作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各月份石油醚提取物对原头节的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6>3>11>4>2>5>10>8>12>7>1>9,其中6月份提取物的作用最强,LC_(50)为2.577μg/ml,95%置信区间为0.85~6.22μg/ml;各月份二氯甲烷提取物的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11>5>10>4>7>12>6>9>8>2>3>1,其中11月份的作用最强,LC_(50)为21.85μg/ml,95%置信区间为12.38~36.28μg/ml。结论大叶桉桉叶中含有抗细粒棘球蚴的活性成分,值得做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和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郑乐怡[8](2016)在《大叶桉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制及质粒消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大叶桉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抑制及质粒消除作用。方法采用逐个检出法检测大叶桉挥发油对MRSA抑制作用和质粒消除作用。结果大叶桉挥发油明显抑制MRSA生长,最低抑菌浓度为5 m L/L,24、48 h质粒消除率分别为38.6%和62.0%。结论大叶桉挥发油对MRSA有显着抑菌和质粒消除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黄轶凡,张国华,林亮君,丘敏[9](2016)在《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抑制作用及对质粒的消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抑制作用及对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逐个检出法分别检测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和对质粒的消除作用。结果: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显着,MIC值为5ml/L,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作用24h和48h质粒的消除率分别为35.4%和55.2%。结论: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有显着抑制作用和质粒消除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4期)

管希锋,郭倩仪,黄晓君,王英,叶文才[10](2015)在《大叶桉叶中一个新的黄酮苷》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大叶桉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结合理化常数和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S-8-甲基-5,7,4'-叁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α-L-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番石榴苷(4)、叁叶豆苷(5)和金丝桃苷(6)。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苷,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24期)

大叶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大叶桉煎剂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抑菌效果。方法:将82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消毒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叶桉煎剂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细菌清除率;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5.12%vs 78.05%,χ~2=5.145,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创面回缩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色素沉着、瘢痕增生、创面加深和创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学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对烧伤创面的治疗,可有效清除细菌,防治创面细菌感染,改善创面愈合情况和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叶桉论文参考文献

[1].陈锋,李嘉,柴玲.岗松、大叶桉及其药对中挥发油透皮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8

[2].农庆文,高兴新,刘达恩,李顺堂.大叶桉煎剂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评价及抑菌效果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

[3].刘红芳,邸仕忠.大叶桉乙醇提取物对茎瘤芥霜霉病的生物活性及其活性成分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8

[4].张文涛,田仁宽.大叶桉煎剂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及其部分机理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7

[5].韦晓文,陈晓微,杨雪华,龙燕华,蒋捷.大叶桉制剂对烧伤创面细菌的抑制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6].周利青.大叶桉叶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J].北方牧业.2016

[7].赵宇宁,张皓冰.大叶桉桉叶提取物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杀虫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6

[8].郑乐怡.大叶桉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制及质粒消除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

[9].黄轶凡,张国华,林亮君,丘敏.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抑制作用及对质粒的消除作用[J].北方药学.2016

[10].管希锋,郭倩仪,黄晓君,王英,叶文才.大叶桉叶中一个新的黄酮苷[J].中国中药杂志.2015

标签:;  ;  ;  ;  

大叶桉论文-陈锋,李嘉,柴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